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楼主: 芍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游吟江南梦乡苏杭

[复制链接]
91#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14:25:58 | 只看该作者

IMG_9364-186.jpg (253.35 KB, 下载次数: 225)

IMG_9364-186.jpg

IMG_9365-187.jpg (215 KB, 下载次数: 232)

IMG_9365-187.jpg
92#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14:28:29 | 只看该作者
万菊亭

IMG_9369-189.jpg (454.92 KB, 下载次数: 231)

IMG_9369-189.jpg

IMG_9370-190.jpg (264.24 KB, 下载次数: 258)

IMG_9370-190.jpg

IMG_9367-188.jpg (363.56 KB, 下载次数: 214)

IMG_9367-188.jpg
93#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15:09:39 | 只看该作者
楼外楼对面的“复旦光华牌坊”
“复旦光华牌坊”原是康熙年间一清朝行宫的牌坊,这次参照西湖老照片上的实景进行修复而建。后面就是西湖的十景之一的“三潭印月”与“平湖秋月”胜景。

三潭印月
该景观单元是我国江南水上园林的经典之作,观赏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明代(17世纪初)定型的田字形园林平面格局,呈现了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独一无二水景特色,在西湖十景中独具一格。二是全岛以翠柳、荷花、红枫、木芙蓉为主的传统植物品种与楼台亭阁构成了四季色彩绚丽的景观,与岛内岛外水光云天相映,象征了神话中的蓬莱仙岛。三是以月夜“三潭”点烛之景,触动天月、水月、塔月与心中之月交融辉映,引发富有禅境以为的心性关照和人性感悟,并激发和寄托了“千里共婵娟”的思念之情,“三潭印月”因此成为杭州西湖景观最经典的标志。

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是南宋“西湖十景”之一,在孤山东南角的滨湖地带、白堤西端南侧,是自湖北岸临湖观赏西湖水域全景的最佳地之一,范围约0.16公顷。该景观单元以秋天夜晚皓月当空之际观赏湖光月色为主题。
中国古代文人曾对观赏西湖胜景有过一段绝妙的评说,提出观赏西湖胜景,晴天不如雨天、雨天不如月夜、月夜不如雪景。因此,西湖景观的观赏特点之一是月夜观赏胜于白日。“平湖秋月”景观特征为充满了诗情画意的西湖秋月之夜:高阁凌波,绮窗俯水,平台宽广,视野开阔;秋夜在此众目高眺远望,但见皓月当空,湖天一碧,金风送爽,水月相融,置身于月光笼罩之中,产生身处月宫之上的幻境。在精神层面上,以四季中最为平静清澄的秋季湖水、最为洁净无暇的秋夜明月景观为代表,象征追求人格高洁的审美精神。

IMG_9381-200.jpg (347.12 KB, 下载次数: 247)

IMG_9381-200.jpg

IMG_9380-199.jpg (175.99 KB, 下载次数: 244)

IMG_9380-199.jpg

IMG_9382-201.jpg (246.55 KB, 下载次数: 256)

IMG_9382-201.jpg

IMG_9317-145.jpg (164.02 KB, 下载次数: 224)

IMG_9317-145.jpg
94#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16:34:31 | 只看该作者
“印学研究中心”、“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创立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由浙派篆刻家丁仁、王禔、吴隐、叶铭等发起创建,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学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之盛誉。社址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景区孤山南麓,南至白堤,西近西泠桥,北邻里西湖,占地面积7088.86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749.77平方米。社址内包括多处明清古建筑遗址,园林精雅,景致幽绝,人文景观荟萃,摩崖题刻随处可见,有“湖山最佳处”之誉。

西泠印社还建有一座华严经塔,这座玲珑精巧的石塔是杭州唯一一座密檐式塔,是西泠社友中的一位和尚于1924年筹建的。塔高20余米,是西泠印社标志性建筑,塔平面为八角形,共十一级。第一级刻有《华严经》,二、三级刻有《金刚经》,上面八级和塔顶部分雕有佛像,底座周围也有刻像,精美生动。

1913年,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出任首任社长,盛名之下,精英云集,李叔同、黄宾虹、马一浮、丰子恺、吴湖帆、商承祚等均为西泠印社社员,杨守敬、盛宣怀、康有为等为赞助社员。此后二十余年,西泠印社迅速发展,声望日隆,逐步确立了海内金石书画重镇的地位。受西泠印社影响,河井荃庐、长尾甲等海外社员把源自中华的金石篆刻艺术带回国内,在日本、韩国创立了全国性的篆刻创作与研究团体。西泠印社促成、推动了周边汉字文化圈内篆刻创作与研究的产生、发展和繁荣。

1949年,西泠印社收归国有。1979年后,社团活动步入正轨,学术研究、对外交流、组织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文化影响扩大,规模空前繁荣。2003年西泠印社创社百年华诞,109个海内外印学社团汇聚孤山,共襄盛典。

西泠印社历任社长为吴昌硕、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现任社长为国学大师饶宗颐。截至2005年底,西泠印社拥有社员313人,分布于中国26个省(市)自治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和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法国、捷克、加拿大等国家。每年固定在清明、重阳前后举办雅集,以孤山社址为核心,公祭印学先贤,举办社员作品和藏品展览,开展鉴赏研讨等活动,诗词吟咏、笔墨酬唱、赏鉴珍藏,延续了传统文人结社的聚会方式。每年还不定期邀集外地社员赴杭研究印学、商讨社务、观赏藏品,开展篆刻书画创作和展览交流活动,编辑出版金石书画出版物。西泠印社逢五、逢十周年庆典时,还汇聚海内外印学同道,举行大型纪念活动。
95#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16:40:03 | 只看该作者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3-1-17 04:55 PM 编辑 ]

IMG1.jpg (331.94 KB, 下载次数: 226)

IMG1.jpg

IMG2.jpg (309.68 KB, 下载次数: 275)

IMG2.jpg
96#
发表于 2013-1-17 22:58:48 | 只看该作者
很喜欢吴昌硕的篆书。
9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8 10:03:49 | 只看该作者
有同感,吴昌硕是全才,诗书画印全精通,他自己曾经说自己的画不如书,书不如篆刻,可见他对篆刻的热爱程度.
98#
 楼主| 发表于 2013-1-18 10:09:48 | 只看该作者

IMG3.jpg (418.84 KB, 下载次数: 218)

IMG3.jpg

IMG4.jpg (292.77 KB, 下载次数: 218)

IMG4.jpg
99#
 楼主| 发表于 2013-1-18 10:14:09 | 只看该作者

IMG_9392-211.jpg (359.63 KB, 下载次数: 233)

IMG_9392-211.jpg

IMG_9388-207.jpg (213.59 KB, 下载次数: 228)

IMG_9388-207.jpg
100#
 楼主| 发表于 2013-1-18 10:18:08 | 只看该作者

IMG_9398-215.jpg (224.51 KB, 下载次数: 254)

IMG_9398-215.jpg

IMG_9394-212.jpg (220.79 KB, 下载次数: 243)

IMG_9394-212.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5-2-18 01:15 P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