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门音乐之 巴拉基列夫、里姆斯基《钢琴协奏曲》唱片编号:hyperion CDA66640
米利·阿列克谢耶维奇·巴拉基列夫
《升F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Op 1
《降E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Op posth
尼古拉.里姆斯基 - 科萨科夫尼古拉
《升C小调钢琴协奏曲》 Op 30
俄罗斯作曲家和音乐社会活动家米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巴拉基列夫,在1837年1月2日诞生在下诺夫戈罗德(今高尔基城)一个出身破落贵族的小官员家庭里。
1855年深秋,近十九岁的巴拉基列夫来到彼得堡,由于乌雷贝雪夫的帮助,他很快便得到音乐界的赏识。同年年底,巴拉基列夫在为林格卡弹奏他以歌剧《伊凡·苏萨宁》主题写成的幻想曲后,格林卡对他的才华给予很高的评价,还把他看作自己的未来继承者。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有一些禀赋优异的青年作曲家聚焦在巴拉基列夫和斯塔索夫的周围,当中有居伊、莫索尔斯基、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和鲍罗丁,他们很自然地形成了一个时常被斯塔索夫称为"强力集团"的所谓"巴拉基列夫小组"。
"强力集团"作曲家以民间创作作为革新音乐艺术的源泉,他们的许多活动和作品确实充满了强力的气息,他们创立的"新俄罗斯乐派"以格林卡为楷模,甚至骄傲地自称为"鲁斯兰派"。巴拉基列夫是第一个在作品中表现出这新乐派的倾向和风格的作曲家,他对"强力集团"作曲家以及柴科夫斯基和格拉祖诺夫等人的活动产生过一些有益的影响。
1862年,当安东·鲁宾什坦在彼得堡创立俄国第一所音乐学院时,巴拉基列夫也发起组织一所免费音乐学校,自己担任副校长。1867年间,他除了出任免费音乐学校校长之外,还担任鲁宾什坦刚辞去的俄罗斯音乐协会指挥的职务。1870年,由于经济困难他到铁路上工作,逐渐变得冷漠无情,甚至退出音乐界而离群索居。1882年重新就任他以前放弃的免费音乐学校校长职务。1910年5月29日,他像油尽灯灭似地溘然长逝,葬在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公墓格林卡、莫索尔斯基、鲍罗丁和斯塔索夫的墓旁。巴拉基列夫很早就十分热爱和重视民间音乐艺术,他曾直接从伏尔加河上的水手、般上司炉工、拉纤夫和农民口中记录民歌,加配钢琴伴奏,先后出版过两册《俄罗斯民歌集》,其中有一首《伏尔加船夫曲》后来成为俄国革命知识分子爱唱的歌曲,在1905年革命时期广为流传。
在巴拉基列夫的创作中,虽有不少浪漫曲和歌曲,他的钢琴作品,如幻想曲《伊斯拉美》还是俄国钢琴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是,巴拉基列夫的大部分作品,却是风俗性或标题性的交响音乐: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交响诗《在捷克》和《塔玛拉》、《三首俄罗斯民歌主题序曲》等。巴拉基列夫的交响音乐作品具有画面性和史诗性特征,形象的对比多于戏剧性冲突,变奏的手法多于奏鸣曲形式原则的运用,所有这些都是同民间歌曲创作的特点密切相关的。他的一些作品成为格林卡和"强力集团"其他作曲家之间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
曾在海军服役的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 - 科萨科夫尼古拉(Nikolai Rimsky-Korsakov 1844-1908),生平以高超的管弦乐法著称,作品多有艳丽的旋律与配器。他三年的远洋航行经验接触到许多国家与不同文化,因此他的音乐以俄罗斯民歌为基础,融入其它民族音乐元素,尤其是东方色彩。这种在鲜明的俄罗斯民族特色之外,散发出的异国风味,也成为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的个人特色。著名的「天方夜谭」曲名Scheherazade其实是女主角的名字,作曲家以小提琴代表这位苏丹王妃,说了一千零一夜的辛巴达航海冒险故事。
林姆斯基-高沙可夫以卓越的配器法在俄国五人组中最受到倚重,包括包罗定的伊果王子、穆索斯基的波里斯郭德诺夫、库宜的歌剧作品,都仰赖他重新配器而闻名于世,他自己的管弦乐作品,包括「天方夜谭」、「西班牙狂想曲」、「大黄蜂的飞行」、「三首交响曲」,也都是闻名于世的名曲。史维特兰诺夫这录音,让爱乐者能够好好浸淫在他独特的俄国风格中。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10-28 08:43 AM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