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熟悉我的烧友都知道我对管弦乐也是情有独钟,特别是对古典黄金时期的录音沉溺不已,对这些指挥大师与乐团甚至录音师都充满了崇拜,这类音乐作品本身阵容庞大,器乐复杂,并不是太好播,对重放的器材甚至空间环境都有极其严格的要求,箱子口径过小、功放的控制力不够强,都很难还原出这类音乐的实体感、层次感与空间感,也就更难体现出管弦乐的密度、厚重、层次起跌、雄壮又深沉的精髓了,陷入了罐头音乐的无味。当然,如果仅是听听简单的人声与小编制音乐也就可以把要求随之降低一些。
“黄金录音”时期的录音代表为五十年代中期至六十年代末的立体声模拟录音,这时候的优秀人才比较集中,主要代表有美国RCA、水星、哥伦比亚公司及英国的DACCA、EMI等公司的录音作品。当时的DG、飞利浦这样现在看起也很强的公司还很难与之抗横。只要是听过这些公司早期的立体声黑胶唱片,特别是一些著名的录音大师录制的作品如威尔 京森,无论是音乐性还是音响性都俱佳。就会黯然的觉得转制成现在的CD数码格式后是多么的糟糕,那些鲜活立体、饱满、丰富的信息量、厚重又有感染力的声音那去了,怎么CD格式在黑胶面前是如此的单薄与平面化?是谁偷走了我们的奶酪?
发完唱片的牢骚后,好在我们可庆辛的是目前仍然有一些坚持着高要求、高标准的公司仍然坚持在做着优秀的音响产品,从理念、用料及动用的设计资源都是HI-END级别。这类产品往往难以做到如主流消费品那样的产量,成本难以降下来,也就难以有所谓的性价比了。就如“Vortex Prime”这条电源线,就像我前面提到的黑胶优势一样,豁然就让我感受到了系统忽然变得灵动有活力的“黑胶质感”类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