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参考机的对比
我现在用着“怀念”的音源,这台音源一直有着它强烈的个性,它有着“美国式”的动态大,细节丰富,也有它比较直接与直率的一面,特别在听人声时,虽然在感情也能表达到位,但总觉得在婉转处还缺点润泽与内敛!如果在三大件的搭配上不能很好的中合一下各自脾性的话,会把某些特性无情的放大,这就需要涉及到一个器材系统化匹配性的问题了。我想说的是没有那一件器材是完全百搭的,就如没有那一种药是包治百病一样,只能在掌握他们个体的特性时取长补短、合理搭配。如我们经常有这样的感慨:烧友之间携某件的交流时,某件器材在这位烧友的系统这里效果很大,到了某位烧友的系统那里又不见得很有效果,就是这个道理!
借这节里说说到搭配的“和谐度”了,器材搭配从自身出发。在我的陋室里,由于听音环境并不理想,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又请教了各路烧友,也通过各种形式的对比,最重要的还是在个人有限的预算内,定下一个符合自己听音风格目的的基调:
一、总目标是音乐味一定要明显;
二、箱子的类型即使在小环境也需要具备声场开阔的物理特性,最好能有冲出小房间的声场效果,弥补小空间的局限性;
三、功放驱动力与控制力要优秀,对单元要控制得住,功放声底不能粗声,能与箱子互补。
四、音源要相对全面些,在保证音乐性的同时保持一定的HIFI性指标、风格必须饱满,不能单薄。
五、音源与功放必须是“全平衡”设计工作模式。
“三大件”的实际的搭配效果目前基本满意,听了几年都没换过大件:在小环境下聆听能保持着一个不错的声场,左右与纵深感有能冲出目前的环境的感觉,声音的饱满度合格,听大动态音乐基本能控制得住单元,仅有少数碟在录音制作时刻意加强某些频段时有些驻波外,播放大部分碟自我感觉还好,能在卧室小环境下能有这种效果,还算过得去。发烧路慢慢,吾将上下而求索,尽管还有不少值得改善的地方!限于条件,就不过于去强求了,也许那天中了头奖,我才会有“大动作”!我对目前系统特别希望改变的地方,特别是听人声还是希望在“感情渲染上”能保持HIFI性的同时也更体现得多几分“委婉”就更好了。想必下面大家都通过前面的介绍猜想得到了,EC EMC 1UP正是这方面的“高手”,也许这时候放着系统里就对这味,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无论听什么都要比参考富“音乐感染力”,这种“音乐感染力”与一些“传统厚声”英国器材相比,又来得更透明,两端也延伸得更好(特别是平衡输出),更接近一些德国器材那种干净与细腻的音乐味道。又比一些器材来得饱满,很有特点!
分别对比怀念6与EMC IUP,连接方式为平衡,读碟与修正能力使用飞利浦的方案EC MEC 1UP要比使用“第一音响”转盘加SONY光头的怀念机要优秀,我早期买的一张RR TUTTI!,从第1首到第2首在怀念机上经常读碟困难,常伴有忽大忽小的嗒嗒杂声,我拿去朋友更高档型号的怀念机放也是这样,我一直以为是这张碟这两轨是碟的问题了,在EC EMC 1UP上放就非常的正常,看来流传使用飞利浦的高端专业转盘与光头读碟与修正能力还真不是盖的。
通过对比,我都不想说那台机更好,他们的风格各有侧重点,但我相信这是两台让人很难取舍的音源:怀念6更适合表现大动态音乐那种线条感与拳拳到肉的快感,两端延伸频更具侵略性。很典型的美式 “音乐味”的表达风格,可以这样理解,怀念6是靠细节、动态与高密度来“堆积”的;而EC EMC 1UP的表达方式,有着欧洲器材比较突出的“音乐旋律感表达”设计方向,在整体情感表达方面有着细腻、精致、婉转、灵动、醇绵、甜美的鲜明特点!在听与弦乐、人声更能体会到这方面的差异。EMC 1UP 在XLR输出的动态饱满度空间感细节要大大优于RCA,两台机都很有不错的饱满度与质感刻画,分别代表着各自国家的品牌音响设计师对音乐文化诠释设计理念的两个方向!
通过这段时间在我的系统里反复对比试听,真算得上是一台印象深刻的音源,虽然对比更高价的音源还有一些待改进的空间,以此价位同档产品来比较,无论是用料还是声音表现,我认为EMC 1UP可信赖了!
[ 本帖最后由 AE芍药 于 2009-8-2 05:07 PM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