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楼主: 剑如虹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客厅音箱摆位咨询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3-6-11 22:38:07 | 只看该作者
反面
32#
发表于 2013-6-12 00:10:32 | 只看该作者
不错的工具碟。
33#
 楼主| 发表于 2013-6-12 12:10:3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9# 的帖子

多谢Jhko兄的热心和介绍,我先买张回来学习学习。
signature SE仅仅是我计划中的第一步,从长期来说我会在客厅弄个Hifi和5.1AV兼顾的系统,可以说是重新搭建的。现在2条HDMI的投影线和2个后环绕的音箱线都已经拉好,电源专线也拉了,等到7、8月份就开始真正弄器材。
主音箱是我整个过程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近来听了不少的系统,包括丹拿380、jbl4429。综合来说,还是signature se比较符合我的要求,从价格来说是最贵的,尤其是整套上AV后,环绕、中置甚至低音炮我都会选Legacy了。唉,折腾!估计完了后肯定脱层皮了。

也很感谢众多热心网友的关注。也希望大家多提意见,甚至反面意见。我实在是不想反复折腾器材!
34#
发表于 2013-6-12 19:30:2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hko 于 2013-6-11 10:35 PM 发表
前阵子到一老友家,才发现几年不见他老兄又重新发烧,特意装修了个约50平方的房间,对电源和环境处理的用心程度几乎可以用“极端”来形容,声音效果非常好。无意间发现了他老兄原来还买了张多年前出的工具CD,是教人 ...
实用的工具碟。。。。。。。。。
35#
发表于 2013-6-12 21:02: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剑如虹 于 2013-6-12 12:10 PM 发表
多谢Jhko兄的热心和介绍,我先买张回来学习学习。
signature SE仅仅是我计划中的第一步,从长期来说我会在客厅弄个Hifi和5.1AV兼顾的系统,可以说是重新搭建的。现在2条HDMI的投影线和2个后环绕的音箱线都已经拉好, ...

全套LEGACY多声道系统......。
36#
发表于 2013-6-13 07:49:5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剑如虹 于 2013-5-3 01:27 AM 发表
1打算在新居重新配一套音响系统。去昌业听了瑰宝signature se和嘉密phi5,都很棒!内心更加倾向于signature se的大气磅礴。剩下的问题就是担心这音箱如果买回去后是否能出效果的问题了。有几个需要妥协的现实问题:
...
如果我拥有这样一套房子我将会;1。歺厅移到工人房或生活阳台;2。厅堂前阳台门砌砖封死成墙;3。厨房双开门改为单开;4。玄关通厅堂口和厅堂通卧房口各加一樘门。这样目地只有一个:一切为听音,此后无后悔!基本成了独立听音室,一切问题都好解决了!
37#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11:44:0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6# 的帖子

哈哈哈!弈者兄的方案够彻底和激进,不过估计很难过得了老婆大人这关。生活还是要和谐和平衡,也要兼顾其它生活需要和家人感受,只能争取向听音完美靠近,对现实也需要妥协。没有办法!不过还是谢谢你的建议。
38#
发表于 2013-6-13 11:58:16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是多声道,摆位与调整与HIFI又不一样了.
39#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12:56:4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8# 的帖子

芍药版的问题我考虑过。这问题无法两全其美,而且我摆在客厅,不想分成2套放太多的东西,只能兼容。
我的初步设想是Hifi摆位务求达到最佳;确定hifi摆位后,多声道的问题通过前级的处理来尽量做好。目前好的多声道前级基本上都有自动均衡、空间校正等功能。比如说我现在用的这台合并机anthem MRX700(也可以兼做前级),其ARC功能非常强大,出来的音效比我以前用的天龙好不少;而且操作上比较傻瓜式,适合懒人和客厅党。如果我以后升级多声道前级,肯定也要找这种类型的,甚至是anthem的高级型号d2v或avm50v。
当然,现在只是臆想,是否能真正达到想要的效果心里还是惴惴不安!大不了到时向芍药版学习:做个环境斗士吧。


附上mrx700的枪文介绍:
还记得去年曾经撰写过Anthem AVM 50v环绕解码前级的器材评论,当时一起搭配自家的MCA 50五声道后级,声音表现极佳,确实有高阶机种的实力。在当时,Anthem为了能够跳脱出与日系机种的红海竞争僵局,而改走高阶市场,这样的策略自是可以了解,不过,当月前MRX 700环绕扩大机送进社内,并得知其建议售价是12万元,比一些日系机种还要便宜,就可以知道Anthem这次打算争逐广大的中高阶影音扩大机市场,而且来势汹汹,有备而来。

  MRX系列环绕扩大机共有三款,分别是MRX 300、MRX 500与MRX 700,当中MRX 700的等级最高。MRX 700可以完整对应最高的HD蓝光音效格式,包括dts-HD Master Audio与Dolby TrueHD。具备4进1出HDMI端子,而且可以对应3D视讯(需软体升级)。MRX 700还能透过USB连接随身碟或大容量硬碟,直接播放储存其中的音乐档案,并可连接iPhone、iPod。此外,MRX 700具有7.1声道后环绕喇叭输出能力,或是变更为5.1声道外加主声道上方音场的扩充喇叭,具有完整强大的搭配力。

具备强大的ARC调校功能

  打开MRX 700的纸箱,会发现箱内除了扩大机外,另外还有一个狭长的纸盒,里面附有完整的配件,让用家执行Anthem特有的ARC(Anthem Room Correction)空间自动校正功能。纸盒内有哪些配件呢?包括一支可进行精密量测的麦克风,一支相当坚固的麦克风架,以及相关的连接线材。事实上,这一模一样的设备,我之前也在Anthem AVM 50v环绕解码前级的纸箱中看见过,现在则一并附给MRX 700的用家,但别忘了,AVM 50v要价40万,MRX 700可是便宜多了,确有着同等享受。



  ARC最主要的功能是针对空间状况来进行整体频率响应的等化处理。过程是经由麦克风接收MRX 700发出的测试音,量测空间的声音状况后,透过电脑计算得到参数,再传回给MRX 700,进而调整各个喇叭的输出音量、频率响应与分频点。而且,MRX 700是7个声道分别调整,甚至超低音也是单独调整,不仅精确,效果更是显著。

  不过,因为是透过电脑去计算,用家在进行量测与调校时,自然需要先把电脑准备好。这部电脑最好是有RS 232介面,如果没有,就必须要有USB转RS 232的介面卡,才能将电脑、麦克风与MRX 700做好连接。量测前记得把ARC程式安装好,箱内附有一张光碟,内有软体与使用手册等必备文件,然后按部就班便能完成量测与自动调校。量测开始之前ARC会问你要用手动还是自动模式,我先选择自动,我建议第一次使用的用家也可以先选自动,毕竟ARC的功能十分强大,未来都还有机会慢慢地玩。ARC功能调校完成后,用家还可以回头查验校正前后频率响应的改变,而且每个声道都可以单独显示,也就是说,ARC也可以单量测某一声道,活用性十足。

可播放USB碟

音乐档案播放也是时下流行的功能,MRX 700同样具备。MRX 700具备二组USB输入端子,一组在背板,另一组则在面板,方便用家连接。你可以直接插上USB随身碟或外接式硬碟,让MRX 700播放当中的音乐档案,支援的档案格式包括MP3、WAV、WMA 9、WMA VBR与WMA Lossless等。至于iPhone或iPod的连结,必须透过选配的MDX 1 iPod Dock,此时就可以经由萤幕的显示,用遥控器来操作选曲与播放。MRX 700背板还有一个RJ45连接口,这是让它连接网路线,聆听vTuner网路广播,全世界数千的网路电台,音乐永不停息。



  影像部分,MRX 700针对各种输入的影像讯号,都可以加以升频至1080p的规格,然后透过HDMI传输给显示装置,因此即便你拥有多部播放机,仍可享受HDMI的传输便利性。更方便的是,MRX 700可以依不同的影像讯源做画质调整,并记忆下来,因此在不同讯源间切换时,色彩、亮度、对比等也不致有太大差别。

十分重视电源

  功率输出部分也是MRX 700亟欲强调的重点。MRX 700具备7.1声道输出,左、右两个主声道的输出功率是120瓦/ 8Ω,其余五声道则是90W/ 8Ω。看起来120瓦似乎不算太大,但Anthem强调MRX 700具备货真价实的连续输出功率90瓦,这来自于大型环形变压器、充足的滤波电容,以及Anthem扎实的扩大机技术,从实际聆听也可以发现,MRX 700比起同样帐面数字的环绕扩大机更有控制力与冲击感,也有更好的音质密度。


  电源也是MRX 700非常重视的课题。MRX 700把类比放大与功率输出所需的电源独立出来,另外有电源绕组与稳压,分别提供给数位音讯、影像、控制电路、面板显示…等部分,让容易产生干扰的影像与控制电路不致彼此干扰,更不会干扰到敏感的音频放大与功率输出级。这样的作法不仅是高阶机种的「基本要求」,更能产生一个立即性的好处,那就是非常低的背景噪音,让声音显得十分干净。事实上,声底干净是音效格式进入HD时代后,环绕扩大机更必须要具备的条件了,因为声音格式的取样频率更高了,连带的动态对比更大了,硬体当然也要有更好的噪讯比,才能把好录音突显出来,而MRX 700正是这部份的模范生。

音场超深邃

  聆听时搭配的是Tuba的多声道喇叭系统,以Tuba July落地喇叭做主声道,Tuba June书架喇叭是中置,Tuba April书架喇叭则是环绕喇叭,超低音使用Paradigm的MilleniaSub。首先聆听挪威发烧唱片公司2L与Denon合作推出的蓝光音乐测试碟,第一轨是布列顿(Britten)的「Simple Symphony」,这是一首以弦乐合奏为主的室内乐,我立刻感受到质地缜密的音色纹理,以及弦乐应有丰富鼻音,无形中就表现出MRX 700挑战高价器材的企图。从它优异的声音密度,我清楚地感受到,MRX 700比同级日系器材有更清晰的声音个性,弦乐不走油光水滑的讨喜路线,反而更有真实感与高级感。



  从这首曲子也可以听到MRX 700的丰富细节。它的丰富来自干净的声底中,轻松浮现的各种讯息,同时又能表现出宽阔深邃的空间感,完全展露出2L的优异录音技术。第三轨海顿弦乐四重奏 Op.76 No.5最后一个乐章,MRX 700则表现出快捷的反应速度与强有力的冲击感,加上紧致的弦乐音色把线条与轮廓勾勒得格外清晰,乐曲特别有张力,听起来也特别有刺激感。听到第四轨Arne Nordheim的《Colorazione》一曲,喇叭忽然有消失的感觉,我被一连串绵延不绝的细碎声响所包围,音场好深远、好宽广。的确,社内这间聆听室坪数不小,五支喇叭离墙颇远,也造就了深邃的音场,但MRX 700也值得在这么大的空间聆听,它的坚强实力也得以充分发挥。

优异的音效流动感

  接着聆听「纽约爱乐在北韩」现场音乐会蓝光片,MRX 700与Tuba的搭配,让弦乐生出华丽光彩的光泽,铜管如此嘹亮,几乎响彻云霄来形容。当中比才的「阿莱城姑娘」组曲第二号《法兰德尔组曲》,MRX 700像是紧迫盯人般亦步亦趋,一波强过一波的音浪持续袭来,情绪也不断堆迭而越来越激昂,到曲终才松了一口气,我想,这就是音乐张力吧!

  我也拿出DTS Demonstration蓝光片,这张测试碟分为电影与音乐两部份,当中Tomoyasu Hotei的《Battle without honor or humanity》一曲展示了MRX 700优异的低频控制力与扎实的能量感,可见90瓦的连续输出功率所言不虚。「暮光之城2 - 新月」,吸血鬼头头以杀掉爱德华来逼迫贝拉也变成吸血鬼的那一幕,我感受到当剧中人在快速移动时的流动感非常流畅而且自然,一方面是环绕的效果极好,另一方面也要归功于MRX 700的优异细节,把一些极细微的声响都毫不保留地重现。  

  不论是音乐还是电影,MRX 700都有着让人满意的表现,它不仅适合玩家,也同样适合一般的使用者,最重要的是,MRX 700更适合对声音表现挑剔的用家。虽然,以同样的价位来说,选择不少,但MRX 700以声音的角度切入,以听觉感受为主诉求,相信已经给竞争品牌带来莫大压力。


[ 本帖最后由 剑如虹 于 2013-6-13 02:03 PM 编辑 ]
40#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14:00:4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9# 的帖子

回应Jhko兄关于H300的问题。
近期去金海印用不同的搭配听过signature几次。ec4.8+nemo > hegel p4a+h4se > h300,AB对比真的比较残酷,也是花钱之源啊!效果真的与价钱成正比。所以最终还是想上前后级,免得以后出2手H300的麻烦。
hegel的搭配本来很好,符合AV的需要;而且自己亲身听过,最保险。但有个最大的问题:没有多声道产品!在我的设想当中,2声道后级+3声道后级的组合是最理想的,节省地方+节省投资。如果选Hegel,就无法后级统一;如果H4se推主箱,单声道推中置,后环绕用H20,太奢侈了,放弃!虽然选其它后级好像也可以,但是既然我是从零开始搭配,心里面还是想着尽量后级统一,减少以后的遗憾。

多番学习对比之下,目前我可能倾向于coda方案。前2个用coda的33.0双声道,中置+后2用coda的v12多声道(可桥接为2/3/4声道)。原因:
1、coda的后级中性、控制力好,全面,相对性价比较高;
2、据说coda以前给legacy做过功放的OEM,搭配性应没问题;
3、美国legacy论坛有些玩家也是coda + legacy,反应很好;

担心的问题:自己没有亲自听过coda+legacy的搭配。

我希望音箱和音箱和后级买回去后,若干年内不折腾,也懒得出2手;如果自己折腾就折腾前级和音源。所以我设想的搭配原则是后端尽量一步到位,而且用自己听过或者成熟的经验来保证搭配的合理性。

上面是目前个人一些的看法。也请legacy或coda用家谈谈经验,看看我的想法合理否?

[ 本帖最后由 剑如虹 于 2013-6-13 02:02 PM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11-28 12:54 P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