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节丰富与宁静
试听那张欢快经典的“快乐巴黎人”时,如果觉得之前系统播这张那是“热闹”的话,那么换上MSB-CY700后恐怕又有些改观。在觉得忽然安静下来的同时,更衬托细节让声音变得如此鲜活跃动起来,这才是“快乐巴黎人”该表现的主旋律,那首反复被唱片指南推荐的“船歌”又让宁静的夜晚与清新的旋律在交融时显得如此的协调。闭上眼睛就能仿佛眼前呈现的是一幅风情画卷。
声场形体感更立体了
从“蝴蝶效应”说起,蝴蝶效应是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来的。其大意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我这里指的就是HIFI的源头——“电”干净了,给音响带来的变化是之前预想不到的变化大,也是就是之前的“杂质”被MSB-CY700“过滤”掉了,前面提到的细节丰富了起来,让密度增加至致密,再带来声场丰满与耐听程度至整体音质等一系列改善,我在听“伶歌”专辑时,这张优秀的国产CD尽管之前我认为他的声场够气势声音够干净了 ,使用对比后我还是认为有改善的余地,由干净让密度增加再让声场形体感更立体,这就是由“蝴蝶效应“带来的连锁反应!
让那些“尖锐”远离系统
再听DAVID OISTRAKH演奏BEETHOVEN·BRUCH的这张小提琴协奏曲,我之前还对我没买到这张碟的头版而遗憾,我想在干净的电源播放的情况下,我应该觉得高兴才是,起码头版CD效果好一些代价却不小,而以MSB-CY700滤波器的价格来看,接近头版的播放效果却让更多的普通CD受益,这笔帐谁都会算。来说说使用MSB-CY700滤波器后的效果吧,小提琴饱满严禁,瑰宝书架箱的海尔带式高音真不是盖的,高频明亮带空气感并不过亮刺耳,琴音与琴腔共鸣不再显得单薄,那种象真度高带来耐听度听着是相当的愉悦的,这种健康的亮度我想谁都不会忽视它,反而会为我家箱子那对丝膜高音因空气感解析力不够与能量不到位带来一些尖锐失真的效果而带着一丝遗憾。
动态未曾离系统远去
阿诺德指挥的伦敦爱乐乐团演奏的“英国歌舞曲“专辑,是一张被TAS榜单推崇长期排名第一的名碟,录音师是大名鼎鼎的WILKINSON,如果你觉得之前播放还有些刺耳不耐听的话,切换后我估计你还会想忍不住再想稍稍拧大一些音量,饱满与恢宏带厚度气势相对之前仿佛是在放“头版碟”,只要你的箱子与功放具备重放大动态时的条件,听这种大部头作品时凌厉的动态起伏表现绝对让人满意,听得我热血沸腾,感染力与气氛在系统展露无疑。
音质干净自然
“HARP CONCERTOS”这张CD是张带些浪漫色彩的竖琴协奏曲,每次听心情都会很好,特别是第九首,即使是不喜欢古典音乐的朋友听了也会喜欢的,对比同样没有让我失望,由各频段带来的支撑起来的平衡感让音质整体表现较之前更上一个档次,还再挑剔什么呢?无论听那一张碟,我都一种幻觉,好象我的CD都比之前要好听,其实CD还是那张CD,就是我们追求的整体音质好了起来,或者是说有了改善,我们都知道,“音质”是需要很多的数据来支撑,我更愿意把这种改善归功于MS-CY700电源滤波器带来的正面效果。想着马上要归还,之后的几天里,我一有时间就是马上回家,轮流拿出各种CD来考验着它,尽情的享受着新玩具给我带来的新鲜感!我如今还是在合并机上做对比,还没有在我家里的大功率后极上做试验,但**,这MSB-CY700即使是使用在电视、音源、前级、又或是我这次对你的合并机上,完全可以收货,值回票价!
在使用完后,让我对如今MS新一代滤波器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我想我以后对再对比另一款更高端的型号,我是不是也该拥也有一款新的滤波器了,论坛有烧友常说我是"施毒者",其实在优秀东西面前,我同样是"受害者"啊!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0-7-29 12:26 AM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