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楼主: TAOGE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大英帝国最伟大的唱片公司—— DECCA 迪卡唱片公司

[复制链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10:51:16 | 只看该作者
Haydn 海顿 -《交响曲全集》下载地址:http://www.verycd.com/topics/126171/
在西方音乐史上,海顿做为一名多产作曲家,在一生中共完成了107首交响曲,68首弦乐四重奏,62首钢琴奏鸣曲,和45首钢琴三重奏,14部弥撒,24出歌剧,以及两部神剧等等作品,数量之可观,种类之广博,堪称世界音乐历史之最。海顿出生的时候,巴哈在莱比锡的汤玛斯教堂担任乐长,去世的时候,贝多芬正好出版着名的田园交响曲,整个事业发展的时间,不但横跨巴洛克晚期到浪漫乐派的初期,也经历维也纳古典乐派最颠峰的时候,影响后人甚为深厚。直到18世纪末,海顿的地位和重要性,有如莎士比亚在文学领域里一样地举足轻重。

海顿的主要成就在交响乐的创作方面。他并非交响乐的首创者,在他之前,巴赫和亨德尔等人就为这种体裁进行了尝试。海顿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为交响乐确立规范的人,所以,后人称他为"交响乐之父"。着名作曲家柴科夫斯基曾说:"海顿是交响乐创作的锁链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牢固的环节。没有他,也就没有莫扎特、贝多芬……

1732年4月1日,车轮匠马蒂亚斯·海顿的老婆玛丽亚·科勒在罗劳(位于下奥地利,接近匈牙利边境)生下一个儿子。这孩子出生证明上登记的日期是4月1日,起名叫弗朗茨·约瑟夫·海顿。约瑟夫·海顿曾对自己的第一位传记作者迪斯这么说:“我生于4月1日,我爸爸的日记上也是这么写的。但我兄弟米夏伊尔(另一位大作曲家)总说我生于3月31日。这是因为他不想说我生在愚人节。” (也有说法为海顿生日是3月31日,因为,海顿一辈子都否认他是在4月1日出生的,原来是他不希望别人说,他是在愚人节出生的呆子。) 海顿的童年是快乐的,他被家人昵称为赛佩儿(Sepperl),从小就流露不凡的音乐天份,尤其有一副好嗓子,但是罗劳这个小地方,对一个有天份的孩子来说,完全没有提供任何学音乐的机会。于是,海顿的父亲考虑将海顿送到几英里外的海恩堡(Hainburg),和他的表兄弟法郎克学音乐。

法郎克尽心培养小海顿,除了上课之外,也带他参与当地所有的音乐活动。跟随法郎克的两年里,日子非常辛苦,但是却收获最多。长大后,海顿还不断感激法郎克曾经让他这么努力过。直到海顿八岁的时候,维也纳圣史蒂芬教堂招募诗班成员,海顿以歌声打动诗班指挥洛依特,同意海顿八岁就加入唱诗班,因此有机会接受更进一步的音乐教育。



从罗劳到海恩堡,再从海恩堡到维也纳,小海顿的生命有了巨大的转变。教会的课程比法郎克的还要严苛,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唱诗班的孩子根本吃不饱。所以,所有的成员都拼命争取出外演出的机会,因为这是唯一可以让他们饱餐一顿的机会,海顿自然也不例外。可是,教堂活动占去相当多的时间,想学音乐理论的机会很有限,尽管海顿试着作曲,但是诗班指挥却忙得没有时间给他任何建议,所以只有靠自己从其它的作品中学到音乐技巧。不过,更惨痛的事情发生了,十五岁的海顿开始变声,这本来就是预料中的事。但是导致他离开的原因是因为他恶作剧,剪断同学的辫子,又不愿挨打。就这样,1749年的十一月,17岁的海顿被赶了出去,开始流落街头,身无分文,从此以后必须自食其力,养活自己。幸运的是,他碰到了肯帮他的人。

命运坎坷的海顿,幸运地遇见这位他口里的卜伯伯。他借给海顿一笔钱,不收利息,也不问什么时候还,有了这笔意外的收入,海顿终于能够租下自己的一间顶楼,开始积极热切地研读音乐理论,买了福斯所写的对位法,潜心钻研,同时也教授学生,渐渐在维也纳的音乐圈里小有名气。因为他的一个贵族学生,海顿终于进入上流社会,开始为这些演奏场合写作作品。

海顿曾经有八年的时间,几乎难以餬口。但一夕之间,他又突然有了声名,人人竞相邀请他担任乐手或者音乐老师。1758年,海顿被推荐给热爱音乐的莫尔辛伯爵,得到第一份长期的音乐职位,而他也从早到晚勤奋工作,珍惜这份安定的工作。他为了自己所指挥的乐团,开始尝试创作管弦乐。他的第一号交响曲就是在莫尔辛的别墅演出。

依照当时的习惯,作曲家本人就在大键琴上指挥乐团,而在座的贵族嘉宾都深深地被海顿的才气所吸引,一致认为他是后起之秀,非常赏识他的才华。而受雇于莫尔辛伯爵的期间,海顿同时也完成了其它的交响曲。

海顿的表现,让同期的音乐家刮目相看,因此他在维也纳音乐圈也逐渐有了一席之地。而在事业逐渐安定的情况下,海顿决定成家。原来他爱上的是自己的学生泰蕾莎,但是这份爱情没有结果,因为泰蕾莎进了修道院。海顿为他的入会仪式写了一首C大调管风琴协奏曲,庄严的音乐,陪伴心爱的女人将一生奉献给上帝。



后来,因为莫尔辛伯爵陷入财务困境,为了删减支出,乐团必须解散,海顿也因此失业。这时才29岁的海顿,似乎已经经历大大小小的波折。失业之后,海顿又转往匈牙利最有权势的艾斯特哈吉家族担任家臣。尼古拉亲王爱好音乐,尤其赏识海顿的音乐表现,所以在海顿还没有完全成为乐长之前,就给予重任,负责安排整个家族的音乐活动,为亲王府的特殊场合写作音乐。而从进入艾斯特哈吉家族开始,海顿展开了他一生中事业和音乐创作非常重要的时期。

从进入艾斯特哈吉家族起,海顿的命运就有了改变,尤其在1766年老乐长去世之后,海顿被指派接任,从那时开始,对海顿而言更是划时代的改变。其中之一就是,老乐长去世之后,海顿必须接手写作教会音乐,因此天主教的宗教弥撒曲也成了海顿创作的另一个重点。

事实上,亲王府的生活相当单调,海顿和其它的人在一起有了一点距离感,心里觉得很孤单。不过也因为情感上与人隔离,才能将精力投入作曲,做一些前所未有的尝试。海顿创作的时代,正好是十八世纪后半的“狂飙运动”,主要以表现主观的情感为目的。虽然海顿也开始在音乐里描述内心的激情,但这却不是“狂飙运动”的影响。在这个时期,海顿写了不少小调的交响曲,但因为当时小调是用来表现很热情或很悲哀的情感,所以海顿这样做的动机非常耐人寻味。而以当时海顿最喜欢的第44号交响曲作例子,它表现了海顿几个重要的创作手法。例如,开头的齐奏就是显着的特征。以强拍开始的齐奏可以列为海顿的特点之一。而另一个重要方式就是运用对位法。例如在第44号交响曲的第二乐章,就可听到“卡农”的形式,它不但旋律优美,更展露了海顿感情细腻的世界。而这段期间,海顿的音乐渐渐趋于戏剧化,悲剧色彩最强烈的作品要属第49号交响曲《受难》。稳重的慢板令人联想背负十字架的痛苦,一种阴沉的忧郁感不禁油然而生。

公元1766年以后,海顿的交响曲在形式上起了很大的变化,而一般的说法认为,海顿晋升为乐长之后,兼任创作教会音乐的职务,使得他重新认识巴洛克风格,也因此才有机会以小调来写戏剧化的交响曲。而除此以外,室内乐曲和钢琴奏鸣曲,也是这段期间和交响曲相提并论的重要曲式。

[ 本帖最后由 TAOGE 于 2011-6-22 11:15 AM 编辑 ]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10:50:37 | 只看该作者
Pavarotti -《帕瓦罗蒂歌曲精选》下载地址:http://www.verycd.com/topics/187995/
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素有“高音C之王”美誉的意大利著名歌唱家卢奇亚诺-帕瓦罗蒂于当地时间9月6日逝世,享年71岁。
帕瓦罗蒂的歌唱事业不仅仅局限于意大利歌剧,在通俗文化方面也有很深造诣。迄今为止,数百万歌迷通过电视观看了他的精彩演出。
帕瓦罗蒂为人豪爽,慷慨大方,虽年届花甲,但却具有孩子般的性格。从歌唱生涯早期以及20世纪70年代,帕瓦罗蒂将自己的生命融入了意大利歌剧,凭借自身天赋和勤奋,再加上音乐大师们的提携,迅速在世界歌坛成名,以强劲的高音和胸腔共鸣著称,被誉为“高音C之王”。到80年代,帕瓦罗蒂的歌唱事业再攀高峰,与多明戈、卡莱拉斯并称世界三大男高音。

[ 本帖最后由 TAOGE 于 2011-6-22 11:15 AM 编辑 ]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10:50:09 | 只看该作者
Andras Schiff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全集》下载地址:http://www.verycd.com/topics/2738690/Andras Schiff,匈牙利钢琴家,5岁开始学琴,15岁在匈牙利电台举办的"发掘音乐天才"钢琴比赛中获第一名,同年入李斯特音乐学院学习,并在伦敦师从马尔科姆学习大键琴.1973年在匈牙利国家广播钢琴比赛中获第二名,1974年参加柴科夫斯基国际比赛获第四名,与同时代人兰基、科奇什一起被称为匈牙利钢琴三杰.席夫学过古钢琴,精心钻研斯卡拉蒂、巴赫、海顿等作曲家的分句技巧,其演绎的巴赫、海顿作品有清新、清秀的特点,音色极佳,充分发挥了现代钢琴的魅力。

莫扎特一共留下十八首钢琴奏鸣曲传世,从他传奇的童年时期一直到他成为一名成熟的作曲名家,各个不同的阶段都曾经有代表性的钢琴奏鸣曲作品出现。不需要太多的言辞赘述,莫扎特珠玉般的钢琴奏鸣曲作品,洋溢著亙古永恒的精彩创意与纯粹的美感,其不凡的意义与艺术价值,足已列为全人类共同的瑰宝。

[ 本帖最后由 TAOGE 于 2011-6-22 11:14 AM 编辑 ]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10:49:19 | 只看该作者
键盘上的狮王——威廉·巴克豪斯Wilhelm Backhaus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下载地址:http://www.verycd.com/topics/229433/


巴克豪斯(Wilhelm Backhaus 1884.03.16-1969.07.05)出生在德国的莱比锡。他的妈妈是业余钢琴家。巴克豪斯小时候就是跟他的妈妈学琴。1891年他开始跟随莱比锡音乐学院的钢琴教授Aloys Leckendorf,一学就是九年。1898年开始,巴克豪斯开始到法兰克福和美茵学习,在那遇到了对他事业影响最大的老师——欧根·德尔贝。欧根·德尔贝是李斯特的学生,他演绎的贝多芬至今影响很大。
1900年,巴克豪斯开始登台演出。最早的时候是跟随由阿瑟·尼基什带领的莱比锡格万豪斯音乐厅乐团演出。他在全世界开始出名是1905年8月,巴克豪斯赢得了鲁宾斯坦钢琴比赛的冠军。当时作曲家巴托克也是参赛选手之一,他在听完巴克豪斯的演奏后感慨地说:“巴克豪斯的演奏确实漂亮。”
巴克豪斯纽约的首演是在1912年1月5日,当时他弹的是贝多芬的《皇帝协奏曲》,赢得了钢琴技巧名家的声誉。之后,他到南美、亚洲、欧洲巡回演出。
外界对巴克豪斯的私生活知之甚少,仅仅知道他烟抽得很凶。他得兴趣只在演奏上,特别是独奏。我没有听说过他喜欢演奏室内乐,留下的唱片也只有两首作品。他的教学生涯也很短,记忆中只有1905年在曼彻斯特皇家音乐学院当教授、1925-26年在美国的柯帝斯音乐学院之类的短期教学,还有一战时期为军队的服务,他几乎是集中在舞台演奏和录音上。即使是在纳粹执政时期也没有停止演出,后来他还以纳粹临时战犯的身份为盟军演出。据说,他音乐会总的数量超过4,000场!就在巴克豪斯逝世前,Andor Foldes向巴克豪斯辞别:“多乾你最喜欢乾的事吧。”他说“最好的问候”是指巴克豪斯为他举行的欢迎“音乐会”。当时巴克豪斯已经85岁了!在与伯姆录制布拉姆斯的第二钢琴协奏曲时,伯姆对其他人说:“这家伙无论什么年纪弹布拉姆斯都那么好。”,结果大家都笑了。实际上,伯姆比巴克豪斯还年轻10岁,当时巴克豪斯是83岁,伯姆是73……
在二战之后,巴克豪斯定居瑞士的卢嘉诺(Lugano),外界都知道他是演奏贝多芬和布拉姆斯的超级大师。从那个时候起,“键盘上的雄狮”的昵称就跟随着他。他最后的独奏音乐会是1969年6月28日,7天之后因为心脏病在奥地利的Villach去世。之后,他被埋葬在科隆。
当巴克豪斯在美国巡回演出时,有一个评论家称“他的技巧象神一样。”。他年轻的时候技巧是无与伦比的,虽然因此说他在DECCA留下的所有78转和单声道的录音中技巧是完美的、完全没有瑕疵的,在立体声时期的录音中还是可以听到有几处技术问题,象贝多芬第三奏鸣曲、皇帝协奏曲等,但是,他众多的贝多芬和布拉姆斯的录音是里程碑。他的演奏几乎都是完整的技巧、稍快的速度、率直和充满力量。不过,在抒情的片断他的演奏是那么的迷人、声音是那么的丰满、感情是那么的深入。他的发音无疑是他那个时代最杰出的。我还没有听过有比他1966年在DECCA留下的贝多芬第31奏鸣曲的录音更美、更打动人的旋律线!在贝多芬第32奏鸣曲的第二乐章,那种一张一弛的鲜明对比,没有其它的录音可比的。从录音中除了可以得到想象他是个强而有力的钢琴家之外,你未必会感受到这些,你可能会对他晚期在DECCA公司的那些录音失望的。我觉得这对巴克豪斯是很不公平,就像我们评论吉列尔斯,他被誉为有“钢铁般的触键”,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他晚年的录音是那么的抒情和柔和。如果我们对巴克豪斯的评价仅仅源于他晚期在DECCA的那些录音,那么将会对他的艺术产生极大的误解。
巴克豪斯的演奏对后辈的影响是很大的。年轻的波利尼将他视为最尊敬的钢琴家之一,科瓦塞维奇称他是“仅有的理解汉麦克拉维奏鸣曲的钢琴家”。
从上世纪50年代起,巴克豪斯是为EMI和DECCA公司录音。在HMV年代,他在Gaisberg的监制下录制布拉姆斯的作品,比在后来在DECCA录得还要多。非常有趣的是,他在1900-20年之间,录制德奥体系的作品很少。可喜的是,贝多芬、布拉姆斯、舒曼、舒伯特这些代表他风格的作品是在录音技术成熟后才录制的。之后,他录音的范围几乎只在德奥的圈子里面。
在DECCA年代,巴克豪斯只有很少的非德奥的作品录音,他的肖邦音乐会又没发行CD。他在单声道时期录制了贝多芬所有的钢琴奏鸣曲和协奏曲,布拉姆斯的两首协奏曲。1955年之后,他在录音室主要的工作是重新录制这些作品的立体声版本,其它的作品还包括莫扎特、巴赫、舒曼、舒伯特。DECCA曾经把他的这些立体声录音几乎全部以“巴克豪斯专辑”为名作国际发行,个别的单声道录音放在“历史录音”系列出版。但是,除了贝多芬的作品和传奇系列的录音外,其它的录音都已经绝版。
在巴克豪斯的录音里面,最值得推荐的是他和伯姆合作的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和莫扎特第27钢琴协奏曲。在27钢协中,他展现的自然的美就像我们在黄昏见到的景象。他的布拉姆斯第二钢协,尽管技术状况要逊色于他早年和schuricht的版本,但是那种成熟的美感是难以磨灭的。
在贝多芬的录音中,单声道时期的第三协奏曲(伯姆指挥)、第五协奏曲(克劳斯指挥)、立体声时期的第1、4协奏曲(Schmidt-Isserstedt指挥)是不错的,但是单声道的录音没有在国际发行过。在钢琴奏鸣曲全集里面,我意属于那三首最着名的奏鸣曲和最后的三首。特别是最后的三首,非常杰出,可谓傲视同齐。但是在立体声的版本里面,出现技术问题,我更期待单声道的版本作国际发行。
在布拉姆斯,伯姆指挥的第二协奏曲固然是精华,但同样是由伯姆指挥的第一和Schuricht指挥的第二同样是精彩绝伦。后者甚至获得好评比后来巴克豪斯在立体声时期技术不太稳定的录音要好。象Op.118的小品是高贵而坚实的。可惜它们几乎都绝版了。与Pierre Fournier合作的两首大提琴奏鸣曲的录音,是他仅有的两个室内乐录音之一,展现出他稳固的技巧和室内乐演奏的高超技艺。另外一个室内乐的录音是他在78转时期录制的舒伯特《鳟鱼五重奏》。

其它的作品也是不可忽视的。巴赫和海顿的独奏作品是孤清而高雅的。莫扎特的奏鸣曲或许有一点过时,但是强大的构筑力是令人难以忘怀的。目录上还有舒伯特的《音乐的瞬间》孟德尔松的无词歌。他的现场录音很少,1954年的卡内基独奏会是非常精彩的——就像他在录音室里面那样精彩。他最后的独奏会虽然技术漏洞很多,但是它的艺术价值是超过了他的历史价值的。
我们不是很容易就找到巴克豪斯多年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顶峰的原因,但是有一些细节可以供我们深思。在他最后的那些日子里面,他和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出完一场音乐会,观众甚至乐队的队员报以雷鸣般的掌声。他却满脸困惑地说:“现在我回到我生命的起点。当我12岁站在舞台上,所有人都告诉我,你正处在大量思考的年纪。现在,你们所有的人也都告诉了我同样的话。”巴克豪斯重来没有倚重他的天赋。传闻,在他家里,挂着一幅非常忧郁的矿工的油画。每当问起为什么他会挂这样一幅忧郁的画在家时,他回答:“每次我看到这画,我知道我怎么辛苦也不如他。”还有,当问起他拥有完美技巧的诀窍时,他说:“只有音阶。音阶加开始。”(文章转载,感谢原文作者)


巴克豪斯先后两次录制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这是1950年至1954年较早一次的mono录音,完成时大师也已年过70。长期以来Decca一直没有发行这一套全集,由于第二套的立体声录音巴克豪斯未来得及录第29号奏鸣曲,所以借用的是第一套的同样曲目,而现今我们终于可以聆听到这套完整的录音。

[ 本帖最后由 TAOGE 于 2011-6-22 11:12 AM 编辑 ]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10:49:01 | 只看该作者
卡拉扬DECCA传奇录音下载地址:http://www.verycd.com/topics/295849/
在众多纪念卡拉扬100周年的再版唱片中,这套9张一套的集中了1959年到1965年他与维也纳爱乐乐团的重要录音套装应该放在重要位置。11小时的音乐都非常吸引人,多数都是绝对要听的权威演绎。即使拿出之后30多年的录音,包括卡拉扬自己的,眼前的这些唱片也不逊色。莫扎特第40、贝多芬第7或者施特劳斯的查拉图斯特拉的录音浩如烟海,但是很少能达到卡拉扬维也纳录音中所展示的一以贯之优美状态。

这里收录了卡拉扬最擅长的莫扎特、贝多芬、柴科夫斯基和理查·施特劳斯,还有他不经常演出的亚当,霍尔斯特作品。最让人惊喜的是起整体的声音效果,明显与我们后来在数量多的DG和EMI的柏林爱乐“卡拉扬之声”不同,不管你喜欢或者不喜欢。

在权威的DECCA工程师努力下,这些录音不仅在现场感和动态方面胜出一筹,更重要的是维也纳爱乐乐团体现出的多种色彩、精致透明被奇迹般地呈现出来。柔软光滑的弦乐,瑰丽的管乐给听众持续的快乐。卡拉扬站维也纳爱乐乐团面前,更多地是为有这个特殊乐团提出建议而不是指令,但是效果是仍然非常显著。

评价这些录音的优劣是一件很难办的事情,但是如果要指出其中的我最喜欢的,那将是莫扎特的第40交响曲,这里有无与伦比的管弦乐平衡,分句和脉搏和高质量的弦乐。柴科夫斯基的芭蕾舞组曲,一个多彩的喜悦,呼唤出力量和氛围。亚当的《吉塞尔》,从各个方面来说都是对这个可爱芭蕾舞作品特立独行的解读,卡拉扬把它变成了经典。理查·施特劳斯的《死与净化》,一个管弦乐透明度的奇迹,拆开声音的多重层次达到了完美,并带给我们真实的戏剧的感觉。

海顿的爱好者会在这个套装里得到他们的超级礼品。即使已经拥有了这里收录作品的其他的录音,它仍然会证明是一个新发现。

[ 本帖最后由 TAOGE 于 2011-6-22 11:11 AM 编辑 ]
9#
发表于 2011-6-21 21:03:22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这贴还是应该以介绍DECCA为主吧。最好专题介绍一下DECCA的歌剧录音。或者和其他公司的歌剧录音比较其特色。
8#
发表于 2011-6-21 17:01:0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1-6-21 04:10 PM 发表
对DECCA与RCA与飞利普喜爱有加, 对DG,EMI褒贬不一!

同感。
7#
发表于 2011-6-21 17:00:15 | 只看该作者
好帖!,DECCA的录音确实给爱乐者带来许多惊喜,它的歌剧录音尤其优秀。望TAOGE 继续上贴介绍其他唱片公司。
6#
发表于 2011-6-21 16:40:21 | 只看该作者
RCA的买了不少,唯一对超技小提琴这张不太满意。
5#
发表于 2011-6-21 16:10:49 | 只看该作者
对DECCA与RCA与飞利普喜爱有加, 对DG,EMI褒贬不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6-16 08:02 A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