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音乐情迷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友友之后是王健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0-8-12 21:00:05 |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0-8-13 04:29:29 | 只看该作者
王健还录制过巴赫的大无,前不久在国家大剧院好像又录了一次。再早一些,我在中央音乐台的节目里看到过他和吕思清合作的演出。

看王健的现场,感觉就像看另外一把大提琴在演奏一样。很喜欢王健不张扬不做作的演出,到了他这个岁数,又是演奏大提琴这种乐器,应该有更多的感悟和沉稳才对
13#
发表于 2010-8-16 00:07:01 | 只看该作者
还没买
14#
发表于 2010-8-16 17:24:17 | 只看该作者
喜欢王健的演奏。
15#
发表于 2010-8-29 14:39:38 | 只看该作者
王健的演奏不温不火,细细咀嚼很有味道,他在《从毛泽东到莫扎特》(From Mao to Mozart:Isaac Stern in China)里面演奏时是非常的专注,非常的投入,对摄影镜头根本就是无视。
有兴趣的可以从下面的链接下载来看看《从毛泽东到莫扎特》(From Mao to Mozart:Isaac Stern in China)。
[从毛泽东到莫扎特].From.Mao.To.Mozart.-.Isaac.Stern.In.China.1980.DVDRip.XviD-iMBT.avi (700.91 MB)
[从毛泽东到莫扎特].From.Mao.To.Mozart.-.Isaac.Stern.In.China.1980.DVDRip.XviD-iMBT.srt (28.83 KB)
中文字幕
[从毛泽东到莫扎特].From.Mao.To.Mozart.-.Isaac.Stern.In.China.1980.DVDRip.XviD-iMBT.srt (28.83 KB)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7 19:58:07 | 只看该作者
1013日《广州日报》娱乐资讯版刊登了记者对著名大提琴家王健的访问。言语间,深感王建的内敛谦虚,他始终低调而毫不张扬,在当今浮躁的经济社会,对于他个人来说,这可能不是一件好事。在此转载该文,与大家分享这篇文章里王健的哲理人生。

谈知名度——拿马友友比是鼓励我
广州日报
在国际乐坛,您被誉为具有东方人文气质的太提琴家.您自己认为呢?东方文化最吸引您的是什幺,您从中汲取了哪些养分?
王健:我是中国人.当然是中国文化的产物。我的人生审美观基本上是中国式的,如朴实.含蓄、容忍。这些品质在古典音乐中也有.因为中国文化和古典音乐都是非常伟大的精神世界。音乐因为抽象,反而最具包容性,给所有有灵性的人们提供了精神食粮。此外,中国文化对精神世界的探求和对高尚的追求是非常深刻的,但从音乐上来说.还没有这样的习惯。中国老百姓听音乐习惯于追求娱乐.作为背景闹一闹,我觉得是挺可惜的。我们中国音乐家应该通过更多的演出让人们知道,通过音乐,也能寻到崇高的境界。
广州日报:您的音乐质朴、深沉、感人.在如今这么浮躁的现代社会中,您是怎样做到的?另外,您让人感觉到沉稳、内敛,但听说您的业余爱好是电子游戏和赛车.为什幺?这是您解压的方式?
王健我们演奏的特点取决于我们的审美观。我喜欢沉稳、内敛,所以演奏会有那样的倾向。喜欢开跑车是因为它们的驾驶特点有点像我们演奏乐器发挥好的时候——随心所欲。但我现在不爱开快车了.年纪大了就自然稳重些了。
广州日报也许因为同是华人,很多人拿您和马友友做比较,您自己觉得呢?
王健马友友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提琴家。拿我和他比较是鼓励我。
广州日报:广州很多您的忠实乐迷.从很多网友留言看,他们喜欢您甚至超过马友友。但从名气或音乐会票价方面讲.您的音乐会可能不如马友友或郎朗.您会在意这些吗’
王健在音乐中追求感受的人不会太注意演奏家的名气。没有一个演奏家可以取悦所有听众,无论名气多大。我演奏向来是拉给自己听的,我有我的知音.他们能听懂我的演奏,我很开心。同时.我也期望有更多的知音,但我不会太努力击追求,因为我的表现欲望不是很大。这是我的短处,也是我的长处。
天才心声——大多数神童都没能成艺术家

广州日报您出身于音乐世家.是著名的古典音乐神童,年少成名对您而言是幸运还是负担?如果有了孩子,您会希望他(她)也走您的音乐之路吗?
王健:我小时候对这些称呼没有什么概念,那只是我一个积累的阶段。所谓神童指的是一个孩子有着和他或她年龄不相符的音乐敏感以及演奏技术.我们所有人看到这些孩子的演奏都会惊喜和爱护。但是话说回来,艺术的造诣衡量的是最终艺术家达到的高度和深度,而不是达到某个高度的速度。所以,大多数神童都没有成为艺术家。原因我们从龟兔赛跑的故事中都学过。要承认,在这个时代,速度比深度重要得多了。我如果有孩子,会把音乐介绍给他们.因为音乐会是他们精神最忠实的伴侣。做不做音乐家要顺其自然。
广州日报您4岁开始学琴,那时大捉琴对您而言是否一个庞然大物?听说您的第一耙琴是父亲甩中提琴改的.一路走采,惩和太提琴之间有没有过什幺趣事发生?
王健是啊,每次坐飞机我想,如果自己带的是中提琴那该多好啊……不过现在航空公司越来越不讲道理,中提琴,甚至小提琴都不愿意让你带。所以.还是长笛好……或者.干脆唱歌算了….不行,长得像我这拌,在中国只看不听的流行音乐世界,肯定活不了。
广州日报弦乐对于初学者而言是比较艰难,您最初是如何跨过这第一个难关的?
王健要从小的时候开始学习.孩子们学得快,童子功很重要。就我的经验来说,必须培养孩子对演奏的追求。当他们认为音乐是自我的象征时,会自己努力的。我们满足自尊心的追求是克服枯燥的最大力量.自我追求、自我学习比外在因素重要得多.学习的能力远远重要于知识的积累。要知道,知识是死的,有学习能力的学生可以创造知识。但这一点好像很多人都不明白。希望我们家长不要把孩子都培养成图书馆,最后才发现旨寨授有了写书韵人。
广州日报在您看来.大提琴是一种怎样的乐器?它和更多人选择学习的钢琴和小提摹相比,对您有怎样独特的吸引力?您有柯好的经验可以分享?
王健大提琴远远不如钢琴和小提琴流行.这个现实不会改变。但是.大提琴有别的乐器没有的气质。它的朴实、忠厚,温暖和忍让都非常出众,所以.往往很多乐迷最喜欢大提琴。每样乐器都有它的特点、个性.学习任何乐器都要注意到按乐器的长处来发挥,同样的音乐可以用不同的“口音”来演奏。辅导学生的时候,我主要鼓励他们自己解决问题。我也会努力避免使他们模仿我,所以一般不示范。
聊演奏曲目——我选择有战火硝烟味的
广州日报
您对这次2I)10广东亚洲音乐节有什么期待?
王健这次广东亚洲音乐节规模很大,阵容很惊人。一般来说,在任何地方都没可能请来这么多优秀的亚洲音乐家如此密集地演出。我被邀请觉得非常荣幸,我也和其中大多数音乐家们合作过。我觉得亚洲、中国的崛起是不可否认的,希望以后我们中国也可以在艺术人文方面,成为领军国家。
广州日报说说您这次的曲目吧,肖斯塔科维奇的《降E太调第一太提琴协奏曲》,我发现您最近不止一场音乐会选择了这首曲目,是情有独钟吗?
王健: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很有特点,非常刺激。他的音乐有点讽刺性,既动人又幽默和潇洒,所以很受欢迎。这首作品像许多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一样,很有战场的硝烟味道。第一乐章大提琴的演奏有如将军带善三军冲锋陷阵;第二慢乐章犹如在无边草原,乌云滚滚的战场上悲叹阵亡的战友;第三独奏乐章就像将军内心的忧伤和勇气的独白;而第四乐章讲述终于战胜。
广州日报:您录制的巴赫《无胖奏戈提琴组曲》一直为人津津乐道。但您好像很少现场演奏,为什幺7
王健:其实巴赫组曲比较难以接受,因为其娱乐性太差。演出的机会不多.因为演出主办方的压力太大了。我个人的看法是,现代人的生活比较安逸了,比较难以体会到巴赫时代的人们精神世界的敏感。巴赫的时代,人的生命很短暂脆弱,生活条件残酷。巴赫自己的20个孩子中,就有11个先于他去世,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人们,生活是多么艰苦和没有保障。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是强烈而敏感的。所以巴赫才能写出这种音乐,在他的音乐里你可以听到对幸福的渴望。在现代社会中.
《广州日报》如是评论王健:相对于其他华人音乐巨星,大提琴家王健在普罗大众中不那么有名。然而,在音乐界,恐怕没有人认为他比马友友逊色,只会说他两风格不同。王健9岁便在奥斯卡获奖纪录片《从毛泽东到莫扎特》中露面,2006年,他录制的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专辑在英国流行榜拍到了第22位,这对古典类专辑而言简直是一个奇迹。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2-16 10:15 AM 编辑 ]

广州日报 王健.jpg (313.74 KB, 下载次数: 189)

广州日报 王健.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5-11 11:30 P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