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历程让我起敬
读完全文,感慨万分!昌业历程令我起敬!25年,昌业风雨兼程,由“玻璃屋”的吆喝式销售到海印广场四楼全方位展示厅的落成,饱含着萧先生和昌业老一辈员工许多不为人知的艰辛劳苦,昌业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实属不易。 我与昌业的认识不算长,2009年开始才与昌业有接触,目睹了这十年昌业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让我从中学习到不少东西;体会到“讲就容易,真正做到就不容易”。昌业这25年来,经历了市场的风风雨雨,如令亚洲所有政府和工商界、金融界风声鹤泪的1997亚洲金融风暴、令世界闻风丧胆2003年非典对亚洲乃至全球经济的影响,世界经济 “一片狼藉”,昌业也不能独善其中。很多企业商业都受到严重的冲击,昌业在这些风暴漩涡中艰辛前行,华丽转身到今天海印广场四楼再展雄风,这令人敬佩的成功不是没有理由的。 我把昌业的创始人萧生看作是一位低调的儒商,他经历无数的艰辛却没有让他在生意场上产生浮躁动的意念。与他交谈,就好像从一位智者身上获取知识的养分,他总是和声细语,娓娓道来,话语间显露谦逊与平和,他还经常表示自己“渺小”,此时此刻,你会感觉到这交流是一种享受。萧生从来认为“成功在路上”,经常声称自己“读书不多”,却能经常捕捉到市场的先机,又能接受“新生事物”,开论坛,面对互联网迅猛的发展,适时推行网购,一再创新营销策略,强化服务,多次被评为“广州信得过企业”。萧生一再强调:我们不要只看到商品的销售,要为顾客提供昌业的企业文化,提供商品以外的文化享受。在我印象中;昌业开展企业文化很早,他们早就有一整套完善的企业文化规划;比如“企业标志、企业标色(酱红色)、企业口号(诚实,专业,友善)”。昌业也是敢为人先地在音响行业明码标价的先驱。在昌业论坛上,除了音响,还有摄影、书法、品茶、家电、旅游、音乐,简直是一个文化沙龙和生活沙龙。难得的是,这个论坛一直秉承和谐分享的理念,传递正能量,没有“烽烟四起”和“刀光剑影”,形成了一个分享品类众多文化信息的好平台。 文中所讲的酷爱音乐的“周老先生”也是我的朋友,我与周老先生因音乐而结缘,八十多岁的周老先生几次十分感慨地提起他被萧先生“劝说”不要买贵的音响的故事;他说当时告诉昌业店员准备要买十来万的音响,在一旁的萧先生看到他是一位老人家,于是上前与之交谈,了解周老先生平时喜欢聆听些什么音乐,家里的听音环境大概情况,劝说他不要买这么贵的,还说买音响要买合适的和匹配的就好。周老先生对此十分惊讶,在“无利不早起”、商人无不疯狂逐利的今天,竟然有这样的老板,劝说顾客不买贵的,有着政治经济学教授背景的他整整一个晚上没有睡好,想不通,百思不得其解。这与马克思的《资本论》理论相悖啊。这件事他在他的朋友里逢人就讲,因此他也把萧先生看作是儒商,也因此成了萧先生的朋友。萧先生经常说;不要把一单交易看得太重,要淡化“生意”观念,在销售的过程中,要做到买卖双方双赢,要与客人做朋友。这首先要提更一个让客人多角度研判自己的消费合理性的平台(比如试听试用),让客人真正感受到昌业真确的“专业、诚实、友善”的企业宗旨。因买卖而与萧先生成了朋友的例子很多,这些原来是顾客身份后来成了萧先生朋友的的人,经常来到陈列室,跟萧先生、马店长和其他店员闲谈,这时你会发现萧先生的“信息量”大得惊人,他坚持学习(每天抽出时间看报纸),见闻多,无论时政新闻、体育、社会、历史,饮食、品茗等等都是他的话题,这真的是厚积薄发。与人交谈,他总是那么的平和谦逊,他又经常是一位谦虚的听客,虚心聆听客人的讲述,他说从中能吸取不少知识“养份”。 九十年代,不少企业盛行一句“不问过程,只看结果”。我当时就对这句话有点看法;这句话运用在某些场合或者某件事或许适用(比如一场战役要攻克一个据点)。但到处滥用就有点过犹不及了。试问养儿育女如果“不问过程,只看结果”,能有感恩心和孝心吗?七十年代,中国交易会上,外国来宾对广州玉雕厂的多层旋转象牙球趋之若鹜,如果“不问过程,只看结果”,那还能提倡工匠精神吗?如果一个学生完成学业也“不问过程,只看结果”,人们还知道有“十年寒窗苦”这句话吗?华为经历无数风浪,坚持独立发展,厚积薄发,才有今天这个辉煌的结果,成为中国的骄傲,如果这也“不问过程,只看结果”,那人们还能有敬畏之心吗? “创业难,守业更难”,这一点都不假。昌业能走到今天,是她能够审时度势,趋利避害,施以“沉稳与创新”之策,才得以有今天的成果,其个中艰辛旁人很难体会到的。如果只看到她在海印广场四楼耀眼的展示厅,不看到她艰辛的历程,那我们就不能从中学到有价值的东西了,那么我们就对成功没有了敬佩之心。昌业的成长验证了“创业难,守业更难”。 文章至此,只是有感而发,绝没有虚情假意。首先是我真心敬佩萧先生,而且我有一份够我休闲生活的退休金,我无需“刷鞋”,我也不喜欢“刷鞋”,完全处于敬佩之心。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9-4-9 05:53 PM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