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楼主: YSJ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古典音乐…我的推荐

[复制链接]
131#
发表于 2010-7-5 21:36:2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30# 的帖子

录音很一般单声道底噪较大。但味道很好值得拥有!!!
132#
发表于 2010-8-12 21:59:37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帖子。介绍得很详细。
133#
发表于 2010-8-19 09:37:39 | 只看该作者
贝5介绍得精彩
134#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0 11:36:36 | 只看该作者
贝多芬的月光•悲怆•热情•告别钢琴奏鸣曲之鲁宾斯坦

  引子

       贝多芬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被誉为钢琴文献的"新约圣经",其中:《月光》、《悲怆》、《热情》、《告别》等又是最负盛名和最为人所熟悉的,所有钢琴名家无不一试身手。我特别喜爱鲁宾斯坦所演绎的这张贝多芬月光•悲怆•热情•告别钢琴奏鸣曲集。
       先介绍这四首钢琴奏鸣曲的大概情况。(篇幅较长,分几页介绍)
135#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0 11:39:36 | 只看该作者
月光》钢琴奏鸣曲(Op.27 No.2)
  
    《月光》钢琴奏鸣曲写于1801年,是贝多芬三十一岁时的作品;本名是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这段时期的贝多芬已渐渐脱离了海顿与莫扎特风格的古典乐派的影响。这首奏鸣曲是贝多芬题赠给芳名泰丽莎的伯爵千金,这位年青貌美的姑娘是他的钢琴学生,彼此情意相投,泰丽莎也真诚地爱着这位老师,并且答应下嫁他;后来因为受到父亲的极力反对,婚事终于失败;贝多芬受到这种深痛的打击之后,将他的情感灌注到这首热烈奔放的钢琴乐曲上来表达。在这首只标有“幻想奏鸣曲”的乐曲中,我们可以见到这位音乐大师内心上的激动难安与忧郁、沉重等种种不同的情感。
      

       这首奏鸣曲之所以被称为“月光”,是由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什塔勃将此曲第一乐章比作”犹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闪烁的湖面上摇荡的小舟一般”而来的。关于此曲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描写当贝多芬给一对盲人兄妹演奏钢琴时,风将蜡烛吹灭了。当时月光静静地洒落在这个贫困的小屋里,洒在钢琴上和三个人的身上。有感此情此景,贝多芬即兴创作了“月光”奏鸣曲。无论如何,“月光”这个名称使这首奏鸣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曲。
      

        本来“钢琴奏鸣曲”是一种包括三、四乐章的大器乐曲,通常第一乐章是用快速的奏鸣曲式作成;第二乐章则是慢板的浪漫曲,而终曲乐章则是用急速的轮旋曲式作成。可是这首月光奏鸣曲的快、慢乐章的顺序,并没有依照这种惯例,而是由慢板起,经过稍快板,在急板的终曲乐中做为结束。
      

       第一乐章缓和的慢板,升c小调,自由的歌谣曲式,主调明显,那种“不绝如缕的三连音”自始至终贯穿整个乐章。这种宁静和缓地流泻的情景,使莱尔什塔勃联想起风光明媚的湖上,水波荡漾的月光……由于这种文字上的描述渲染的影响,本乐章也成为这首奏鸣曲“月光”的称呼代表。
      

       第二乐章:稍快板,降D大调。在严肃的第一乐章之间,贝多芬特地安插了这一段优雅可爱的诙谐曲。这种前后形式的优美对比,李斯特评为“开在两个深渊间的花朵”,而莱内克则称为“金色的桥梁”。
      

       第三乐章:急板,升c小调,4/4拍的奏鸣曲式。在这段终曲乐章中,那种燃炽般的激列情感里,充满着优美的情绪……使人联想到,贝多芬不屈不挠的精神和他那坚毅的意志。这首钢琴奏鸣曲一直到本乐章才采用了正规的奏鸣曲式,其结构也是相当珍奇杰出的。跟激情而升腾的第一主题音型形成对比的第二主题使用了哀伤地歌唱般的旋律。这两个主题的呈示部经过反覆之后,以第二主题作中心进入展开部,在复示部之后接到不协和的滑奏的结尾,全曲在一段激荡的感情变化后告终。
136#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0 11:43:16 | 只看该作者
《悲怆》钢琴奏鸣曲(Op.13)

   《悲怆》是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创作的顶峰之作,也是因其戏剧性的优美旋律而为世人所熟悉的作品。本曲无论在内容、旋律和结构等诸多方面,都渗透着一种日耳曼民族特有的理性。“悲怆”这个标题是贝多芬自己起的,它是一部悲壮激昂,热情洋溢的作品。史科托把这部作品与“罗米欧与朱丽叶”比较,指出两者间存在共通的“青春哀伤感”。

全曲共分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 极缓板,转辉煌的快板,c小调。开头是一段相当长的充满悲怆情绪的极缓板,后转为快板,依旧悲怆的旋律中透露出一丝坚定;它是反抗残酷命运与黑暗势力,追求美好理想和幸福人生的雄伟诗篇,全曲充满着斗争的力量和热烈追求的激情,显示了人"扼住命运的咽喉"的力量和气概。  
  

      第二乐章 如歌似的慢板,降A大调。本乐章是极为优雅的慢板音乐,也是充满祈祷的一首抒情性歌曲,它抒发了宁静诚挚的感情,蕴涵了人类的许多高贵情感,令人百听不厌。曾被现代轻音乐队改编为轻音乐曲,成为通俗音乐中的精品。

  第三乐章 快板,c小调,回旋曲形式。这个乐章充满田园风味,富于幻想的性格,贝多芬用这个乐章的柔美、轻巧来和第一乐章的运动、热情形成对比。主要主题虽然很美,但却带有欠稳定的游移情绪。最后,主要主题再一次简单地再现,并进入尾声,尾声中则表现出坚强不屈,斩钉截铁般的意志和力量。
137#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0 11:45:14 | 只看该作者
《热情》钢琴奏鸣曲(Op.57)

   “热情”的名称是汉堡出版商克郎茨起的,由于它确切地道出了这部作品的本质,因此沿用下来。《热情奏鸣曲》作于1804年至1806年间,正是贝多芬创作的成熟时期。他的深刻、巨大的乐思和雄伟的形式在这一时期突出的表现出来。从作者本人到公论都认为“热情”是登峰造极的钢琴奏鸣曲之一;它是世界音乐作品中的瑰宝。贝多芬曾这样解释它的内容:“你去读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吧!”,这是告诉我们:《热情奏鸣曲》创造的音乐形象与莎士比亚的创作中诗意的、悲剧的形象有相同的地方,都非常深刻、强烈地表现了一种使人惊叹不已的勇往直前“超人”的力量。深刻的乐思揭示了伟大的人类悲剧;人生面临着迢迢的苦难之路;人生充满了矛盾和不停的探索;人生虽然最终是死亡,但这死亡不同于生物的自生自灭。人在肯定生活的同时,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搏斗,和自然力搏斗;和包围着、敌对他的力量搏斗……这些都由于死亡而升华了,显示出无比的崇高、悲壮的美!

       在形式上,《热情奏鸣曲》表现了贝多芬的独创精神,创作手法自然、灵活。他将“普罗米修斯的不安的灵魂”和被刚强意志所克服的狂澜般的情感,理智地组织在古典式的、严整、纯洁的音乐形式里,音乐语汇朴素、简洁、精确。对此,罗曼•罗兰称赞道:这是“在花岗石的河道里的火焰的巨流。”
   

      乐曲共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有两个主题。第一个主题表现压抑的情绪和对光明的渴望,以及对所谓“命运”的强烈反抗。第二主题表现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理想的破灭,热情的怒涛和生活的苦难搏斗。这里充满了强烈的戏剧冲突。

      第二乐章与第一乐章的热情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苦难坎坷的生活历程中,心灵仍充满活力,陶醉在美妙的理想境界中。这里用了淳朴的赞歌式主题,三个变奏之后,节奏逐渐活跃,暗示英雄的意志通过沉思又坚强起来,继续向苦难进行顽强的搏斗。
     

       第三乐章是1840年夏天写的,贝多芬和他的学生利斯在散步的路上,口中一直哼着一个曲调。他说:“这是我想到的一首奏鸣曲的最后快板乐章的主题。”走进屋后,贝多芬连帽子也来不及脱,就奔向钢琴弹奏这个崭新的乐章达一小时以上。最后他对利斯说:“今天我不能给你上课了,我还需要工作” 。具有超凡脱俗气质的《热情奏鸣曲》最后乐章就此诞生出来。这里显示了沸腾的斗争意志,百折不挠的气势,号角般的引子,暴风雨般的第一主题和顽强反抗、挣扎的第二主题。虽然以悲剧式的和弦收场,但是在终曲的尾声却出现了群众舞曲性质的节奏,出现了英雄的插句,表现了不屈不挠的斗志,和英雄本身所具有的巨人般的力量
138#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0 11:47:12 | 只看该作者
《告别》奏鸣曲(Op.81 a)

“告别”奏鸣曲带有1809年政治风暴的印迹。当时,拿破仑的军队入侵奥地利,在轰炸之后占领了维也纳。贝多芬的许多朋友都撤走了,包括他的学生和赞助人鲁道夫大公。正是以这段故事为背景,贝多芬创作了这首钢琴奏鸣曲,在本曲中充分反映出他与鲁道夫公爵这对挚友从“告别”到“重逢”期间的感触,隐含着他们深深的友情和对法国侵略者的憎恶。并让情感的发展线索“告别—离开—返回” 来决定三个乐章的基本性格。
全曲分为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告别》 慢板;奏鸣曲的形式。本乐章表现出一种深沉的离别之情,在其开头的三个和弦上面就附加有“告别”的字样,可谓“开门见山”。乐章的尾奏具有令人回味的优美气氛。

       第二乐章 《别后》 充满感情的行板,以带有一丝忧伤的气氛开始;全乐章渗透着一种孤独和充满思念的情绪。

       第三乐章 《重逢》 十分活泼地,奏鸣曲形式。这是一首充满喜悦而活泼的终曲,拥有像透明的光辉缤纷交错一样的美感,而且在尾奏中更有感慨万千的思绪流露。

        这首奏鸣曲属于贝多芬中期的作品,强烈地散发着一种已日渐成熟的新风格的芳香。本曲除了具有相当华丽的钢琴技巧,还有一种由冷静的理性所磨练出来的“透明感”,而且所表现的情绪非常细腻。
139#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0 11:48:56 | 只看该作者
鲁宾斯坦演绎的贝多芬月光•悲怆•热情•告别钢琴奏鸣曲集

      我特别喜爱鲁宾斯坦所演绎的这张贝多芬月光•悲怆•热情•告别钢琴奏鸣曲集,鲁宾斯坦的演奏艺术所带来的乐曲诠释总是带着高贵的气质与男性特有的浪漫。他虽然被称为"最正宗的肖邦",但演绎的贝多芬曲目却更能将他超逸的诗意、鲜活的灵感与生命力、浩瀚无边的想象力完美地合二为一;尤其是鲁宾斯坦晚年对这四首名曲的精彩演绎,在高超的技巧中更多的透射出人性的光芒,琴音真挚,温暖人心。它记录了一代巨匠在其音乐造诣最高、最成熟,人生最巅峰时期演奏的最具代表性、评价最高的曲目。
       该碟曾获日本唱片艺术杂志推荐,企鹅杂志更给予三星带花的最高评价, 可谓是万中选一的名版!
       手头上有该碟的两个版本,一个是列入“RCA RED SEAL BEST 100”系列,另一是:“RCA Living Stereo”。除曲目编排顺序不同外,个别小节的时间也有小小不同,估计是两个版本的一些静音部分不同的缘故,但其情感演绎及技巧是一致的。

钢琴奏鸣曲 月光·悲怆·热情·告别[鲁宾斯坦]BEST 100.jpg (29.19 KB, 下载次数: 265)

钢琴奏鸣曲 月光·悲怆·热情·告别[鲁宾斯坦]BEST 100.jpg

钢琴奏鸣曲 月光·悲怆·热情·告别[鲁宾斯坦]Living Stereo.jpg (38.67 KB, 下载次数: 293)

钢琴奏鸣曲 月光·悲怆·热情·告别[鲁宾斯坦]Living Stereo.jpg
140#
发表于 2011-3-20 12:02:38 | 只看该作者
YJL功力深厚。 记得一篇文章中介绍了YJL说的欣赏音乐的3个阶段,分析的真透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11-26 04:24 A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