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查看: 11166|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丽的陷阱——记一位女音乐爱好者的听音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5-9 15:34: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李鹏展

人物访谈篇:

笔者:请您谈一下购买这套音响器材的经过。

郑女士:刚开始接触音响时觉得没啥特别的、很平常的,不就是一个音响吗!后来听着听着觉得挺好得吗!越听越想听,像上了瘾一样,慢慢就喜欢上它了。过去我从来没有想到过音乐能这么得动听和美妙;现在觉得听音乐真是人生享受,仿佛进入了美妙的境界。
我觉得对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了解的过程,这样才会知道自己是喜欢它还是不喜欢它。

笔者:在您接触音响的初始阶段,是高级音响器材对您的吸引力大呢?还是优美动听的CD唱片对您的吸引力大呢?

郑女士:最开始还是优美动听的CD唱片吸引我的。最早只是听听邓丽君、奚秀兰的歌,因为对她们比较熟悉,以前也听得比较多一些。但在你这里一听她们的CD唱片,唉!怎么这么好听啊!我从来没有听过这么好听的声音,觉得听音乐真是一种享受。从那时起心里面就喜欢上音响了。特别是有一次去段先生家听奚秀兰的CD唱片,觉得她的声音太美啦!听了以后让人很有一种激情。所以,我就想自己也要买一套音响随时都可以听音乐,除了给生活增加点乐趣,也是一种精神享受;同时,提高一下自己对文化艺术的审美情趣。

笔者:您曾先后数次去过张先生与段先生家里,还有我这里,这几家的听音环境大小不一、环境设计处理的方式又各异,您听过之后有什么感触呢?

郑女士:要买一定要买好器材,必须是上档次的器材。同时,买了器材以后房间一定要做处理。不做处理效果不行,那声音放不开。

笔者:您曾反复过多次,最后还是决定对您的听音环境进行设计处理。在这个漫长的过程当中,您是怎样的一个想法呢?

郑女士:本来是想凑合着听吧,房子也不用设计装修了,心想,这样听着也不错啦!后来去你们几家一听一比较,觉得这个差别太大了。有好器材、好唱片,但没有这个好环境,也就没有这个好效果了。看来,都需要配套,器材之间要搭配好,器材与环境之间也要搭配好。

笔者:您觉得,您的听音环境设计处理前后其声音的改善大吗?

郑女士:原来的音场没有那么大。现在音场大了、声音也悦耳了。
房间没有处理前有个问题:声音不太舒展、放不开。感觉声音就是直接从音箱中发出的,直射人耳,听着不悦耳。声音大了吧刺耳,声音小了吧又没有那个效果,就好像人唱歌时声音憋在嗓子眼里出不来一样的感觉。
房间设计处理以后,感觉最大的就是现在的音场像是一个大舞台似的,很像现场音乐会一样,声音能全部放开了,高、中、低频全部都打开了。

笔者:与其它几家相比,您对自己目前听音环境的感觉如何呢?

郑女士:段先生家听音室的音场最大,声音很舒展,但低频表现没有我这里的好。我认为,现在我这里的低频表现是最好的。

笔者:您平常听哪种类型的音乐多一些呢?

郑女士:刚开始喜欢听一些流行歌曲,现在则喜欢听一些音乐类的作品了,一些较通俗的古典音乐也慢慢喜欢听了,觉得越听越有味。

笔者:请您谈一下购买使用这套音响器材的感受?

郑女士:有的人很有钱,却不愿意花在这方面,第一是消费观念问题;第二是文化氛围问题。没有这个消费观念,也没有这个文化氛围,自然地也就没有这个文化消费啦!一些人愿意拿钱去吸烟、喝酒、打牌、赌博,却不愿意在这方面投资消费就是这个道理。
试想:周围的人既没有喜欢音响、爱好音响的,也没有接触过音响的,也就不会去谈论音响了,那他们咋会去购买音响呢?我买这套音响器材就是因为我经常来你这里接触到它,你又能经常地做一些介绍,所以才慢慢地喜欢上音响了。当然,也有一些人喜欢音响却因没有经济能力买不起的,但我认为那是少数。
自从这套音响器材落户到我的家中以后,除了给我带来美丽动听音乐享受的同时,它也像“美丽的陷阱”一样,但我则是心甘情愿的愿为它所付出和投入。
投资对听音环境进行设计装修我是心甘情愿的;不断地购买和欣赏CD唱片我是心甘情愿的;推掉其它的应酬回到家里专心倾情地享受音乐之美我是心甘情愿的;把音响音乐当作是我的一个知心好伙伴我是心甘情愿的 ……


环境处理篇:

女 性 基 调

设计制作了这么多间听(试)音室,但为一位“女发烧友”设计制作听音室这还是第一次。考虑到女性的审美情趣以及结合到专业设计的需要,我把整个房间的装修基调确定为“胡桃木色”,用以凸显端庄典雅的古典美。在两侧墙各用了三块南韩进口的粉黄色、浅蓝色、紫红色沙发布包覆吸音棉,用青春艳丽的颜色以彰显女性浪漫秀丽的时尚美,如图1、图2所示。在灯具的选择使用上我也是刻意从这些方面去考虑的,即要把“古典美与时尚美”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而使用桔黄色的木地板与布艺沙发用以突显温馨恬适的居家氛围。如图1、图3、图5所示。





三 大 数 据

我查阅了相关的一些资料,在此列举一个典型的例子:一是“人坐在木板椅上”的吸声系数为:125Hz/0.57;250Hz/0.61;500Hz/0.75;1000Hz/0.86;2000Hz/0.91;4000Hz/0.86。二是“板状共振吸声材料” 的吸声音系数(用三夹板,距墙100mm,龙骨架间距500mm×450mm)则为:125Hz/0.59;250Hz/0.38;500Hz/0.18;1000Hz/0.05;2000Hz/0.04;4000Hz/0.08。三是“1/2面积折叠棉挂窗帘” 的吸声系数为:125Hz/0.07;250Hz/0.37;500Hz/0.49;1000Hz/0.81;2000Hz/0.65;4000Hz/0.54。
通过三组比较常见吸声材料数据的比较发现,“人坐在木板椅上”的吸声系数是最大的,而且它还有一个特点,即在整个频率范围内的吸声系数都比较高,同时也是比较“均匀”的。而“板状共振吸声材料”在125Hz处的吸声系数为0.59,即对中低频段有着较强的吸收能力;但在1000Hz与4000Hz处的吸声系数为0.05与0.08,也即对中、高频段的吸收能力已是非常的弱小。不过,“1/2面积折叠棉挂窗帘”与“板状共振吸声材料” 的吸声系数则正好相反,在125Hz处的吸声系数则为0.07,但在1000Hz与4000Hz处的吸声系数为0.81与0.54,也即,“1/2面积折叠棉挂窗帘”对中低频段基本上已没有什么吸收效果了,但对于中、高频段则是有着较强的吸收能力。

由此可以使我们想象到音乐厅里那黑呀呀的“观众”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吸音体”啊!大家也可以从每年一度的新年音乐会上看到,维也纳金色音乐厅甚至在两侧墙一方都专门设置了“包箱”,里面都坐满了观众。虽然音乐厅的混响时间一般都比较长,通常在1秒以上,但由此我们不能忽视和忘却的则是:“坐在木椅上”的观众是一个对全频段都有着巨大吸音效果的“吸音体”。

作为家用听音室来讲,由于“坐在木椅上的观众”是绝对的少数,所以,“坐在木椅上的观众”对于高、中、低频段的吸音作用是非常弱小的,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二 次 混 响

在家用听音室所听到的声音均是由音响系统中的“音箱”重放提供给听者的,而非音乐厅中的“乐器”,所以,这种“重放声”会在家用听音室内再一次的发生直射、反射与混响现象即二次混响,而这种“二次混响”对于听者来说是不必要的。因为在录音的节目中已包含了直达声、前期反射声和混响声,所以,家用听音室的混响时间应该是越短越好,通常情况下建议混响时间为0.5秒左右,只有这样,才能把由于“二次混响”对声音重播的影响降至到最低。基于此,我始终认为家用听音室一定要把对高、中、低频段的“吸收”放在第一位,这样我们才会得到近似于音乐厅一样的音响效果,也才能会听到自然真实的音乐重放效果。
关于家用听音室一定要加强“吸音”这一观念,我已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媒体上反复强调过多次了。而且我自己设计制作的这么多间试音室或听音室都已证明了这一观念主张的正确性。发烧友如果要想证明这一理论的“正确”与否其实很简单。即在同样的一间听(试)音室中,一个人听音响音乐与找十个人来“陪”你听音响音乐,其它的任何条件都不变,你会觉得那个音响效果更自然、更好听呢?肯定是后者!这是什么道理呢?很简单!正是这“十个人”的加入,使得他们对高、中、低频段的吸声系数大大提高,在消除或减少高、中、低频段驻波影响的同时,也使得整个音域变得更加平衡和连贯,即使音压开得很大也不会有吵耳的现象。同时,增大音压还能使我们得以很清楚的听到音乐中微弱动态变化的细节以及不同低音乐器的质感表现与音色差异。

阴 为 吸 收

搞清楚事情的本来面目以后,在设计制作郑女士的听音室时,我仍然首先是从“吸音”这一大环节去着手处理的。
我在两侧墙上各设计制作了三块750mm宽×1100mm高×100mm深度的木槽,里面填满了高密度的海绵,然后再用粉黄、浅蓝、紫红三色的沙发布把它给包严实并镶嵌到墙面上。这样做主要用于吸收中高频,用以减少两侧墙第一次反射音对直接音的影响,以增强音场定位感,并使中高频变得甜美悦耳。如图1、图2所示。
在两侧墙余下的墙面上,全部做成100mm深的龙骨架,里面填满高密度的海绵,外面先覆上一层九厘板,再在九厘板上覆上一层胡桃木三厘板。如图1、图2所示。
在听者后墙做了六块440mm宽×1100mm高×40mm深的龙骨架,同样,在里面填满高密度的海绵,外面覆以九厘板,再在九厘板上覆上一层胡桃木三厘板。如图1所示。
在音箱后墙窗户的两侧墙上,各设计制作了两块480mm宽×850mm高×100mm深的木箱,里面填满高密度的海绵。如图3所示。



由于“板共振吸声结构”对中低频段的吸声系数比较高,像上面设计制作大大小小这么多的“板共振吸声结构”主要是用来吸收过量的中低频段驻波的;但由于它对中高频及以上的频率吸收效果不是很明显,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在音箱后墙上又挂上了含棉量比较高的窗帘,离后墙窗户的距离大约有100mm。此窗帘主要是用来吸收过量的中高频驻波的。如图3所示。







阳 为 扩 散

天花板则全部使用二次余数扩散板。如图6所示。主要的作用是对中、高频段进行声扩散,用以减少或降低中、高频段驻波的产生。由于对中、高频段进行了专门的设计处理——吸音加扩散,所以,经我手设计处理后的诸多听(试)音室,其中、高频段都表现得非常自然悦耳,决不会有明亮刺耳或过分突出强调、声音不平衡的问题现象。



在强调家用听音室要把“吸音”处理放在第一位的同时,另外一个不能忽视且是同等重要的处理环节就是“扩散”。严格地来讲,“吸音”与“扩散”应该是同步进行的,“吸音”与“扩散”的关系就像“鱼与水”的关系一样密不可分。也就是我们常讲的“阴阳平衡”道理。

我发现很多发烧友都存在一个误区:谈“吸”(音)色变。他们认为:只要在听音室做了一些“吸音处理”之后,声音都会发“干”的。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这样的观点和认识没错。问题是出在:很多听音室在做“吸音处理”的时候,都没有把“扩散处理”考虑进去;或者说,“扩散处理”的远没有到位,即“吸音处理”与“扩散处理”的比例没有达到“阴阳平衡”的地步。所以,才造成了“一吸就干”或“谈吸色变”的情况。

前面已经说过,家用听音室不同于音乐厅,所以,应该尽量减少或降低“二次混响”的产生。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在家用听音室中应该尽可能地多去听一些由音响系统所发出的“直达声”,以避免“二次混响”对原现场录音“一次混响”所造成的干扰和破坏,这样我们才能听到原录音场所中那自然真实的声音效果。

为 我 所 用

通过对该听音室的测试,发现在40Hz处有一个比较明显的谷底,而在56Hz处则是一个比较明显的峰值以外,自63、125、160、200、250、315 Hz及以上各个频点的声压连接都非常的平滑,说明没有特别突出的“谷与峰”值,即驻波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用几张人声、弦乐、交响乐的CD唱片试音,感觉声音非常顺滑、音场很充实也很阔大,声音能自然地充溢到整个空间中去。低频段的延伸与量感也非常好。由于低频段的峰值是在56Hz处,它不但不会破坏音乐的整体气氛,相反,还会对音乐的整体气氛起到助兴的作用,所以听来特别的舒服和过瘾。难怪乎郑女士那么高兴地说,她这里的低频表现“最好”。

严格地来讲,56Hz处的这个低频驻波我是不能容忍的,通过处理是可以把它给解决掉的。但郑女士表示:她很喜欢这个既深沉又有震撼力的低频效果。而我则考虑到因它是处在56Hz这一“低频段”,而非100Hz附近的“中低频段”,故,它对低音乐器质感与解析力的影响不会太大,所以,也就没在往下处理它了。
通过此举,我们也应该看到:“驻波”尤如一把双刃剑,虽然它对声音的还原有害;但只要处理的“恰当”,也可以为我“所用”。

至于对驻波进行“变害为利”的一些认识与实践,我会在以后的文章中再详述之。

郑女士个人档案:

使用器材清单:奥德菲尔“夜莺”音箱;音乐之旅ECI-3功放;马兰士CD-17DA CD机。
听音室状况:长4.3米;宽3.0米;高2.8米。
2#
发表于 2004-5-10 10:58:25 | 只看该作者
在此我只有一个感慨:我们很多发烧友都喜欢拿着老婆大人当挡剑牌,说什么不同意啦;不给资金啦;不跟他过啦;等等。
奇怪了!即使是同样的理由,那为什么音响器材就可以不断地升级和换来换去呢?而且老婆也没有跟他离呀?
其实说白了,这还是一个观念问题!

郑女士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女人”、“老婆”,自己不但玩音响听音乐,而且还嫌不过瘾,还把自己的听音室精心打扮了一番。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还是一个观念问题!

只有你先具备了这个观念,那具体打扮的方式和方法岂不是“千姿百态”啊!
3#
发表于 2004-5-12 15:27:04 | 只看该作者

真不错

不错,建议斑竹成立设计公司,我等就不用发愁了。
4#
发表于 2004-9-17 17:27:05 | 只看该作者
受益匪浅呵~~
5#
 楼主| 发表于 2004-9-18 20:46:22 | 只看该作者

Re: 真不错

最初由 hownolulu 发布
[B]不错,建议斑竹成立设计公司,我等就不用发愁了。 [/B]

关键是大家得有这个观念才行,否则这公司如何生存?
6#
发表于 2004-9-21 21:39:05 | 只看该作者
有这样的老婆是最幸福的
7#
发表于 2004-9-21 21:39:08 | 只看该作者
有这样的老婆是最幸福的
8#
发表于 2012-9-7 14:20:50 | 只看该作者
女发烧友
9#
发表于 2012-9-7 16:01:24 | 只看该作者
陈年八股的老账都翻出来啦
10#
发表于 2012-9-7 20:32:2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fish722 于 2012-9-7 02 PM 发表
女发烧友
厉害啊!这贴可有年头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11-28 11:43 A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