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楼主: 芍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贺年 | 大家庭的感恩与情怀!共度元宵佳节!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16-2-6 21:50:26 | 只看该作者

DSC_1081.JPG (89.63 KB, 下载次数: 92)

DSC_1081.JPG
42#
发表于 2016-2-7 08:11:13 | 只看该作者
在这喜气洋洋的年末,小生在此为各位献上诗歌以表祝贺:祝您得意洋洋迎春接猴年,回首以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展望未来“雪花飘飘舞,瑞雪兆年丰,挥手抛秧苗,季季收新谷”,猴年“功名德义‘流’芳百世,升职加薪‘与’众不同,神情气色白里透‘红’”。
43#
 楼主| 发表于 2016-2-7 10:41:03 | 只看该作者

标题

原帖由 i3802447543 于 2016-2-7 08:11 AM 发表
在这喜气洋洋的年末,小生在此为各位献上诗歌以表祝贺:祝您得意洋洋迎春接猴年,回首以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展望未来“雪花飘飘舞,瑞雪兆年丰,挥手抛秧苗,季季收新谷”,猴年 ...

点赞
44#
 楼主| 发表于 2016-2-7 10:41:46 | 只看该作者

标题

王版主也辛苦了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6-2-7 10:44 AM 编辑 ]
45#
 楼主| 发表于 2016-2-7 10:43:48 | 只看该作者
春晚部分节目单

1、歌舞《春到福来》

表演者:闫妮 沙溢 蔡国庆 林依轮 刘雨欣 李维 郑兴琦 徐桂花 (草帽姐)丁豪夫(解放军) 潘兴源(解放军)

2、歌舞《美丽中国走起来》

表演者:凤凰传奇 玖月奇迹

3、小品《快乐老爸》

表演者:冯巩 徐帆 白凯南 王孝天

4、 歌曲《走在小康路上》

表演者:张也

5、少儿节目《幸福成长》

表演者:TFboys(加油男孩组合)、月亮姐姐、红果果、绿泡泡

6、小品《放心吧》

表演者:孙涛 、邵峰 、王宏坤、李屹伦

7、歌曲《山水中国美》

表演者:刘涛 、梁咏琪 (中国香港)林心如 (中国台湾)、高博文、张建珍、上海评弹团、苏州评弹学校

8、歌舞《快乐思念》、《相亲相爱》

表演者:沙宝亮 吉克隽逸 胡歌 许茹芸 (中国台湾)

9、舞蹈《茉莉花》

表演者: 亚特兰大晨星舞蹈学校华侨人子女

10、小品《将军与士兵》歌曲《铁血忠诚》

表演者:侯勇 句号 于恒 表演:合唱、介绍:张玉华

11、歌舞《多想对你说》

表演者:雷佳

12、鼓乐《盛世鼓舞》歌曲《丝绸之路》

表演者:黄豆豆 、徐千雅、喻越越

13、戏曲《戏游花果山》

表演者:孟广禄、迟小秋、小香玉 、单仰萍、何云、茅善玉、朱元昊、陈丽俐、赵永伟等、山东莱州中华武校、吉林省京剧院

14、歌曲《华阴老腔一声喊》

表演者:谭维维、张喜民、“华阴老腔”演员

15、小品《快递小乔》

表演者:乔杉 修睿 娄艺潇

16、歌曲《父子》

表演者:佟铁鑫、杨洋

17、武术《天地人和》

表演者:甄子丹(中国香港)、山东莱州中华武校

18、歌曲《回声嘹亮》

表演:郭兰英 王二妮 等

19、歌曲《发光时代》《冲向巅峰》

表演:张杰 孙楠

20、杂技《直挂云帆》

表演者:李童 、登封市少林鹅坡武术专修院

21、小品《是谁呢》

表演者:郭冬临 、马天宇 、关晓彤 等

22、民族歌舞《在你伟大的怀抱里》

表演者:杜淳 蒋欣 、汪小敏 等

23、歌曲《酒歌》《春天来了》《守望相助》

表演者:吉祥三宝、图雅娜莎等

24、歌曲《雪恋》

表演者:陈思思 、北京体育大学

25、歌曲《六尺巷》

表演者:赵薇

26、小品《网购奇遇》

表演者:蔡明、潘长江 、高粼粼

27、歌曲《光荣》

表演者:殷秀梅

28、歌曲《相逢春天》

表演者:廖昌永、吕薇等

29、魔术《家的思念》

表演者:Yif(法籍华裔)

30、歌舞《小梦想 大梦想》

表演者:平安 王紫凝

31、相声《我知道》

表演者:李寅飞、李丁

32、歌舞《吉祥吉祥》

表演者:萨顶顶 等

33、歌曲《难忘今宵》

表演者:李谷一 等
46#
 楼主| 发表于 2016-2-10 00:22:2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地域广阔,造就了不同的过年气氛。在过年时间读到几篇世界华人笔下的文章,年也是抒发情怀的具体体现,无论身在天涯海角……。

香港过年,恭喜发财

文:张建雄

笔者是“二战”后出生在香港的人,祖籍福州,但祖辈在战前都在上海工作,战后才来香港,所以饮食习惯集粤、闽、沪三地的大全。过年是香港式,但食物却是各地都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经济还未起飞,在家中一年亦只能吃活鸡三几次,所以过年是吃的大日子。70年代开始,笔者出国到加拿大留学,返港后,因工作关系,长年在外,细数一下,居住过台北,加拿大温哥华、卡技利(Calgary),美国洛杉矶。两次到台北,再到巴黎。九七回归后才返回香港。近年在香港、上海和巴黎三城中做候鸟,过年曾是维持家中两名小子和中国文化的联系,所以无论在何地,大年初一,笔者必定请假一天。在家中过年,拜年,派利是,不可少。食物都是因地制宜,美食就好,到如今,儿子们都长大了,都在内地和香港工作,仍维持了过年的传统,好不欣慰!

年货是大件事,以前都去办馆,但如今已被超市取代。但讲究吃的家庭,仍是到铜锣湾的么凤和上环的陈意斋去采购八宝全盒上的过年食品的。讲究的人家莫不有一个有八格的八宝全盒,好的用红木酸枝都有,否则用漆器也有点仿古味。糖莲子是必有之物,连生贵子,两个恰恰好,鼓励生育。红瓜子和黑瓜子亦必备,兰州产品,颇受欢迎。要不然,糖冬瓜、椰角、甜品以外,油器也要有的,煎堆要有,煎堆碌碌,金银满屋。炸芋虾,炸芋片,油炸角也要的。八宝盒还要有金币朱古力,这是香港华洋杂处的结果。后来金沙朱古力大行其道,因为球状更似银两,西方产品捉到香港人的心理,当然真正好吃是陈意斋的果汁和辣味牛肉干及腐皮扎蹄。么凤的果汁牛肉干,也是受欢迎的。过年就有此好处,在海外世界,就没有这么好招待,这些食品是过不了美国和加拿大海关的,用朱古力来补偿吧。在台北时代还好,最少有迪化街供应各种年货,不然南门市场,新东阳也有供应。过年时分,笔者必定备有台海的澎湖花生,是煮熟的那种,每颗有四粒,至今各地都找不到替代品,但此物不能久存,天气一热就变坏,最宜在过年吃。天气冷时吃些热气腾腾的煲熟花生,人生食福,不知何日品种移植到江南,让笔者在上海时也可以享受!




过年除了这些零食,还要上主食的。粤菜中卤水食物都可以,卤水鸡、猪肉、牛肉都有。笔者的上海籍叔祖母擅长制上海醉鸡,每到年底必制一大桶,将四五只鸡煮熟斩件,排入巨大的玻璃瓶中,才灌入绍兴酒,过年开瓶,酒香四溢,人人抢食,是新年佳品。至于福州人,年初一的早点都是一碗米酒熬鸡素面,象征长寿。素面者寿面也,再加一只熟鸡蛋,就可以支撑半天不饿了。福州人大都全自制米酒,过年是必备的,留下来的红糟,还可以做糟鸡、糟鱼,过年有红色,亦是好意头。至于新界居民好吃盘菜,当年以至于新界元朗,港岛居民好作元朗半日游,去吃盘菜,也是有的。近年才变成酒楼也有卖,全年都可吃了。

过年必吃是年糕,以示年年长高,那是甜点,过年前到处有卖,年后就无影无踪。但萝白糕却是全年都有,上茶楼就有,最精致的是湾仔富声酒楼百花萝白糕,在萝白糕上釀上虾肉,再炸后切伴上,十分香脆。不过在香港很多女士,在过年都自蒸萝白糕,因为萝白糕下料足,更够味,配上腊肉、虾米、青葱,下粉适宜,确比街外的好。有客人来才煎热奉客,配上一杯上等武夷大红袍,又岂是茶楼可比。香港人虽亦爱饮茶,但一般不讲究茶的质量。这亦是香港怪事,反而在家中泡,才有好茶。笔者在台北工作时,则是阿里山乌龙茶柜中长存,只因茶友众多,可以配到“茶叶比赛”中佳品,过年拿些顶级乌龙共享,一乐也。台湾茶也是佳品,只是品类不多,不如大陆一处山陵一处茶。



笔者90年代在台北工作,新年请客都为吃福州佛跳墙而来。这是笔者多年前返福州聚春园偷师而改良的,材料是吉品干鲍、鱼翅、花参、猪蹄筋、火腿、冬蔬、发水鱿鱼、干贝等材料共制,要年二十八就开始准备。干鲍发水要两天,其他亦要各自发好,那个时代,金华火腿宣威火腿还不能入境,干鲍亦甚贵,只能自香港带回,正宗黄酒,亦只能用台湾米酒代替。慢火炖24小时,不时加酒,才能炖出一坛福州佛跳墙酒香四溢,鲍鱼成糖心。当年老友都知道年初二要早到才能满足,吃上两碗,配以法国玛高红酒,相得益彰。可怜在1989年,一瓶玛高只能卖280法郎(折合今日40欧元),难怪今日法国人自叹喝不起顶级红酒了。回港后,当然维持这传统,吃佛跳墙过年,不吃干鲍吃鲜鲍,就不算奢侈了。在海外过年,加拿大有唐人街,香港不少大厨也移民温哥华,过年气氛虽不浓,但吃些年菜,不论在温市中心,或列治文(Richmond),都可以办得到。

香港人当然也是注重年夜饭的。大年夜虽然要上班,但大部分公司都最迟在下午4时让员工回家,这一天家中大厨要一早上街市买活鸡和活鱼。这个香港习惯百年不变,如何弄熟一只白切鸡,要刚熟而鸡胸肉不老,要经验丰富。笔者秘诀是买两只,一只煮全熟得鸡汤,中午先吃了。另一只用鸡汤浸热,煮好用冷水浸一下才回锅,晚上就有好的鸡肉吃了。鱼要游水的,早年要吃苏眉鱼,肉才够嫩滑,但吃了多年,几乎绝迹,只能吃东星石斑魚,亦是无可奈何。如今很多主妇已无煮年夜饭的功力,只好外出吃酒家办的团年饭,哪来举家同叙的气氛,诚为可惜。



吃完年夜饭尚早,一般节目是去行花市,买“年花”(过年插的花),港岛居民全去铜锣湾维园。这里本是运动场地,现在被用来做工展会,相信到时又变回花市了。香港人过年大都买桃花、水仙回家养,过年花开,代表一年吉祥如意。花卉一般是海鲜价,随时变化,到大除夕过后,花价全下降,很多人就去捡便宜,所以愈近午夜,人潮愈多。到回家其实已是年初一,但未到天亮还未算。因为早晨第一句话是:“恭喜发财。”第二句是:“利是拿来。”没有人肯说自己“无利是”,所以一定要给。压岁钱固然免不了,大年初一的“利是”,亦即红封包,更不可免,这是小朋友每年得额外零用钱的良机。以前还要一摸红封包,是硬的还是软的,硬的是硬币,软的是纸币。香港如今最低币值的纸币是10元,那是最基本的了。



香港小孩有了利是钱,如何花?其一是看贺岁足球赛,年初一演出,每年都请来外国劲旅,与香港联队比赛。香港足球在六七十年代是亚洲劲旅,连台湾也要请香港华籍球员代表出席亚洲杯。当年的姚卓然、何祥友、胡国雄都是香港球迷的偶像。今日请了外籍球员代表,已不是一回事。年初三是“赤口”,意思是会和旁人吵架,最好不拜年,所以香港又去看贺岁赛马,试试一年的运气。小注怡情,赢输不大,还可做慈善,这亦变成香港景点之一,新年开赌禁,小孩亦可打麻雀,玩牌九,升官图,顺便了解古代官制,反正注码不大。到了年十五就不再赌了,也没有谁会变成赌徒,愈禁愈得其反,香港家长们是明白不过的。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6-2-10 01:00 AM 编辑 ]
47#
 楼主| 发表于 2016-2-10 00:29:00 | 只看该作者
英国年夜饭,年复一年必然中的意外

文:苗千




一个人在英国生活久了,过年就变成了一件需要记挂却不再值得期待的事。新年当然也有一个替代品,冬天里的人们需要喜庆的气氛对抗寒冷。到了11月中,街上便挂满了彩灯,12月后节日气氛渐浓,白胡子老头和鹿的形象开始充盈于大街小巷。到了圣诞节那天火车停运,大多数商店都关门,校园里变得空空荡荡的,中国同学们却大多都在。圣诞假期太短暂,来不及回国,想出去旅游又四处关门,有的人还要准备圣诞节过后的考试,在圣诞节那天一群人只好聚在宿舍楼空荡荡的厨房里,把所有能找来的桌子并在一起,等间距摆上几个电磁炉,围绕着电磁炉的是在中国超市买来的羊肉片、粉丝、土豆片、白菜,点缀以前两天从超市囤积来的啤酒。围坐在长桌前的每个人面前,根据家乡口味,碗里或是麻酱韭菜花酱豆腐,或是香油蒜泥味精。

在空荡荡的大学里,摆上长桌吃一顿火锅,难免吃出一些仪式感来,中国同学们觥筹交错之际,不乏忽然痛哭流涕的伤心人,孤男寡女之间也难免会暗生情愫。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一盘盘羊肉见底宣告了圣诞夜宴的结束,人们便彼此三三两两,以各种组合回去休息了。漫长的冬季终于在圣诞节之后一天的Boxing day达到高潮,这才是同学们倾巢出动去伦敦扫货的日子,在英国没有“双11”和“双12”的刺激,全靠这一天的疯狂来弥补。这一天在伦敦的牛津街、摄政街,大街小巷,同学们寻找着打折包包。这天过去,一年算是有了交代,全新的一年就来了。

但中国新年还在前面等着呢。到了2月初,已经是英格兰草长莺飞的时节,实在是没有了节日气息,但是这一天毕竟不比寻常,学校里的中国学生社团必定是早早地行动起来,组织中国同学包饺子乃是应有之义,大动作是四处筹钱,包下市政厅一晚办一场新年联欢会。晚会上多半会请来不懂汉语的市长出席,一胖一瘦两位相声演员登台表演,讲些日本人爱看色情电影、印度人不讲卫生之类的段子——反正外国人也听不懂。当年我也曾经为本校的中国新年联欢晚会写过主持人台词,写的时候脑子里出现的是朱军和董卿的形象,围绕着“这个feel倍儿爽”和“留学生与祖国心连心”两个主题,笔下的台词写得自然是既恢宏又乡土,可惜这份稿子早已下落不明了。

印象中英格兰的春节是一个草长莺飞的春日早晨,推着自行车出门正准备去实验室,我忽然想起今天过年,国内已经是下午临近晚上,一家人肯定已经围坐在一起包上饺子,老人孩子围在电视机旁边期盼等会儿看到正版的朱军和董卿。我赶紧掏出手机给国内所有记得电话号码的亲戚们一一打电话问候,过程短暂又热烈。几分钟后打完电话,我继续心情平静地骑车赶往实验室。在实验室里遇到中国同学,彼此点头示意,并不会提到今天是大年三十,但是感觉彼此会比平时更多了一份亲近似的。

若是还能记得,当天深夜12点正是国内大年初一早上,这才是真正需要打电话拜年的时候,再一次和亲人们电话拜年,年关便过去了。每当想起新年,伴随在我回忆里的,总有一个破旧的自行车,气息清新的草地,橘红色的卧室墙壁——这只是我多年海外生活的雪泥鸿爪,大概更多的新年早已经被淡忘了吧!



江湖不会老,老的是江湖中的儿女。我狼狈地毕业,然后更加狼狈地回国,有两三年的时间都和国内同步,过年时可以在冰天雪地里和家人一起守在电视机前看朱军和董卿了,日子这样过着不觉时光流逝。等到我再回英国,已经不再是留学生,离开了大学城,换到浮华且光怪陆离的伦敦生活,过年要北上了。

岳父是上一辈的留学生,80年代到英国,也是两眼一抹黑,而后读书工作,便留了下来,和他一同留下的是岳母和后来网上人称“苏小姐”的女儿。当年岳父读书的苏格兰小城里没有什么中餐口味,初来乍到一家人又都不会做饭,四川人的乡愁里列着各式川菜。岳父读书时最美好的记忆就是当地一家赌场为了招揽中国赌徒,连做了一个星期的中餐自助餐,面对全城人开放,有整只的龙虾可以享用,于是当年的岳父每天出了实验室便赶赴赌场赴宴,消灭了好几只龙虾以慰藉思乡之情——“当时吃得脸色发黄,大概是蛋白质摄入过量了”。30多年后,岳父对我回忆说。

初到英国的岳母也苦苦想念着家乡菜。快到新年时,苏格兰小城里并没有几个中国人,丝毫没有节日气氛,于是愈发怀念起国内的猪头肉。路过一家肉店时,她看到里边放着的一个用作装饰的猪头,走进店里,岳母无意中说出了一句日后大红大紫的电影台词:“老板,这个猪头卖不卖?”肉店老板没想到进来的这位中国女士有此一问,这个忠厚的苏格兰人回答说:“这个猪头是刚进货时留下的,店里从来没卖过猪头,你喜欢就拿去吧。”

于是当年只有20多岁的我岳母,拎着一个猪头,在苏格兰小城的众目睽睽之下一路走回宿舍。把猪头放进宿舍厨房的水池里,丈母娘感到自己无论走到哪里,那猪头都如深渊般凝视着她,感觉不寒而栗。她不明白,明明是在国内几块钱就能解决的问题,到了国外为何要经历这么多折磨。“后来我还是把它做成卤猪头肉了。”多年以后,丈母娘云淡风轻地对我说。

那也是我第一次去岳父岳母家吃年夜饭。提前请了几天假和苏小姐来到英格兰中部的岳父岳母家。岳母掌勺岳父打下手,两人着实在厨房里忙活了两天,奶奶姥姥年事已高,在另一个房间里看着江苏卫视循环播放的“非诚勿扰”,对每个新上台的男嘉宾都要兴致勃勃地点评两句。我有点手足无措地去厨房里假装要帮忙,他们正在做烧白,这道高难度的菜我插不上手,于是便守在灶台前默默地做蛋饺,无意中看一眼水池,里面有一个猪头正凝视着我。

几个小时以后,一桌纯正四川口味的饭菜摆上了桌。岳父岳母都是成都人,在国外长大的苏小姐说的也是一口成都话,我倒都听得懂。桌上唯一有国外风味的便是一瓶法国红酒,桌上饭菜倒是在北方长大的我大多第一次见,我也是后来才听说烧白这道菜很隆重,是专门用来招待姑爷的。



席间岳母对我讲起那个初到英国时因为思乡引发的关于猪头的故事。“那后来呢?”我问她。“后来我三天两头就去那家肉店问老板要猪头。有一天,那个老板对我说:‘我问您一个问题您可别生气啊,您这样的一个女士,要这么多猪头干什么?是要拿去当花肥吗?’知道我是要吃以后,店主就不再白送了,每个猪头要象征性地收一英镑。后来猪头越来越贵,我们现在买的这个猪头,还要去店里提前预订才买得到呢。”

大年初一早上赖床,等我下楼去厨房里帮忙时已经快到中午,岳父岳母在准备着晚上的四川火锅,厨房水池里的那个猪头已经不见了。到了下午岳母领着我和苏小姐出门。“我去买猪头的这家肉铺老板一直问我猪头可怎么吃,我这次给他们拿点尝尝。”听到这话我也心里好奇,英国人的食谱向来狭窄,往往只吃小时吃惯了的几种食物,大多数英国人从来不碰动物内脏,超市里的鸡心、鸡肝也是我到了英国几年之后才出现的,大概多是被中国人买回去涮了火锅。到了肉铺里丈母娘递上川味卤猪头肉,肉铺里一个小伙子听到之后吓得躲到后面不敢出来,倒是年长的店主拿了一块放进嘴里,然后笑眯眯地说:“以后猪头要涨价了。”晚上的火锅宴过后,我和苏小姐陪老太太们打麻将,岳父岳母在一边唱卡拉OK,耳边传来的都是老歌,“就算一切重来,我也不会改变决定,这是我们的选择”。

一夜过后,大年初二,我和苏小姐重新南下,回到伦敦,一个中国新年便在匆忙中结束了。或许在伦敦的中国城里还有些许的年味,但人们关心的东西被迅速切换成了客户、并购、上市、英超和啤酒,人们谈论着英镑的汇率和四月里复活节的度假计划,人们展望着世界经济前景。

在国内的大学里,准备着开学的大学生们考托福、考雅思、考GRE,憧憬着海外生活;在伦敦、在牛津、在剑桥,中国学生们一边在实验室里任劳任怨地工作,一边偷偷议论着什么时候才能毕业,就业市场是否景气。过年已经简化成一个个轮回中用以结绳记事的节点,而跳出了这轮回,让人心头悸动的,唯有这年夜饭的香气。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6-2-10 01:08 AM 编辑 ]
48#
 楼主| 发表于 2016-2-12 22:07:21 | 只看该作者
日本新年:半生漂泊

文:邬逸聪



虽然还只是农历乙未年的十月廿六,我却早早地登上了回家的航班。我要回家过年去,提前过。

我的人生已经是第56个年头,28岁之前在中国,28岁之后在日本,到这个年过去,正好是大海两边,一边度过了我一半的人生。


新年期间日本东京的街头

我出生在上海的一个叫汪家弄的地方,去日本之前,几乎一步都没离开过那条弄堂。自从远离家乡,我一半的人生都在奔波飘零之中,早年间为生计打工,后来有了自己的公司,绝大部分时间又在公司的电脑前忙碌。当人们过年和家人团聚在一起时,我自己的情形,往往是希望忙得忘了这些事和孤独。我已经记不得多少次不经意间惊觉:“原来今天是大年三十啊!”这才赶紧抓起电话,联系远在上海的母亲。回首这28年,竟然都是在这样的状况下,如光似电地过去了。
我也突然老了。

我没在日本过过一次像样的中国年。日本自从明治年间采用了西方的格里高利历,新年就公认为阳历的1月1日,也就是中国现在的“元旦”。现在日本全国大部分地方都这样过年,和中国一样过农历春节的地方已经很罕见了。大概因为日本新年和中国春节有一两个月的时间差,我最初几年很难融入日本过年的氛围,总觉得还没到真正过年的时候,日本人就抢着把年给过掉了。用日本人的话说,没什么“实感”。直到1989年冬天,有一天我在东京三鹰市的一家澡堂洗澡,看到电视里在直播“红白歌会大奖赛”,那大约相当于中国的央视春节晚会,我这才恍然意识到日本过年了。就这样,这个澡“洗了一年”,新的一年又到了,我仍然是个留学生,仍然不会几句日语,整个日本的社会、周围的一切仍与自己无关,觉得自己就像一粒浮在空气中的尘埃,很难形容那是种什么感觉,现在回味起来,那是种彻底的孤独。


红白歌会

28年间,我感觉整个人都没着过地,好像一直在漂泊,一直在晃荡,像被风吹起来的蒲公英,像随着海浪浮沉的木头。我不知道别的在海外的人是怎么想的,对我来说,每次过年都是件很揪心的事。在日本的前8年,我没回过一次国,在日本过了8个新年。那时的精力全放在学习和打工上。为了赚学费,每年过年,别的不想,就期待找到一份能在大年夜和正月里顶替其他休假的中国人的临时工作,压根没想过过年的事,也没有机会去体会日本人是怎么过年的。

日本过年的习俗基本来源于中国,又演化出了很多具有日本特色的内容。阳历新年也好,农历新年也罢,有很多过年的事儿,日本和中国是特别相似的。比如过年前要大扫除,通常在12月31日进行。这天又叫“大晦日”,彻底打扫卫生,把积攒的霉运都留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

我在电影公司工作的时候,每年这一天基本是不再干具体工作了,到了公司大家都去领清洁剂、抹布、塑料桶,上午就擦玻璃、拖地板、整理办公桌。中午食堂会做点过年时才有的菜,其中必不可少的是饭后一定会发两块糯米年糕,圆圆的,一大一小,叠放在一起,呈一个“8”字形。这两块年糕叫“镜饼”(kagamimochi),因为古时候用铜磨成的镜子是个特别重要的东西,日本人认为神都住在铜镜里,过年吃这个带有祈福的意味,年糕上还会系上金银色丝带做的吉祥物,再配个橘子。


“镜饼”

中午饭一过,到了下午,基本内容就是年终派对了,以部门为小组,各管各的开始喝酒。喝的酒都是由这一年中各个公司、关系户送来的礼品,日本人叫“御šr暮”。其中最多的是整箱的啤酒和大瓶(1.8升)的日本酒,下酒菜都是些花生、薯片等。公司比较景气的那些年,特别是大批中国电影在我们公司做后期的那些年,下酒菜还能吃到点牛肉干、罐头,甚至是特意去叫的外卖寿司。当然,吃寿司只限于我所在的海外营业部,其他部门的人只能远远看着,或借着酒劲来串门,“顺”点寿司走。我觉得日本人不大在意喝酒时吃什么,他们单纯地更喜欢喝酒,享受喝酒时自由的氛围,也少不了相互调侃,哈哈大笑。虽然如此,每次过年我们海外营业部有“豪华”聚餐,毕竟是个让大伙眼馋的事儿,我也总是很自豪。其实,我在那家电影公司没有做过一天正式职员,从头到尾都是临时工,干了11年电影后期制作,做了40多部中国电影。时代眷顾,那些电影都是《活着》、《霸王别姬》、《阳光灿烂的日子》一类的名作,我们能喝酒配寿司,也是托了张艺谋、陈凯歌、姜文等人的福。所以每到年终派对,我必然会成为中心人物出现在日本同事面前,因为他们沾了中国电影的光啊!说到这些,我真的很感谢中国电影,感谢日本同行们的努力,把中国电影推向了世界。


“年贺状”

酒过三巡,各个部门的人就开始团拜,串来串去地问候,把这一年积下的误会和沟通上的问题,用他们日本人的特殊方法,征得相互的谅解。一般他们都会讲同样一句话:“这一年受到您的关照,非常感谢,来年也请您多多关照。并祝新年好。”每年的公司年终派对是怎么结束的,我都喝得记不清了,总是摇摇晃晃地回到一个人的家里,继续我的孤独。

到日本八九年后,我才开始有了些过年的感觉。有时也给自己来一个大扫除,买很多贺年卡(日本称“年贺状”),写给这一年来照顾我的朋友、公司同事。我这人存不住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喜欢追着买新电器。1995年,我花了16万日元买了一种电子液晶的打字机,给自己的理由就是:必须用它来打印“年贺状”。

打印完好几十张的“年贺状”,几乎天都亮了,各个神社寺庙的新年参拜活动香火正旺。和中国一样,日本人也在他们的除夕夜和大年初一去烧香拜佛,有的甚至是冒着严寒举家出动。日本人信佛教,也信传统的神道教,从小孩出生的那天开始算起,男孩出生后第31天或32天,女孩出生后32天或33天,都会去神社祭拜。日本称这种祭奠为“おŒm参り”(御宫参拜),保佑孩子健康平安。等长大以后,很多人新年头一天就会去自己“御宫参拜”的神社祭拜,求护身符,祈福家人健康平安。日本的旧社会,交通不方便,过年,平民百姓都在就近的神社寺庙里祭拜烧香。随着时代的变迁,交通慢慢变得发达起来,各铁路公司为了增加收入,大年夜(12月31日)都打出通宵服务的广告,让更多的平民百姓坐着地铁去更远的有名的神社寺庙祭拜、烧头香、敲响新年的第一声钟声。到今天,人们都开着车去祭拜,还有更多的恋爱中的男女,在大年夜和家人吃完年夜饭,就和恋人开车去寺庙,然后去海边看新年的日出,顺便找个情人旅馆爱上一回。我女儿今年18岁了,目前看来还没有恋爱迹象。哪天她要和朋友去祭拜,万一对方是男的呢,我这个当父亲的应该用什么心态面对呢?

日本新年当天的早上,整条整条的大街见不到一个人。安静之极的路上,偶尔能看到老太太在扫地。每家每户都会装饰漂亮的用青竹和松柏做成的“门松”(kadomatsu)和“草绳饰”(shimenawa),家里的玄关口还会摆上前面提到的“镜饼”(kagamimochi)。各家的情况基本都一个样。头天晚上喝完酒,又看NHK电视台(差不多相当于中国的央视)的红白歌星大奖赛,凌晨出门祭拜,忙了一晚上,早上九十点都在呼呼大睡。

当我结婚以后,这才有了机会真正进入到日本人家中——我太太的娘家里。我太太是长女,下面有一个妹妹,四口之家,和中国差不多。按日本的传统,作为长女,我太太得继承家业,全面负责家里的大小事务,连家里的祖坟,都得由她一辈子负责管理。就这样我总算在日本有了一个家,也开始一点点和日本新年拉近距离。

自打娶了我这位日本太太,就曾有很多新年是在她的娘家过,从大年夜喝到新年,中途还得吃鱼肉和鸡肉熬制的透明的清汤,汤里放入整块的被火烤焦的糯米团子。加入糯米团子后的汤里散发出一股烟香味,和鲜美的高汤特别搭,实在是让人倒咽口水。这种料理在日本叫作“御杂煮”(ozouni),是非常普及的过年家常料理,日本有48个都道府县,每个地区的做法都不同,风味当然也各不相同。


“年节菜”

日本新年还有吃“年节菜”(おせち料理)的悠久传统。年节菜量不大,但种类很多,装在分成很多格子、很多层的漆盒里,十分华美,是日本精致文化的一种体现。由于早年间保鲜条件落后,年节菜又要准备很多天,所以用的都是利于储藏的食材,每道佳肴都是寄寓了美好祝福的:比如干青鱼子(数の子),寓意子孙满堂、双亲健在;黑豆,豆子(まめ)与“勤快”谐音,寓意勤快度日、踏实生活;海带卷(よろこぶ)和“喜悦”谐音;鲷鱼(たい)和“吉利”谐音等等。

把这么几十样菜装在高级盒子里过年,早年间也是有钱人家才能办到的。更多的家庭迎新年的时候吃“年越荞麦面”(toshikoshi soba)。据说在江户时代,吃迎新年荞麦面有祈愿延长寿命、扔掉一年的辛苦和债务那么一说。看来,过去的日本也是穷人多,和我小时候相比,也好不了多少。

由于工作原因,我已经有5年没去太太的娘家过年了,和她父母也有5年没见过面了。很多人会为此感到惊讶:你和你太太关系不好吗?其实,日本人大多比较少来往。我搬家几次,太太的父母除了每次会给个祝贺的红包,甚至这十几年中一次也没来过我家,这在中国是件不可思议的事。就连我太太每年在暑假也只会带着孩子回娘家住一天,过年回家也就住一天。日本社会,人与人之间不像我们中国人那样走得那么近,并不是情感多么淡漠,而是一种文化。“不给人添麻烦”,是日本人挂在嘴上的一句常用语,大家互相尊重对方的自由,理解彼此生活的不易。

对即将到来的这个新年,我心里已早有打算:提前去北海道订一箱海鲜寄到孩子外婆家,12月31日先让孩子们随妈妈去外婆家过年。我呢,就在元旦下午去露一个面,给两位老人拜一个年,然后把家人接回家。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也学会了不给别人添麻烦的习惯。我这样的外国女婿,每次去老人家里,总会惊动他们安逸的生活,没必要。

4年前,我在日本动了一个脑动脉瘤结扎手术,做了10个小时,排除了我脑子里一个很大的隐患。我从那时起重获新生,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活着的美好,也学会了用更珍惜的心态面对接下来的人生。或许是这个手术触动了我脑子里的某个部位,我近来常常回忆起小时候过年的情景,想起1963年那年的大年夜,我父亲在吃饭前宣布:“今天烧了两锅饭,我可以让你们吃饱饭。”那年我4岁,我父亲34岁,那次过年,也已经是52年前的事了。父亲也已离开我多年,没法再和他一起过年了。好在母亲的身体还算凑合,我有时间就多陪陪她。

写到这里,天已黄昏,舷窗外羽田机场的跑道被照得通亮。这样的奔波还将持续很久,能这么继续下去,就是一种幸福。我的孩子们还都在上学,在我看来还是嗷嗷待哺的雏鸟。大女儿明年将面临大学考试,在学校里学习成绩优异。作为孩子的父亲,不管别人爱不爱听,我经常见人就把女儿的一次考试成绩强制性地告诉别人:她高二的全国统一能力考试得了全日本第十名。这必须归功于我的DNA了,把电影《非诚勿扰》里葛优的一句台词改一下,就成:“我就为改良你家的品种来的,怎么啦?!”这种幼稚的、属于一个父亲的骄傲,请让我任性地保持下去吧。

人生路漫漫,还得健康地为老人、为妻子、为孩子们去奋斗,为他们,就是为自己。后面还有好几十个年要过,很累,却充满幸福。
初稿于飞机上。改定于日本千叶自宅。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6-2-23 03:50 PM 编辑 ]
49#
 楼主| 发表于 2016-2-22 12:09:49 | 只看该作者
新的一年
好好吃饭,好好睡觉
身体好了,心情才能好
好好工作,好好赚钱
腰包鼓了,生活才能好

新的一年
即使渐渐老去
也一定要活出更加漂亮的自己
纵然有风雨
也一定要活出更加精彩的自己!
2016年一切顺利!!元宵节快乐!

mmexport1456113041480_1456113300210.jpg (51.31 KB, 下载次数: 111)

mmexport1456113041480_1456113300210.jpg
50#
发表于 2016-2-22 13:30:52 | 只看该作者
新年好!元宵节快乐!
希望新年活动多多,优惠多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11-23 03:22 P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