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楼主: sunwz505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红色娘子军》及其它

[复制链接]
101#
发表于 2012-10-12 17:30:37 | 只看该作者
据说近年来录音的《红色娘子军》中“常青就义”场景没有了《国际歌》,以前是有的,不知是否如此?
102#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2 19:11:5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2-10-12 05:30 PM 发表
据说近年来录音的《红色娘子军》中“常青就义”场景没有了《国际歌》,以前是有的,不知是否如此?  
本版的《国际歌》旋律与和声都保留着。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2-10-17 05:24 PM 编辑 ]
103#
发表于 2012-10-14 13:43:15 | 只看该作者
听过后知道常青就义保留了《国际歌》,录音比雨果的好。
104#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4 17:37:2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2-10-14 01:43 PM 发表
听过后知道常青就义保留了《国际歌》,录音比雨果的好。
  “常青就义”场景中的《国际歌》旋律与和声,庄严、肃穆,很能让人投入。如果去掉了这些,实在可惜。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2-10-17 05:25 PM 编辑 ]
105#
发表于 2012-10-14 18:33:40 | 只看该作者
国庆假期好好的听了下,大致也认同老梁的看法.

IMG_0003-1.jpg (64.54 KB, 下载次数: 150)

IMG_0003-1.jpg
106#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4 18:54:4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2-10-14 06:33 PM 发表
国庆假期好好的听了下,大致也认同老梁的看法.
  ——效果不错,价格稍贵。
107#
发表于 2012-10-15 10:46:36 | 只看该作者
昨晚找出这个版本,由上海芭蕾舞管弦乐队演奏,林友声指挥,1990年10月于上海交响乐厅录制,德国制造。可能是采用20bit的缘故,挺"hifi”的,音质也稍硬了点,不过还算是“中国味”。据介绍,这次录音为了加强声势,特地吸收上海各个乐团好手参加,使乐队扩大至80人之众。

P1030196_conew1.jpg (39.92 KB, 下载次数: 139)

P1030196_conew1.jpg
108#
发表于 2012-10-15 11:02: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马生 于 2012-10-15 10:46 AM 发表
昨晚找出这个版本,由上海芭蕾舞管弦乐队演奏,林友声指挥,1990年10月于上海交响乐厅录制,德国制造。可能是采用20bit的缘故,挺"hifi”的,音质也稍硬了点,不过还算是“中国味”。据介绍,这次录音为了加强声势, ...

正在用Roksan K2一套播放,效果真不错!
109#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5 11:39:5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马生 于 2012-10-15 11:02 AM 发表

正在用Roksan K2一套播放,效果真不错!
一“草”引来百花开。一贴《红色娘子军》,引来朋友们众多的版本。真可谓抛砖引玉,大开眼界!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2-10-15 06:45 PM 编辑 ]
110#
发表于 2012-10-15 14:25:36 | 只看该作者
转一个评论,偏偏他没有听过"韩中杰"版本,因而评论从缺,有点遗憾,近年ABC找马克列文森重新混音,德国压制黑胶也是动用这个版本.

近来中芭复排经典剧目也是看家戏的“红色娘子军”,诸多当年老艺术家回来参加排练演出,成为中央芭蕾舞团建团以来的空前之举。没能在北京亲临现场,感受这次意义非凡的演出,对我这样一个铁杆红迷来说,实在是一种折磨。五年前,我看了第一次红剧的现场演出,那种激动至今难忘。有网友声称已经看了100遍(至少也有80遍)红剧,真是羡慕死我了。言归正传,我一直想总结一下我听过的几款红剧音乐CD,借这个机会抓紧时间写了出来。
1. 红色娘子军音乐会组曲,陈佐煌指挥中国交响乐团97年录制,PHILIPS出版,26分钟。

关于这个CD的介绍前些年已经有很多了,大多冠之以最佳录音。其实这张CD的成功之处主要还在整体,三部中国芭蕾舞作品的组曲(尤其是后二者),单就娘子军来说并没什么太突出之处。组曲选了9段音乐,共26分钟,这对任何一个红迷都是远远不够的。

该组曲是为了国交演奏、录音特意请原作者改编的。改编的结果是为了单一的交响乐队现场演奏,因此,原作的许多精华都没有发挥出来。第一,原作中丰富的民间乐器都被改掉了:五寸刀舞开头的唢呐,黎族舞里的芦笙,琵琶都无影无踪。熟悉红剧的朋友都知道,红剧音乐的民族性不但体现在丰富优美的地方旋律上,而且各种民乐器的演奏也极大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原作中还用到了三弦,海笛,柳琴,竹笛以及有特色的打击乐等等。第二,所有合唱段落都被删去,也就听不到“万泉河水”,“国际歌”了。第三,对音乐本身的改写。比如序曲末尾加入了原作尾声的三个小节,形成高潮;娘子军操练里连长独舞部分被删掉;英勇就义部分的尾声是从新写的,和原作的国际歌简直没法比。

考虑到要吸收原作的精华并把时间压缩到半小时是根本无法解决的矛盾,也就只能客观上接受国交的这个音乐会组曲。不说曲目选择是否完美,但就所选的几个片断,演释绝对优秀。对比后面我还要提到的其他版本,陈佐煌对一些细节的处理是正确的,比如,大刀舞中的圆号的确做到了乐谱上要求的“豪迈”;英勇就义里有一个小军鼓的渐强(洪常青听过天外飘来的连歌,准备做最后的斗争),陈指挥得速度较慢,很有气氛,突出了洪常青的坚定,沉着。值得一提的是二幕琼花独舞使用了64年原始版本,也就是现在演出时用的音乐。除此版本外,可能也就是卞祖善指挥中芭乐队的红剧一二幕录音用这个原始版琼花独舞。PHILIPS的录音作了硬件上的保证,当年国交的状态也是国内无人能敌。


2. 胡炳旭指挥中央乐团及合唱团的全剧精选。先科出品,1993年录制,62分钟。

这个CD是我的红剧音乐入门碟,我的“宝贝”之一,是在杭州一个电子市场里买的。原先在国内听了两年,出国时没带着,于是度过了非常郁闷的两年。好在去年回家时又把它带来了。这张CD可能是我听的最多的一张CD(包括所有其他古典音乐在内),以前一直认为演释最佳。后来听过了其他诸如71年文革版录音,发现这款CD还是有不少不足之处。

现在新加坡国乐团的胡炳旭是国内经验丰富的指挥家,尤其擅长中国作品。他也是国内录音最多的指挥,90年代他指挥中央乐团为雨果录制的慕桂英挂帅,二小放牛郎,梁祝黄河等都是绝对经典的演释。虽然他曾任中芭乐队常任指挥多年,但在这张CD里,他对看家剧目的演释并没做到处处令人信服。莫非是有意摒弃文革作风?不得而知。该CD的曲目精选了全剧的二十多个片断,比国交的组曲丰富多了,而且又有合唱,所有民间乐器都没有删减。

序曲听来气氛实足,但到了“冲出虎口”就不对了,琼花主题第一次出现,是由全部弦乐奏出,给人的感觉是软绵绵的,听到的只是哀怨,听不出反抗。相比之下,文革版这个段落真是火爆。“冲出虎口”后面演奏都很好,老四主题加入后,气氛越来越浓,就是这第一句听来有点难受。

第一幕相当完整,除了省略了两段“琼花独舞”。常青主题是这几款CD中最棒的,威武,庄严。“与老四搏斗”也充分体现了乐队的威力(这里胜于文革版之处在于90年代的录音技术)。

第二幕先是连歌,歌词是按文革版唱的,就是“打碎铁索链,翻身闹革命;我们娘子军,扛枪为人民”,而现在唱的是“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至于合唱,有人可能认为没有气势,太软;我倒觉得文革版实在太火爆了,不但唱得火药味太浓,录音时也离麦克风太近,或有意调大了电平(人声明显压过乐队)。我第一次听文革版CD,听到连歌时,我的感觉是头发倒立,赶快把音量调小。胡炳旭这个录音由于人声偏弱,乐队没被盖住,效果更加自然。后面是娘子军操练,五寸刀,军民联欢。这里的问题出现在“娘子军操练”,第一速度太慢,比文革版慢半分钟,比国交版也慢了不少。不对比其他版本也许听得过去,相反,就会觉得胡炳旭在这的处理索然无味。第二,大刀舞圆号不够“豪迈”。之后没有任何“哭红旗”“授枪参军”片断,显得美中不足。

第三幕上来竟是近3分钟的“南霸天做寿”,我觉得这段土豪勾搭捧场的音乐最没劲。下面是“丫头们的舞蹈,黎族舞”,“老四拳术舞,团丁大刀舞”。其他诸如“深入虎穴”等等都没被选入。比较遗憾!

第四幕还算完整,除了“打靶双人舞”,“奔赴战场”外,其他重要段落基本都在。“快乐的女战士”引子里的竖琴刮奏声音甚至比国交的PHILIPS版还要好,但后面木管部分的活力稍欠。合唱部分与乐队平衡较好。第五幕只有两段:“红军主力转移”和“阻击舞”,我认为选择不够明智,但演奏得还可以。“排山倒海”是该片一个精华,乐队的厚重感很好,速度比文革版稍慢,但也足够了。文革版是前快后慢,胡炳旭前后比较一致。不该发生的是有地方吹错了(55秒处)。

第六幕可喜的是完整的“英勇就义”被保留,国际歌的合唱很好。但胡炳旭指挥得比较快,一是国际歌,二是前面提到过的小军鼓渐强。这就削弱了该处的戏剧性,想想洪常青是踏着坚定沉着的步伐和南霸天进行最后的斗争,小军鼓那一段如果太快就好象洪常青是急着上去拚命,不够沉稳。所以我觉得文革版,国交版的英勇就义都更出色。国际歌也是,如果慢一点会更显庄严,雄壮。尾声“化悲痛为力量”和“向前进”。结尾动态巨大,但两曲之间的过渡部分打击乐偏弱。

胡炳旭这个版本虽然不少细节经不住推敲,但我还是愿意给予其较高评价。

3. 谭利华指挥中央乐团及合唱团。迪安公司出品,1小时。

这张CD叫做“芭蕾交响乐-红色娘子军”,也是一张精选,制作是日本人搞的,音效应该比胡炳旭版更好。但我提这个版本完全是作为反面教材,因为演奏得太让人失望了!

首先,速度慢得出奇,根本没法听。也许这张CD并不是谭的真正水平。其次,曲目选择很差,没有英勇就义,整个五六两幕只有“红旗舞”,“怒视群匪”,“解放”,“向前进”。“常青指路”没有由远到近的引子。反正我也没有好好听过,只是在王府井外文书店里试听过一会儿,短短几分钟,就足够了。这个CD即使只有十块钱也不值得买。电影“红天鹅”的音乐也是谭利华指挥中央乐团演奏的,不知里面的娘子军部分是否就是取自这个录音?

4. 林友声指挥上芭乐队演奏的红剧精选。65分钟。

这张CD最早是由马可玻罗下属的一个叫“黄河”的品牌出版的,在90年代初。该系列还包括“白毛女”,“沂蒙颂”等其他文革样板戏。近些年被国内众多厂家出版,去年在北京就看到两种,都是10元一张。

红色娘子军的演奏是纯粹器乐版,没有人声。第一幕没有“常青指路”,只有“老四团丁舞”和第一段“琼花独舞”,录音不够平衡,“琼花独舞”里的小提琴音量过大,而且拉得也不好。连歌由于没有合唱,效果自然很差。大刀舞的圆号是所有听过的版本里最“面”的。常青自己舞过之后便是教女兵们耍大刀,这里是一段小号独奏,该录音有地方吹错了,说明该录音制作比较草率(胡炳旭的也是一样)。鉴于这并非现场录音,所以错音现象是不该发生的,错了重录就是。下面“军民联欢”后没有“哭红旗”,直接“诉苦”,“参军”。第三幕也是省略了大段“擅自开枪”的音乐,直接“攻占匪巢”。第四幕有“打靶双人舞”,很好;但由于没合唱,“万泉河水”也就别想听到。第五幕直接从“阻击舞”开始,令人惊喜的是“红旗舞”被选入,还有最后常青奋战群匪的全部音乐。“与匪兵对打”的音乐仍然按文革版运用了京剧锣鼓。“排山倒海”没有力度,气氛也就不足。“英勇就义”没有前面“蔑视顽敌”的一段,直接从“展望胜利前景”开始。可惜国际歌被删了一句。原作中第一次国际歌有三句,第一句是铜管,第二句是全部乐队,第三句加入四声部合唱。而这个录音由于没有合唱,所以国际歌第二句就收尾了,这种处理对于熟悉这个作品的人来说是很难接受的。下面除了没有“处决南贼”,其他全被保留。

这个CD的说明书不知是什么人写的,音乐里明明没有“常青指路”,曲目介绍里却有,还居然写到“化妆成南洋富商的洪常青将琼花卖下,指引她投奔红区”。我没看过原始的电影,不知是否这是按电影的内容写的?可见该人根本就不了解舞剧版的娘子军?!这个系列里的“白毛女”由樊承武指挥,也比较松散,和胡炳旭指挥的“白毛女”相比差了不少。

5. 王若忠指挥中芭乐队几合唱团的1971年录音)当时叫“中国舞剧团”。雨果出版, 二CD,共111分钟。

这个文革版的全剧录音,虽然是我最后听到的,但却是其他版本没法比的。这套CD是香港雨果公司重整的当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历史录音,细节清晰,动态巨大,音效让人难以置信,当然更让人信服的是当年的演奏,尽管这个录音诞生于那个特定历史年代,有些段落过浓的火药味在今天来看有些滑稽。如果想听全剧录音,只有70年代单声道的,除此版外还有一个韩中杰指挥的录音。

这个录音是王若忠指挥中芭乐队演奏演唱,此人原是该乐队的圆号手,对全剧音乐非常了解,音乐舞蹈性很强。整个录音加入了大多数效果音响,象枪声,雷电,爆炸声,掌声等等,这都是在后来的录音里听不到的。鉴于70年代的技术水平所限,如果是在今天录制,这些效果肯定会更加逼真。说到演奏,我不禁又要拿“英勇就义”来作对比,王忠若的演释虽然整体上比其他版本快,但里面的快慢对比却异常鲜明,不象胡炳旭从头到尾都是以一种中庸速度来演奏。雨果版制作认真,还附有评论文章“革命的浪漫与激情”。

这个版本无疑是最佳的,任何“红迷”都不容错过,无论你是不是有怀旧情结。

6. 其他版本
红色娘子军的重要版本里我唯一没听过的就是同样诞生于70年代的韩中杰版,演出阵容同是中国舞剧团乐队。这个录音先是于93年被百利唱片出版,后于2000年由雨林唱片出版。后者标榜由真空管重新混音,也许音响效果不凡。与上面说到的王若忠版不同之处可能更主要是在演释上。韩中杰在他的文章“我与中央乐团”里有如下叙述:

“......1969年以后,江青要扩大样板戏的“样板”数量,要将《红色娘子军》定稿。当时,中国芭蕾舞团的老指挥黎国荃文革开始后不久就自杀了,年轻指挥卞祖善由于说话把关不严,被扣上“现行反革命”的帽子,芭团因此就没有专业指挥。有一天,我被李德伦神秘地叫到天桥剧场。当时芭团正在排练,李让他们把《红色娘子军》的第二场演一下,说:“你看看怎么把乐队整理整理。”当时芭团有一个吹圆号的叫王若忠担任指挥,他对《红色娘子军》的音乐舞蹈可以说烂熟于心。王若忠这个指挥有一个特点,他指挥乐队是只看台上舞蹈演员的脚,演员跳到哪儿,音乐要跟到哪儿。我是搞音乐的,因此等我把乐队调好了,乐队高兴,演员不干了。就这样,反正歌剧院也不演正规的歌剧了,我就留在芭团训练乐队。那时侯能有“革命工作”做是很荣幸的一件事情,更何况可以指挥乐队。
  1971年我带着《红色娘子军》出国,到“阿罗南”(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巡演一圈。同时出去的还有殷承宗的《黄河》,这是《黄河》第一次在国外演出......”

还有一个卞祖善指挥的红剧一二幕录音,诞生于90年代该剧复排后不久。93年有一个大型活动叫“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系列音乐会”。后来出版的该系列音乐会现场录音里就包括这张,也很遗憾我只是见过这张CD,却没买过。我想象这里的“哭红旗”应该是和国交的演奏一样吧。

总结:(未听过的除外)

王若忠版:录音3.5分,演奏5分,综合5分,售价140元。
胡炳旭版:录音4分,演奏4分,综合4分,售价20-30元。
林友声版:录音4分,演奏3分,综合3分,售价10元。
陈佐煌版:录音5分,演奏5分,综合4分,售价100元。
谭利华版:录音4分,演奏2分,综合2分,售价60元。

王若忠版作为全剧强烈推荐,陈佐煌版作为组曲强烈推荐,胡炳旭版作为精选值得推荐,林友声版对于没听过红剧的朋友值得推荐(我觉得胡炳旭和林友声的版本从曲目上有一定互补性)。谭利华版不值得推荐。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2-10-15 02:29 PM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11-26 09:34 P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