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09-4-25 20:41:01
|
只看该作者
很久没买国内出的唱片了,记得以前买过雨果的一些发烧碟,去年又买了黄红英《九月的故事》。。。
听说目前国内瑞鸣出的唱片挺火的,就托朋友帮我买了三张,当时买的时候听说还有德国版,想想潜意思现在国内都有喜欢炒作的风气,就没买德国版而是就买的普通版,45一张。
拿到唱片垫在手里沉甸甸的,从精美的封套和唱片资料看还真对得起价格,比EMI、DG这些公司大气多了,三张唱片里面都有详尽的曲目编排介绍、演奏者、歌者的介绍,全部还是中英文对照的。
三张唱片到手也有半个月了,都听完了一片,听音第一直观感受也许说出来大家觉得崇洋,但事实上我的第一听音感受就是觉得录音很夸张,其实从曲目的编排来说,我个人觉得还是很不错的,充分在表达和展示中国民族器乐的风格,演唱者也很用心,唱片的文案也做得很用心,但整个曲目和唱片听完觉得少了一些自然地成份多了一些夸张的因素。。
就频段来说,三段都很出色,即使在一般的系统里面也会听到不错的低频、和气势,但总感觉是人为地故意这么做出来的显得不自然,就像做菜鲜美的味道不是来自于菜品本身而是佐料放出来的。。。比如浑厚的弦乐齐奏只有最多二十来人的演奏(粉墨唱片内页图片)有点觉得夸张。。
曲目的改编来说见仁见智,有的曲目总觉得演奏出来和唱片中关于曲目背景的介绍脱节,比如就《粉墨一》中的“红楼梦”、“花木兰”来说,“红楼梦”采用宝玉用二胡、黛玉用古筝对答,且全曲充斥着忧伤、凄凉的二胡,这个编曲很有创意,但这曲目是表现的两人相见的情景啊所谓“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你想要是两个青春无敌、两小无猜的情侣相会,多么浪漫充满青春气息的场景,旁边有人拿一把二胡在凄凉的伴奏你说会有啥效果?宝玉的青春和灵性被一把二胡磨去了,古筝倒是吧黛玉江南女子的柔、灵弹了出来,我觉得要用二胡也应该是“葬花”的时候用吧。。相会就大可不必了。。而第二曲“花木兰”二胡的运用个人觉得也比较失败,一首很提气的曲目,谁说女子不如男,怎么用二胡来拉啊。。。有点不明白,到底是展现乐器还是曲目本身的含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