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查看: 10570|回复: 4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我家音响不好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5-26 15:22: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刘汉盛,为什么我家音响不好听?十大恶形恶状音响空间解决之道

为什么我家的音响声音不好听?我想每位音响迷都曾经有过这种经历与困扰。甚至,这种困扰从买音响的那一天开始,到现在还深深着困扰着您。为什么我家的音响声音会不好听?其实这个问题就好象一个人生了病般,有些病很清楚是感冒、咳嗽、牙痛、盲肠炎、肺炎等等,病因很清楚,只要看过医师,按照处方吃药或住院治疗,很快就会康复。不过,也有些病很难查出原因,例如许多因为脊椎神经所引起的莫名病痛,要查出病因,除了要有高明的医术之外,还要碰点运气。音响不好听也是如此,有些病因很明显,经过简单的处方之后,可以让声音改善许多。然而,有些音响不好听的原因很复杂,其成因不仅一端,这就需要花更多精神去处理。幸好,音响不像有些绝症,是目前绝对无法治疗的。音响不好听一定可以治疗,怕只怕没找出病因;或者,明明知道病因,但是碍于现实环境与条件而无法获不愿动手改善。音响不好听的定义再继续说下去之前,我要先为「音响不好听」下个简单的定义。所谓「音响不好听」指的是听起来让人感受到不舒服、心浮气躁、听不到几分钟就想关机的声音。说得更「音响性」些,就是听到尖锐、刺耳、干涩、单薄、生硬;或死板、浑浊、不清、某几个低频频率音量大得压过其它声音的不良表现。换个角度来看,只要您没听到甜美、光泽、丰富、软硬适中、活泼生动、高中低音平衡的声音,就可以称为广义的「音响不好听」。
音响好不好听除了影响我们对音乐的感染力之外,到底还有什么重要性呢?根据我多年聆乐的经验,当我们在听好听的音响时,心情自然会愉快起来,对人对事变得更乐观。反之,当我们长期处于不好听的音响之下时,心情容易低落,对人对事变得缺乏耐性,脾气也容易暴躁。所以,音响迷人千万不要小看声音好听与否长期对自己生理、心理所产生的影响。空间因素影响最大了解声音好不好听的基本定义、以及声音对生理、心理的影响之后,接下来我们要探讨,到底是什么因素让音响的声音变得好听?或变得不好听?在此,我想从不好听的角度切入,这样比较容易让大家有「切身之痛」的了解。

一般而言,影响声音表现的因素,依重要性排列大概是:一、空间因素。二、器材搭配与调整因素。三、器材本身的好坏因素。在这三项主因素中,空间因素是影响最大、但也最难以克服的因素,所以这次我们的目标就针对音响空间而来。当然,其它二项因素也很重要,尤其第三项器材本身好坏的影响。因为如果器材本身就是扶不起的阿斗,空间布置得再好、使用者搭配调整的功力再高,一切的努力可能也是枉然。

我之所以会把它放在最后一项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它不重要,而是因为它比较容易解决:用钱就可以解决。其它二项,如果没有相关知识,就算有钱也买不到好声。十大「恶形恶状」音响空间首先,我要说明所谓的「恶形恶状」并非只一个人的面貌与言行举止有多令人讨厌,而是指音响空间内可恶的情形状态,这些可恶的情形状态都会导致音乐不好听。通常,要判断一个音响空间到底能否发出好声,除了用耳朵聆听之外,有经验者也可以用眼睛来观察。以下,我归纳出十种看起来声音可能会不好听的空间以及空间布置,假若您遇上的空间有如下列十种者,如果不加以改善,我想就算是换了贵达数百万的音响器材也是枉然。在此,我也会为这十大恶形恶状空间提出改善之道,只要您能按照我的经验去改善,我不敢说百分百药到病除,但绝对可以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善效果。

第一大恶形空间:四大皆空症状:所谓「四大皆空」就是空荡荡的房间,里面除了音响器材与椅子之外,什么都没有的空间,刚搬家的人最容易遇上这种四大皆空的空间。这种空间最大的问题就是残响时间太长,尤其是高频段的残响时间更长,这使得音乐听起来不仅太吵,而且含混不清。也因为残响时间太长,致使无法开大声听音乐,如此一来,中频段与低频段都会虚软不够饱满。像这种空间,就算您的音响花再多钱,都绝对无法获得美妙好听的声音。解决之道:音响空间有一个颠扑不破的法则,那就是「东西放得越多比东西放得越少好听;东西放得越凌乱比东西放得越整齐好听。」所以,要治疗「四大皆空」的问题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尽量多摆东西。沙发可以买布质或皮质沙发,它们的表面与重量都可以吸收声波;墙壁旁可以摆些各类柜子,例如唱片柜与书柜、杂物柜等,这些柜子也有吸收与扩散声波的功能。此外,地板上也可以摆张厚地毯或茶几,要注意的是茶几最好不要玻璃的,因为玻璃光滑表面反射声波的能力很强,一般而言木质茶几或不规则造型茶几都蛮理想的。除了以上杂物之外,墙壁上也可以吊挂一些画或突起造型装饰,这些物品也都有助于声波的吸收与扩散。

第二大恶形空间:水泥砖墙、磁砖地面症状:这是典型台湾居住空间的问题,由于大部分住宅都是钢骨水泥公寓,所以墙面与天花板当然都是水泥灌浆或砖砌。地上的作法除非特别指定,否则几乎清一色磁砖地面,这样的空间可说是百分百的「硬调空间」。与北美或部分欧洲相比,北美的空间刚好相反,几乎完全是软调空间。就一般住宅(House)或四层公寓(非高层水泥公寓)而言,不仅结构都是以木头、夹板构成,就连地板也是木板铺成。而四壁则多以石膏板钉成,天花板则以薄夹板为之。这种软调空间环境最大的好处就是声音听起来不刺耳,相当温暖。不过它也有害处,那就是低频段因为缺乏坚硬墙壁或地板反射,而且那些板子也容易因为振动而吸收低频,所以听起来总是不如台湾硬调空间的「扎实」。  

硬调空间的害处硬调空间有什么害处呢?高频段容易因为光滑坚硬的墙壁反射,而产生大量超过耳朵负荷的高频量感。低频段也会因为空间低频驻波的关系而产生过度的低频量感。您想想看,高频段量感多得刺耳,低频段量感多得浑浊有压迫感,而中频段却被夹在这二个变形巨人之间,整个高、中、低频段被严重扭曲,音乐会好听吗?要知道,一旦高中低频段的量感平衡被破坏,音乐听起来就不会好听,这就是硬调空间最大的问题。我想很多音响迷都曾有过以下的经验:怎么换过好几套音响系统,在这个空间中听起来声音特性都差不多,都一样会尖锐刺耳难听?其实这是因为每个空间都会由于不同的长宽高比例、不同的建材、装潢材料以及不同的空间处理而产生不同的声音特质,硬调空间的声音特质就是高频段尖锐吵杂刺耳,中频段不够丰润,低频段不是某处浑浊就是量多而缺乏弹性,更不要谈低频段的解析力了。解决之道:其实硬调空间并非一无是处,只要能够适当的将「完全硬调」转变为「软硬适中」,就有机会听到好声。不过,要做到「软硬适中」需要一些相关知识,其中还牵涉到吸收声波材料的掌握以及对声波扩散的认知。

坊间就有许多现成的空间处理商品是针对「软硬适中」空间而设计的,例如二次余数扩散器、泡棉吸音板、各种形状的吸音柱以及「低频陷阱」等等。如果能够正确的使用这些市售现成品,您将有机会得到「软硬适中」的空间。不过,这类空间处理商品必须使用相当的量之后,才能达到适当的声波吸收反射与扩散效果,同时也才能把硬调空间转换成「软调」空间,这样一来您将要花一大笔钱。是否有比较便宜的方式能够让空间达到「软硬适中」的要求呢?当然有!不过我也要事先告诉您,假若您想要同时兼具「软硬适中」与美观的要求,花的钱当然就比较多。如果您不太要求美观,而着重在实用的「软硬适中」,我认为不需要花大钱也能够得到相当好的「软硬适中」效果。天花板的作法在此先说着重实用的作法吧!首先我们从天花板与地板说起,这个区块我们可以设计成吸收与反射各占总面积二分之一(扩散可由家俱杂物去达成,暂且不管)。在此必须把天花板当作全吸收面,地板当作全反射面(磁砖与木质地板对声波反射的效果差不多,但架空木质地板会因为振动的关系而吸收一些低频段),这样一来就达成各占二分之一总面积的目的。最实用的天花板作法就是搭轻钢架放置矿纤板,它的作用在于吸收过多的高频量感与降低残响时间的长度,让声音听起来宁静而不吵杂刺耳。如果您不想让轻钢架降低天花板高度,也可以将矿纤板直接固定在水泥天花板上,在此我们就选择将矿纤板直接固定在水泥天花板的作法,这样比较不会引起轻钢架的共振,不过施工会比较麻烦些。或许您会有个疑问:市售矿纤板的种类那么多,到底要选择哪一种呢?其实您能够买得到的矿纤板绝大部分都是抑制空间残响用的,除非特别订制,所以选择哪一种都没有多大关系。请注意,我所谓的矿纤板是重量很轻、表面有吸音细孔或凹凸造型者。建材行还可以看到打很多洞的洞洞板以及表面粗糙的甘蔗板,这二种并非主材料,而是搭配使用的副材料。天花板具有调节残响作用其实天花板的处理并不是全部贴上矿纤板那么简单,更进一步的作法是等到空间内一切都装置妥当之后,我们还要利用天花板来调整空间残响,让残响时间达到最佳状态。残响时间达到最佳状态有什么好处呢?音乐听起来清晰、丰富、温暖。残响时间过长有什么坏处呢?音乐听起来吵杂、混浊与虚软。

残响时间过短有什么坏处呢?音乐听起来干涩、死板、单薄。到底要如何来调整天花板呢?我想音响迷不可能拥有残响时间测试仪器,所以我们唯一能够使用的就是自己的耳朵。您可以用自己的耳朵来判断残响时间是否适当、过长或过短。通常,我们讲话的声音如果相当丰润,不会吃力,拍掌时空间中没有高频的回想,而是具有肉声的掌声,这样的残响时间就差不多了。如果一进房间讲话就觉得吃力、或讲话会带有浓厚的鼻音,那都不对。假若发现残响时间在整个天花板都是矿纤板的状态下还太长,可以在天花板上以吸音能力更强的矿纤板或洞洞板、甘蔗板等取代矿纤板。不过,一般来说,如果室内已经摆设适当数量的家俱或物品时,整个天花板用矿纤板应该不会产生残响时间过长的问题,除非室内的家俱以及其它物品实在太少了。到底要取代多少面积呢?请一面更换一面用自己的耳朵去判断,一直到您认为残响时间适当为止。要注意的是,更换洞洞板或吸音能力更的矿纤板时,要把握「分散使用」的原则,也就是不要把洞洞板或吸音能力更强的矿纤板集中在某处更换,而是应该平均分散安置在天花板上。把握分散使用的原则反之,假若整个天花板贴满矿纤板之后,您感觉残响时间变得太短,音乐听起来干干死死的,不够丰润饱满,那就需要减少矿纤板的数量。此时您要做的就是卸下几块矿纤板,再以表面贴有木皮的平整夹板取代,这种夹板不会吸收声波,能够把大部分的声波都反射回去。当然,假若您能够以表面光滑的二次余数扩散器取代夹板,那就更理想了,不过市售进口木制或普利龙制的二次余数扩散器都不会太便宜,除非买国产制品。更换夹板或二次余数扩散器时,还是必须把握「分散使用」的原则。对了,为什么要「分散使用」呢?因为这样可以提升吸收或反射、扩散的「效率」。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把握分散使用的原则,可以用比较少的材料面积得到更大的吸收或反射、扩散效果。为什么天花板要当做吸音区(用矿纤板)呢?其实这是因应台湾气候特性而设计的,在台湾,大部分人家里不是磁砖就是地板,很少会铺满地毯的,因为台湾的气候潮湿,灰尘又多,家里整个铺地毯的确对健康不佳。所以,我们把地板留下来当反射声波的表面(顶多铺可移动式的小块地毯)。
2#
 楼主| 发表于 2010-5-26 15:22:25 | 只看该作者
由于天花板设计来吸音,而地板上又有许多家俱或杂物,这些东西也具有某种程度的吸音效果,在这种设计下,天花板与地板的吸收、反射、扩散声波的「软硬适中」任务可算完成。二侧墙的作法再来我们要让二侧墙「软硬适中」,我们的原则是吸收、反射、扩散总面积各三分之一,二侧墙的吸收、反射、扩散位置对称或不对称皆可。通常空间二侧墙多少都会遇上窗户,假若有窗户,我们可以把窗户的窗帘当作吸收声波的面积,此时采用的窗帘必须是厚而软的布窗帘,而非薄或硬的窗帘。为什么要用厚而软的布窗帘呢?因为唯有这种厚而软的窗帘才会让声音好听,薄而硬或各种塑料、纸质窗帘虽然也具有吸音效果,但是它们吸音的频率不对,反而会让声音变得不好听。除了厚而软的窗帘之外,当然还有很多吸音材质,例如泡棉用布绷起来也可以,具有造型的吸音泡棉也可以,这些都需要经过实际尝试,才能知道声音是否能够达到好听的程度,我的经验是厚而软的布料最保险,不容易出错。吸音的方式说过,接着要谈反射声波的方式。其实反射声波的方式最简单,您只要保持原来的墙面不处理就可以了。当然,为了美观,可以在这些墙面吊一些装饰品或画作,甚至音响架、书柜、唱片柜也行。不过我要建议您,书柜与唱片柜最好不要装上玻璃,因为玻璃的反射声波能力太强了。而音响「架」就是架子,不是「柜子」,因为柜子的振动对声音有负面影响。吸收、反射、扩散面积各三分之一吸收、反射之后,接下来要处理最后的三分之一,也就是扩散面积。最有效的扩散声波方式就是大家熟悉的二次余数扩散器,这类扩散器可以在市面上买到,您倒不必亲自动手做。不过,假若您想把整个空间请装潢师傅做整体设计,那当然要自己动手了。有关二次余数扩散器的设计、计算方式,我在「音响AV圣经」里有详细说明,请您参阅该书。

看到这里,或许您要问:二侧墙的吸收、反射、扩散区域到底要怎么安排会比较好呢?一般而言可以有二种思考方式,第一种是把吸收、反射、扩散做小区域打散安排,让这三种小区块平均交错在二侧墙上,这种作法比较复杂,在美观上也要花更多心思去安排。另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二侧墙对称分三区块,第一区块是反射区,安排在最靠近喇叭处。第二区块是吸收区,安排在二侧墙的中段处。第三区块是扩散区,安排在靠近聆听位置处。后墙的作法二侧墙说过,最后要处理的是喇叭后墙与聆听位置后墙。在此,我们的要求也是吸收、反射、扩散各三分之一,不过其安排的方式与二侧墙不同。我们要把扩散安排在喇叭后墙与聆听位置后墙的四个墙角,让最容易产生驻波的地方降低驻波的能量(驻波无法完全消除,只能降低能量)。再来,喇叭后墙要保持反射,更重要的是要保持坚硬的墙面,这样才能把喇叭的能量毫无损失的传送出来。假若喇叭后墙用厚夹板钉成,会严重吸收中低频以下的频率,让低频不够扎实有劲。假若喇叭后墙以薄夹板钉成,则会吸收过多的中频,让中频段乐器形体变得细瘦,钢琴与人声不够饱满。或许您又要提出疑问:难道喇叭后墙就不能放置音响架、书柜、唱片柜或吊画吗?最好不要,因为喇叭后墙我们还有妙用,那是最后用来调整高频段量感用的。这话怎么说呢?当您一切都安置妥当、天花板也经过上述的调整之后,假若仍然觉得高频段量感太多,此时最有效的调节方式就是在喇叭后墙安排厚软的吸音物质,只要把这块厚软物质像挂画一样挂在二喇叭之间,就会有相当好的调节高频量感作用。喇叭后墙要保持坚硬或许您的脑中又要冒出一个问题:刚才不是口口声声告诉我们喇叭后墙要保持反射、坚硬吗?怎么现在又可以挂厚软物质呢?其实您误会了,当您挂上厚软物质之后,喇叭后墙的本体还是坚硬的,这样并不会对低频或中频有过多的吸收作用,我们所挂上的这块厚软物质只是要调节过多的高频量感而已。
3#
 楼主| 发表于 2010-5-26 15:23:03 | 只看该作者
对不起,在此让我说得更清楚些:喇叭后墙绝对不要有空腔形成的墙面,因为空腔会增强木板振动时的吸收声波能力。好,喇叭后墙说过,最后要说聆听位置后墙。在这片墙面的二个墙角上,我们已经安置二次余数扩散器,而剩余的中间墙面我们要做成吸收区。最简单的作法就是像许多旅馆内的墙面作法,以漂亮的布内绷吸音泡棉,在墙面上做成美观的一块块造型。这种作法当然需要木工师傅,一般人大概做不来。软硬适中的要诀到此为止,我们已经把硬调空间成功的转为「软硬适中」的空间。来,让我们再复习一次天花板、地板以及四个墙面的作法。我们把天花板与地板当作第一组,这第一组要把吸收与反射面积分配成各占二分之一,原则上以整个天花板为吸收区,整个地板为反射区。天花板还可以更换一些反射或扩散表面来做残响时间长短的调节,地板上那些家俱与杂物则当作扩散之用。第二组就是二侧墙,二侧墙我们把吸收、反射、扩散面积分配成各占三分之一。您可以把吸收、反射、扩散区平均分散在二侧墙,也可以整齐的分三区,如果要分三区,靠近喇叭处的侧墙可以规划为反射区,中段侧墙规划为吸收区,靠近聆听位置侧墙规划为扩散区。第三组就是喇叭后墙与聆听位置后墙,我们也把它分为吸收、反射、扩散面积各占三分之一,不过其配置方式与二侧墙不同。反射区设在喇叭后墙,扩散区则设在四个墙角,吸收区设在聆听位置后墙。三分之一不是精确的数字在此我要提醒您,我所谓的三分之一面积或二分之一面积并不是绝对精确的数字,它只是个大约的数字而已。为什么?因为每个空间的各项条件与所使用的音响器材都不尽相同,您必须依照自己耳朵所听到的音响效果去做更精细的微调,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因此,所谓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的数字仅供大原则的参考而已。当然,最后的结果就是您能够听到甜美、丰润、有光泽、有弹性、有活力、饱满健康的音乐。

经常看我所写有关空间处理文章的人,现在一定会有一个疑问:既然反射与扩散都各占三分之一,为什么不干脆不要反射区,而让扩散面积占三分之二呢?二次余数扩散器的表面不也是光滑的吗?既然是光滑的,就等于是反射,如果我们用二次余数扩散器来取代反射区,是否效果会更好呢?没错!如果单以声波扩散的角度来看,用扩散来取代反射,其声波扩散的效果将会更好。不过我考虑的是,一旦室内使用太多的二次余数扩散器,这些扩散器都是木板做成,它们是否会吸收掉太多的中频段与中低频段呢?一旦中频段与中低频段被吸收得太多,音乐听起来就会不够有劲,不够饱满,这是我所担心的。当然,假若实际听起来并不会产生中频段与中低频段太少的问题,您就可以用扩散来取代原来的反射。看到这里,或许您又会产生另外一个问题:以上「软硬适中」的作法好象与我以前我在「刘氏好声歌」所提出的「前硬中吸后扩散」原则不太一样?其实大原则还是一样的,所不同的仅在于聆听位置后墙除了墙角的扩散之外,多加了吸收区而已。事实上这块吸收区可以依照实际情况调整,如果高频量感不会太多,聆听位置后墙采取全面扩散的方式会更好。但是如果高频段听起来太多,聆听位置后墙最好采取吸收声波的方式去做。第三大恶形空间:不对称或畸零空间病症:左右墙面不对称或前后墙面不对称;凹凸畸零空间破坏整体格局;前段有侧墙后段没侧墙;喇叭后墙只有一半,另一半是空的等等都属于这种不对称或畸零空间。这种空间除了视觉上无法取得平衡美感之外,声波的反射也无法取得对称的平衡,其结果就是音场的宽深高低会打折扣,同时乐器与人声的形体也无法达到很高的实体感觉。您可以听到各种该有的声音,但是音像却始终无法清晰的凝聚成型,聚焦也比较模糊。甚至,中频段无法享受到饱满的真实感,而低频段也无法凝聚成形。解决之道:要解决这种畸零或不对称的空间,我们唯一的方法当然是想办法让空间恢复对称与整体。作法有三种,一种是以大型柜子当作墙面,补足该对称的墙面,高度几乎达到天花板的书柜或唱片柜就是最好的柜子。另一种则是装潢师傅来做玻璃墙,玻璃墙的表面反射能力与光滑的水泥墙差不多,二者不同的是玻璃墙没有视觉阻隔,还是可以保持空间的开阔感。最后一种方法当然就是干脆请泥水工砌砖墙,把不对称或畸零的空间改善为我们所需要的空间形状。

当然,要在已经有人居住的家里砌砖墙那将是一场「大灾难」,太座可能会誓死反对。可是,如果用木板隔间,则木板墙会吸收过多的中频与低频,对于音响效果会有不可预测的负面效果。总之,假若您想改善这个问题,就必须在这三种方法中择一而行。

第四大恶形空间:吸收面积远少于反射扩散面积病症:音乐不够温暖,趋向冷硬,不耐久听,较吵杂,乐器的甜味与木头味都不够。解决之道:请参阅第二大恶形空间的解决之道,终归一句,我们必须把这种偏向硬调的空间转变为「软硬适中」的空间。

请仔细观察、分析空间内吸收声波的面积到底与反射、扩散面积成何种比例,再慢慢的增加吸收声波的面积。一般而言,最不影响居家生活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从天花板动手,让天花板上的吸收声波面积增加,这样应该可以大幅改善问题。假若从天花板着手之后还是无法完全改善问题,再继续从二侧墙着手,这样一定可以把问题解决的。第五大恶形空间:吸收面积远多于反射、扩散面积病症:音乐闷闷的、死死的、呆板的、听起来没有光泽、没有活力、缺乏甜美的味道,乐器与人声的形体瘦瘦的,不够丰润。解决之道:在此我们要使用「拆」字诀,把多余的吸收声波面积拆除,增加反射或扩散声波的面积。不过我要提醒您,当您决定要拆之前,请先按照「软硬适中」空间的作法浏览一次自己的空间,看看到底从那边动手最省事最有效,千万不要随性东拆西挖,这样不仅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也会把空间装潢弄得惨不忍睹。在一个视觉污染的空间中听音乐,您不会如坐针毡吗?
4#
 楼主| 发表于 2010-5-26 15:23:22 | 只看该作者
第六大恶形空间:正方形比例病症:中低频与低频驻波一直盘踞在室内,只要听到Bass弹奏或管弦乐低音弦乐部演奏、或大鼓敲击时,就会感受到一股低频压力上身,让人充满压迫感。此外,由于160Hz以下的中低频或80Hz以下的低频峰值太强,以致于把许多中低频、低频的音乐细节掩盖,您所听到的中低频与低频一直处于浑成一团、痴肥的低频,而非凝聚有弹性的低频。解决之道:正方形空间因为长宽甚至长宽高的长度都一样,许多相同的频率会不断重叠而增强了声音的能量,这是最严重的驻波。有些人往往把中低频与低频驻波当作正常低频、而沾沾自喜于低频量感的丰富,其实这是错误的。要让自己了解这种错误,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去找一张测试CD,内中录有200Hz以下的各段频率。当您在听这些200Hz以下的各段频率时,正确的声音表现应该是每个频段量感都要相近才对。不过,在正方形空间中,您将会听到某些低频的量感会特别多,如果这些200Hz以下的频率连续播放,您所听到的低频声音线条就好象一条高低起伏的曲线,而实际上我们应该听到一条高低起伏很小的类直线(完全直线几乎不可能)。要解决正方形空间中低频与低频严重驻波的问题容易吗?很难!因为驻波的量实在太强了,无论用什么方式去吸收,都无法精确的把多余的量去除。此外,还有一个更糟的问题就是,假若您设计一个物体来吸收100Hz的频率时,这个物体也同时会吸收到100Hz的二侧频率,也就是80以下与100以上的窄频带。这样一来,原本像山峰的100Hz量感是被减少了没错,但是它却像一座山峰往下沉,连带山峰二边也往下沉,这使得原本量感刚好的100Hz二侧反而变成量感不够了。把正方形当作菱形看待既然驻波的处理那么难,那么我们到底要怎么来改善正方形空间的问题呢?第一、我们要把正方形空间转成菱形空间来看待,把喇叭放在菱形尖端的二边,聆听位置则安排在对面的菱形尖端之前,这样一来,二侧墙就变成非平行墙面,喇叭后墙与聆听位置后墙也变成非平行墙面。第二、在四个墙角放置二次余数扩散器或Tube Trap类的柱形低频吸收器。如果您以二次余数扩散器「拦住」墙角,最好在二次余数扩散器的背面(也就是墙角里面)放置一些重量较重的物品,这对于低频驻波的降低会有帮助。第三、其余墙面请按照「软硬适中」的空间处理原则去做。我再次强调,以上解决之道无法完全解决正方形空间的问题,它只不过是把症状减轻而已。即使如此,我想也比换屋还好吧!

第七大恶形空间:长宽高互为整数倍数病症:其病症与正方形空间差不多,许多「峰峰相连」的中低频与低频的驻波会严重影响到音乐的平衡性,把原来的演奏破坏得面目全非。其实,台湾的音响迷由于音响空间大多属于狭小尺寸,大多数人从听音乐的第一天开始,就已经不自觉得与中低频驻波成为好朋友,久而久之,误认为这样的低频才是正确的。反而,有朝一日听到没有驻波(或驻波极少)的干净低频时,会不习惯,甚至认为这么干净但「量感不多」的低频表现是不正确的。在此请不要误会我说「低频量感不多」才是正确的,真正表现良好的低频就是指挥或录音工程师所营造出来的低频量感,过多或太少都不对。至于指挥或录音工程师所营造出来的低频量感到底是多少呢?的确,录音时不会有音响迷在场,没有人知道当时的低频量感有多少。不过,我们有一个方法可以判断,那就是「平衡」。要知道,一位杰出的指挥一定能够把整个交响乐团的高频段、中频段、低频段雕琢到最平衡的程度,让听众的耳朵听起来最顺耳。

而录音工程师的第一要务也是平衡(录音工程师又称平衡工程师),除非特别需要,以他们的专业训练,绝对不会弄出不平衡的音响效果。到底高频段、中频段、低频段要达到平衡的状态时,高、中、低频段的量感分别应该是多少?三频段的量感都一样多吗?不!高、中、低频段量感一样多时,听起来并不会让我们感受到平衡的美感。真正让我们觉得具有平衡美感的高中低量感分配应该是金字塔型的结构,金字塔底部庞大的基础是低频段,再往上的金字塔中段就是中频段,最上面比较尖的部分就是量感比较少的高频段。解决之道:话说回头,我们到底要怎么解决长宽高互成整数倍数空间的问题呢?声学教科书告诉我们,如果让相对的墙面不平行,就能够有效的降低驻波强度。问题是,一般人很难忍受不平行的墙面,因为这样看起来太奇怪了。再者,要「制造」这种不平行墙面所付出的代价可能很高,您可能要砌砖墙,或请木工做木板墙,这二种作法都会缩小空间,木板墙处理得不好还会大量吸收中频段与低频段。声学教科书也告诉我们,设计一些低频陷阱的装置也可以相当有效的吸收某些特定的驻波,问题是一般人根本没有这种能力。至于花钱请人处理如何?请相信我,台湾大概找不出几个人能够打包票完全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无效免费倒是可以一试。所以,为了避免花冤枉钱,我们还是必须自己动手。喇叭摆位与聆听位置调整解决的方式就是尽量在墙角安置比较重的物品,藉此吸收低频段,不过这种吸收方式是不精确的,而且碰运气的。比较可控制的方式就是自己先想办法量测出哪几个频率是比较严重的驻波,然后再依想要去除的频率去计算设计出扩散该频率的二次余数扩散器要怎么做。有关二次余数扩散器的基本作法请参阅我所着的「音响AV圣经」,不过我也要提醒您,能够扩散低频段的二次余数扩散器,其栅格的宽度与深度都相当大,体积也会很大,放在家里不仅占空间,而且会很丑陋。既然如此,到底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的经验是:除了在墙角放置比较重的物品之外,更重要的是借着喇叭摆位与改变聆听位置这二项法宝来避开驻波。千万不要小看这二项作法,这是我研究音响空间多年,所发现不必花钱又能够有效改善空间驻波的方法,您所要付出的只是努力变化不同位置而已。第八大恶形空间:五面皆软病症:音乐虚软无力,或干涩死板,光泽与甜味不够,某些中频段与低频段量感相当不足。
5#
 楼主| 发表于 2010-5-26 15:23:40 | 只看该作者
解决之道:所谓五面皆软就是四面墙、地板(架空)皆软,只有天花板是硬的,这种空间与北美的六面皆软只差在天花板而已。在这种空间中听音乐,可能会大好,也可能会大坏。所谓大好,是因为通常这种空间都是按照最佳比例隔间的,如果再加上良好的室内布置,有机会能够把中低频驻波降到最低,同时得到相当平衡的声音。所谓大坏,就是毫无章法用木板隔间,加上不良室内布置,导致室内频率响应曲线严重扭曲。要知道,台湾通常都是以木心板或夹板隔间,这些隔间如果随便施工,很容易就让墙面成为巨大的声波吸收体,造成某些中频段与低频段过度吸收,让音乐失衡。假若您想依照长宽高最佳比例隔出一个空间当音响室,墙面的结构是最重要的,您必须要求木工在钉支撑角材时,以乱尺(每根角材不等距)的方式去钉。角材钉好之后,在夹层中铺满厚的玻璃纤维棉,作为隔音与吸收夹层内声波之用。要覆盖板子时,最好里面先覆盖一层三分或四分夹板,外面再覆盖防火的石膏板。既然是量身订造,空间内所有的墙角(包括天花板墙角)请木工师傅做成斜面,这样会有助于中、高频声波的扩散。假若隔间时能够有一面原来的砖墙相邻,最好把这面砖墙当作喇叭后墙使用。同时,既然四面墙都已经是软墙,最好不要再铺架空地板了,您可以把地板直接钉在水泥地板上。当然,假若您的空间已经木已成舟,是标准的五面皆软,我建议您在喇叭后墙前面再砌一面砖墙,不过要注意这面砖墙不要附在木板上面,而是要让砖墙独立站起来,您唯一要担心的只是强烈地震时,这面墙会不会倒下来。假若您完全不想改变五面皆软的现状,那可能只有二个方法可以改善声音,那就是以正三角形喇叭摆位法或螺孔摆位法来改善声音,因为这二种喇叭摆位都可以把空间边界的影响降到最低。第九大恶形空间:喇叭后墙软病症:低频不凝聚、不够扎实、弹性也不够,量感也不足,即使用了大功率扩大机也觉得功率不够大。解决之道:喇叭后墙如果以木板、空腔钉成,那就是软性后墙。前面已经说过,软性后墙很容易成为一面吸收低频的共振体,它会把喇叭发出的声波能量大量吸收,以致于让扩大机软脚。假若这面软墙能拆,那就把它拆掉,让原来的砖墙露出。假若不能拆,就在软墙之前再砌一面砖墙。如果不能拆也不能砌砖墙,还有最后一招,就是喇叭摆放时要离后墙远些,同时以正三角形摆位或螺孔摆位来听音乐第十大恶形空间:一片平坦,全无突起物病状:音质不够好,音色没有光彩,声波的扩散不均匀,中频段无生趣,高频段嫌吵杂。解决之道:所谓「一片平坦、全无突起物」指的是四面墙光滑,没有能够吸收或扩散声波的突起物品,地板上也整齐得只有椅子,像这种「极简」的空间对音响效果绝对是负面的。有些音响迷有洁癖或整齐癖,无法忍受过多或过乱的物品摆在音响室里,视觉效果是很美,但他却不知道自己已经扼杀美声。我并不是鼓励大家要把音响空间故意弄得乱七八糟,而是要您把音响空间弄成「乱中有序」,而且还能保持该有的美感。或许有些人会举音乐厅为例,说音乐厅内也设计得很整齐美观,没有挂吊很多物品或明显的吸音物体。其实,音乐厅中最大的吸音物与扩散物就是座位与观众,再来就是墙面的不平行设计,最后您可以抬头看看天花板的设计有多复杂。音乐厅是花大钱去盖的,所以除了可以设计得很美观之外,内中还完全符合声波吸收、反射、扩散的要求。假若您能够掌握音乐厅的设计原则,打造一间整齐美观漂亮的音响空间,那您将是最幸福的音响迷。假若不能,那么就尽量制造声波在空间中吸收、反射、扩散的机会,不要让声波一直在二二平行的墙面上不断来回反射,形成太多的各频段驻波。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了解以上十大恶形恶状空间解决之道之后,您不一定能够完全解决问题,因为在实际动手去做时,您还会碰上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必须要有相当的音响空间经验才能融会贯通的顺利克服。

不过,就算您无法百分百解决问题,只要能够解决个百分之五十,我想您的音响系统就会从不好听转变为好听了。至于那剩下的百分之五十,就要靠您的造化了。毕竟「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
6#
发表于 2010-5-26 16:22:36 | 只看该作者
不错,不错
7#
 楼主| 发表于 2010-5-26 16:23:41 | 只看该作者
嘻嘻
8#
发表于 2010-5-26 16:31:35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具有实战意义。
9#
发表于 2010-5-26 18:03:22 | 只看该作者
本材料作为音响、音乐发烧的指导性文件,已通过JP管理员审阅并得到首肯。请TAOGE同志于近期将本材料交办公厅付印,并作为《关于转发〈为什么我家音响不好听〉的通知》文件的附件下发各厅组织学习,并开展广泛和深入的讨论。《通知》下发后,望TAOGE同志注意并及时收集全体同志的讨论成果,汇总成材料后及时向JP管理员反馈。
10#
发表于 2010-5-26 18:15:48 | 只看该作者
刘汉盛的文章还是比较有权威性的,还有那"音响二十要",尽管你现在对一些内容有保留态度,毕竟他总结出来也是在华人地区有音响力的"标准",可做为评判器材的重要参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11-28 06:47 A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