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玻璃CD只能在日本能生产,只因这个玻璃CD是由日本人开发出来的,发明者——60岁的Suenori Fukui(福井末宪)花了整整十年的时光,采用手工制作这种玻璃CD,它可以保存更久的时间,起因竟然是他觉得目前市面上的塑胶CD的寿命并不如想象中的长,轻微的弯折、暴露在阳光或潮湿环境下,这些情况都会导致音质失真。他希望将这种CD传给自己的孙子,如果到时候他们还能读取这种格式的话。
一些唱片公司逐渐认识到玻璃CD载体的物理优势,使用着种崭新的载体限量的生产一些特别精彩与经典的纪念产品,香港还不是最早那去加工玻璃CD载体生产的唱片公司,经销商N&F Label推出的第一片玻璃为载体的CD是Johann Sebastian Bach的《Air on a G String》(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 如日本人是很崇拜卡拉扬的,把指挥皇帝的桂冠赋予了他,卡拉扬在60年代指挥贝多芬的交响曲就以玻璃CD的载体限量发行,目前玻璃CD还无法自动化生产加大产量,依赖手工打造注定是CD贵族中的“贵族”了。有时候实在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精益求精的精神!
林先生对大家说有了好的CD载体必须还有好的录音,大家一定还记得2004年香港高级视听展的纪念CD里收录有一节选梁醒波演唱的粤曲“审死官”片段,一定为粤曲也有那么好录音效果而惊叹!这张由香港现代音像在70年代选用位于当时拥有世界顶级模拟录音设备的EMI香港录音事录制。说到这里,又要与前面的嘉宾主角聂安达先生有关联,当时聂安达是香港EMI的音乐总监,聂安达先生以自己的专业身份给当时的香港EMI录音室选出了一套顶级的模拟录音设备,以70年代香港的楼价还在15万港币就可以买到100平米一套的房子,投资EMI香港录音室的费用达到了300万,管理层当然不会轻易同意,聂安达就天天追着管理层说明录音设备的重要性,连着3个月追着管理层签字,管理层被聂安达先生搞到最后投降了,所以香港EMI录音室能获得这套天价的录音设备得要好好的感谢聂安达先生,如今我们才有了机会能欣赏到少数称得上早期“发烧录音”戏曲的“审死官”等作品。
“审死官”以EMI发烧级别录音的粤曲自面世以来,发行过普通版本、金碟、SACD、XRCD24,33 1/3与45转LP,HQCDII等版本外,全部销完,可见此专辑在粤港的影响力,如今又使用力偶最高规格的玻璃CD发行,据说价格也是创造了玻璃CD开售以来的最高价格的专辑,我听了,也吐了吐舌头。想想玻璃CD也还不是一般人能玩得起的,也就不能使用我们的思考逻辑来看定价。抛开价格在对比玻璃CD与普通版本后,的确是目前所有CD中最接近LP模拟的载体了,一个就是声音非常的"鲜活",细节也非常丰富,也很润泽更有情感与音乐味,很有意大利极品ATD单元的特点。听完玻璃CD再听CD会觉得CD有点毛糙,也比较干硬,玻璃CD的中低频也很有优势。量感明显也比CD丰富。“活”也是LP的一个很大的优点,还有就是LP这个载体完全是模拟的。我觉得这个载体与我们的听感显得“更亲切更有乐感些”不可否认的是,LP的调教变数比较大,很考个人的调教,才能把黑胶沟槽上的信息最大化的拾取。就拿我来说,无论怎么去调整黑胶,老是觉得还没有调整到最佳状态,老想着还该怎么折腾它,LP变数的环节比较多,调整不好的时候是无法完全超越CD的,玻璃CD就显得简单得多,放进CD就可以享受了,目前觉得玻璃CD是市面所有CD格式之中能感到的“质”的提升产品,我想听过对比的应该不会反对!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2-8-20 04:42 PM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