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楼主: YSJ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刘汉盛榜单100碟简介(附刘汉盛音响二十要)

[复制链接]
111#
 楼主| 发表于 2012-7-20 10:26:37 | 只看该作者
刘汉盛榜单No.60  柴可夫斯基:1812年序曲等Tchaikovsky 1812 Overture etc
London 443 896-2
-专测管弦乐团之五

入选原因:

史托科夫斯基是本世纪指挥中的音响魔术师,他所录过的好录音不知凡几,如果录音年代是在1958年之后的,我的经验是几乎都可以买。他所录的唱片质感都非常直接而粗糙,尤其与弦乐群与铜管,往往可以「爆烈」来形容。除了音响效果绝佳之外,他的演奏几乎都与众不同,有他自己独特的改编方式或味道,因此,听他的诠释也都会有耳目一新之感。总之,无论在音响效果或诠释上,他都是天才。严格说来,这张CD稍嫌「粗暴」些,但是刚好可以用来测试音响器材,所以还是选它入榜。

难关:
第二首“荒山之夜”非常爆烈(其实每一首都差不多),可说已到了正常音响系统的临界点,所以,如果您觉得无法忍受,那么您的音响系统就是过了头,反之,如果您觉得不爆烈,那么就是还未到临界点,如果觉得很刺激很过瘾,那就刚刚好。Phase 4 的音场都很庞大,力道也特别有劲,如果您听来音场窄窄,声音软软,那就离谱了。整张听下来,如果您没有电光石火,银花迸射的感觉,那也不对。建议您先听第五首,保证让您感动!

本碟除《1812》序曲外还录有穆索尔斯基的荒山之夜、鲍里斯戈杜诺夫,鲍罗丁的鞑靼舞曲以及柴科夫斯基的斯拉夫进行曲

柴可夫斯基在1880年写的《1812》序曲,全名为《用于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的落成典礼,为大乐队而作的1812年庄严序曲》。
其创作背景是:1812年,拿破仑率领60万大军入侵俄国,企图在短时间内歼灭俄军,占领莫斯科,并迫使俄国投降。拿破仑在占领莫斯科一个月后,仍无法迫使俄国投降,反而令自己孤军陷入重围,于是下令撤离莫斯科。撤退途中,拿破仑军队不能适应俄国严酷的冬天,加上饥饿和俄军的反击,终致溃败。拿破仑入侵俄国时多达六十万的的部队大部分被歼灭,最后只剩下不足万人逃出俄国国境  
《1812年》序曲是根据上述史实写成的一部管弦乐作品。柴可夫斯基在这首序曲中层次分明地叙述了1812年的这一事件,包括俄罗斯人民原来的和平生活和随后发生的不安和骚乱,俄法两军的会战,以及最后俄国击溃法军,俄罗斯人民庆祝胜利的狂欢情景等。

《荒山之夜》是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的代表作之一。这是在19世纪欧洲民族乐派兴起后,俄国民族乐派利用本民族民间音乐、传说等素材勾勒出的一部杰出的交响音画。

《荒山之夜》完成于1867年,取材于俄罗斯民间神话传奇。穆索尔斯基去世后,由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于1886年整理并配器。作者在原稿上有一段文字描述:来自地下深处非人类的轰鸣。黑暗幽灵的出现,以及随后黑暗之神的登场。对黑暗之神的赞颂和阴间的祭奠而狂欢作乐,在狂欢作乐最热闹时,远方传来乡村教堂的钟声,天已渐渐破晓,牧歌一样的旋律预示着熟睡的农民已经苏醒,这段纯朴的旋律与前面戏剧性的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此刻,狂欢喧闹消失,群妖悄悄溜走,乐曲就在这样的平静安宁中结束。这是作曲家对俄罗斯神话传说的自由发挥。

《荒山之夜》是交响音画作品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各种乐器色彩鲜明,在作品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配器所带来的不同音色对比,是一部长演不衰的经典之作。

鲍罗丁的鞑靼舞曲(Dances)是四幕歌剧《伊戈尔王》中的舞曲。这部歌剧是最强烈地发挥鲍罗丁创作个性的一部作品,此剧开始创作于1869年,但直到鲍罗丁去世也只完成了一部分,后由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格拉祖诺夫(Glazunov)整理完成。故事叙述12世纪俄罗斯建国时代诺夫哥罗德大公伊戈尔同南方游牧民族波罗维茨人战争的故事。

鞑靼舞曲的序奏,表现了波罗维茨民族音乐宽广辽阔的特征。在持续音衬托下,长笛在长行板速度上奏出轻柔忧愁的曲调,接着,乐曲呈现出圆润委婉的主题,这一主题在歌剧中为优美的女声合唱,充满深沉的思乡愁绪。接着,突然出现定音鼓的击奏,随后,整个乐队在快板奏出歌剧中赞颂波罗维茨首领康察克汗的舞曲旋律,使乐曲情绪陡然急转,表现出粗犷有力的特点。随后,乐曲在雄壮的高潮中有力的结束。

《鲍里斯戈杜诺夫》(Boris Godunov )是穆索尔斯基据普希金同名历史剧改编成的歌剧,鲍里斯•戈东诺夫是1598年至1613年间俄国处于政治剧变时期的俄国沙皇。这部歌剧正是表现了17世纪俄国的一场皇位之争及其在民众中的强烈反应,《鲍里斯•戈多诺夫》不仅是最伟大的俄罗斯歌剧,而且以其史诗般壮阔、人物的精神深度以及音乐上的高度创新,也足以跻身于歌剧史的精华之列。穆索尔斯基1870年完成了《鲍》剧的初稿,后因圣彼得堡歌剧院拒绝上演,又于1872年以卡拉姆津的俄国史为蓝本作了大幅度的修改。

《斯拉夫进行曲》是柴科夫斯基为1876年的“塞尔维亚—土耳其战争中受伤士兵筹款的音乐会”而创作的,本作品原本称为《塞尔维亚-俄罗斯进行曲》,因为俄国和塞尔维亚同属斯拉夫民族,又称《斯拉夫进行曲》。柴可夫斯基很同情塞尔维亚为抵御侵略而作的抗战,于是创作这首激励爱国热忱的音乐,它使用了多首民族旋律而激起听众的强烈爱国热情。

乐曲先由低音管吹奏取材于一首塞尔维亚民歌「到这儿来,亲爱的,为何今早如此哀愁」的忧郁旋律,描写土耳其入侵时塞尔维亚人民的苦恼,接着双簧管奏出华丽光彩的民谣。中段引用俄国国歌「天佑吾皇」,最后由小喇叭强奏的高潮,表示雄壮的凯旋场面和胜利的热闹光景。

专辑曲目:
01. Tchaikovsky: 1812 Overture 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
02. Mussorgsky: Night on the Bare Mountain穆索尔斯基 荒山之夜
03. Borodin: Polovtsian Dances - Prince Igor鲍罗丁 鞑靼舞曲——伊戈尔王子
04. Mussorgsky: Boris Godunov穆索尔斯基 鲍里斯。戈杜诺夫
05. Tchaikovsky: Marche slave柴科夫斯基 斯拉夫进行曲

[ 本帖最后由 YSJ 于 2012-7-20 12:28 PM 编辑 ]

1812年序曲等.jpg (31.9 KB, 下载次数: 209)

1812年序曲等.jpg
112#
发表于 2012-7-20 11:43:40 | 只看该作者

YSJ兄辛苦啦,可大多朋友受益!

  一页页跟着看,一张张记下来,估计俺只有百分之二十.没有的准备买齐它!  YSJ兄继续辛苦,老哥待读!
113#
 楼主| 发表于 2012-7-20 12:21:5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华贵打火机1 于 2012-7-20 11:43 AM 发表
  一页页跟着看,一张张记下来,估计俺只有百分之二十.没有的准备买齐它!  YSJ兄继续辛苦,老哥待读!
多谢华贵叔支持。
114#
发表于 2012-7-20 15:44:33 | 只看该作者
安塞美的《皇家芭蕾》原版吵到几千元了,估计也是难以消福了,国内ABC版本有版权不清,之前提到的欧洲小双张版本看大家有没有兴趣,,音质还不知道怎么样?要的就快: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16421279090&
115#
 楼主| 发表于 2012-7-20 19:34:40 | 只看该作者
刘汉盛榜单No.61.  马勒:少年的魔法号角Des Knaben Wunderhorn
EMI 7 47277  2
-专测交响曲之一

入选原因:
男中音费雪迪斯考的声音饱满温暖,女高音舒娃兹可芙婉转甜美,弦乐群无论在弱奏或强奏时都能表现出很自然的质感,音质与音色自然且美,整体管、弦乐具有甜美温润光泽松软的特质。第五首与第六首尤其值得注意听。

难关:
钹的声音不能细碎得尖起来,要细碎而又有薄金属互击的质感。一开始的鼓声要低沈而有向下延伸的软性振波,如果鼓声没有弹性、空空的就不对了。费雪迪斯考的声音唱到强音时也要饱满而不撕裂。三角铁的敲击要清澈甜美带厚实质感,不要过度的尖薄。

少年魔法号角(Des Knaben Wunderhorn)又译少年魔号、少年魔角,是马勒创作的歌曲集。歌词皆选自一本于19世纪初出版的同名诗集,它是布伦塔诺(Clemens Brentano, 1778-1892)和阿尔尼姆(Achcin von Arnim, 1781-1831)两人共同荟集了不少无名作家的诗而编写成的诗集。马勒非常喜欢这本书,他从原诗中的五百首诗中,先选了二十五首,其中九首写有钢琴伴奏。在1892年之际,他又写了五首附钢琴伴奏的乐曲。被后人收集在《青年时代歌曲集》中。另外有的作品是马勒在写《第二交响曲》和《第三交响曲》的休息之际写就。马勒将自己的这个歌曲集称为“幽默曲”,共十二首。

作品的特征是大小调并置,连德勒舞曲与民间旋律并置,在配器上强化了铜管的音色。此外,在每一首歌曲的配器上,马勒有意注重了室内乐的神韵。从中,可看出写此曲集是为日后交响乐作准备的。

本唱片是塞尔(Szell)1968年出访欧洲时指挥伦敦交响乐团的录音,在塞尔精确、绵密的构思下,精致机智而又充满戏剧性的演奏使得强弱及明暗的对比非常适当,它与高贵典雅的歌唱相互辉映。塞尔在这张唱片中的作用,不仅是为人声伴奏,而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诉说马勒:他指挥的乐队与两位伟大的歌唱家共同创造了少年魔角的非凡艺术效果。
这十二首歌曲本是单独成篇,无所谓先后,马勒也没有指定演唱是用男声还是女声。唱片中对歌曲顺序的安排和歌手的演唱方式做了颇具匠心的安排,不仅使得演唱与歌曲本身的意境更为交融、声乐色彩更丰富饱满,最终也令人觉得马勒还是在自己所向往之中得到了安宁,那种若明若暗起伏于整个套曲优美旋律中的内在紧张情绪,得到了一个看来是非常合理的缓释。

本唱片曾荣获83年日本《唱片艺术》三百名曲的第一名,也是《CD圣经》的推荐盘,是马勒声乐套曲里屈指可数的经典名片。

曲目:

01、Revelge哨兵夜歌-费雪-狄斯考
02、Das irdische Leben徒劳-舒雅尔茨科甫
03、Verlor'ne Muh悲伤中的安慰-舒雅尔茨科甫 费雪-狄斯考
04、Reinlegendchen谁想出这首小歌-舒雅尔茨科甫
05、Der Tambousg'sell现实生活-费雪-狄斯考
06、Der Schildwache Nachtlied阴沉的歌手-舒雅尔茨科甫 费雪-狄斯考
07、Wer hat dies Liedlein erdacht安东尼对鱼儿布道-费雪-狄斯考
08、Lob des hohen Verstandes莱茵河的传说-舒雅尔茨科甫
09、Des Antonius von Padua fischpredigt城楼的追捕之歌-费雪-狄斯考
10、Lied des Vergolgten im Turme美丽的号角吹响的地方-舒雅尔茨科甫 费雪-狄斯考
11、Trost im Ungluch感悟颂-舒雅尔茨科甫 费雪-狄斯考
12、Wo die schonen Trompeten blasen少年的鼓手-舒雅尔茨科甫 费雪-狄斯考

马勒少年的魔法号角.jpg (45.31 KB, 下载次数: 222)

马勒少年的魔法号角.jpg
116#
发表于 2012-7-21 09:03:2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2-7-20 03:44 PM 发表
安塞美的《皇家芭蕾》原版吵到几千元了,估计也是难以消福了,国内ABC版本有版权不清,之前提到的欧洲小双张版本看大家有没有兴趣,,音质还不知道怎么样?要的就快: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16421279 ...

澳大利亚版?
117#
 楼主| 发表于 2012-7-21 09:15:24 | 只看该作者
应该是的,李源也找环球订了很久才到货的。
118#
 楼主| 发表于 2012-7-21 09:22:18 | 只看该作者
刘汉盛榜单 No.62     贝多芬第六号交响曲 瓦尔特指挥哥伦比亚管弦乐团
CBS MYK 36720
-专测交响曲之二

入选原因:

贝多芬第六号交响曲的版本何其多,但是,如果您没有华尔特的这张,那么您肯定失落了珍贵的宝贝。为什么?因为华尔特的诠释让人感受到最恬静、最圆融的「田园」。而且,这张「田园」的录音也是经典中的经典,管弦乐的和谐程度充分达到了「交响」的精义。它完全没有突刺,完全没有压迫感,音质与音色的美就这样淡淡的表露出来。听过这张CD,我相信您已经学习到如何去判别好的管弦乐录音。最后附带一句:购买时请认明这个封面,这是美国版的。

难关:
假若您听了这张CD觉得平淡无味,那么您的音响系统就真的无味极了。假若您听不到弦乐的美妙质感,那么您的音响系统肯定欠缺质感的表现。假若您听了认为音质不甜美,那么您所有的CD听来一定也不会甜美。假若您听来觉得低频没有弹性,那么我保证您的音响系统低频有问题。假若您听来觉得太瘦不丰润,当然,您的音响系统的确声音太瘦了,而只要声音一瘦,音响效果就完蛋了。

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田园)交响曲,F大调,OP.68,作于1807-1808年。当时贝多芬已完全失聪,这首作品其实是贝多芬在失聪情况下对大自然依恋的表达。正如罗曼•罗兰所说:“贝多芬什么都听不见了,就只好在精神上重新创造一个他已经灭亡了的世界。要听见它们的唯一方法,是让它们在他心里歌唱。”这部首作品于1808年12月22日,在维也纳首演,指挥是已失聪的贝多芬自己。在首演节目单上,贝多芬这样解说这首作品:“乡村生活的回忆,写情多于写景。”贝多芬为其中每一乐章都确定了标题:“1.不太快的快板,到达乡村的愉快感受。2.极活泼的行板,溪畔小景。3.快板,乡民欢乐的聚会。4.快板,暴风雨。5.小快板,暴风雨过后的愉快和感恩的情绪。

这首作品的第一乐章,几乎以一个乡间迈步的简单乐句组成,一个短小的五音音型反复了80次,在反复中调性和乐器色彩巧妙地变化。第二乐章描绘溪边小景,以流水声为主体,小提琴短小的颤音好似昆虫的叫声,乐章末尾能听到类似鹌鹑、夜莺、杜鹃的啼鸣。第三乐章,贝多芬用音乐记叙了维也纳近郊酒店乡村乐队伴奏下的农民舞曲氛围。第四乐章对风声、雷鸣、暴风雨的描述多少有点印象派的味道。第五乐章是面对大自然,感谢上帝,感谢雨后复出的太阳,感谢大自然的庄严赞歌。三、四、五3个乐章不间断地演奏。

在20世纪早期的指挥大师中,瓦尔特是一位出名的温和派指挥家,他的演奏的许多作品在今天看来还是别人无法超越的典范,例如他在对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的演释上,就可以说是一种到达艺术顶点的经典演释,瓦尔特在指挥这部作品时,以其自身所特有的典雅的抒情风格和极为适度的全面控制能力,将这部作品中那自然清新的音乐性,细致而乾净流畅的表现了出来,他那精美的艺术再创造,使人们从中深刻地感觉到了作曲家内心丰富而纯朴的感情的流露,并通过音乐领悟到了大自然的美妙景色和恬静的气息。特别是在这张唱片里,82岁的瓦尔特居然鲜活、机智,尤其是他的慢板,它朴实无华的在简单朴素的优美乐句上留恋,从宁静安逸中能感受到那种天使般的翅膀振动,精妙得犹如穿梭在光影之中的蝴蝶。

相比其他的交响作品,“田园”是比较特别的一部,而这个版本历来是古典发烧友的点藏。在我们的印象中充斥了太多的“战士,贝多芬”,“神,贝多芬”,而“田园”勾勒出的是另一个贝多芬——一位闲庭漫步在乡间小道的学者。人不可能永远作暴风雨,平静的大海依然充满玄机——瓦尔特很好地把握到了平静舒缓中所蕴涵的那份玄机,流动的乐句成了个人气质的最好体现——是瓦尔特的,也是贝多芬的。

就唱片版本而言,本碟就是著名的“报纸版”田园,所谓“报纸版”,是指SONY收购CBS后,整理出CBS当时的的珍贵母带资源并以“Great  Performances”的名义再版CD,这些再版CD的最大特色是其封套设计借用报纸排印方式,并且看起来颜色有些泛黄发旧,犹如六、七十年代许多人家糊墙用的老报纸,故人们形象地称其为“报纸版”,或称旧邮报系列。

瓦尔特与他一手筹建的哥伦比亚管弦乐团一起为CBS公司录下了一系列极其珍贵的立体声唱片,这一《田园》版本就是其中的第7张。《“报纸版”田园》是一张非常著名的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版本,《音乐圣经》将其列为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的首选,称其为“真正的田园”,该版本还被《企鹅》评为三星,日本《唱片艺术》评为最佳名曲。

后来,SONY还为其出版了蓝光版本,其音响效果很好,有点发烧碟的味道;但我不是很喜欢;因为相对于“报纸版”,它少了那份《田园》应有的“恬静”。

专辑曲目:
      01.I  -  Allegro  ma  non  troppo"
      02.II  -  Andante  molto  moto"
      03.III  -  Allegro;  IV  -  Allegro;  V  -  Allegretto"
      Total  time  40

[ 本帖最后由 YSJ 于 2012-7-21 09:26 AM 编辑 ]

“报纸版”田园.jpg (48.38 KB, 下载次数: 214)

“报纸版”田园.jpg

“蓝光版”田园.jpg (29.82 KB, 下载次数: 213)

“蓝光版”田园.jpg
119#
发表于 2012-7-21 09:59:10 | 只看该作者
“报纸版”田园不及企鹅三星带花 SONY SMK64462 贝多芬:第4、6交/瓦尔特
据说老版很好的。
120#
 楼主| 发表于 2012-7-21 16:22:4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在路上 于 2012-7-21 09:59 AM 发表
“报纸版”田园不及企鹅三星带花 SONY SMK64462 贝多芬:第4、6交/瓦尔特
据说老版很好的。
SONY SMK64462 版也很有名,它是TAS的发烧名片,企鹅评价三星带花,

(Sony SMK64462)田园.jpg (28.2 KB, 下载次数: 252)

(Sony SMK64462)田园.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11-26 06:05 P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