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贝多芬第二交响曲——摆脱死亡的阴影
贝多芬第二交响曲(作品号:36) 创作于1802年,
贝多芬是一个因后天的疾病引起的失聪者,在30岁不到的时候就已经感觉到了自己的听力越来越差,经历了数年的痛苦,他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是在求医问药的过程中,医生的治疗手段并没有改观贝多芬耳疾的病情。他需要和人用很大的音量来进行交流,对于微弱的声响很不敏感。这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其痛苦是常人所难以体味的。因此在1802年4月份,贝多芬接受了医生的劝告,离开了闹市区,来到位于维也纳郊区的海利根施塔特休养。来到海利根施塔特半年R后,贝多芬开始感到寂寞与绝望,以至于写下了一份遗书,向自己的兄弟和朋友交待了后事,这份文献后来被称之为《Heiligenstadt Testament(海利根施塔特遗嘱)》;令人欣慰的是,贝多芬并没有为此寻短见。相反的,这纸遗书反而激发了他尚未爆发的潜能。从死亡阴影中走出来的贝多芬,在1802年10月左右回到了维也纳,并马上创作了《第二交响曲》。
《第二交响曲》是贝多芬重新对生活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期待的一首赞歌,同时也是《海利根施塔特遗嘱》精神内涵的音乐化提炼和总结。所以,尽管《第二交响曲》是贝多芬九首交响作品中最不起眼的,但它对贝多芬而言却是意义重大。整部作品洋溢着乐观向上的“青春气息”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前两个乐章是“光明与黑暗始终在进行着搏斗,黑暗似乎取得了暂时的胜利”,直到第三、第四乐章才是真正属于欢乐、胜利的旋律。
在思想性上,《第二交响曲》比《第一交响曲》更富有内涵和哲理,在艺术性上,则依然稍稍带有莫扎特、海顿时期的影子,但属于贝多芬自己的东西已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了。在经历了死亡的阴影后,作曲家对人生有了更加透彻的认识,所以在独创性方面也显得越加个性化和大胆。《第二交响曲》虽无出名的乐章和段落,也没有很大名气,但其将思想和旋律的冲突性融为一体,很能体现贝多芬坚韧的个性风范!
这首作品包括4个乐章:
1.柔板,朝气蓬勃的快板。包括浪漫与神秘色彩的引子和活泼的第一乐章,主题刚劲,喧闹、活泼,副题是木管奏出的歌唱;
2.小广板,宽广而流动的旋律先由弦乐组奏出,后由木管乐器作出反应,整个乐章充满了旋律美;
3.谐谑曲,快板。这个乐章充满出人意料的力度与节奏变化,中段有一段精致优雅的18世纪为木管而作的三重奏;
4.极快的快板,柏辽兹称它为第二谐谑曲,充满活泼与快乐。
这首《第二交响曲》的版本,我拥有的单行版较少,只好从贝多芬交响曲全集里面挑选出来推荐,:
1、诺林顿(Norrington)指挥伦敦古乐团版贝交全集CD2:第二、八交响曲{音乐圣经首选版本},(古乐版)
2、阿巴多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罗马版)贝交全集CD2(第二、五交响曲);
3、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指挥NBC乐团(第一 、二交响曲, 1951年).被誉为“现代指挥艺术的鼻祖”的托斯卡尼尼与富特文格勒一样,都是贝多芬的最权威诠释者, 由于年代问题,他们指挥演绎的贝多芬交响曲的音效都不是很好. 即使是号称托斯卡尼尼最佳录音的UV22版也是如此(尽管相对于一些历史录音这已是很不错的);所以,注重音响性的可不用看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