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说《酥油》的作者过于理想化,有人说江觉迟的笔触太过于煽情和自我,有人说对宗教、风俗歇斯底里的恐惧和抗拒,是梅朵爱情悲剧的导火索,有人说,那个叫“月光”的男孩最终选择踏入佛堂,或许不少人并没有感到太过悲伤,反而更多的给予同情和庆幸。然而,这便是真相吗?
想起在二戈寨读过的一篇短文,秋雨先生在文中讲述了2个朋友的故事。这两个人历经艰苦,翻开层层黄土,捧出一尊2000年前的汉代琉璃,却在第一缕阳光刚刚照耀到双手的时候,琉璃发出现世后的第一声呻吟,然后就彻底断裂了。他们想不明白,为什么了等待了2000年都没有丝毫破损的琉璃,会在出土的瞬间断裂?想不明白的事情,只有亲身去做了,才会知晓。于是,这2个朋友之一的女士,花了30年时间,完成从金马奖封后的亚洲巨星到中国顶尖琉璃艺术家的角色转换,她的名字叫:杨惠珊。再次翻阅到杨惠珊读过的那篇经文:“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
那个叫“月光”的男孩仿若化身为永远在杨惠珊艺术展览中占据中心位置的那尊汉代琉璃,璀璨的灯光下,晶莹剔透,碎痕依旧,向世人展示内外明澈、净无瑕秽的神圣,展示历史变迁、战火淹没的过往,展示一段段无法描述的故事和猜测。而在门外,在那座白红相间,肃穆清冷的佛堂门外,化身梅朵的江觉迟终于还是转身离开了,萧瑟的背影渐渐融入雪山的阴影,当最后一缕阳光沉下,骤然显出漫天星辰,仿佛又听到了破碎的声音,破碎的如此彻底,破碎的如此决然,破碎的让人无法直视。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无题情诗》六世达赖仓央嘉措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7-6-20 10:59 AM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