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查看: 24706|回复: 4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何谓HI-END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24 18:10: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的听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由生理的、情绪的、社会的、思想的、经济的、文化的、气候的、环境的 等一系列的纽带跟人的个性联系成一个整体。每个人都具有听觉功能,但并不等于人人都有相同的听感,对音质的鉴别能力和喜厌程度则更是因人而异。一架彩色电视机的图象品质如何,在有目共睹的情况下很容易取得一致的结论,而一套HI-END组合的音质,即使一次又一次地众耳共闻,也难于得出异口同声的评价。无怪有人把听感看得跟味感、性感一样,都带着些不稳定的成份。

任何HI-END器材都要为人的耳'脑系统服务,靠听感来评定其性能的优劣原是无可非议的事,由于听感本身存在如上所述的特殊性,从而使评价的结论增加了离散性,同时也给HI-end抹上了一点最神秘的色彩。HI-end是Highend的筒写,字面的解释为高之已极,故亦称“极品”。Hi·end意味着该设备具有不同凡响的素质,达到同类产品的顶峰。究竟怎样才算是HI-ENG?这个指标最好由各人自己来定。在现阶段你认为最满意的音质就是你心目中的HI-FI,随着年龄、阅历、知识的增长,你对HI-END的要求也在与日俱增,永无止境。

何谓High-End音响?
美国著名“HI-END杂志《发烧天书》总编辑罗伯哈利对Hi-End的论述:
     High-End音响,是有关热爱音乐,以及如何完美再生音乐的一切努力。High-End音响追求能在聆听者家中,重现作曲家与演出者之音乐信息一一极致真实、情韵、浓郁的完美表达。因为音乐可贵的宝藏,重现最大可能的原因,是极其重要的。
     High-End音响,是由数部具特色的音乐播放组件所构成,它与 百货公司里销售的“组合音响”,是极其不同的。不像家用电器、洗衣机或烤面包机那样。它是传送录制于唱片里的音乐,表现其浩瀚情感与知性意涵的器具,再生表现愈佳,则受音乐感动的程度也会愈深。

音乐表现与重播素质是息息相关的,它显现于High-End音响器材中。这些精致器材,是由一些灵巧的音响从业者,结合技术与音乐的领悟而设计完成的,它使我们能更进一步领略音乐的原味。High-End器材是以耳朵设计、手工完成,为的是提升人们对音乐聆听的体验。


一般音响消费大众容易误解,以为HI-END音响就是“高价”音响,总认为HI-END音响,是有别于普通组合音响,有着奇特外表、价格高昂,客户对象为富豪。也许其表现,比你在一般的商场所看到的音响产品要好一些,但是谁买得起呢’再者HI-END音响,似乎只是专供受过训练的鉴赏家,讲究派头者或玩家,而非为一般市井小民。
    High-End音响不是这么回事

首先,HI-END词汇,所表达的定义,是指产品的音乐表现、而非其价位。

第二,HI-END音响是传达音乐的人、事、物体验,而非增加考究、难以操作的外观功能。事实上,HI-END系统是比一般的组合音响更容易使用。这是因为HI-END的精神理念,在于减少不必要的功能,而把钱放在能产生好声的地方。HI-END音响是为爱乐者而非电子高手而开发。

第三, 任何喜欢音乐的人,能够马上欣赏高品质声音表现的价值,这个不须用金耳朵来评断,好与坏的差别可以立竿见影。人们第一次听到真正好音响,感到快乐与惊讶, 可以肯定HI-END音响,能被每个人所欣赏。如你喜欢音乐,透过HI-END系统会更加喜欢它,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最后,HI-END音响的目标. 就是要让器材「消失」。当这种现象发生时,聆听者与音乐家之间的沟通,已达最高境界,HI-END音响所重现的是音乐而非器材。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4 18:11:34 | 只看该作者
HI-END音响的信念认为,经过处理的音乐信号,处理愈少愈好,任何电子线路、线材、音控开关,都会影响音讯品质以及音乐表现。这就是为什么在HI-END音响器材中,你看不到效果器、空间扩展器、泛音合成器或其他道具的原因。这些道具不只远离音乐的真实性还在音乐通路加上了不必要的线路。减少了你跟音乐家之间的沟通。
    HI-END音响器材,反而更能拓宽你的音乐体验方向,自然就是美

想像你自己站在大峡谷的悬崖边,感受到全身为雄伟的景观所包围,你所体验到的,不只是广阔 .巨大的立体雕像,还能看到其活生生的表情、正面对着你,你能清晰地辨认岩层的浓淡颜色一许多种不同明暗的红色,清清楚楚地呈现出来,庞大岩层的微光,靠眼睛即可清晰地分辨出来,因此能够加深游客乐趣。

明暗的对比,凸显了无穷的裂缝与罅隙,看得越近越久就愈明朗。丰盛的视觉感受,让人无言地站在崖岸边,赞叹着大自然深不可测的美妙景色。再假设,你透过许多不同厚度的玻璃、看大峡谷,每片都不是很透明。一片玻璃带着浅灰色不透明,它模糊了颜色的活生感,也抹煞了彩色渐层的轻微差异。一片小颗粒玻璃,降低你解析岩石特征的能力。另一片玻璃减少明暗对比,让大峡谷壮观的深度与广度变成平坦画面。最后,窗板本身更 限制了视野、破坏了大峡谷整体的冲击感。感觉上,没有直接、当场站在大峡谷悬崖边的真实感。所看到“的是灰色、阴暗、无生气与人工化,就像在看电视一般。以低劣品质的播放系统来听音乐,就像透过这些玻璃,看大峡谷一样,播放系统中的每个部分—CD唱机、前级放大器、功率放大器、喇叭以及连接线材,多少会让通过它们的音讯产生失真。能使乐器质地变得粗糙,使动态大小对比降低,抹煞作曲家的表情;在音乐上加上厚重、幽暗的布幕,破坏美好音色,使所有乐器蒙上相同幽暗的颜色。好比窗格降低了音乐的艺术意图。
    HI-END音响是如何消除窗格并使玻璃尽量透明。窗格越少越不会影响透过它的音讯,使我们有越接近现场的感觉,与音乐信息的融合会更深、

为什么HI-END音响器材,呈现音乐事物的玻璃窗,比普通的音响更透明,其道理为:HI-END音响器材,是为好声而设计,其具体就像真实的东西。HI-END音响,并非为了表现独特的技术规格,真的HI-END设计开发中,靠聆听、更换零件,不同方法. 来产生尽可能最真的声音;结合技术及音乐敏锐度,来创造能最完美传达音乐体验的产品

如此奉献经常变成热切的追求,耗费千百小时试听、苦心地专注于影响声音的每一项因素。经常为了改善音质,而使用更贵的元件。较昂贵而好听的零件,会超出公司的成本底线,但是成品售价格却维持不变。为什么?因为HI-END音响设计师,关心音乐及其重现,不愿增加消费者的负担。相反地,普通的音响组合,经常是为了表面上规格好看,牺牲音质。最佳例子就是THD大战,THD就是总谐波失真。在我不太懂音响前,也是看这数字,从THD数值愈小、品质愈佳,导致电子大厂生产出超低失真产品。它变成THD规格,看哪个品牌小数点后面零多(如0 0们%)。

许多消费者购买收音机或放大器时,仅看这个规格。虽然低的总谐波失真,是一个有价值的设计目标,问题是这些极低失真数据是如何获得的。降低放大器失真数值的技术叫作负反馈,取输出信号回味到输入线路,大量的负反馈,能够减低THD,但也会产生各种问题、降低音乐质感。

音响电子大厂会关心,大量负反馈减低总谐波失真时,同时也会使产品音质变差吗’不可能, 他只在意能否制造出、卖得更多的产品,以及无意义的规格来,代替音乐表现,但让消费大众认为其重要。只看规格、而不听声音,最后只能买到不佳音响,有时最低总谐波失真的放大器,声音很可能反而是差的。

这个例子说明,大众产品厂商与HI-END公司 对音响产品该有的表现,在思路上有着的重大差别。HI-END制造商比较关心器材声音,而非测试台表现,他们了解,对音乐敏锐的听友,购买器材的意愿是基于声音品质而非规格。
    HI-END产品不只是以耳朵设计,还经常须以名匠之手艺来制造。装配者经常是音响食客本人,其小心翼翼,好像是自己家要似的。优良的制造品质不只改善声音,同时也增加产品的长期稳定。更进一步说,美丽的手工音响组合,能激发拥有者之荣耀感,此乃大众产品所无法匹敌的。
    HI-END产品背后 经常有比平价音响更佳的售后服务,因为HI-END厂家更关心产品及客户,他们通常提供更长保证期,更大方的交换策略及服务。HI-END厂家会免费修理某些超出保修责任的产品,HI-END公司关心他们的客户。但这并不是表示 你该期待这样的待遇,而HI-END厂家的如此作法,大量性产品公司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

这种特性也适用于专业HI-END经销商,他们同样热心提供优质音乐表现,以及致力于良好的售后服务。如果往昔你通常在平价市场购买音响,去一趟HI-END店,你会感到惊喜。店家不会要你买一套不适合的东西,负责任HI-END经销商,会奋力组成一套系统,提供你最长时间、音乐上的满足。
    High,End音响与大众音响区别,在与设计者对音乐在乎的程度,他不是创作一个电子盒子产品供销售,而是在制造乐器,其表现会影响客户对音乐的体会。HI-END音响组合,深刻地关怀再生音乐的表现,更延伸的说. 音乐让聆听者喜爱到什么样的程度?

我认识一位设计数字解码器的工程师,在他新设计的机种里,使用特别高级的电阻。每颗一美元,而非每颗几分钱,当机器快要投入生产时,他更努力寻求每个能提升产品音质的更改。出于好玩使用一只奇特的十美元电阻,来代替一美元的电阻,结果让他惊讶不已产品经此改变声音大大地进步了,他因此无法忍使用一美元的电阻,虽然产品定价,是根据一美元电阻成本计算而成。
    HI-END设计师尝试提高音质,而非降低成本。对HI-END设计师来说,电子或机构设计,不仅仅是技术的投入,更是爱与奉献的工作。产品设计、技术及音乐表现各方面的检验,那些不习惯此种承诺的人,感到惊讶,音乐再生的特质,直达设计者内心深处。他不仅每日努力地工作,最重要的结果,是此优美作品,使聆听者能比一般产品,更加强烈地衷心融入音乐。
    HI-END音响是什么,什么是HI-END声音,它是当音响系统组合被遗忘,取代者似乎是聆听室中的的演出者时;它是当你感觉到作曲家或演奏家,正超越时空、对你诉说衷情,音乐达到最高潮、肢体感觉到受冲击,言语难以形容,作曲家巧妙地驾驭云霄飞车般、上下奔腾的激情,当实体世界不见,只剩下意识与音乐时,这就是HI-END音响。
3#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4 18:12:29 | 只看该作者
发烧界常把发烧的最高境界称为HI-END,发烧友们不惜精力财力玩音响,他们最终追求的是什么?HI-END顶级音响应该发出什么样的“高级”声音?这些都是初哥们经常提出的但又是很难用几句话能够表达得清楚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因人而异没有确切答案的问题,是一个由聆听者自身对声音、音乐、音响器材的鉴赏能力以及大量实践经验所总结出来的的结果。虽然可以用语言、文字规定或定义一些概念,形容一些现象,但其中很多有关电子学、音响学、音乐学、物理学、生理学等有机的结合,其奥妙则只能意会,难以言传。至于HI-END境界的层次与高度,那也是听无止境、学无尽头的过程。如果仅仅满足于一已之得、一孔之见,或者沾沾自喜于自己的音响器材购价之高会令人望“价”兴叹,便认为自己的系统所发出的声音达到了HI-END的最高境界,那极可能是固步自封、不能前进的表现。这种人也可能一辈子都在花钱上“发烧”,而实际上并没有享受过真正的HI-END之声。  
  纵观发烧友的经历,大多是从学习国外和港台的音响评论大师们的书本指导知识、听取HI-FI店的购物介绍开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入门”,起先费了九牛之力终于使一套系统放出的CD音乐全面超过了那些日本产全套组合音响的声音,于是骄横一时,不可一世,认为自己的HI-FI系统已在众人中“领先一步”。但后来经过无数次的聆听、比较、改进、总结,才恍然大悟这种看法是多么的幼稚。特别是近年来高档次的音响器材不断被引进,国内外音响界知名人士被多次请到本地举办发烧音乐会,所配置的系统经数百上千次的改进,声音水准在层次上得到了飞跃的提高,发烧友们的锐气被越挫越低,但炉火却越炼越青了。于是,有的朋友才渐渐悟出什么声音已经接近于HI-END,什么途径可以接近HI-END,但同时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一但入了发烧这扇大门,就只能向至高无上的HI-END巅峰前进。但至目前为止,我们只能遗憾地告诉朋友们,谁也不能说他已经达到了HI-END的最高境界。在应用与研究音响设备和音响文化,使音响系统如何发出最好声音、在如何评价音效方面花了极大功夫的人,下的功夫越深,水平就越高,就越向往HI-END的最高境界,他们孜孜不倦地努力去追求这种至高的境界,但却越来越迷惑,这种境界的尽头究竟何在?真是只有涉足学海,方知学海无涯。只有通过痛苦的努力,反复惴摩比较,反复改进,才能取得认识上的飞跃。其实,就目前发烧圈内有不少烧友所满足或憧憬的所谓“好声音”都还谈不上是真正的HI-END,至少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4#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4 18:12:51 | 只看该作者
都是转帖 个人认为写得不错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4 18:13:13 | 只看该作者
HI-END简析:

  超高档Hi-Fi音响产品:通常,人们将此类家用音响称为Hi-End或极品器材,无论是音箱、功放或CD机,都有Hi-End产品。
 
HI-END主要类型:

  Hi-End音箱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第一种是由Hi-End音箱厂家生产的产品,这种厂家一般规模不大,以美国厂商居多,产量也不高,他们只生产高价位的极品音箱,例如美国Avalon、Genesis、Hales、Thiel(超奥)、Martin Logan(马丁•罗根)、Wilson Audio(威信);意大利Sonus Faber(世霸);英国Wilson Benesch等厂家的产品。第二种是由音箱大厂生产的代表公司形象和实力的旗舰产品和特殊产品(纪念性产品),如英国B&W的Nautilus(鹦鹉螺)、Silver Signature 25(25周年银禧签名版);Tannoy(天朗)的Kingdom(帝国);法国JM-Lab(劲浪)的Grande Utopia(至尊乌托邦);美国JBL公司的K2、Centura Gold(50周年纪念版);丹麦Jamo(尊宝)的Orile、Avance(皇冠)的Century、Dynaudio(丹拿)的Evidence等。第三种是原来为录音室监听之用而设计制作的音箱,由于效果超卓而被资深发烧友在家庭里相对较多使用的产品,如英国B&W旧款的Matrix 801 S3和新款Nautilus 801、ATC的SCM 50、Tannoy的System 215;美国JBL的4344MKⅡ等。还有一种类型是音箱大厂生产的高价位主力产品,如英国B&W包括上述 Nautilus 801在内的鹦鹉螺800系列、Tannoy的Prestige HE系列、KEF的Reference(参考)系列、AE的AE2和AE5;法国JM-Lab的Utopia(乌托邦)、Mini Utopia(迷你乌托邦)和Electra系列;丹麦Dynaudio的Contour3.0和3.3等产品。
  Hi-End晶体管功放的保真度极高,价格也十分昂贵,同样以美国产品为主,像Ayre、Cello、Jeff Rowland(乐林)、Krell、Mark Levinson(马克•列文森)、McIntosh(麦景图)、Threshold、Pass Labs是美国著名Hi-End功放品牌。另外,丹麦Gryphon(贵丰)、法国YBA、荷兰Sphinx(灵狮)、英国Chord(确特)、加拿大Classe、日本Accuphase(金嗓子)、Luxman(力士)等公司也生产Hi-End功放。一般情况下,Hi-End晶体管功放绝大多数是作成前后级分体式的,但由于价格昂贵,配一套前后级往往需要几万元乃至几十万元,所以销量很有限,近来以上Hi-End晶体管功放厂家纷纷推出每声道输出功率100~250W的合并机,价格相对较低,如Krell KAV300i(售价约2万多元)就是典型产品。
  Hi-End电子管功放(胆机)在国际市场上并未消亡,因为喜欢胆机声音的发烧友大有人在,它以法国Jadis公司的产品为典型代表,此外,像美国Audio Research、Cary Audio Design、加拿大Sonic Frontiers、意大利Unison Research也是著名Hi-End胆机品牌。和Hi-End晶体管功放一样,Hi-End胆机也是以前后级分体式的居多。
  Hi-End CD机为了提高音质,有些产品设计成转盘和D/A转换器为分体式的。一体化的极品CD机以美国Wadia公司的产品为典型代表,而分体式则以美国Theta公司的产品为典型代表,上述的大多数Hi-End功放生产厂家也有同档次的一体化和分体式CD机可供配套。此外,极品CD机有些是为录音室或广播级而设计的,也由于效果完美被发烧友买回家庭中使用,例如瑞士Studer和Revox这两个姐妹公司的产品。另外,CD机的发明者Philips(飞利浦)、Sony(索尼)公司也生产Hi-End CD机。
  有部分Hi-End厂家生产包括功放和音箱的系列产品,如德国MBL、瑞士Goldmund和上述的美国Cello、McIntosh等。
6#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4 18:13:34 | 只看该作者
顶级HI-END音响厂家介绍:
  Hi-Fi这个词汇大家已经很熟悉了,那么所谓的HI-END又是什么呢? 一般来讲,超高档的Hi-Fi音响产品都可以称之为HI-END器材,无论是音箱、功放或CD机、LP系统、线材,都有Hi-End产品。在笔者看来,这类产品都无视主流市场的需求和普通用户的购买力、不向材料成本妥协、以追求极致的音乐回放能力和整体品位为目标,并且这类品牌的产地都有很强的区域性,一般都集中在北欧的一些国家和美国。下面介绍5个世界顶尖的HI-END名厂。
  瑞士FM AcoustiCS
  瑞士的FM Acoustics可能是目前世界最顶级的HI-END品牌,笔者相信,就算是经验丰富的老烧也不一定听过FM Acoustics的音响器材,因为这个家伙的价格实在是贵的离谱,曾经有资深玩家说过这样一句让人记忆深刻的话:“如果说Krell,Cello等顶级器材的价格贵到没有天理,那FM Acoustics的价格简直就是伤天害理!” FM的发烧器材究竟有多么伤天害理呢,据说一个立体声后级的价格就得近6万美元,25周年纪念版的单声道后级2011(总共只生产25对)要价12.5万美元;其音箱的价格据说已经达到了“恶贯满盈”的地步,听过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其貌不惊人的一切产品都能买一辆不错的奔驰轿车(档次不一)。
  瑞士FM Acoustics的FM268前级和2011限量版后级
  瑞士FM Acoustics的Resolution Series前级:FM255MKII
  瑞士FM Acoustics的Resolution Series前级:FM 266MKII
  瑞士FM Acoustics的155前级和The Classic Series后级
  FM Acoustic原来是专做广播级专业音响产品的瑞士厂家,进军Hi-end领域后,一不做二不休,拿出瑞士名表的制造精神,所有产品都以人手精密制造,视音响器材为艺术品般雕琢,FM所有的研发工作与产品制作都在厂内自己进行,与现代工业时兴的管理方式正好相反,FM采购的所有元器件都是向内进行而非向外进行,因为FM认为,只有每个环节的每个细节都处在持续的、严格的品质控制措施之下,准确性和质量方能得到真正的保证。
  瑞士GOLDMUND(高文)
  瑞士在音响方面的顶级品牌太多了:Ensemble、Piega、Revox、Orpheus、Nagra、Weiss、Wave Control、Campna、PSI、Rowen、Stereolith …… 除了常人难得一见的FM之外,还有大名鼎鼎的Goldmund(高文),这是一家做传统唱机起家的企业,其很多产品是每一位发烧友梦寐以求的名器,无奈价格过于高昂,因此别说拥有,真正见过的发烧友也不多。Goldmund一九七八年成立于法国,两年之后迁移到瑞士。因为瑞士向来以钟表业等高精密工业闻名于世,当地人已经从制作钟表的传统中,培养出高精确度的精神,并且当地的文化熏陶和艺术培训非常的浓厚、极高的人均GDP和完善的社会福利使得HI-END产业得到了最好的发展温床。
  高文采用“机械式接地”结构的分体式音箱
  高文采用“机械式接地”结构的分体式音箱
  高文前级
  高文前级
  自从Goldmund T3唱臂和Reference唱盘推出之后,所有Goldmund的产品,包括Mimesis系列的前后级扩大机,都必须通过严格的机械参数测试 - Goldmund机械接地理论(Goldmund Mechanical Grounding Principle),方能推出上市。拜Goldmund研发工程师所发展出的“电子接地守则”经验之所赐,经由严谨的机械接地结构,使得音响系统的假性机械谐振得以降至最低,以臻完美之境。而唯有与地表适当的连接,方能有效的将各环节中可能造成的谐振收纳,尽可能的使其趋近于零。
  德国MBL
  德国的HI-END品牌莫过于Burmester(柏林之声)和MBL了,MBL由殿堂级大师Wolfgang Meletzky于1979年创立,MBL将完美主义哲学融入音响产品中,以艺术思想注入MBL设计里。为达到W. Meletzky的最高标准,从电子器材至扬声器、由微细的音量旋钮至功放机箱,都由位于德国柏林市自设的MBL厂房制造,不假外求,保证每一制造细节部份均达到最高标准。
  MBL 101E音箱(全方位)
  能够成为举世知名的德国极品音响品牌,绝非侥幸。W. Meletzky勇于开发创新技术精神,并订立了一个更高技术标准,同时也成为了MBL的传统。MBL的创新精神已给业内权威留下深刻印象。他所设计360度全方位扬声器101B,更被美国发烧音响天书评选为音乐爱好者的梦想终极扬声器。目前,MBL的360度全方位扬声器仍然公认是世界第一。
  MBL9008A单声道后级
  将交响乐团的现场演奏在居室中重现---MBL为照顾不同用家之需,设计了3个不同系列产品;不管是极级的Reference Line参考系列,还是高级的Noble Line贵族系列或优雅的Basic Line基础系列;MBL旨在为用家带来音乐最高享受。让用家感到如交响乐团亲临家中演奏般效果,领略『完美人生』的音乐享受。
  丹麦Gryphon(贵丰)
  北欧小国丹麦除了举世闻名的童话文学之外,Hi-Fi音响也是其重头产业:B&O、丹拿、达尼、翩美、贵丰、皇冠、尊宝、锐都等世界知名音响品牌无愧其“音响王国”的称号。这当中最受顶级烧友推崇的HI-END品牌当属Gryphon(贵丰)了,其被称为音响世界的贵族品牌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经过20多年的积淀,贵丰的音响器材不仅在外观上突破颇多,更主要的是其乐感丰富的音乐回放表现,能把音乐当中的光泽温暖地烘托出来,不是藉由刻意强调的中频来表现暖调的音乐,而是以均衡又稍微明亮的色彩,带出音乐蕴藏的缤纷世界,贵丰目前主要还是以功放为主,当然了还有神秘莫测的旗舰落地箱。
  Gryphon Diablo合并式功放
  贵丰最新第三代旗舰级扬声器Altantis
  Gryphon以双单声道纯A类功放著称:大电流设计、可调偏压、巨大的外形及工作时发出的高热使人难忘,在短期即稳占极品级功放中一个重要地位。 现在已经和美国的马克列文森(Mark Levinson)、奇力(KRELL)、麦景图(MCINTOSH)、Threshold、Cello等顶尖放大器品牌齐名。
  美国Wilson Audio(威信)
   编辑点评:光听“威信”这个中文译名就足以让人肃然起敬,美国Wilson Audio这个品牌是世界顶级的HI-End扬声器厂家。20年前Wilson Audio制造了WATT扬声器,成为了当时监听音箱的最高标准,后来Wilson Audio推出了配合的Puppy超低音系统,从此WATT/Puppy成为完美的大型监听系统,顶级扬声器标准---Wilson Audio的WATT/Puppy诞生。Wilson Audio的超级旗舰:亚历山大-X2超级扬声器是目前世界上最顶级的落地箱之一。
  Wilson Audio(威信)的旗舰型号:亚历山大-X2 价值18W美金
  Wilson Audio(威信):MAXX
  Wilson Audio(威信):WATT/Puppy
  Wilson Audio(威信):Sophia
  以上介绍的这些品牌远远不足以涵盖整个HI-END的领域,只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品牌罢了。像瑞士的著名品牌Ensemble(瑞宝)、丹麦的丹拿、瑞士顶级LP牌子Forsell、德国的ACAPELLA(喇叭花)、美国的rockport、Thiel(超奥)、法国的Focal-Jm Lab(劲浪)等还有很多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4 18:16:55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英国音箱厂家逐一褒贬 【一篇流传已久的旧文,订正重】

使发烧友易于概览英国主要音箱厂的面貌,下面历数各著名品牌的简要发展史和代表作,品评其优劣得失,并无讳言。一家之见,偏颇在所难免,尚希各有关人士见谅!

AE:此乃英国音箱中之异数,声底非常特别。创业之作是AE-1。在英国音箱中,首创采用金属音盆中低音单元。动态强劲,瞬变快如闪电,冲击力惊人。听流行曲,听摇滚乐、New Age、电影音乐......,小小的箱体音场广阔无边,鼓声、钹声真实无比。若有人怀疑英国音箱的爆棚能力,让他听一回AE,定会哑口无言。然而,听古典音乐就只算不过不失,弦乐、人声略带金属味,不像正统"英国声"。AE-1不算难推,配胆机可以中和一些缺点,增加些感性色彩。原本箱体喷涂处理,很专业化。后出过玫瑰木版本,对音色的温暖度有一定改善。其原配脚架质素极佳,为重型铸造结构,价虽昂,但必不可少。后来出过加大尺寸双低音的AE-2,三路分音的AE-3,不流行。近年设计者Phil Jones走去美国创立Platinum再闯天下,AE则渐走平价路线,例如AE-100。
ATC:另一间发源于专业录音室,而今名满天下的英国极品监听箱厂家。        设计者Billy Woodman的基本设计哲学凝聚在那只世上最好最贵的中音单元上:即是说,ATC喇叭以"单只中音单元涵盖完整中音区,表现人声、弦乐器基音,上接高音单元补泛音,下接低音单元亲底"为其基础设计。这只中音单元乃B. Woodman毕生得意之作,结构复杂。从实物剖面看,不仅磁钢硕大无朋,而且音圈同样巨大。强磁力利于高灵敏度,快瞬变,大音圈可承受巨大功率,实现大动态。更为特殊的是,在音圈与周边支架间,采用了上下两层弹性支撑片,我推测是为了改善大动态时的线性。为了坚持要生产这只不符合经济原则的中音单元,当年B. Woodman竟与老板闹翻,辞去Goodmans公司总工程师的职位,出来自己单干,以承接订造录音室监听喇叭系统为生,由此可见Woodman对自己理想的执着。时至今日,ATC为高级专业界订造监听喇叭,还是该厂的正业。Woodman敢在强手如林的英国专业界独闯天下,靠得是针对"BBC箱"动态弱、速度慢、箱声染色大等固有弱点进行的彻底改善。以高质素中音单元为核心,三路有源电子分音,多路功放直驱单元 ,厚重坚实的音箱箱体,当然最重要的还是B. Woodman金耳校声,英国现代监听箱的新准则-----ATC于焉面世。ATC中音质感、实体感天下无敌,音色准绳纯净无染,低频快而准,动态线性毫无压缩,强劲的程度休说英国音箱无人可比,便是美国音箱中的佼佼者,也罕其匹。现今发烧友爱用ATC听爆棚古典,其实它最大的长处,是可以重播"杀死人"般嘈吵的重金属音乐、硬摇滚而照样气定神闲!英国流行音乐成就之高,举世公认,那些精奇古怪之作,录音工作又非常考究,除了ATC,哪种喇叭可以承担?ATC迈向民用市场,倒反而是香港发烧界尤其是杂志和代理的功绩,其中《发烧音响》陈老编厥功至伟。为面向家用,ATC先是将它的100和50施以包装,改贴精致木皮。然后又打破惯例,设计两路书架箱20、20T、10。当然,ATC重视中音浓密的传统不变,B. Woodman特为设计了独家泡制的重型中低音单元,硕大的盆罩恰似中音球顶的再现。发烧友在家中用ATC箱,须要明了它的特点,方能将其发挥至最佳:1.ATC是专业监听箱,设计目标是音色、质感忠实无比,动态比例毫无压缩(声音小就真小,大就真大,没有像"BBC箱"式的暗中渲染来补偿)。在录音工作中,"忠实还原"是至高无上的原则,但移在家用,却使听惯BBC箱的发烧友,感到ATC"小音量不过瘾,没精神 ,开大声才好,才过瘾"的感觉。要准确还是要好听,用家自己要先想明白。2.ATC箱效率甚低,难推。这是因为它原是按电子分音多路功放直驱设计的,在录音室里天天用大音量摧残,"效率低"不是缺点,反倒对减少失真,增加耐受功率大有好处,但这个传统带到它的两路分音家用喇叭上来,便使发烧友又爱又恨,十分头痛-----ATC传真度高染色极少,扩音机略有瑕疵便暴露无遗:ATC效率低难推,又要扩音机功率大,力量雄厚。又要靓声,又要大力的扩音机,价格必定天文数字!这是想玩ATC的发烧友无法回避的问题,须要有思想准备,量力而行。否则,"娶"到家中,"养不起",岂不尴尬。3.与当今其他名器相比,ATC确实不甚重视高频延伸。它用Audax(现在也由Vifa代制)大口径高音单元(与5/9、5/8所用相似),强调和中音的衔接而牺牲超高,结果形成ATC质感强而空气感弱的特点。这对专业用途毫无妨碍(FM立体声高只到14000Hz),但在家用hi-end范围里,面对讲究的发烧友,比较之下对ATC的音场和空间感便有所挑剔了。为其配一对极品超高音如Elac的"蘑菇头",不失为一个办法。最后,ATC音箱的型号自成一派,按容积定名,如20就是20升,100就是100升。一般居室条件,20和20T最实用。
B&W:"新英国声"或曰"英国/国际声"的代表。与英国传统的保守宗旨相反,B&W观念新潮,在音箱结构上创新到令人目瞪口呆;但由于其品味甚高,给人留下的是倜傥潇洒而不是矜奇弄怪的印象。现今大喇叭旗舰是"鹦鹉螺",书架箱旗舰为"银签名",都是创意非凡的杰作。不过正如超级跑车Jaguar220,岂是凡人敢做梦想者。B&W极端重视声音的开扬通透,音场的准确重现,它是"线性相位单元排列"、"矩阵箱体支撑"的倡导者,其代表作是著名的801。801曾经在很长时间,成为hi-end英国音箱的象征,也是宝丽金等世界各大公司录制数码古典音乐的监听箱。从这个意义上说,数码录音的功过荣辱,B&W 801都有一份。B&W基本的声底是开扬细致,松灵潇洒,与ATC正相反,与"BBC声"也甚为不同。我感觉B&W适应了现今雅皮一族的音乐口味,其商业成功实属必然。B&W现今已是大厂,产品档次范围极广,除了前述极品系列外,800系列属发烧系列,其中805是代表B&W的书架箱。P系列、600系列则系普及型产品。作为发烧友,总要买8字头箱才好。
Celestion:这是英国最古老的音箱厂牌之一,历史超过60年。Celestion在英国算大厂,除生产家用hi-fi箱外,还生产舞台专业箱,称为百变龙系列。Celestion早年生产三路分音的Dittion系列,音色柔美,是七十年代英国家用箱的代表之一。八十年代初,设计出著名的两路分音书架箱SL6,成为英国音响界的一 件大事,也是Celestion历史上里程碑。SL6的主要特点是,采用专门匹配设计的高质素聚丙烯盆中低音单元和铜振膜球顶高音单元,单元面板与音箱前障板匹配成型压铸,有内加强支撑的MDF板中型书架箱体。SL6的设计追求是一方面继承"BBC音箱"的平衡度"音乐味",另一方面减少乃至消除箱体共振染色,改善音场定位、扩大动态范围,以迎接"数码时代"的到来。SL6的成功在海内外影响很大,音响界的许多人由此改变了对"书架箱"的传统认识,领略了精品级书架箱在动态、气势、低频质感 、音场营造力、定位、层次......方面,凌驾于传统多路分音落地箱之上的潜力。"不以尺寸论音箱",这个观念是由SL6带起来的。由于SL6太成功,此后Celestion基本上放弃了落地式精品音箱(除了那次采用铝带高音单元的Celestion 7000的不成功尝试之外),十余年来一直坚持发展两路书架箱。在SL6基础上,改用航空上的蜂窝铝结构(所谓"飞机地板")整体音箱,诞生了一代名器SL600。八十年代,SL600价格和质素皆鹤立鸡群,被公认为两路书架箱的皇者。SL600的音质在6仔的基础上更上层楼,声音极为开扬自然,几乎毫无染色,音像完全脱离箱体,真实感惊人,"淡而有致"是对SL600的确评。此后,昂贵难造的铜膜高音单元存货消耗殆尽,SL6改用同样结构的铝膜单元,甚至新出的SL700,虽然是SL600的后继产品,也只好用铝膜单元,剩余的铜膜高音全用来制造了最后一批专供香港的SL600。由于改用铝膜高音,SL6Si、SL700的韵味已逊于600仔,这是无可奈何之事实,但Celestion利用搞6系列时积累下的经验,以低廉的价格推出3号仔。这是低价英国音箱中的异数,平衡度颇佳,音色淳正朴实,效率高易推动,是发烧初哥入门佳选,我曾经推荐无数朋友采用,都甚满意。Celestion的最佳制作我认为仍系SL600。近年来在强手如林的英国喇叭厂的竞争下,Celestion渐失方寸,100号,300号都反应平平,倾尽全力的新旗舰Kingston,又在箱体上下功夫,想重夺回至尊地位。不过今非昔比,物是人非,重温旧梦恐不易矣。现今Celestion归属香港金山集团,大规模运作下,新一代产品转向经济级家庭影院,且与同属金山的KEF渐渐靠拢。我只希望厂方不要将历史名器6仔系列断产,让新一代发烧友们可以领略到它的不朽。或者铜膜高音也有复产的一天?
8#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4 18:19:44 | 只看该作者
Harbeth:终于谈到著名的"BBC音箱"了。Harbeth正是一间典型的BBC小厂。它的创始人正是当年3/5A的设计者之一Dudley Harwood。这里简略地讲一下"BBC音箱"和这几家BBC厂的渊源,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七十年代初全面更换语言和音乐监听用的音箱,设计这一代音箱的任务由Spencer Hughes和Dudley Harwood负责,设计要求实际上是突出语音还原的真切,兼顾古典音乐;在频宽和动态范围上没有刻意要求,甚至在实际应用时不考虑立体声播出,经常用单只音箱!各位不要忘记,这是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FM广播正在推广的时期,尚且不知什么数码录音呢!为达成这个似乎技术要求不高,但现今看来人文内涵丰富的设计要求,设计者以敏锐的耳音为准,再加上英国传统的保守、务实作风,选择了简单的两路分音方案。同时在单元、分音器、箱体尺寸和结构上千锤百炼,再三斟酌,取舍分明:不惜降低音箱的灵敏度,不惜缩窄频宽,不惜牺牲动态范围和最大声压。这种分明的取舍,有失必有得。以尺寸最小,为流动采访监听设计的3/5A为例,由于采用小型密闭箱,低灵敏度的单元,复杂的分音器,灵敏度低至空前的82dB/W/M,音量小了,但失真极低,全频衔接天衣无缝,中高音润泽雅典,语言人声固佳,歌唱、弦乐、钢琴......均得其益。转为立体声用,配上脚架和给予高级扩音机驱动之后,其音场层次、定位之佳,使当年的人们惊为空前的奇迹,似乎"无心插柳",但现在看来,并不奇怪。而FM广播频宽高端只到14000Hz,使设计者在设计中型监听箱5/9、大型监听箱5/8时,敢于使用中音质感极佳、高音延伸不足的Audax大口径绢膜球顶单元(用中高音单元代替正统高音单元),求得质感无敌的中音。这一办法也正是后来ATC音箱的招数。至于低音单元,则采用当时诞生不久的透明厚质聚丙烯胶盆单元。这种单元失真低,效率也低,阻尼特性与纸盆单元大不相同,音色偏慢、偏暗,带"粘性"。要将之驯服,扬长避短,要在分音器,箱体上进行细致的校声,量体度身,非常考功力。事实上,5/9、5/8之后,两位老大师功成身退,BBC的后继者再无用此单元的佳作,真所谓"将军一去,大树飘零",音箱设计之难,由此可见!当时与BBC这一计划有关的,还有承制Rogers音箱5/9和5/8的透明盆低音单元。而KEF则承制3/5A专用的B110低音、T27高音单元。此后Hughes和Harwood退休,为了不埋没一生的功夫,"发挥余热",各自开了一间小公司,在家继续研制音箱。Harwood老先生开办的就是Harbeth。此时"BBC音箱"已由音响界推介,在发烧圈中成为一个传奇,慕名而来的各国音响代理不少,尤以日本和香港的发烧圈,最为推崇Harwood的声音品味,香港代理称其为雨后初晴,非常传神。作为BBC箱的原设计者Harwood在校声时,自然会保持其迷人的中频,同时Harwood又深知现今的发烧友,对高频空气感、分析力的要求与往日不同,适度地增加了高频延伸,低频则推崇松厚自然,速度感与古典音乐最合拍。以一生的功力修养作基础,老师傅亲手调校,Harbeth的声音赢得了众多的有品味的知音,但老先生年事已高,不善经营管理,Harbeth只是个家庭作坊,无法满足市场需要。1986年,年轻的Alan Shaw出现,Harwood老先生放手将公司移交给他主理,Harbeth在保持着原有BBC传统的同时,走上了正规发展的道路。Alan Shaw管理经营有方,市场观念正确。首先他向BBC申请牌照,恢复了在港方最为畅销的3/5A的制造,同时又推出了Compact作为中型书架箱的精品,再就是把Harwood留下的最后设计MK-V完成投产,即现今的HL5。这样形成了Harbeth从小到大一套两路分音BBC血统的音箱,在发烧圈中建立了"BBC声正统继承人"的形象。
此后,Alan Shaw又出于适应AV要求和3/5A万一停产的后备选择,设计了P3。P3难能可贵地在发烧友中建立了声誉,被视为"3/5A的合法接班人"。九十年代初,BBC公布了自家的最后一个音箱设计,用Dyna单元的5/12。Harbeth不失时机,第一时间获得生产许可,进一步巩固了"BBC正统"的形象。
此后,在一片家庭影院热潮中,Harbeth特立独行,不为所动,仍然坚守小规模正统音箱的生产,对推出新产品极为谨慎(只出现过一种接替Compact的Compact7)。时至今日,代表BBC伟大传统的英国音箱厂牌,Harbeth是最为淳正者,殆无疑议。
•        KEF:英国产业化的大厂,代表着公众口味的"英国声"。既为BBC代制3/5A专用的Bll0/T27单元,自己却迟迟不加入3/5A的生产;既搞过像105那样的前卫产品(比B&W801还早、最先采用分体结构中/高单元,线性相位排列),却也搞了许多平庸的民用音箱;以成品音箱占据本国和海外大量市场,却也曾大量出售单元、套件,...。如果说那几家"BBC小厂"代表了个人化和艺术化的英国厂牌,以坚守自己信念为宗旨;KEF可以说代表了集团化和主流的英国厂牌,以"服务公众"为原则。"中产阶级专用hi-fi的正统选择"可以概括KEF的特点。近年来KEF归属金山集团,重新整顿产品系列,停止单元外销(引发了3/5A停产风波),自身投产3/5A加入发烧市场,刷新100采列,新创NewRef系列向豪华家用市场进军,Coda系列针对普罗发烧大众,AV系列走THX极品路线;...总之全面发展。当然,普通人的消费总是大头,"公众永远正确的",但作为发烧友的一员,我衷心祈望KEF的高层领导开恩,永远保留生产三种KEF的不朽之作:Bll0中低单元、T27高音单元和B139超低音单元,幸甚幸甚。
Monitor Audio:一个颇商业化的发烧品牌。主持人为印度血统,在港台音晌界交际极广。由於拥有自己的音箱加工厂和自己的单元生产厂,所以其中低价位产品物美价廉,推广也很成功,曾经是许多大陆发烧友的入门选择。其高价位产品为Studio系列,采用金属音盆中低单元,音箱木工之华丽在英国堪称第一。其声音特点一如外观,华丽细致,动态也不错,对於发烧初哥极具吸引力。
ProAc:独树一帜的英国个性化厂牌。主持人Stewart Tyler以其不朽的Tablette而论,绝对是天才设计大师无疑。Tablette其实与3/5A和SL6前後不久,都是七十年代末诞生的。其时正是英国音箱设计天才辈出,群雄并起之时,"BBC声"在正统高级音晌界已居主流,深入人心。如何突破BBC的传统,又能慑服众论自成一家,实在是一门富有挑战性的艺术。此时,Tyler标出"音场重现"为目标,突出音色和质感的BBC声之外,另辟蹊径,打开一片新天地。Tablette的设计确实称得上"别具只眼,自我作古",绝无因袭别人,特别显示出天才二字。首先, Tablette采用的单元非常特别,中低单元竟是仅有四寸的Seas纸盆单元,尺寸之小至今保持着吉尼斯世界纪录!高音单元是 Scan的 D2010,这是一双分析力高和性格峻烈的单元,很难驯服;一旦搭配适当,音色的清丽和音场的深阔可称无敌--据我看,名贵至极的Ensemble Reference高音单元也是一只摩过的 D2010 ! Tyler首创将此两只单元搭配,为Tablette奠定了爽劲和淋漓痛快的声底。在音箱结构上, ProAc又倡导缩窄面板,加深测板的窄长形结构,在当年流行宽身箱体的年代。Tyler的设计最早有意识地提出了追求音场重视的目标。Tablette的倒相管内充蜂巢状细管,壁板上贴不同形状的阻尼材料;分音器的设计也显然与箱体和单元作过微妙的调校。 Tablette一出世,其与众不同的风格和高价精品的形象引起了高级音晌圈的普遍重视,尤其是美国天书《TAS 》竟然给它五颗星的荣誉,这是英国设计征服美国人的罕有例子,Tablette也由此风靡音晌圈,成为书架箱经典之作。成名之後,ProAc仍然保持著追烈的个人发烧色彩, Stewart Tyler继续无穷无尽地追求音响之极致,推出了不计工本的Response系列,保持Tablette的优点的同时,在音色的高贵和通透润泽上,更上层楼。 ProAc近来喜用 Scan的透明胶盆单元,效率高,分析力强,音场深阔,层次细致,配含重新流行的300B单端甲类胆机,非常合宜。我曾在北京科艺廊五百平方尺的大试音室,听过用Cary 300 sei合并机。推一对Response3.5,十瓦八瓦的功率竟然推得3.5气象万千。听爆棚交晌乐和流行乐,如 Dire Straits小组都毫无问题,而且音色、音场和定位都靓得惊人。 ProAc音箱的声底清劲、潇洒和明艳(清而不淡,与Celestion不同)。由於强调分析力和强调音场刻划,如果用晶体机推,容易薄声;如果扩音机质素稍差,更会暴露出租硬的毛病。总之要玩ProAc音箱,扩音机功率不用大,质素却要高。最好用声音厚润有弹力的胆机。 Stewart Tyler自己就是胆机的拥趸,信焉!
9#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4 18:20:12 | 只看该作者
Rogers:这是英国老牌音晌厂家,早年也曾生产扩音机,成名却因为七十年代开始,为英国广播公司 BBC承制监听箱。随后3/5A和 5/9在发烧圈声名鹊起,Rogers几乎成了英国书架箱的代名词。 Rogers 3/5A的历史沿革已成了发烧圈的一门考据学,在此不多叙,可参见前文。3/5A几家公司都生产, Rogers独得之秘是 5/9和 5/8这两对BBC录音室监听箱。当然,这两对名器是BBC设计的。Rogers的贡献一是自家为此度身订造的重型聚丙烯透明盆单元,二是薄身的多层胶合木板音箱。现今的发烧友多知道Rogers箱「有箱声],觉得它的分析力不高,声底慢。其实,Rogers的「箱声」大有学问,巧妙地利用箱声染色,正是3/5A, 5/9和5/8这些 BBC箱声底浓郁温馨和沉醉动人的秘密。如果Rogers没有了箱声,它的独特韵味也就荡然无存了。正如名贵的意大利小提琴,天时、地利以及人和造就了空前绝后的一代名器; Rogers的箱板每每不同,再经过多年不同位主人的煲炼,结果竟然对对不同声。在总的Rogers声之下,往往有时能有意外发现。在资身发烧圈内,每一对「老Rogers」都有传奇历史,故事多多。遗憾的是,Rogers虽然是BBC音箱的承造者,自身设计音箱的水准却大有不逮。早期沿袭BBC风格的产品,尚且不错,后来搞起三路分音,内置低音的P-24,理论多多,奈何听感不是那回事。近期为 3/5A特配低音辅助箱,少人问津。再有那对企图停产 3/5A取而代之的 Studio3,受到发烧友的普遍冷落,遭遇远不及Harbeth的P3。 Rogers现在已被港资和记集团收购,在大陆的广告攻势强劲,上海街头上常见Rogers的字样。如果没把 BBC的真髓继承下来,仅仅靠低价普及型产品扩大市场,最後只会走JBL和AR的老路,在发烧圈徒然留下一段光荣的回忆而已。 叫主其事者,慎哉。
Spendor:这就是 BBC当年的主任设计师Spencer Hughes创立的厂牌,也是唯一夫妻和父子相传的冢庭化英国音箱厂,其保守的传统风格可以想见。Spendor至今坚持着 3/5A的生产,而且保持着务实的价位,只不过偶然接受市场的要求,生产少量名贵木皮的特殊版本而已。同样是3/5A,发烧友不免将之与 Harbeth; KEF和 Rogers相比。一般口碑认为 Rogers早期15Ω产品的音色松灵,弦乐韵味最佳,后期11Ω产品渐失韵致,动态却有改善,Harbeth高音通透,低频深沉韵味在Rogers早期与后期之间,近日的黑檀特别版在音色高贵感上是当今最佳,唯韵味尚须煲炼才可定论;KEF手工精美,低频厚重,声音密度高,中高音韵味稍欠,与传统 3/5A声音有别; Spendor最具正统BBC专业味。声音朴实。染色小,传真度高,宽厚耐听。这里顺便谈一下3/5A煲炼的问题。一般认为3/5A须要一至两年才算开声,主要是3/5A单元、分音器以及箱体须要协调和老化。其中分音器复杂,须时煲炼颇久。至于箱体,Harbeth Spendor和KEF一直采用12mm MDF板。一旦煲炼成熟后,不再容易变化。早期Rogers用12mm桦木多层板,它是一种甚为敏感和不稳定的材料,每每变化很大,受气候影响。即使煲就后,也还会变,是好是坏,就看主人如何照顾了。现今Rogers还用层板,唯漆层完全不同,它是一种强度很高的新型材料。虽然耐久,声音却变了。说回Spendor的旗舰,除了3/5A和一系列传统风格的两路书架箱外,有一种三路分音大型书架箱S-100极为有名,它是Sepndor的淳厚典雅,又动静相宜,据说可以爆到七彩,面不改色,它是Sepndor为专业监听泡制的器材,产量小,价格甚高。据用过的人说,S-100的难推程度亦不在B&W 801以下,要动用最hi-end的晶体巨无霸才可弄好云云。
Tannoy:《天朗》是早年间港台发烧圈中赫赫有名老牌名厂,在日本尤为有名,在高级发烧友中,用《金嗓子》或精品胆机推《西敏寺》,绝对是身份之象征,往往数十年不想换机,甚至终生相守。可惜的是,近年来Tannoy竟然也追起时尚来了,大量出产中和低价音箱,搞新科技,铺天盖地在中国大陆推广,甚至许多中小城市的音响店用些真假难辨的"六角箱"播放粤语时代曲,唱卡拉OK......令人不忍卒听。难道这就是传奇的"天朗之声"吗?近年来hi-end界聆听口味已变,代表五十年代科技(与美国JBL同时代)的老贵族Tannoy,痛感美人迟暮,转向暴富一族抛媚眼,令人扼腕。其实平心而论,Tannoy自有不可磨灭的辉煌,它代表着与BBC专家学者路线不同的,英国传统贵族化(非专业化)音响设计的最高成就。Tannoy的基础设计是大型迷宫式背负号角音箱,大型同轴一体化高/低音全频带单元。Tannoy在五十年代,能设计制造出这样完美的产品,绝对是一代惊世之作,称得上名器这两个字的最确切含意。最近,我在北京发烧圈中对于Tannoy深有认识的友人老范家中,用关氏只有3W输出的直热三极管2A3单端胆机Natural Diamond来推Tannoy专业监听箱LGM。听Borodin String Quartet演奏老柴《如歌的行板》,琴音深情凄婉,沧桑悱恻,真实无比,不少中央乐团的专家听过也惊为绝唱,比之于一代名器Marantz2推Sonus Faber Guarneri,竟然犹胜一筹!此一刻,我们才觉得真正听Tannoy的声音:高度灵敏的号角/硬边纸盆单元,配合小功率和音色绝美的胆机,以中小音量来听古典弦乐。这正是五十至六十年代古典音乐黄金时代的遗音!我们终于理解了日本资深发烧友抱着老Tannoy巨大的箱体为的是达到高效率和敏感轻柔,并不是用来与JBL比爆棚、与ATC比动态好!真要感谢老范,只有像他那样,喜新不厌旧,才提供了我们理解这一层道理的客观条件。也许我太顽固,也许我太浪漫。总之,我不接受Tannoy近年来的新设计:从那批灰色"防火板"系列音箱之后,Tannoy就尽失往日的光彩,六角箱就更加不足言。可笑的是,在大陆发烧圈中,竟然还有不少人为之鼓吹,把它捧为新星......在我看来,Tannoy只有经典系列"木箱"才是宝藏,值得好好珍藏,发掘它的潜力。在这个"一切向钱看"的时代,"木箱"还会存留多久?
以上广泛讨论了英国音箱的特色和一批代表性的名作。也直言不讳地站在用户角度上,表达了对各厂牌的看法。「英国声」最可珍视的正是它的传统,它能坚持到今日,除了厂家和代理的功绩之外,杂志和发烧友的择善固执和忠诚不贰至少有同样功绩。例如3/5A的停产而又复产,发烧友用真金白银挽救了一件行将消失的历史名作,其贡献应与绿色环保主义者同等。作为一个老发烧友,在这里喋喋不休,正是希望厂商和代理能晌应我们的心声。在扩大商业推广的同时,牺牲一些利益和坚持生产一些为我们珍爱的精品名器。使后来的发烧友能够买到正统"英国声"音箱,将这个音晌史上重要的流派继承和发扬光大下去,五十年、一百年不变。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4 18:25:38 | 只看该作者
频率与声音的关系
频率与声音的关系表
频率Hz适中高音
6K-20K听起来清脆玲珑,扶摇直上,明快细丽,伸展平滑自然高音响亮为声音明亮(明亮不嘶叫),微弱为声音清澈。
太强       尖刺、尖噪,刺耳
太弱       发闷,无韵味、无色彩、无感情味
10K-20K给人以空气感、韵味、色彩、感情味
太强尖噪、不稳定的感觉
太弱         无韵味、无色彩
6K-10Ks、sh 声反映声音的透明度、清晰度
太强          锋利、尖锐、刺耳
太弱暗淡、含糊不清
中高音
500-6K亮丽舒畅轻快,晶莹通透,分析力强,层次分明、轮廓明朗,整体感好
太强         发楞、呆板、吵噪
太弱         散,飘、黯淡
3.5K-6K声音现场感好、声音清晰
太强         尖利
太弱        模糊不清
2K-3.5K声音明亮度的表现区
太强        呆板、发硬
太弱朦胧
中音
250-6K清丽丰润、圆润甘醇、充足厚、,醇厚明朗,纯朴柔和、平实有质感或清晰透彻,清晰细致,亮丽舒畅轻快,悦耳动人,晶莹通透,分析力强,层次分明太强 太强 呆板、发硬
太弱不丰润
1K-2K通透、顺畅
太强          跳跃感
太弱         脱节
500-1K轮廓明朗、整体感好
太强 嗡声、前推
太弱          收缩感
中低音
150-500明朗,干净,有力度,圆润、有力度、丰满
太强 生硬、不自然   闷声
太弱         乏力、空虚、发散
低音
30-300厚实而无鼻音、浑厚粗犷,力拔山河,汹涌澎湃之感廷伸力好不拖泥带水;强劲有力而不浑浊,震撼力强,且毫无多余有堵塞之感。低音频段丰满,则音色会变得混厚,有空间感。
太强     浑浊不清
太弱     苍白、单薄,乏力
50-150结实,干净、敏捷,清晰、紧凑、震憾]
太强      轰隆(120左右)夸张、含混
太弱      松散、松软、清瘦
20-20K声音平顺甜美,超卓的结像力,微动态精巧清晰爽快、质感明朗,柔顺悦耳,堂音丰富,空气感十足,音色逼真。总体感觉是不浑、不硬、不毛,层次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9-9 01:34 A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