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楼主: YSJ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古典音乐…我的推荐

[复制链接]
121#
 楼主| 发表于 2010-6-10 09:30:33 | 只看该作者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一)——曲折的创作历程
       第九交响曲“合唱”(作品号:125)
      1812年贝多芬就完成了《第八交响曲》,但直到1822年贝多芬才开始构思谱写第九交响曲、而且花了近两年时间才完成(1822-1824年)。这十年之间,贝多芬经历了一些什么?
      1813年,为纪念英国将军威灵顿率领英国远征军大破法国军队的战斗,贝多芬谱写了《战争交响曲》(该曲也常称为“威灵顿的胜利” ,著名发烧碟“多拉蒂指挥的1812序曲”收录的这个作品是个较好的版本)。《战争交响曲》原本只是一首普通的乐曲,它也没有被编入贝多芬的交响曲编号内;但是贝多芬为了使其能够以宏大的气势出现在音乐会舞台上,花了不少精力将之改编为管弦乐曲,甚至加上了“交响曲”的头衔。和贝多芬其他交响曲深刻的思想性相比,《战争交响曲》显得过于肤浅。贝多芬自己在几年后也自我检讨了这部作品的粗糙,不过,该作品在当时却红极一时,它给贝多芬带来了更高的声誉。这时的贝多芬几乎被荣耀和光辉充斥着,使得处于生活困境中的作曲家得到了心灵上的慰藉,他的创作欲望重新被唤起,一部又一部新作问世了,音乐会也一场接一场的被要求加演。在此后的一两个月内,《战争交响曲》也在不断地被上演,似乎大家永远听不够。
       就在这段最“辉煌”的日子里,贝多芬并没有为此“沾沾自喜”或者“迷失自我”。他对于“共和体制”的理想没有消退。自己的言行举止也没有因为要和“上层名流”为伍而变得妥协。他只是在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下,继续着自己的音乐创作和推广。这种舒适和辉煌延续到1815年,在高潮过后,贝多芬进入了自己一生中的又一个低潮期。
       低潮源自贝多芬的许多显要友人的相继去世、患病、破落。由于没有完整的家庭,贝多芬在此时重新回到了孤独、寂寞当中。应该说虽然乐圣的一生当中有过阳光普照的时候,但终究还是阴霾多于晴天,这时候他已经完全耳聋了,肺病和伤寒也一直困扰着他。而此时欧洲大陆的局势也使得一直关注政治的贝多芬忧心忡忡却无能为力。种种这些,都让贝多芬无暇再用心去创作大型的交响作品;所以,在1814年到1818年这段日子内,贝多芬几乎没有惊世的音乐问世,在这段忧伤的日子里,贝多芬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读书上,并且写了很多感悟和笔记。最终贝多芬从这些充满内涵、充满激情的文字中,重新唤回了自己的作曲灵感! 1818年开始,贝多芬开始从沉默中醒来,一部又一部重量级作品被不断谱写出来!《庄严弥撒》、《C大调三十三首钢琴变奏曲》以及作曲家的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第30、31和32号)就是贝多芬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几乎花了大半生的时间来酝酿、筹划的;但一直到完成了《庄严弥撒》之后的1822年秋天才开始动笔谱写这部凝聚其一生力量和信念的宏篇巨作。为了保持创作激情和状态,贝多芬先后搬了四次家;终于在埋头一年半之后,在1823年的年底,这部凝聚着贝多芬人生哲理的《第九交响曲》完成了!虽然经历的时间不算短,但作品的创作还是比较顺利的,几乎是一气呵成。但好事多磨,首演地点就充满了坎坷,按照合同,应该放到英国的伦敦去首演,但是贝多芬依然觉得音乐之都维也纳才是最好的选择,而这时他的音乐风格在维也纳受到了罗西尼歌剧的强大冲击,有些人甚至攻击贝多芬的音乐已经过时。面对这种状况,作曲家又想把首演改到柏林去进行。知道这个消息,维也纳听众反而又强烈的呼吁《第九交响曲》应该在维也纳首演,很多人联名写信给作曲家要求他留在维也纳,信中充满了真切的感情;贝多芬为此回心转意,开始筹划作品在维也纳的首次演出。在演出前的排练过程中,又出现了很多问题。贝多芬的这部作品,确实是对乐团乐手的严峻考验,有不少段落演奏起来颇具难度,需要乐手有扎实的功底和优秀的技巧。而且《第九交响曲》也是贝多芬唯一一部引入人声的交响曲作品,其中一些高难度的段落令当时参加首演排练的歌唱家的表现不够完美,综合这些因素,第一次合练的效果很差,有人甚至建议贝多芬改动某些段落,以减小表现上的难度。但是对艺术追求完美的乐圣坚持自己的理念,没有改动一个音符。为此,演出日期不得不一改再改。终于,在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凯伦特纳托尔剧院,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首演音乐会隆重举行了 !(待续)

威灵顿的胜利之多拉蒂1812序曲.jpg (45.59 KB, 下载次数: 391)

威灵顿的胜利之多拉蒂1812序曲.jpg
122#
发表于 2010-6-10 17:31:54 | 只看该作者
终于又更新了,谢谢楼主,期待好久了
123#
 楼主| 发表于 2010-6-11 09:18:44 | 只看该作者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二)——世界大同的欢乐颂歌
       1824年5月7日,《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首演音乐会在维也纳凯伦特纳托尔剧院隆重举行!这次演出可谓盛况空前,久违的欢呼、久违的热烈,重新回到贝多芬的周围。当整部作品演奏完毕之后,出现了很多令人惊异的场面,——观众们近乎疯狂的鼓掌、欢呼,很多人留下了激动的泪水,人群不住的朝着舞台的方向拥去,人们被这恢宏的旋律所打动,已经顾不得礼仪。而作曲家本人虽然因为耳聋,已经听不到任何欢呼声和掌声,却依旧被这超乎寻常的热情场面激动得晕厥过去,一度不省人事……
      如今距离1824年的首演盛况,已经过去近两百年了,但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和《欢乐颂》却成为了长盛不衰的经典作品。在这两百年岁月中,几乎所有的后辈音乐家、作曲家都被这部宏伟的作品所倾倒;更有无数业余的听众被这部作品所带来的音乐哲理、音乐气度所感染!因为这部作品,贝多芬成了神一样的人物,《欢乐颂》成为了人类历史长河中永远不灭的自由、和平之明灯。

     《第九交响曲》一共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是不太快的略呈庄严的快板,d小调,2/4拍子,奏鸣曲形式。第一主题严峻有力,表现了艰苦斗争的形象,充满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悲壮的色彩,这一主题最开始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下由弦乐部分奏出,而后逐渐加强,直至整个乐队奏出威严有力,排山倒海式的全部主题。作曲家一上来就用一种严肃、宏大的气势表达出了整部作品的思想源泉。其实这是贝多芬很多作品中反复表现过的主题——斗争,也折射出斗争的必然过程——艰辛。旋律跌宕起伏,时而压抑、时而悲壮,我们似乎看到的是勇士们不断冲击关口,前赴后继企盼胜利的景象。
       紧接着的第二乐章,按照传统通常应该是慢版,但是贝多芬打破了这一惯例,居然用了极活泼的快板,d小调,3/4拍,而且是庞大的诙谐曲式。整个第二乐章主题明朗振奋,充满了前进的动力,似乎给正在战斗的勇士们以积极的鼓励,似乎让人们一下子在阴云密布的战场上看到了和煦的阳光和蓝色的天空。同时主旋律中带有奥地利民间舞曲“连德勒”的特征,和谐而具有舞蹈性。到了乐章最后,旋律重新开始急促起来,隐约透露出非常不安的气氛。
       第三乐章倒是慢板乐章了,如歌的柔板,降B大调,4/4拍,不规则的变奏曲式,可见贝多芬有意在编排上作了创新。这个乐章相对前面两个乐章显得宁静、安详了许多,旋律虽然平缓,但是不失柔美。柏辽兹评价此乐章是“伟大的乐章”。第三乐章共两个主题,其中第一主题充满了静观的沉思,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哲理性。在前面两个乐章表现出激烈的战斗场面之后,第三乐章似乎是大战中短暂的平息。
       第四乐章是整部作品的精髓,急板,D大调,4/4拍。通常划分为两个部分——序奏以及人声。两者都属于第四乐章这个整体。其中的人声部分所演唱的是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欢乐颂》!这部气势磅礴、意境恢宏的诗作所表达出来的对自由、平等生活的渴望,正是一直向往共和的贝多芬的最高理想。但在人声部分上台之前,音乐经历了长时间的器乐部分演奏的痛苦经历,含有对前三个乐章的回忆。这个序奏部分是坚强刚毅,惊心动魄的。接着木管徐徐的引出了“欢乐颂”的主题,好像一缕阳光突破浓密的云层洒向大地,整个欢乐的主题渐渐拉开序幕,贝多芬真正的理想王国就在眼前!
       经过了一系列的铺垫,人声部分终于浮上水面,开始了《欢乐颂》的吟唱!这首诗是作曲家一生的钟爱。他曾说过:“把席勒的《欢乐颂》谱成歌曲,是我20年来的愿望!”所以在《第九交响曲》创作的最后关头,贝多芬甚至还不舍得过早的就把歌唱《欢乐颂》的部分放到自己的作品中。他并不愿意把《第九交响曲》作为自己在交响乐领域的封笔之作,作为自己最高理想的体现,当时他还在计划着《第十交响曲》甚至《第十一》、《第十二》。但最后乐圣还是妥协了。或许是宿命、或许是巧合,《第九交响曲》成了贝多芬最后一部交响曲,最终成为了他作曲生涯的巅峰。这里,再次谈谈数字,我们中国文化是很忌9的,因其上无进取之路,太过阳刚了;上九:亢龙有悔即是对此的最权威诠释。研究文化艺术时,纵向分析比较是必须的,但有时对东西方的艺术文化作些横向对比也特别有趣。
       伴随着激情澎湃的唱词和急速雄壮的旋律,《欢乐颂》唱出了人们对自由、平等、博爱精神的热望。贝多芬并没有照搬席勒的原诗,而是以自己独到的理念,配合音乐的需要做了一定的删节和修改。在激动人心的歌词和贝多芬超人般旋律的相互烘托以及四个不同声部人声的独唱、重唱以及大合唱团的合唱下,《欢乐颂》得到了升华,听众得到的是无与伦比的奋进力量和精神支柱。乐章的最后,这种气氛被表现到了极致,整部作品在无比光明、无比辉煌的情景下结束。
      如今《第九交响曲》公认是贝多芬在交响乐领域的最高成就。甚至有很多作曲家、音乐家认为已经没有任何作品能够超越《贝九》的成就,无论这种说法是不是有偏颇的地方,《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都将是永恒的!欢乐颂精神永不灭!
      

     《第九交响曲》的版本众多,最经典者莫过于1951年7月29日富特文格勒在拜罗伊特音乐节开幕庆典上指挥演出的贝多芬《第九号交响曲》,即著名的“拜罗伊特贝九”, 她被形容为“世纪的绝响”、“空前绝后”、“最伟大的贝九”...... 这是贝九的最好阐释,它深刻地展示了贝九的内蕴,后人无法企及。我手头上的“拜罗伊特贝九”有三个版本,一个是列入“三冠王”的EMI版,二是Naxos发行的由HMV的黑胶唱片转制的HMV版,从转录质量看要优于EMI的天使版。还有一个是2006年才偶然发现并于2007年出版的拜罗伊特"本真”贝九(或叫“巴伐利亚广播公司原始现场演出母带转制版”、“原版拜罗伊特贝九”)。对比之下,HMV版清楚地显示瓦尔特.李格作了一些改动:增加回响,用其他录音替代了带有听众杂音的乐句,改变动态,以及在合唱“vor Gott”的结尾部分增大渐强等等。后者则让听众可以真实地听到未经瓦尔特.李格修饰处理过的、这场在难忘的时刻举行的音乐会了。据说还有一个东芝版,可惜暂时还没能收集到。
       索尔蒂(Sir Georg Solti)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所演绎的贝九也是我特别喜爱的版本之一,索尔蒂的演绎热情四溢、昂扬振奋,这个版本更是以绝佳的音效成为最出色的贝九版本之一。当然:卡拉扬贝交全集70年代版(白卡)和63年版(红卡)中的贝九,伯恩斯坦(Bernstein)在庆祝两德统一时在柏林墙边演出实况版本、加德纳(John Eliot Gardiner)指挥革命浪漫乐团的古乐版等等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拜罗伊特贝九EMI版.jpg (28.28 KB, 下载次数: 431)

拜罗伊特贝九EMI版.jpg

拜罗伊特贝九HMV版.jpg (19.38 KB, 下载次数: 365)

拜罗伊特贝九HMV版.jpg

拜罗伊特贝九原版.jpg (20.01 KB, 下载次数: 391)

拜罗伊特贝九原版.jpg

贝九之卡拉扬贝交全集白卡版CD6.jpg (18.11 KB, 下载次数: 368)

贝九之卡拉扬贝交全集白卡版CD6.jpg

贝九之索尔蒂(最佳音效).jpg (24.9 KB, 下载次数: 374)

贝九之索尔蒂(最佳音效).jpg

贝九之伯恩斯坦两德统一版.jpg (34.52 KB, 下载次数: 356)

贝九之伯恩斯坦两德统一版.jpg

贝九之加德纳古乐版.jpg (28.33 KB, 下载次数: 377)

贝九之加德纳古乐版.jpg
124#
 楼主| 发表于 2010-6-14 11:30:30 | 只看该作者
贝多芬交响乐全集的版本推介
       海顿一生共创作了120多部交响乐;他的交响乐全集好象只有一个版本:即多拉蒂AntaI Dorati 指挥匈牙利爱乐乐团的演绎版本。莫扎特一生创作了40多部交响乐。他的全集版本也不多,除前面曾介绍过的伯姆版和马里纳版外只有平诺克版和莱文版等。

      作为衡量一个指挥家成就最高标准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现有版本却非常非常之多。其中:酒神学派的富特文格勒(Furtwangler)指挥维也纳爱乐和阿波罗学派的托斯卡尼尼(Toscanini)指挥NBC交响乐团所演绎的贝交全集是当之无愧是两座贝交全集的顶峰,迄今无人可与其比肩。富特文格勒的贝交全集是EMI唱片公司自行拼凑发行的,出于商业利益,EMI并没有将富特文格勒的的一些“典范”演绎收录进去,但这套唱片的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录音室作品的优良音质,老牌唱片公司的一流转制技术,等等。虽然大师的录音室作品和现场演出无法相媲美,但他的指挥演绎仍然具备权威性和高度的聆赏价值。托斯卡尼尼(Toscanini)指挥NBC交响乐团演绎的贝交全集有两个录音版本,一个是1939年的录音,另一是1952年的录音。前者的演绎更到位,后者则以音响效果取胜。
      若从演绎水平、乐队配制、录音质量、音响效果等等方面综合考虑,则贝交全集的首位我会选择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的演绎版本。手头上有卡拉扬的5个演绎版本,
   1:收录在DG出版的贝多芬全集中的贝交全集61、62年版,
   2、1963年录音的红卡版,
   3、70年代录音的白卡版,
   4、80年代的金版。
   5、2003年出版的1963年录音SACD版。
       这几个版本中,通常认为白卡版的演绎水平最为成熟,对作品的理解最为深入,但我个人会更喜欢红卡版。
       另外:旺德(Gunter Wand)指挥北德广播交响乐团版本,哈农库特(Harnoncourt)指挥欧洲室内乐团的TELDEC版。伯恩斯坦(Bernstein)指挥New York Philharmonic版、阿巴多(Claudio Abbado)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版、加迪纳(Gardiner)指挥革命和浪漫乐团版等也是我很喜爱的版本。
        当然,瓦尔特(Bruno Walter)、多纳伊(Dohnányi)、伯姆(Karl Bohm)、索尔蒂(Georg Solti)、切利比达克(Celibidache)、约胡姆(Eugen Jochum)、万斯卡(Osmo Vanska)还有本真主义的霍格伍德(Hogwood)、诺林顿(Sir Roger Norrington)、布吕根(Frans Bruggen)等等指挥家的演绎版本也很不错,
        库贝利克 (Kubelik)的贝交全集则动员九支顶尖交响乐团(1 伦敦交响乐团、2 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3 柏林爱乐乐团、4 以色列爱乐乐团、5 波士顿交响乐团、6 巴黎管弦乐团、7 维也纳爱乐乐团、8 克里夫兰管弦乐团、9 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及合唱团)协力完成。这是与其他大师不同的地方,大师们大多指挥同一乐团来表达他对这九首交响曲的詮释,导致这九首作品因乐团音色之固定而成为单一个体;而库贝利克为反映出贝多芬九首交响曲在音乐及精神层面的相对性,透过九支交响乐团在本质上的不同来表现这些作品。而钢琴家卡萨利斯(Cyprien Katsaris)所演绎的交响曲全集(李斯特改编的钢琴版)别具特色:仅以一部钢琴就完整地演绎了贝多芬的所有交响曲,改编者的胆识与演奏者的技巧令人惊叹。另外,若很重视贝多芬交响曲全集的音响性,则可选择莱博维茨(Rene Leibowitz)指挥皇家爱乐乐团演奏的版本,该版本的音效极佳,有人评价说它是声音效果最棒的贝交全集之桂冠。

贝多芬交响乐全集之富特文格勒.jpg (12.69 KB, 下载次数: 362)

贝多芬交响乐全集之富特文格勒.jpg

贝多芬交响乐全集之托斯卡尼尼1939.jpg (15.38 KB, 下载次数: 378)

贝多芬交响乐全集之托斯卡尼尼1939.jpg

贝多芬交响乐全集之卡拉扬63红卡.jpg (15.45 KB, 下载次数: 381)

贝多芬交响乐全集之卡拉扬63红卡.jpg

贝多芬交响乐全集之旺德.jpg (17.87 KB, 下载次数: 356)

贝多芬交响乐全集之旺德.jpg

贝多芬交响乐全集之伯恩斯坦.jpg (38.06 KB, 下载次数: 386)

贝多芬交响乐全集之伯恩斯坦.jpg

贝多芬交响乐全集之哈农库特.jpg (14.54 KB, 下载次数: 360)

贝多芬交响乐全集之哈农库特.jpg

贝多芬交响乐全集之阿巴多罗马版.jpg (12.48 KB, 下载次数: 376)

贝多芬交响乐全集之阿巴多罗马版.jpg

贝多芬交响乐全集之加迪纳(古乐版).jpg (17.42 KB, 下载次数: 388)

贝多芬交响乐全集之加迪纳(古乐版).jpg

贝多芬交响乐全集之卡萨利斯(钢琴版).jpg (14.42 KB, 下载次数: 371)

贝多芬交响乐全集之卡萨利斯(钢琴版).jpg

贝多芬交响乐全集之莱博维茨(最佳音效).jpg (28.75 KB, 下载次数: 360)

贝多芬交响乐全集之莱博维茨(最佳音效).jpg
125#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08:42:45 | 只看该作者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
      贝多芬对钢琴艺术的贡献无与伦比。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其中大部分都成为西方钢琴音乐的重要文献,在这些钢琴作品中,以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最为经典。贝多芬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被称为钢琴音乐的《新约全书》(钢琴音乐的《旧约全书》是巴赫的十二平均律键盘曲集);它跨越了贝多芬所有的创作阶段,忠实地记录了他三十多年的思想历程和创作生涯。与交响曲不同的是,这些奏鸣曲更多地是表现了这位伟大的作曲家个人的情感体验,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是阐述音乐家精神发展过程的独特文献。它们实际上囊括了贝多芬在键盘上全部的创作生涯。他先是像年轻的雄狮一样汲汲于创造英勇业绩:中年时他表现出富有挑战精神的英雄主义:生命晚年时,则感受到伟大的神秘境界。和键盘音乐的“旧约”(巴赫的平均律)不同,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对于钢琴乐曲的风格有著革命性的影响。它们使钢琴乐曲脱离莫扎特时代那种室内乐的典雅风格,而为19世纪李斯特等这样的大师谱写出热情灿烂的作品开创风气之先。
       贝多芬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事实上是37首,包括两首简易奏鸣曲和三首早期的“选帝侯奏鸣曲”)分前、中、晚期作品。从第1首(作品2号之1)至第18首(作品31号之3)是前期作品,第19首(作品49号之1)至第26首(作品81号)是创作成熟时期的作品,第27首(作品90号)至第32首(作品111号)是晚期的创作。林逸聪的音乐圣经则将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前、中、晚期分组为:1-11;12-27;28-32。甚至林逸聪还强烈的认为最后三首才真正属于晚期作品。只因29号钢琴奏鸣曲属浪漫主义发展到极限的作品。而贝多芬后期的钢琴奏鸣曲应该有充满超脱的灵秀之气。
       贝多芬早期的钢琴奏鸣曲创作顶峰是第8号钢琴奏鸣曲——悲怆。中期的代表作是:第14钢琴奏鸣曲(月光),第23钢琴奏鸣曲 (热情)和第26钢琴奏鸣曲(告别),其最顶峰的作品是其晚期的最后三首作品,即30,31,32号钢琴奏鸣曲。这三首钢琴奏鸣曲味道是一首比一首“曲径通幽”,技巧上的炉火纯青与感情上处于宁静;那种超脱的灵秀之气给予这三首钢琴奏鸣曲一种极难悟通的深邃。最最出色的自然是最后一首—第32钢琴奏鸣曲(Op.111 e小调)。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具体作品编号:

第一钢琴奏鸣曲    (Op.2 No.1) F小调
第二钢琴奏鸣曲    (Op.2 No.2)  A大调
第三钢琴奏鸣曲    (Op.2 No.3)  C大调
第四钢琴奏鸣曲    (Op.7)           降E大调
第五钢琴奏鸣曲    (Op.10 No.1)  c小调
第六钢琴奏鸣曲    (Op.10 No.2)  F大调
第七钢琴奏鸣曲    (Op.10 No.3)  D大调
第八钢琴奏鸣曲    (Op.13)          C小调《悲枪》
第九钢琴奏鸣曲    (Op.14 No.1)  E大调
第十钢琴奏鸣曲    (Op.14 No.2)  G大调
第十一钢琴奏鸣曲  (Op.22)        降B大调
第十二钢琴奏鸣曲  (Op.26)        降A大调
第十三钢琴奏鸣曲  (Op.27 No.1)  降E大调
第十四钢琴奏鸣曲  (Op.27 No.2)  升C小调《月光》
第十五钢琴奏鸣曲  (Op.28)          D大调《田园》
第十六钢琴奏鸣曲  (Op.31 No.1)  G大调
第十七钢琴奏鸣曲  (Op.31 No.2)   d小调《暴风雨》
第十八钢琴奏鸣曲  (Op.31 No.3)  降E大调
第十九钢琴奏鸣曲  (Op.49 No.1)  G大调
第二十钢琴奏鸣曲  (Op.49 No.2)  G大调
第二十一钢琴奏鸣曲(Op.53)         C大调《华尔斯坦(黎明)》
第二十二钢琴奏鸣曲(Op.54)         F大调
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Op.57)         a小调《热情》
第二十四钢琴奏鸣曲(Op.78)         升F大调《献给泰丽莎(泰丽莎奏鸣曲)》
第二十五钢琴奏鸣曲(Op.79)         G大调《杜鹃》
第二十六钢琴奏鸣曲(Op.81 a)      降E大调《告别》
第二十七钢琴奏鸣曲(Op.90)         E小调
第二十八钢琴奏鸣曲(Op.101)       A大调
第二十九钢琴奏鸣曲(Op.106)       降B大调:《钢琴 (槌子琴)》
第三  十钢琴奏鸣曲(Op.109)        E大调
第三十一钢琴奏鸣曲(Op.110)       降A大调
第三十二钢琴奏鸣曲(Op.111)       e小调
126#
发表于 2010-6-19 13:13:56 | 只看该作者
说道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吉列尔斯 那套可惜了,据说本来是要录全集,结果没录完就去世了
127#
 楼主| 发表于 2010-7-3 17:46:12 | 只看该作者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的版本推介

1、施纳贝尔Artur Schnabel

历史上第一套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唱片是施纳贝尔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在EMI公司录制的.这套全集尽管音效不佳,但至今仍畅销不衰,原因就在于施那贝尔严谨而充满灵感的演奏. 施纳贝尔表现的贝多芬奏鸣曲织体的各个线条与结构中各种力度对比的,都达到完美的统一。他是演奏这32首奏鸣曲的权威.

2、巴克豪斯Wilhelm Backhaus

巴克豪斯曾两次录制贝多芬奏鸣曲(除了OP.106)全集,第一次是在50年代初,第二次是在50年代末.现在我们能买到的是后一版,但其中的OP.106是前一次的版本.之所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录制两次全集,唯一的解释就是立体声技术的出现,Deeca公司想推出世界上第一套立体声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尽管这个版本也很优秀,但Dacca公司为此将前一次的版本从此束之高阁就简直是犯罪了.巴克豪斯的鼎盛时期是在1950年至1956年这短短的6年,他这时期的一系列唱片录音和现场演奏会录音都是钢琴演奏史上的珍品.更令人惋惜的是,Dacca总公司后来将这个版本的版权卖给了日本的TOSHIBA ,巴克豪斯因演奏追求气魄,触键有力,有"键盘狮王"之称,在阐述贝多芬丶布拉姆斯作品中体现出极强的张力.巴克豪斯在64岁之前专致于现场演奏,未录过唱片,所以实际我们在唱片上听到的是这位钢琴大师晚期追求的自然与清越,那种强劲的击键已不多见,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的是自然与清越中那种有张力的冷峻.他在Decca录制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有着超凡脱俗的寂静与深度,是值得收藏的佳品.

3、肯普夫Wilhelm Kempff

肯普夫曾经两次录制过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一次在50年代,一次在60年代.肯普夫的演奏表面上不动声色,也不追求强烈戏剧性对比.但他演奏出的旋律质朴而真诚,对作品结构和织体的把握无可挑剔.在音乐风格上,他的贝多芬少了一些冲动和爆烈,突出的是温暖和哲思,严谨而不刻板,抒情而不造作.在技术表现上肯普夫算不上惊人,但非常准确踏实.整套录音每一首都演奏的十分认真完整,虽没有哪一首特别突出的,却也没有失水准的败笔. 应该说是一套最全面,最平衡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当然,由于他过于循规蹈矩,从欣赏角度听来少了些许色彩。

4、阿劳Claudio Arrau

阿劳在PHILIPS录制的贝多芬钢琴作品全集是这位二十世纪最具实力的钢琴家最具代表性的录音。尽管许多权威的唱片评鉴杂志并不很推崇这套唱片,但它确实是一套可以认真听上好几年的CD。阿劳的贝多芬也许缺少一些巴克豪斯那种纯正的日尔曼味儿,但还是很接近贝多芬的灵魂的。他的演奏每一次触键都心里有数,对音色控制的天衣无缝,没有一个粗糙或单薄的发音,没有一个生硬或不当的分句,每一个音后面都有一个通向想象空间的隧道,让人的感官得到抚慰,理性获得求索的方向。他对作品架构的构建雄健而厚实,速度偏慢但并不拖沓,技术表现更是无可挑剔。阿劳的音乐就像一炉炭火,远观感受不到热力,但只要你愿意靠近,一定会被融化。

5、吉列尔斯Emil Gilels

吉列尔斯是俄罗斯钢琴乐派的卓越代表,其演奏雄劲有力,被称为”钢铁般的触键“。这是充分把握贝多芬精神,高技巧发挥和令人热轿沸腾的演奏,录音也很好。吉得尔斯最后十年为DG所灌录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无疑是他个人一生艺术的精华所在,完美的触键和录音让我们更正确定地深入贝多芬的世界。
要提到乐界著名的「未竟之功」,我们就很容易想到俄罗斯著名钢琴家吉利尔斯在开始往西方发展之际,于DG录制全本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计划。只可惜这套全集最后差几首没录完,最令人感到惋惜。不过在这里,吉利尔斯留下了他晚年对贝多芬钢琴作品的精雕精琢,充满高度力与美的重要诠释。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之施纳贝尔.jpg (22.54 KB, 下载次数: 381)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之施纳贝尔.jpg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之巴克豪斯.jpg (23.87 KB, 下载次数: 365)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之巴克豪斯.jpg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之肯普夫.jpg (35.82 KB, 下载次数: 362)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之肯普夫.jpg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之阿劳.jpg (29.15 KB, 下载次数: 363)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之阿劳.jpg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之吉列尔斯A1.jpg (18.14 KB, 下载次数: 379)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之吉列尔斯A1.jpg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之吉列尔斯B1.jpg (18.59 KB, 下载次数: 363)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之吉列尔斯B1.jpg
128#
发表于 2010-7-3 18:32:31 | 只看该作者
施纳贝尔这套我有。权威!
129#
发表于 2010-7-5 18:49:50 | 只看该作者
继续上啊!兄台
130#
发表于 2010-7-5 20:34:44 | 只看该作者
TAOGE,施纳贝尔这套的录音如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11-26 04:25 A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