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楼主: 芍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看不完,也道不尽的广州“西关风情图”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10-7-12 22:32:43 | 只看该作者

-1523.jpg (95.8 KB, 下载次数: 261)

-1523.jpg

-1524.jpg (79.83 KB, 下载次数: 245)

-1524.jpg
62#
 楼主| 发表于 2010-7-12 22:34:56 | 只看该作者
坐落在老区的福音

-1528.jpg (69.03 KB, 下载次数: 248)

-1528.jpg

-1526.jpg (71.53 KB, 下载次数: 256)

-1526.jpg

-1527.jpg (90.07 KB, 下载次数: 264)

-1527.jpg
63#
 楼主| 发表于 2010-7-12 22:42:42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这里是不是传说中的逢源路"小画坊斋"西关大屋,里面正装修着,很多的建筑看不清楚,总之屋群比较集中,还挺大的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0-7-12 10:49 PM 编辑 ]

-1529.jpg (92.09 KB, 下载次数: 251)

-1529.jpg

-1536.jpg (84.15 KB, 下载次数: 254)

-1536.jpg

-1535.jpg (72.2 KB, 下载次数: 240)

-1535.jpg

-1537.jpg (92.76 KB, 下载次数: 278)

-1537.jpg

-1547.jpg (76.47 KB, 下载次数: 288)

-1547.jpg

-1548.jpg (87.5 KB, 下载次数: 253)

-1548.jpg
64#
 楼主| 发表于 2010-7-12 22:48:23 | 只看该作者
这些雕塑也比较精致

-1539.jpg (69.17 KB, 下载次数: 261)

-1539.jpg

-1540.jpg (62.99 KB, 下载次数: 243)

-1540.jpg

-1541.jpg (68.7 KB, 下载次数: 292)

-1541.jpg

-1542.jpg (70.76 KB, 下载次数: 257)

-1542.jpg

-1543.jpg (62.99 KB, 下载次数: 272)

-1543.jpg
65#
发表于 2010-7-12 22:52:07 | 只看该作者
西关小吃更是是名扬天下,版主请到宝华路一走吧
66#
 楼主| 发表于 2010-7-12 22:56:57 | 只看该作者
这是另外一个社区的老屋,给我的感觉有点象以前的小洋楼了,围墙带院,带有罗马柱风格的门与窗,我非常向往的老房子带小花安园,还有我喜欢的门前种有几棵大树

-1553.jpg (74.74 KB, 下载次数: 236)

-1553.jpg

-1554.jpg (93.28 KB, 下载次数: 233)

-1554.jpg

-1555.jpg (102.27 KB, 下载次数: 272)

-1555.jpg
67#
 楼主| 发表于 2010-7-12 23:08:07 | 只看该作者
看到"八和会馆",不清楚是什么协会组织,查了一下网络的资料,原来大有来头,转给大家看看:

历尽沧桑终不悔 梦魂萦绕广州八和馆
文/本报记者 莫艳民 彭寿辉 张演钦

老广州的精髓是什么?西关风情。

  西关风情中最能流传百年、流转海外的载体是什么?“南国红豆”粤剧。

  粤剧艺人的精神家园何在?八和会馆!

  有广东人的地方就有粤剧,有粤剧的地方就有八和会馆。现在全球有18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八和会馆分馆,“八和弟子”约有7000人。香港的八和会馆于1953年建成,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半个世纪了。八和为什么有凝聚力?见证110多年粤剧兴衰历史、新近修复的广东八和会馆,会告诉你一个答案。

  从广州著名的商业步行街———下九路往西行,至恩宁路177号,便可寻见一间特别的西关大屋。在其两扇高达四米多、厚10厘米的柏木大门和趟栊背后,是丰富多彩的粤剧百年收藏和展览。这里就是上个月才修饰一新的广东八和会馆,它是一个联络、团结海内外粤剧艺人的重要活动场所,现正成为广东建设文化大省的文化旅游新亮点之一。

  见证百年粤剧兴衰历史,新近修复的广东八和会馆,将成为海内外粤剧艺人的联络点

  行当齐全分工精细“和”字当头粤剧艺人团结互助

  说起八和会馆的历史,现任广东八和会馆秘书长的陈象雄和组联部主任关新给记者讲了一段“古”(故事)。

  粤剧最早的行业会馆是由艺人李文茂于1854年在佛山创立的“琼花会馆”。之后,由于粤剧艺人参与太平天国起义遭禁后纷纷转移到了广州活动。一位名为李从善的老先生出于对粤剧艺人遭遇的同情,将其在黄沙同吉大街(即现大同路口)的房屋,用作粤剧艺人活动的地方,开设了“吉庆公所”。到了1889年,在粤剧知名武生邝新华的倡导下,由当时粤剧界同仁共同出资出力,在广州吉庆公所的基础上兴建起了八和会馆。

  陈象雄说,邝新华是一位粤剧表演艺术家,是广东八和会馆的发起人。他把粤剧的八个板块全部纳入了八和会馆,成为一个个名称各异的堂———慎和堂(承接定戏,订立合同,接受戏金)、永和堂(小武与武生角式组合)、新和堂(丑生与女丑角式组合)、兆和堂(总生、小生、正生、公脚角式组合)、德和堂(打武剧员组合,统称五军虎)、福和堂(花旦、打武旦组合)、庆和堂(二花面与六分组合)、普和堂(音乐人员组合,统称棚面)。

陈象雄告诉记者,这八个堂按今天的术语就是“专业化分工”的八个工种。由于每个堂都带有一个“和”字,反映了邝新华创建八和会馆的用心所在———“和为贵,和为上”。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把“人”字分开就是“八”字。这两种说法都强调了一个“和”字,也由此形成了日后的“八和精神”———粤剧艺人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粤剧事业。陈象雄说,八和会馆行当齐全,分工精细,粤剧在广东的生根落户,成为地方戏,与此有很大关系。

  行业有规议事民主为艺人谋福利遇困难帮解决

  陈象雄和关新介绍说,据粤剧“叔父”(长辈)说,邝新华创立八和会馆后,实行行长制,他担任首任行长。八和会馆从此一直作为粤剧行业的总管家,为粤剧艺人谋福利。

  八和会馆虽是行长制,但也很民主,里面设有议事亭,研究订立有关行规。资方和演员订合同也要订约,其工钱的2%交八和会馆作会费,保证资方不欠工钱,演员不得“花门”(逃跑或跳到别班演出)。对一些戏班、演员,因外出演戏不能回来,或因意外事故回不来的,八和会馆则负责出钱,打发这些人回广州,内行叫“游水”。当时小戏班常有这些事情发生。此外,一些患病不能演出或因其他事故回不来的,凡报给八和会馆,也都设法让其能返回广州,即使欠下款项,也能代为垫支,这些权利、义务也都作为行规。

  民国后粤剧比较兴盛,作为粤剧艺人组织的八和会馆也很兴旺,会员众多,资金充裕,粤剧的主要演员都加入八和会馆成为会员。他们组班、订戏及演出等活动都通过八和会馆进行,遇到困难,也由八和会馆帮助解决。

博取众长粤剧繁荣鼎盛时期“八和子弟”多达7000人

  广东八和会馆的第二个发展时期,由粤剧名伶薛觉先带领开创。1937年,八和会馆被日本侵略军炸毁。抗战胜利后,粤剧界同仁为八和会馆恢复活动奔走呼告,终于在1946年间,广州八和会馆活动得以恢复,当时租得十三甫一间屋作会址。不久,薛觉先组织美国三藩市(旧金山)、新加坡等地艺人捐了1万多美元回来,在恩宁路买了一间房子当作会址,并在河南堑口长庚里买了一间屋为宿舍。新址落成之日,还选出薛觉先、马师曾、关德兴等7人为理事,薛觉先做会长。

  陈象雄说,薛觉先是一个成功的粤剧改革者,他从上个世纪30年代起,不断地净化粤剧舞台(包括舞美、化妆等),还博取众长,将京剧精粹融入粤剧之中,洋为中用,将西洋乐器引入“棚面”,(乐队),把粤剧带入全盛时期。在薛觉先时代,广东省内粤剧班子全部在八和会馆“开身”(即演出登记),否则就没有演出资格。由于全省的粤剧团都通过八和会馆组织演出,最鼎盛时期八和会馆辖管全省100多个团,全省“八和子弟”粤剧艺人多达7000人。随着粤剧的发展,许多新出现的行当,如导演、编剧、布景、灯光等都归入慎和堂(行政掌班),各个班抽出代表作为掌班人,即现在称为经理的角色。

  关新说,从前两个时期看,粤剧的发展离不开八和会馆,八和会馆带动了粤剧一时的繁荣。

  修葺筹款义演轰动八和祖居有了重建第一笔资金

  新中国成立后,广州市总工会在1951年将时称“广东省八和粤剧协进会”纳入文艺工会,也称“粤剧曲艺工人临时代表会”。到了1957年,由于历史原因,该会暂停活动。直到1983年,由丁公醒带头,成立了粤剧研究小组,1985年开始改为“广东粤剧八和联谊会”。6年之后,关新当任了该会的副会长。

  关新回忆说,当时几个粤剧老艺人,在没有国家资助的情况下,在恩宁路八和会馆旧址风雨飘摇的危房里坚持重新办会。1999年后,以郭英伟、曹秀琴、吴国华、小神鹰等为首的新班子,开始操办在残垣瓦砾里将八和会馆重新组织起来一事。到今年初,广东八和会馆终于在省委副书记陈绍基的首肯和省民政厅等部门的审核下恢复原名。

  记者日前采访现任广东八和会馆副主席、粤剧名旦曹秀琴时,她的情绪依然激动。她说:“本来我时间很少,没有时间去顾及八和会馆的事情。但当我去开会的时候,我被眼前的八和会馆惊呆了———原来八和会馆倒塌了!老叔父们(粤剧行话,老长辈)很凄凉地看着我:希望我们这一届可以将工作做好。当时很心酸,直想哭出来。我就提出:无论怎么样,八和会馆我们要重建起来!我工作忙,又不知如何筹款。好在去年9月份,我应邀到香港演出,一连七天共九场粤剧,这是个好机会,我们把它设计成‘为粤剧八和祖居修葺筹款义演’。结果很轰动,甚至有香港的小朋友也打来电话要捐款。这次共筹集了数十万元,八和祖居终于有了重建的第一笔启动资金!”

  亮出旗帜打出品牌 百年旧馆重放光彩成为新景点

  广东八和会馆常务副主席郭英伟在接受采访时透露,省委副书记陈绍基知道此事后,亲自带了荔湾区政府的领导到场视察,他们认为,广东八和会馆复名、修建、扩建,是对广东八和会馆的历史革命精神及其在粤剧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的一个充分肯定,也凸现了广东建设文化大省、广州建设文化名城的大举措。他很赞赏利用好“八和会馆“品牌来做未来的规划,即要建成一个全世界粤剧艺人的联络点,要用粤剧来团结海内外的华人。在新馆修复之际,陈绍基还欣然为广东八和会馆题写匾名,广州市委书记林树森也题写了对联。郭英伟介绍,“八和”恢复活动以来,多次举办大型演出活动,联络世界各地八和(粤剧)会馆,为振兴粤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广东八和会馆修复后,将打出“全世界粤剧艺人联络点”的旗帜,团结广大海内外热爱中国戏曲的炎黄子孙。八和会馆的修复工程目前共投入了近1000万元,第一期工程已经竣工,现在开始投入第二期工程建设,第二期工程将兴建八和会馆历史陈列馆和八和粤剧广场,建设富有岭南建筑风格的花园式剧场,成为既能演出,又能观光的广东文化旅游新景点。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0-7-12 11:09 PM 编辑 ]

-1557.jpg (65.18 KB, 下载次数: 264)

-1557.jpg

-1559.jpg (65.66 KB, 下载次数: 258)

-1559.jpg
68#
发表于 2010-7-12 23:09:27 | 只看该作者
这种房子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啊。。。。。。有院落。。大树。。。。其实小时候我家是木楼也是院子可惜被拆迁了。。赔的是现代这种楼房。。但完全没有小时候的那种感觉了,觉得冷冰冰的。。。感觉许多老房子存在这么多年了为啥非要拆迁啊。。高楼哪里都有啊。。又不是现代化的标志非要钢筋森林来实现。。。
69#
发表于 2010-7-13 09:21:53 | 只看该作者
以前在中山五路、六路一带也有很浓郁的岭南特色,道路两旁都是骑楼,很多著名老字号都在那里,像艳芳照相馆、新陶芳茶楼、永跃眼镜店、大学鞋店、新华电影院等,可惜都在90年代中期搞地铁时都拆掉了。
70#
 楼主| 发表于 2010-7-13 09:24:41 | 只看该作者
有“中国铁路之父”之称詹天佑的故居,没想到曾经在这样的小巷子里住过,刚经过重新装修过,此时断基本没人进去参观,随便走了一走,里面不让照片。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0-7-13 09:27 AM 编辑 ]

-1560.jpg (83.79 KB, 下载次数: 255)

-1560.jpg

-1562.jpg (90.2 KB, 下载次数: 248)

-1562.jpg

-1563.jpg (76.67 KB, 下载次数: 234)

-1563.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11-24 09:03 A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