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楼主: YSJ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刘汉盛榜单100碟简介(附刘汉盛音响二十要)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7-5 16:51:27 | 只看该作者
多谢各位支持,计划是全部介绍完;毕竟这不用太花脑子谈个人感受。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7-5 16:55:53 | 只看该作者
刘汉盛榜单NO.4_布里顿:诺亚方舟
-音响二十要之“音场表现

入选原因:
      本来我不想选这张CD人榜,因为这张CD已经介绍过许多次了,而且大家都知道它好。可是,选了再选,我还是觉得没有一张能够比得上“诺亚方舟”的音场表现。不得已,还是将它选人榜中。当然,它的好是全部都好,不是只好在音场而已,只不过我将音场凸显而已。“诺亚方舟”的音场有多大呢?就像现场一样大,假若您的喇叭越大,就越能体会我这句话的意思。它的声势有多惊人呢?雄厚的低频段滚滚而来。它的音场深浅高低呢?上帝高高在上,舞台上还有几种不同层次的高度。

      本CD由两部分组成,1-11首为《Noye's Fludde诺亚方舟》,11-15为《The Golden Vanity金色梳妆台》,由布里顿亲自指挥。
     《诺亚方舟》是布里顿(Britten)所作的独幕歌剧,脚本取自切斯特奇迹剧,描写诺亚洪水的故事,1958年首演于奥尔福德教堂(参加奥尔德堡音乐节)。用成人合唱和儿童合唱,室内乐队和儿童交响乐队,刚开始用于教堂演出,观众一起唱传统的赞美诗,后用于独立的演出,这部神剧,在儿童的演唱下清新动人,
       这张唱片也是录音的佳作;音场同样有深度与宽广度,仔细分辨,可分辨出舞台上上帝、诺亚和孩子们的不同位置,及舞台上细微的动作声响,被美国TAS评为最佳名片。
       这张唱片是著名录音师Kenneth Wilkinson的杰作。它是舞台感最动人的61年录音,结像和定位可称一绝,就连人物的高度也有幻真的表现,深度又是一绝。一群群的孩子由后台操到台前(第五段),那种由远至近,又由近至远的舞台立体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是为历史之最。最后群童飞奔台前那种台动地摇的动态表现又是一绝。故称三绝,世间少见。
专辑曲目:
01. Noye's Fludde - Lord Jesus, think on me
02. Noye's Fludde - I God, that all this worlde hath wroughte
03. Noye's Fludde - Have done, you men and wemen all
04. Noye's Fludde - Now in the name of God I will begyne
05. Noye's Fludde - Noye, Noye, take thou thy company
06. Noye's Fludde - Wiffe, come in! why standes thou their?
07. Noye's Fludde - Ha! children, me thinkes my botte removes
08. Noye's Fludde - Now forty dayes are fullie gone
09. Noye's Fludde - Noye, take thy wife anone
10. Noye's Fludde - Noye, heare I behette thee a heste
11. Noye's Fludde - The spacious firmament on high
12. The Golden Vanity - 1 There was a ship came from the North Country
13. The Golden Vanity - 2 Then up spark the Cabin-boy
14. Golden Vanity - 3 Casting his clothes off he dived into the sea
15. The Golden Vanity - 4 They laid him on the deck

诺亚方舟.jpg (39.29 KB, 下载次数: 251)

诺亚方舟.jpg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7-5 17:16:13 | 只看该作者
刘汉盛榜单NO.5_ Metallica
-音响二十要之“声音的密度与重量感


入选原因:
      我很少能够听到非常暴力的录音同时又兼有很好的音质者,而这张CD正是罕见者之一。这是我舍弃许多同样非常暴力、可以表现声音的密度与重量感的CD而选它的原因。您可以听听它的吉他与钹声,那种音质多美!您可以听听它的鼓声(例如第一首),它的音质多美!当然,整张中死命暴力的演奏所呈现出超强的“声音的密度与重量感”更是我要选它的原因。请注意,这张的封面是全黑的,因此您看到的漆黑一片封面印刷是正确的。

      金属制品合唱团Metallica被认为是最近二十年中最流行和最具有影响力的重金属乐队,1991年,金属制品合唱团创作出Thrash Metal的最畅销专辑,全黑封面使之被称为“Black Album”黑色专辑(也有叫同名的)。这张专辑卖出了1500万张,超出了它早期作品的几十倍,这在Thrash Metal的历史上,不但是空前,恐怕也将是绝后的记录了。在这张专辑中,乐队放弃了上一张专辑在编曲上下功夫的路线,而采用一种新的方式来改造自己的风格。但是,可以说,这种改造是建立在商业化的基础上,尽管他们的改造很成功。专辑的封面采用全黑色,并没有标明专辑的名字,在不起眼处有一条小蛇,这不禁让人对封面设计的隐喻有些猜想。
  第1曲Enter Sandman是非常著名的一首歌,也为Metallica带来了第2个Grammy奖。在保留了原有的速度以外,乐队在旋律性上下了大功夫,使得这首歌的旋律特别的流行。以至于在那个重金属流行的年代,连中国的电台都在反复播放它。
  Sad But Ture是一首优秀的作品。无论是从歌词还是旋律上来讲足够成为一首经典名曲。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首歌已经不是最初的Metallica风格,变得沉稳、厚重。不过也难怪,这时乐队的成员大多已经在30岁左右,对事物自然有一些更成熟的看法。虽然不象年轻时那样冲劲十足,但歌曲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加深。
  Nothing Else Matters是乐队8年5张专辑以来的第一首爱情歌曲。以往Metallica的歌曲更多的带有严肃的政治色彩。对此,Lars说:“这首歌实在是太美了,以至于我们无法不把它放在专辑里。”
       直到最后一首歌The Struggle Within的前奏部分,我们才依稀听到一些上张的声音,但乐队对编曲还是做了相当的简化,使其更适合流行化的需要。可以说,这是张无论从流行角度还是艺术角度都近乎完美的专辑,但借此成为流行乐坛发行量保证的Metallica,不得不在商业上消耗自己的过多精力,使乐队在后来长达5年的时间没有新的创作。从此乐队跌入了低谷,伟大的Metallica不复存在了,这张专辑也成为Metallica最后一张伟大的专辑。

难关:
第一轨一开始的吉他声与拔声如果不细致甜美,那就不必听下去了。第三轨如果没有狂风暴雨的感觉就不对;小鼓打在鼓皮上的质感几乎就像是打在您的皮肤上;脚踩大鼓既猛又烈,压得人喘不过气。第四轨脚踩大鼓与贝司一起演奏出来的低频璞璞声非常迷人,您感受到吗?那噢璞声要有QQ的震撼力才对。第五轨的空间感非常好,小鼓、拔、脚踩大鼓的所有优点也都集中在此。第八轨又出现那美绝的吉他声,赶快感动一下吧!第九轨那超强的暴力又出现了,实在太过瘾了!如果您High不起来,那绝对是错的。第十二轨一开始的小鼓像排山倒海般涌过来,如果小鼓声变杂了就不对。配合着大鼓QQ震撼力的低频,这段说多迷人就有多迷人。总之,听这张如果您没有血脉膨胀就是错的。

专辑曲目:
01.Enter Sandman
02.Sad But True
03.Holier Than Thou
04.The Unforgiven
05.Wherever I May Roam
06.Don't Tread On Me
07.Through

Metallica.jpg (13.66 KB, 下载次数: 263)

Metallica.jpg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7-5 17:27:05 | 只看该作者
刘汉盛榜单NO.6_伊莎贝尔•安蒂娜  巴黎的忧郁
-音响二十要之“透明感

入选原因:
      透明是一种很难形容的东西,而且很容易引起误解。在此,我可以举二种透明感的例子。第一种是在音乐厅中,您会感受到厅内灯火辉煌的气氛,那种透明感就像您眼睛所见,是温柔、晕黄、清楚的透明感。第二种是在室外。当天气非常好、空气品质也很好时,您会觉得台北市周围的山好像都拉近了,连山上小建筑都看得清清楚楚,这就是爽朗明亮的透明感。前者的透明感适用在音乐厅录音,后者的透明感则适用在录音室中录音。这张CD就是属于后者的典范。它爽朗明亮,但是绝对不会刺耳刺眼,听起来就像晨曦洒满室内,既明亮又舒服。

       难关:如果您听到的是颜色太白、会刺耳的透明感,那就错得离谱。若是每样乐器的质感不够清脆清楚爽朗, 那也不对。贝司的声音有弹性吗?没有弹性就糟了。贝司与鼓加起来的效果浑浑闷闷吗?如果是这样那也糟糕 。钹的声音既结实又清亮,而且还有一点甜味,如果您听不到这样的钹,那就太可惜了。当然,我们的女主角 嗓音甜蜜慵懒中还带有纯洁的味道,这就是日本人的最爱。

专辑曲目:
1.Penelope
2.Syracuse
3.Nous dormirons ensemble
4.Le cinema
5.Ce mortel ennui

巴黎的忧郁.jpg (46.58 KB, 下载次数: 258)

巴黎的忧郁.jpg
15#
发表于 2012-7-5 19:31:16 | 只看该作者
在刚开始买唱片的时候,基本是 按图索骥 ,以刘汉盛榜单和三星带花为参考。
16#
发表于 2012-7-5 20:57:17 | 只看该作者
好帖好介绍。。。。。。。。。。。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08:47:08 | 只看该作者
刘汉盛榜单NO.7_Hovhaness:Celestial_Gate(天国之门)
-音响二十要之“层次感
入选原因:
这是一张非常难过关的CD,同时也是一张非常感人的CD。先说感人的地方,先看第一首“天国之门”这个标题,您就可以想像音乐的型态。绵绵密密细细致致的弦乐就好像天国飘来的音乐般,是那么的轻飘,是那么的柔美,是那么的纯洁,是那么的无邪。而接下来的曲子也都是那么美的弦乐,比利时这个乐团的水准真是惊人。再来说到难过关,这也与弦乐群有关。想想看,那么绵密细致的弦乐群,其层层叠叠的层次感该有多难表现。可恨的是录音师把整个层次录得非常好,您一定要表现得出来才能过关。附带告诉您:听这张CD时不要心急,请放松心情躺在椅子上慢慢欣赏,您一定会被那么优美的音乐所感动的。
专辑曲目:
1.  Symphony No. 6, Op. 173, 'Celestial Gate'
2.  Prelude and Quadruple Fugue, Op. 128 for Orch.
3.  Tzaikerk, 'Evening Song' for Flute, Violin, Timpani, and String Orch.
4.  Prayer of Saint Gregory
5.  Alleluia and Fugue, Op. 40b
6.  Concerto No. 7, Op. 116 for Orch.- I. Allegretto
7.  Concerto No. 7, Op. 116 for Orch.- II. Jhala: Allegro
8.  Concerto No. 7, Op. 116 for Orch.- III. Double Fugue: Allegretto

天国之门.jpg (25.88 KB, 下载次数: 234)

天国之门.jpg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08:57:52 | 只看该作者
刘汉盛榜单NO.8_Chico_Freeman__爵士使者(The_Emissary)
-音响二十要之“定位感”
入选原因:
     要测定位感,一定要找二支麦克风所录下的音乐才行。为什么?因为多支麦克风的录音在收音时就会有很复杂的相位问题。再加上多支麦克风一定要进人混音台去混音,相位问题又再多一层,因此其定位就会受影响。如果只以二支麦克风悬挂在演奏者前面上方,让音乐直接经过麦克风就进人录音座,这样所录出来的声音必然是最无音染、最无相位问题的,不过,这种录音方式最大的困难就在于找到最适当的麦克风位置。如果位置找错了,录音也就泡汤了。Clarity的录音就是用二支麦克风直接进入录音座的,而且我相信这张CD的麦克风位置一定是正确的,因为录音效果非常好,乐器的质感非常清楚直接。当然,定位也非常好。

     这张“使者”The_Emissary是美国小公司Clarity的一张发烧爵士乐录音。主要演奏者奇科.弗里曼(Chico_Freeman )20多年的演奏生涯里一直就在尝试和研究不同种类的跨界音乐。他常常联合一些民族,土风,摇滚等各界音乐演奏家来联合演奏。他出生于芝加哥,父亲就是一个萨克斯手,而他的叔叔也是一个著名的爵士乐手。因此在CHICO还是学生的时候就常常演奏爵士和蓝调,不过别以为他只是个街头或酒巴乐手,CHICO可是科班出身的音乐硕士。这张“使者”专集也是CHICO和一个著名的爵士组合的合作,这个组合叫“杰士.琼斯拉丁爵士组”看了名字就知道,演奏里一定有浓浓的拉丁风格。音乐动听性不容怀疑。
          这张CD在CD圣经里上榜至少5年。


专辑曲目
01. The Spirit Catcher 02:48
算是一段序曲,在电吉它和贝司的伴奏下,CHICO给我们SHOW了一下。
02. Mandela 03:57
快节奏的打击乐,加上人声的合音,南美“森巴”味十足。
03. The Emissary 06:30
标题曲,开始时风铃清脆,结束前用乐器模拟出类似大象的叫声音,仿佛进入热带雨林。
04. Murcia 05
西班牙吉它配上萨克斯,给人以忧郁伤感的情绪。
05. La La Means I Love You 03:28
轻快的旋律和拉丁味十足的手鼓,产生诱人的魅力,让人欲罢不能。
06. Come On With It 04:27
电贝司和萨克斯的二重奏,音色丰富多变。
07. The Streets Got Me Weeping 04:26
08. Guitar 03:09
09. I‘‘ll Write A Song For You 04:58
是一首人声从头唱到尾的抒情曲,深情的前奏、间奏与女主唱慵懒的嗓音,好似一杯醇美的鸡尾酒,醉人!
10. Seven Steps To Heaven 05:15
爵士名曲,只“见”鼓手狂挥鼓棒,CHICO鼓足劲地吹,引得人脚底发庠。
11. Jikele Maweni 02:48
完全的土著音乐,土语的呐喊,有力的鼓击,过瘾。
12. Dun Dum Ba 01:50
完全的鼓乐,除了鼓声,没有其它乐器,时间虽不长,但足以让你爽到最高点

The_Emissary.jpg (27.97 KB, 下载次数: 242)

The_Emissary.jpg
19#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09:07:29 | 只看该作者
刘汉盛榜单NO.9_For Duke献给公爵
-音响二十要之“活生感”
入选原因:
Realtime的唱片在LP时代就很出名,可是曾有许多人嫌他家的录音太软没有活力,所以我特别挑它来测活生感。我自己从LP时代就有这张For Duke,一直听到CD,我一直认为这张是录得非常好的作品,它根本也不会太软,也不会太死,而是恰恰好。如果您会觉得太软太死,这纯粹是器材活生感不足所至。而活生感不足几乎就是暂态反应不好、强弱对比不佳、动态范围受压缩、速度感不够的综合病情。为此,我特别选这张CD做活生感的试金石。当然,演奏的精彩已经不在话下。

这是TAS榜单中HP's Golden Baker's Dozen 13张名盘之一,也是13张超级名盘中唯一的爵士乐。现经20比特数码重制,音效更佳,并以限量版的形式重新发行。

难关:这张CD有二难,就是“过”与“不及”,这是我自己的经验。所谓过就是声音太强太尖,铜管的压迫感很重,但是又没有应该要有的厚度与温润金属质感。而不及就是刚才我所说的声音太软太死,没有活力。会过的原因大多肇因于中频不够饱满;会不及的原因除了上述之外,还有中低频与低频的驻波太强也是因素之一。无论是短号、萨克斯风与伸缩号,您都应该要听到坚实饱满有厚度的质感才行。而且,铜管的声音即使再亮也不会刺耳才对。如果您听起来觉得偏瘦而且会刺耳,或是软趴趴没力,那都是不对的。


   “本片得到中外三本最著名的音响杂志同时推荐(美国TAS发烧唱片榜单、刘汉盛榜单100张、香港CD圣经)实在不容易,传统爵士演奏音乐多如过江之鲫,但要找一张录音极佳、音乐性丰富、活生感一流,甚至于可以让您印象深刻的唱片却很困难。而“For Duke”专辑正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音乐一开始热血就在心中逐渐沸腾,第一首Take the "A" train,一开始温厚的小号就已经足够让人瞪大了眼睛,纯熟的技术只是爵士乐手的基本功夫而已。随着而来的爵士套鼓既富冲击性又有弹性。总之这是一张经典的爵士乐名盘,录音及演奏精彩非常。”
——《音响论坛102期》赖英智
“REALTIME唱片公司就是制造M&K喇叭的公司,他们的直刻唱片在美国占有一席之地。本片是颇为光辉灿烂的片子,透明感极佳,乐器质感亦然,而低频属丰润型,在某些系统上有偏软的倾向,但是音质极美、极真实。”
——《美国TAS发烧唱片榜单》刘汉盛(对原版LP的简评)

       比尔贝瑞(Bill Berry)从1961到68年都在艾灵顿公爵、塞德琼斯等大乐团吹奏小号,70年代前后,融合爵士乐、电子放克、灵魂爵士已经玩得变化万千,在这样的环境下,贝瑞开始带领自己的大乐团,也参与较小型的乐手组合,但是演奏的都还是摇摆乐。
     「献给公爵」录音的时间是78年,专辑里面都是艾灵顿乐团当年的著名曲目,贝瑞带领乐团的调调很有几分公爵的风采,总是给独奏者留下表现空间,次中音萨克斯风手史考特汉弥尔顿(Scott Hamilton)那一年才二十四岁,棉花糖般的音色与旋律处理的细致微妙酷似大他四十五岁的老前辈班韦伯斯特,《Take The A Train》、《Cottontail》等曲演奏的非常美,既摇摆又优雅,相信公爵和韦伯斯特如果在天上听到他们的演出,一定也会相顾灿然而笑。
       唱片的录音好得出奇,即使在我家破烂的音响播放这张专辑,也可感觉到其中不可置信的温暖,《I Got It Bad》曲子里Marshall Royal吹奏的萨克斯风颤音,简直就让房间里的月历也飘了起来,翻了翻年鉴,知道这张唱片当年是realtime直刻,曾获得录音大奖,也是传诵多年的超级发烧名盘,状况良好的LP早已飙到天价,依然有行无市,幸好CD重新发行,可以让我这类不太懂得欣赏录音的人,也体会一下发烧天碟的滋味。
       或许我们该趁现在好好欣赏一下「献给公爵」,毕竟这是二十多年前一群杰出的爵士乐手,在那无人关心摇摆乐的时代录制的。唱片里,除了他们的才华技艺之外,还有他们对音乐理想的坚持,更何况,这还是张如假包换的发烧录音。

专辑曲目:

01.Take The "A" Train
02.Mood Indigo
03.Things Ain't What They Used To Be
04.Perdido
05.Satin Doll
06.I Got It Bad (And That Ain't Good)
07.I Let A Song Go Out Of My Heart
08.Cotton Tail

For Duke.jpg (37.73 KB, 下载次数: 226)

For Duke.jpg
20#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09:18:15 | 只看该作者
刘汉盛榜单NO.10_ La fabuleuse histoire de Mister Swing-Michel Jonasz
-音响二十要之“结像力与形体感”

入选原因:
     这是现场演唱会的实况录音。本来,它已经杰出得可以放在任何一项来测试。但是,您总不能只选这一张CD吧,考虑再三,我把它安排在结像力与形体感这项。为什么,如果您听了就知道,所有的乐器与歌手的声音结像得都太实体了,实体得简直就有立体感。而且,其形体都结实饱满而大,绝对是活生生的形体感。如果您听了第二张CD的前三首而不感动,打死我都不相信。

Michel Jonasz
1947年1月27日出生在巴黎郊区的Drancy的Michel Jonasz是法国香颂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家是匈牙利裔的犹太人家庭,父亲是个推销经纪人,母亲没有工作。尽管如此,他和姐姐Evelyne仍旧得在一个宁静的环境下成长。每到周日,一家四口都回到祖父母家团聚,在那里,他接触到吉普塞音乐和来自祖国的一些怀旧音乐。当Michel长到10岁,一家人搬到巴黎郊区的另一处—Porte de Vanves。但法国香颂却是那种坐在安静的咖啡馆或卧室落地窗前细细品味的音乐。
Michel青少年时期被绘画艺术感染,他选修了油画课程,此外,由于受姐姐的影响,他也成为了青年艺术俱乐部的会员,得以选修了戏剧课程。1962年,他从学校毕业后无所事事,他对于自己的未来还没有明确的想法,而他的父母和姐姐都深谙强迫无用的道理,对Michel采取了开明的态度,所以他可以自由地沉浸在音乐中。这期间,他听了很多人的音乐,Brel, Brassens, les Chats Sauvages,但是最让他触动的是Ray Charles的节奏布鲁斯。
Michel Jonasz 成名于七十年代, 他既作曲, 作词, 演奏, 演唱, 还参加戏剧表演,电影演出,可以说是非常多才多艺的。1967年与童年好友Alain Goldstein组成一队摇滚和R&B风格的乐队Le King Set, 成为歌手。 乐队解散后, Michel Jonasz以Michel King Set的艺名于1968年出版了第一张个人单曲唱片。 1969年, Michel Jonasz以自己的名字出版唱片, 1974年, 他出版了第一张个人大碟。 1975年, Michel Jonasz 出版第二张个人专集《Changez tout》, 以一首《Les vacances au bord de la mer》引起人们注意。 直到1977年, 他出版第三张个人大碟《Michel Jonasz》, 才以其爵士和布鲁斯风格奠定了他在法国乐坛的地位, 从这张唱片开始,Michel Jonasz包办了自己所有歌曲的词和曲的创作。 1985年出版的个人大碟《Unis vers l'uni》为Michel Jonasz的第九张个人专集, 风格集爵士乐, R&B 和 Bossa。 该专集里的《La bote de Jazz》成为当年的热门歌曲。 在1985年第一届Les Victoires音乐奖上, Michel Jonasz获最佳男歌手奖和最佳编曲或制作人奖, 《La bote de Jazz》获最佳歌曲奖。 大碟《Unis vers l'uni》于1993年销量达40万张。
Michel Jonasz,一个怀旧的人。迷恋节奏布鲁斯的法国人。他以香颂浪漫的氛围中融入了符合现代人心态的颓废之感,呓语一般的歌词加上先鸣强劲的节奏。尽管摇摆,尽管自由,还是浪漫。这种感觉非常特别。像酒馆里的调剂鸡尾酒。任意调和的味道。有人说:60年代前,爵士是美国的,而70年代以后,爵士,却是欧洲。真是不靠谱。只能说融合下的爵士乐更流行一些,更为大众所接受。但真正喜欢老爵士的人不会。爵士的味道决非一般可比拟。终觉得现代大众音乐的发展不该成为娱人耳目的牺牲品,无关痛痒。都知道爵士精神是自由的,如热爱中的男女欢愉般的,很放肆。法国香颂+爵士其实从理论上讲是有冲突的。一个传统优雅,一个自在放松。法国香颂浪漫优雅的味道,这在美国特别是老爵士中是没有的。相对,即兴的成分要少一些,流行的元素更多一些。

专辑曲目:
Disc 1
01. In The Morning
02. Mister Swing
03. La Chanson Des Musiciens
04. La Chanson Du Producteur
05. La Chanson Du Compositeur
06. Je T'Aime
07. Poussy
08. Fifty-Fifty

Disc 2
01. Ne Garde Rien
02. Le Temps Passe
03. Une Prière
04. Si Si Si Le Ciel
05. à Chaque Saison Qui Passe
06. La Fabuleuse Histoire De Mister Swing
07. Om Les Hommes

La fabuleuse histoire de Mister Swing.jpg (23.49 KB, 下载次数: 214)

La fabuleuse histoire de Mister Swing.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11-23 03:14 A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