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查看: 23001|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曾经轰动乐坛的单簧管女王——萨宾.梅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11 11:17: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萨宾.梅耶可谓是一位乐坛“风云人物”。1982年卡拉扬为了让她进入乐团而受到“大男人主义”的团员阻止,最后卡拉扬给柏林爱乐发出“最后通牒”,几乎攘成一代指挥帝王与柏林爱乐一场“决战”。
萨宾.梅耶个性独特,她喜欢不穿鞋子照相作为唱片的封面,她认为这样才能让自己“脚踏实地”。
萨宾.梅耶单簧管技艺了得,艺术魅力迷人,以至爱乐者追寻她的单簧管录音不遗余力。
萨宾.梅耶善于经营她的单簧管艺术,分别组成了“梅耶木管合奏团”和克拉罗内三重奏团”,使单簧管艺术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萨宾.梅耶自称喜欢即兴发挥做很多中国菜,她把演奏与做中国菜联系在一起“必须即兴发挥,将纸面的信息变为现实,又要超脱于纸面的信息。这是两者的共同点。
很多爱乐者在寻找莫扎特和韦伯的单簧管协奏曲时,都首先想找单簧管“女王”萨宾.梅耶演奏的版本。我最早接触梅耶的CD是大概在1990年的一张梅耶演奏的勃拉姆斯单簧管奏鸣曲,那年头我还埋头在主流作曲家的交响曲里头,对室内乐的奏鸣曲还未引起兴趣。后来在一些资料上了解到“指挥皇帝”卡拉扬竟然为这位“单簧管女王”跟柏林爱乐“叫板”,这就引起我的关注。于是我就开始拥有了一张EMI公司录音,由梅耶演奏的莫扎特单簧管协奏曲。
在古典时期,莫扎特极大地提高单簧管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在他的作品里给单簧管极大的施展空间,大大丰富了单簧管在音乐领域的展现能力。使单簧管作品更具技巧性和欣赏性,使之更有艺术魅力。单簧管在梅耶手里简直成了随意玩把的玩意,梅耶严谨而纯熟的技巧带来极为漂亮的音色,她轻松克服单簧管吐音技术的难关,把莫扎特的单簧管协奏曲表现得活脱自然且颇具说服力,频繁变化的音阶,单簧管与乐队近乎竞奏但又十分和谐的配合,使你意想不到单簧管也能给你带如此美妙的听觉享受。不久前,我又收到一张由梅耶和爱徒布利斯演奏的弗朗兹.克罗默尔的《两支单簧管协奏曲》以及梅耶演奏施波尔的《第四、第二单簧管协奏曲》,再次领略到梅耶的单簧管艺术魅力。我们不妨关注一下和分享更多梅耶的单簧管演奏音乐CD版本。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2-28 06:34 PM 编辑 ]

梅耶-单簧管女王.jpg (19.06 KB, 下载次数: 499)

梅耶-单簧管女王.jpg

梅耶 A.jpg (23.03 KB, 下载次数: 436)

梅耶 A.jpg

梅耶 C.jpg (20.63 KB, 下载次数: 466)

梅耶 C.jpg
2#
 楼主| 发表于 2011-2-11 11:42:04 | 只看该作者
分享梅耶演奏的一些单簧管作品:
  莫扎特单簧管协奏曲 单簧管梅耶
    这是莫扎特所谱写的最后一首协奏曲,也是唯一的单簧管协奏曲。它是为当时的单簧管泰斗施达德勒而写的。
    来自网上的资料:
傅雷先生说过,莫扎特自己得不到别人的抚慰,却一直在抚慰别人,即便是掉下泪来,仍是珍珠般晶莹,璀璨,这就是莫扎特的光芒。1791年是莫扎特最不幸的时刻,他贫病交加,再加上孩子一个接着一个去世,只剩下四岁的卡尔。同年107日,莫扎特完成了“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作品622号),这是他为好友单簧管演奏家斯塔德勒所作。这部作品以生气勃勃的气质,糅合在平静澄澈的境界里,无比的优美,丝毫感觉不到死神已经逼近莫扎特。两百多年来,这部协奏曲以其不灭的生命力,倍受演奏者与爱乐者的喜爱。   
单簧管的音域是木管乐器里最宽的,第一个八度低沉有质感,第二个八度明亮柔和,有雨过天晴的感觉,第三个八度近乎小号般的灿烂。单簧管是木管乐器里唯一能吹出从极弱到极强的乐器。这部协奏曲的魅力在于不仅恰到好处地使用了单簧管的最佳音区,还巧妙地用最低音附近的音域和最高音附近的音域作对比产生奇妙的效果,充分发挥演奏的技巧。单簧管和乐队彼此交相呼应,使得这部协奏曲具有了一定程度的交响性,其中第二乐章开始的旋律是世上少有的优美,由独奏单簧管直接唱出。1985年,美国导演波拉克拍摄的电影《走出非洲》中就用它作为配乐,那有些忧伤却又充满对生命依恋的乐声婉转悠远,再次不胫而走,被无数人所钟爱。莫扎特在完成这部单簧管协奏曲后不到两个月,于125日以35岁的短暂生命离开了人间,留给世人六百多部作品

EMI CC33-3464747351韦伯《第一、二单簧管协奏曲》布隆斯达特指挥德累斯顿国家交响乐团,梅耶 单簧管

3#
 楼主| 发表于 2011-2-11 12:45:09 | 只看该作者
  EMI 0946 3 79786 2 7
克罗默尔《两支单簧管协奏曲》、施波尔《第四单簧管协奏曲》《第二单簧管协奏曲》

单簧管∕梅耶、布里斯 圣马丁乐团   指挥Sillito。这是梅耶与她的爱徒朱瑞安·布利斯(Julian Bliss)联袂演录的新版本。
    弗朗茨·克罗默尔Franz Vinzenz Krommer17591831),捷克人,是与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同时代的作曲家、小提琴家、风琴演奏家,曾任多年任维也纳宫廷乐长直至逝世。克罗默尔是位多产的曲作者,除9 部交响曲、9部小提琴协奏曲、若干首管乐六重奏、八重奏外,尚有大量的管乐作品。此外,他还独一无二地写下80多首弦乐四重奏,不但总数超过海顿,而且其中有些的质量,被认为能与贝多芬作品相媲美。该碟收录了克罗默尔的降E大调双单簧管协奏曲,作品中透射出贝多芬的一些气质,既有优美的曲调与和声,也内含戏剧性的张力。梅耶师生二人的技巧早已是炉火纯青,他们的发音也纯正得不含一丝杂质,配合上更是神形同韵,水乳交融。
  德国作曲家施波尔(Louis Spohr1784185914岁作为小提琴演奏家参加不伦瑞克公爵宫廷乐队,1815年前一直在维也纳歌剧院任首席,演奏技巧精湛,与当时意大利的帕格尼尼齐名。他是最早使用指挥棒的指挥之一。施波尔作有4首单簧管协奏曲,该碟收录的是他的降E大调第二号和E小调第四号两首。特别是第四号奏鸣曲,梅耶师生两人的演录无论从技巧上还是默契配合上,都好到无可挑剔。或许当年柏林爱乐的乐员抵制梅耶入团没有错,独奏才是她的强项,当然,与徒弟的二重奏亦能增辉添彩。该碟由肯尼斯·西里托(Kenneth Sillito)指挥圣马丁学院室内乐团(Academy of st Martin in the Fields)协奏。录音地点在伦敦阿比路录音棚一号录音室,时间为20064月。从各方面衡量,这肯定是最新最好的单簧管演录版本。
梅耶师徒(梅耶与布里斯)


   EMI
莫扎特《长笛协奏曲》、《场地与竖琴协奏曲》、《单簧管协奏曲》  梅耶单簧管  阿巴多指挥柏林爱乐乐团
唱片简介(来自网上):
这首协奏曲和莫扎特的另一首单簧管杰作《单簧管五重奏曲》,都是受到了史达德勒卓越的演奏技巧的刺激而谱写的。当时这种新乐器尚未成为管弦乐队的编制内乐器,莫扎特凭着自己的先见之明,尽量利用其最低音附近的音域,以至与高音域对比而产生巧妙的效果
这首C大调长笛和竖琴协奏曲》K299/297c,作于17784月。那年莫扎特22岁,在法国巴黎结识了当时有名的长笛演奏家——驻伦敦的法国大使济尼公爵,公爵的女儿是一位竖琴演奏家,也是莫扎特的学生。此曲是1778年莫扎特应公爵及其女儿之邀而创作,让公爵父女在公爵女儿结婚庆典上共同演奏,旨在表达其父女的感情良好。此曲是一部祝贺用曲,既典雅又具有生动的表情。这部协奏曲既是长笛与竖琴完美绝伦的组合又是二重协奏曲题材的典型样板之一,时至今日它仍然是长笛和竖琴曲目中的佳作。它实际上是二重奏,是两个富有表现力的独特的乐器的相互倾诉和与交响乐队的倾诉。
莫扎特的G大调长笛协奏曲》和他的大多数作品一样,是为特定的使用目的而写的,这次干脆就是为了挣钱,为了筹措从萨尔茨堡到巴黎的一次昂贵的长途职业旅行所急需的款项。177710月底,莫扎特和母亲已远游至曼海姆,那里有著名的乐队和歌剧院。曼海姆的宫廷对这位二十一岁的天才并不太感兴趣。最后,一位业余长笛家德.--一个在曼海姆的荷兰人--前来约请莫扎特创作一些简易的长笛协奏曲和长笛四重奏。
   
长笛作为独奏乐器,莫扎特并不喜欢,所以尽管手头拮据,还是迟迟不写。荷兰人于17782月底离去时,订货还远没完工,莫扎特的收费只好减半。但是,尽管他不喜欢这一乐器,但一动笔就不可能无动于衷。荷兰人收到的一首G大调协奏曲远远超出了他原先期望的业余水平,并且成为此后二百年来长笛演奏家和听众的艺术享受。
4#
 楼主| 发表于 2011-2-11 13:13:17 | 只看该作者

EMI 0946 3 94421 2 6   尼尔森《长笛与单簧管协奏曲》   长笛∕Pahud   单簧管梅耶
1921年秋天,尼尔森一次在给他的钢琴家朋友克里斯蒂安森打电话时,后者当时正与哥本哈根木管乐五重奏组的四位成员排练莫扎特的《交响协奏曲》。尼尔森在电话里听到对面的音乐,于是问他能否过去观看他们的排练。在那里,尼尔森明白了莫扎特是如何在第三乐章里突出了每一件乐器的个性。让他兴起了写作一首木管五重奏。一开始他并没有特别用心在创作此曲,只当作闲暇时的娱乐,但是越写却越受乐曲吸引,从而写出一首相当复杂而完整的杰作,连西贝柳斯听到都称赞其为“深奥的逻辑”。五重奏完成于4月底,在尼尔森的朋友曼海默家里中进行了一次私人试演。 1922年10月9日,作品由哥本哈根木管乐五重奏组首次公演。
    木管五重奏首演成功后,他原打算为哥本哈根木管五重奏组的每位成员写一部协奏曲的。可惜的是,在他死之前,他只完成了两部——即《单簧管协奏曲》与《长笛协奏曲》。他一生创作了三部协奏曲,关于尼尔森的三部协奏曲,英国作曲家罗伯特·辛普森在他的《卡尔·尼尔森——交响乐曲作家》中这样写过:“三部协奏曲中最后一部(指单簧管协奏曲)是最深沉的,第二部(指长笛协奏曲)是最美的,第一部(指小提琴协奏曲)是最广阔的。”
    晚年时他请人代笔,口述了他的回忆录《菲英岛的童年时光》。1931年10月3日,尼尔森因心脏病在哥本哈根医院去世,丹麦为他举行了国葬。他的妻子——丹麦雕塑家安妮为他铸造了一个纪念雕像——一个年轻的男人吹奏着牧羊笛。
    简单介绍一下两位演奏家:
    帕胡德于1970年1月27日生于瑞士日内瓦,从六岁起开始学习音乐,1990年自巴黎音乐学院毕业,之后继续从师 Aurele Nicolet(尼可莱)。他在许多重要竞赛中夺得过奖,如1992年日内瓦、1989年Kobe及1988年Dunio的国际音乐竞赛中,在十二个奖项中就拿下了八项。他并得到瑞士法语社区电台奖的独奏奖,以及欧洲会议的Juvnetus奖。此外,他也荣获曼纽因基金会(Yehudi Menuhin Foundation)及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音乐家论坛的桂冠。 二十二岁时进入柏林爱乐。二十三岁时被指挥阿巴多提携为乐团长笛首席。
    梅耶是卡拉扬赏识的天才演奏家,曾经也是柏林爱乐的一员。当年因柏林爱乐团员的强烈反对而离开乐团,自离开柏林爱乐乐团之后,她没有再加盟任何乐团,而是以独奏家的身份活跃于世界乐坛。世界各大乐团和许多著名演奏家都与她有过成功的合作。后来她便创建了克拉罗内三重奏组,并成为EMI唱片公司旗下的专属艺术家,先后录制了三十张唱片。这其中有经典的单簧管协奏曲、木管重奏室内乐、歌剧咏叹调和艺术歌曲的改编曲,也有一些非古典的现代乐曲。
    梅耶所取得的成绩世人瞩目,而如今的柏林爱乐乐团的乐手们也主动邀请她。梅耶不计前嫌,与柏林爱乐乐团再度联手。不仅同台举行音乐会,还一起合作录制唱片。梅耶以她出色的演奏向世人证明了她所具有的世界级演奏家的实力,同时也证明了卡拉扬大师当年的独具慧眼。

EMI 7 47351 2  韦伯《第一、二号单簧管协奏曲》《降E大调单簧管小协奏曲》 单簧管∕沙宾。梅耶
    第一、二号协奏曲写于一八一一年,韦伯为当时一位非常著名的单簧管演奏家贝尔曼所作,贝尔曼对于这些曲子的完成提供了许多专业上的建议,作曲家与演奏家之间的密切联系,使得韦伯得以了解单簧管的演奏技巧与乐器的特性,进而创作出如此高度优秀的作品。此两首单簧管协奏曲都兼具了华丽卓越的演奏乐段以及优美的旋律,其中第二号单簧管协奏曲的行板乐章,独奏单簧管彷佛就像歌剧中的女主角,演唱出一段表情丰富的咏叹调,令人陶醉不已。
   《降E大调单簧管小协奏曲》韦伯只花了六天就写完,演出后十分成功,演奏的乐团团员们听了之后甚至纷纷要求他也写协奏曲给他们;此曲自由的旋律流动与略带即兴的特质十分迷人,当时的巴伐利亚国王马西克米亚听了这首小协奏曲后大受感动。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2-11 01:18 PM 编辑 ]
5#
 楼主| 发表于 2011-2-11 13:22:08 | 只看该作者
转载一些在网上关于梅耶的文章:
(一) 萨宾娜·梅耶早年曾在斯图加特和汉诺威先后师从奥托·赫尔曼和汉斯·戴恩策,最初成为慕尼黑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的演奏员。凭着优异的演奏技巧以及男性单簧管家所不俱备的舞台魅力,梅耶很快就被视为单簧管演奏领域的明日之星。最了不起的是,她曾在德国国家电视一台(ARD)比赛得第一名,而ARD比赛是不分乐器种类和配置的比赛,所以要想得第一,得和各种乐器中的高手过招,这足见她功夫之高深。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一代指挥帝王卡拉扬力主她加盟柏林爱乐乐团,而柏林爱乐不少乐员以她的音色不适合在乐团中合奏为由,将她拒之门外。对她极为赏识的卡拉扬不惜以辞职为筹码,非要梅耶任乐团单簧管首席不可。此事成为当时乐坛一大新闻。后来随着人们对她独奏演出的呼声日高,一年后她离开了柏林爱乐乐团。这次风波更助长了梅耶的声势,让她成为红极一时的乐坛名人。
在单簧管演奏家中,梅耶可能是与乐团合作演出最多的艺术家。只不过,乐团主要是为她伴奏。在德国,她与柏林爱乐、柏林喜歌剧院、汉堡爱乐、北德广播交响乐团有过合作。她与其他欧美乐团合作的记录更多,这之中包括伦敦爱乐、法国广播爱乐乐团、丹麦国家广播交响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蒙特利尔交响乐团等。她还与日本NHK乐团合作演出过。与她合作的著名指挥家除卡拉扬以外,更包括了克劳迪奥·阿巴多、赫伯特·布洛姆施泰特、克里斯托夫··多纳伊、夏尔·迪图瓦、克里斯托夫·艾森巴赫、雅科夫·克莱兹伯格、内维尔·马里纳爵士、库特·马祖尔、英戈尔·梅兹马赫尔和弗朗兹·韦尔泽-默斯特等大师。她在欧洲和加拿大,在巴西、以色列,以及非洲的所有主要的音乐中心举办过独奏演出和音乐会。梅耶还是一位热忱的室内乐演奏家,与很多世界著名的室内乐团(组)有过合作。


(二) 萨宾娜·梅耶还是当今全世界唯一一位与唱片公司签有独家合约、并且还能每年持续灌录唱片的单簧管演奏家。她和EMI已经签约近二十年,专为EMI录制了从古典音乐至当代曲目的唱片。EMI为她录制和发行的唱片曲目广泛,风格多样。涉及的作曲家包括莫扎特、贝多芬、德沃夏克、斯塔米兹、科普兰、斯特拉文斯基、罗西尼、韦伯、威尔第、勃拉姆斯,还有门德尔松、韦伯、贝尔曼,甚至武满彻和德彪西的作品录音。
     萨宾娜·梅耶曾于2004年第七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时来华,分别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厅和上海贺绿汀音乐厅举办了专场音乐会。有幸亲临现场聆赏她演奏的人甚微,而拥有她过去录音版本的人毕竟也有限。现在,EMI最新推出了她的两款精彩演录专辑,并已通过正规渠道进入国内唱片市场,终于能让更多的国人爱乐辈欣赏她的演奏风采了!
6#
 楼主| 发表于 2011-2-11 13:22:57 | 只看该作者
再转载一些关于梅耶的文章:
(三) 萨宾·梅耶的成名与卡拉扬有着直接的关系:1982年岁末的一天,74岁的指挥帝王卡拉扬突然致信柏林爱乐全体乐手,威胁说要将乐团的旅行演出、萨尔兹堡音乐节、洛桑音乐节以及所有的歌剧和音乐会录音、电视电影拍摄、所有音乐制品的制作,统统暂停!因为决定对候选演奏家的取舍是你们的权利,但我发现我们的判断截然相反!震惊乐坛的卡拉扬晚年风波由此开始,而事件中心的女主角就是最近刚刚随BBC交响乐团在东艺演出的单簧管女王萨宾·梅耶。
当时的萨宾·梅耶和单簧管女王这样耀眼的称谓全无关系,而仅是个刚刚20岁出头的小女孩,是卡拉扬发现了她的天才欲聘其入团并想借用自己的影响力将为期一年的试用期免去。他没有出席她在全体团员面前的试奏考核,因为他自信不会有任何异议,但结果却出乎所料:单簧管组认为萨宾·梅耶瘦削光亮的音色与该组浑厚低沉的音色不配。虽然也有个别团员认为如果假以时日她会调整过来,但更多的人认为她属于独奏型演奏家,且永远不会跟整个乐队融为一体。也有人提议试用她一年但遭否决。最后达成的妥协意见是:让她参加若干音乐会考察一下她的长进,然后再进行一次试奏以决定去留。在接受考察期间,不但卡拉扬对其演奏满意,就连有名的乐评家也不吝好评。然而在团员们承诺的终极试奏考核中,她再次被否决。这下惹怒了卡拉扬,他干脆提出让无法胜任团员一职的梅耶出任柏林爱乐的单簧管声部首席!而乐团成员这次一致高声反对。经过协商梅耶只好再经历一年的试用期,然而一年之后仍成争论焦点。
斗争愈演愈烈、逐步升级,第三次未能如愿的卡拉扬最终以告全体团员书作出要挟。70多岁的老头子顽固对抗,那一年,他将预定好的录音和巡演以及下一年复活节音乐会的预约一笔勾销,这无疑断了乐团财路,因为录音与复活节音乐会两项活动虽不属乐团公职,但却是团员挣外快的主要收入来源。此后,卡拉扬甚至还自掏腰包飞来维也纳爱乐乐团而不与自己供职的柏林爱乐合作。我意识到,我在乐团的留任将会在乐团和艺术指导间引起不可预测的冲突。最终,梅耶主动推却卡拉扬的多番挽留,自愿离去。有意见认为,音色问题只是其次,是柏林爱乐的大男人主义迫使梅耶离开,因为清一色的男人乐团不愿为女生再开辟一间厕所。显然,梅耶默认了这一观点,此次来中国,她坦承,自己也认为女性在乐团中一直处于弱势群体乐团是个男性当道的传统组织。但更多的人认为,梅耶只是卡拉扬和柏林爱乐之间的一根导火索,是替罪羊:卡拉扬不可一世的独断专行超过30年,超级自恋的他开创了古典音乐的录音录像时代,但却苛刻地要求45分钟的交响曲里41分钟给自己特写……乐团早已无法忍受。回想当年,虽说梅耶充当了替罪羊,但这次风波却助长了她的名声,使其迅速成为红极一时的乐坛明星。而自从离开不能与之融合的柏林爱乐乐团,她也坚定了要成为一名独奏家的愿望。比如,与丈夫和哥哥搭档成立了三重奏组合,此外,她组建了一支木管组合,成员也都是老友。
7#
发表于 2011-2-11 22:56:54 | 只看该作者
这张也很不错, 萨宾.梅耶演绎的马克斯•雷格(Max Reger)A大调单簧管五重奏

马克斯·里格 A大调单簧管五重奏(萨宾·梅耶).jpg (39.97 KB, 下载次数: 429)

马克斯·里格 A大调单簧管五重奏(萨宾·梅耶).jpg
8#
发表于 2011-2-12 08:28:54 | 只看该作者
听过她的现场,很棒,她还是琉森的首席,看阿巴多近几年指挥马勒的现场DVD,很多她的镜头。
9#
 楼主| 发表于 2011-2-12 16:00:1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YSJ 于 2011-2-11 10:56 PM 发表
这张也很不错, 萨宾.梅耶演绎的马克斯•雷格(Max Reger)A大调单簧管五重奏

马克斯.雷格是较为现代的作曲家,至今还没有听过他的作品,有机会我会听听。至于雷格的相关信息,在网上找到一些,转载分享:
        Max Reger马克斯·雷格1873-1916德国作曲家。1873年3月19日出生于巴伐利亚的布兰德(Brand, Bavaria)。15岁在拜罗伊特音乐节(Bayreuth Festival)上听到瓦格纳的《帕西法尔》和《纽伦堡名歌手》,留下深刻印象。1890年至威斯巴登(Wiesbaden)随里曼(Hugo Riemann)学习作曲。次年开始创作,写下了两部小提琴奏鸣曲。1895年结识了意大利作曲家布索尼。1897年加入德军预备队。1899年,理查·施特劳斯对他的作品产生了兴趣,帮助他在慕尼黑出版。1903年写出了关于转调的理论着作《Beitrage zur Modulationslehre》。1905年担任波格斯合唱团(Porges Chorale Society)的指挥。同年开始在慕尼黑音乐学院任教,教授对位法、作曲和管风琴。1907年担任莱比锡大学的音乐负责人和音乐学院的教授。1908年获耶拿大学文学与社会学系荣誉博士,又荣获莱比锡音乐学院皇家撒克逊教授(Royal Saxon Professor)的荣誉称号,他的作品在科隆首演,也获得巨大的成功。1909年至英国作了一次成功的巡回演出。1910-1914年担任迈宁根乐团的指挥。此后专心作曲。1916年5月11日逝世于莱比锡。
  雷格的创作注重技巧的追求,音乐素材多数来源于经典的德国巴洛克音乐,在键盘乐器复调音乐方面作了开拓性的努力,并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就,是继巴赫、勃拉姆斯之后,纯正的德国键盘乐器变奏曲主线上的继承。但相当一个时期以来,人们把他归为保守派音乐家,缺少音乐精神的追求,认为“那些即便相当成功的作品由于缺乏浪漫派音乐的那种文学价值,虽然能够感染人的神经却无法打动人的心灵”,代表了“行将结束的19世纪的精神,不明显地进入了20世纪”。但2000年以来,雷格的价值又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
10#
发表于 2011-2-12 22:08:04 | 只看该作者
雷格的音乐作品强调对古典原则的遵循,并侧重于纯音乐的写作。他有很高的复调造诣,在管风琴方面的作品,被誉为J.S.巴赫以后的里程碑。另一方面他又承袭了R.瓦格纳的和声手法,发展了半音阶体系,成为A.勋伯格和A.贝格音乐语言的前驱。

他在音乐创作上属于保守派,深受巴赫和勃拉姆斯的影响,熟谙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但是他却自认为是音乐上的前卫派,结果,他与两派的作曲家都产生矛盾,受到两边的攻击。

由于雷格的音乐过于晦涩难解,而且他反对标题音乐,主张纯音乐形式的创作,他的大部分作品如今鲜为人知。雷格拥有极高的和声与复调技巧,其作品多数结构严谨,形式复杂,常常采用变奏曲式,被称为勃拉姆斯之后最重要的变奏曲作曲家,作有多首变奏曲,最著名的是《莫扎特主题变奏曲》。

他的这首单簧管五重奏与勃拉姆斯的那首有很多相似之处:两首单簧管五重奏都是在他们的晚年写的,几乎是他们一生所写一百多部作品中最后的作品。勃拉姆斯作品编号达到122号,他的五重奏是115号;雷格的作品编号达到147号,他的五重奏是146号,倒数第二首。再如,他们两位在早年似乎都没有发现单簧管的魅力,所以以前一直没有写过以单簧管为主的大型乐曲,直到晚年,才开始为单簧管写曲子,而且都创作出了一部那么成功的单簧管五重奏。奇怪的是,好像不只有勃拉姆斯和雷格两位要等到晚年才发觉单簧管的魅力,因为莫扎特的那部单簧管协奏曲不但也是莫扎特最后的大型作品之一,而且还是他最后一部协奏曲,写于他去世前两个月。这是不是因为单簧管苍凉、幽怨的音色容易跟作曲家晚年的境遇引起共鸣呢?

又如,这两部作品都是四个乐章,长度也很接近,都是半小时左右的大型作品。这两首单簧管五重奏的风格和情调也是如此之相似。

本碟中的另一首作品是雷格的弦乐六重奏,作于1910年。相比之下,这首弦乐六重奏几乎是交响乐性的,充满了活力和色彩,但它也有一个长的慢乐章,作者把它形容为“祈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11-27 10:10 A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