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查看: 30|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ZT:心底小恶魔召唤中——试听EAM Lab 202i合并式放大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昨天 11:55 AM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戴天楷




若不是去年 12 月在台北音響展,巴洛克很興奮地和我介紹它,我早就忘記了這個牌子,更別提這部新款綜擴。這個差點讓遺忘的牌子就是來自義大利 Eam Lab;而這款綜合擴大機,則是 Classic 202i。



2#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1:57 AM | 只看该作者
從專業音響領域起家

Eam Lab 正式成立的年份是 2010 年,算是滿晚近才成立的公司。可是,在 Eam Lab 這個品牌誕生之前,主事者 Emanuele Pizzi 早就以 TCE 這個牌子在專業音響領域闖蕩多年,而且創下許多在業界被視為了不起的成就。他們一直在為專業音響領域探索小體積、大功率輸出的可能,包括 75% 能源轉換率的 800W、500W 功率擴大機。2010 年他們轉換跑道,成立 Eam Lab,改投家用音響領域。而在家用音響範疇,他們的設計哲學依舊不變:要能夠提供充足的驅動力,完整重現音樂的動態,還要能夠提供可靠的品質與耐用度。(聲音表現與對喇叭的驅動力,我可藉由試聽得知,耐用度方面我就沒辦法了。)

Eam Lab 的產品現階段僅分兩個等級,旗艦是為 Signature 簽名系列,目前僅有單聲道與立體聲各一款後級。具代表性的則是 Classic 經典系列,有後級、前級和綜合擴大機。其中,綜合擴大機共有兩款,入門的是 Classic 102i,為每聲道 100W 的綜擴。另一台則是本次試聽的主角 Classic 202i,功率大一點,每聲道有 200W。這兩款綜擴的設計大體差不多,功能上也都內建唱頭放大與 DAC。

3#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1:49 PM | 只看该作者


彩色觸控螢幕讓設定都變簡單了

這次 Eam Lab 推出的新 Classic 系列,外觀有了不小更動,單就綜擴而論,無論是 Classic 102i 或 202i 顏值都不算差。Classic 202i 的前面板算是簡潔,沒有太多的按鍵和旋鈕,但有一個彩色觸控螢幕,許多功能都可透過這個螢幕觸控操作。面板上沒有電源開關,機器接上電源後,直接按壓音量旋鈕即可開機。在螢幕主選單上,每一檔位的輸入都可透過觸控即時切換。

下方有一個「設定」方框,按下之後可進入聲音設定的頁面,上半部有兩組滑軌式的數位調節,一個是左右聲道平衡,一個是音量控制。下方有兩個方塊,左邊是 DAC 的數位濾波型式,右邊是類比輸入的管理,看是否要固定音量,或使用外部的前級。以上這些操作都透過觸控方式調整,平衡和音量則可藉由遙控器來操作。接下來還有兩頁畫面,則是兩種形式的輸出功率表頭,要切到這兩個畫面,就需要按壓遙控器的 SET 按鍵。整體說來,透過頁面分層來安置功能,都很合邏輯,使用上都還算直覺。

4#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1:50 PM | 只看该作者


基礎哲學——全平衡、雙單聲道架構

關於 Classic 202i 的設計和架構,我們分類比和數位來看。先說類比,Classic 202i 採取的是全平衡、雙單聲道架構。藉由全平衡的共模互斥,聲音訊號得以更乾淨。別忘了,Eam Lab 可是做專業器材出身的,在專業和 PA 領域經常需要長距離傳送,平衡線路是最佳解方。即便到了家用器材,Eam Lab 也堅持全平衡設計。也因為它採取的是全平衡,建議用家可優先考慮以 XLR 平衡線連接其他訊源。

雙單聲道架構也很徹底,從電源供應開始,它就是一路左右對稱的設計;倘若看到機內線路佈局,那個對稱感可真是賞心悅目。因為採用雙單聲道,左右聲道各自獨立,大幅降低了串音的問題,這賦予了 Classic 202i 在寬大的音場感下還有明確的高分離度,音像的俐落清晰程度,也在全平衡、雙單聲道的架構下得到徹底發揮。後面述及聽感的部分還會說明。

5#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1:51 PM | 只看该作者


輸入輸出端子豐富,讓應用更彈性

它有 2 組 XLR 平衡輸入、3 組 RCA 單端輸入;一共五組高電平類比輸入,可說相當夠用。此外,它還內建了一組 MM 唱頭放大,這雖為配合絕大多數的唱盤,採用 RCA 單端輸入,但訊號一進去,就會轉成平衡。此外,它還可以外接其他的前級或後級使用,而且不管是前級輸出或後級輸入,都有 XLR 和 RCA 各一組端子。這麼豐富的類比端子,讓 Classic 202i 的應用彈性變得很廣。想從它入門,日後添購後級玩 bi-amp 可以;想買來聽純音樂,並整合到劇院系統裡,也沒問題;前級輸出用來連接主動式超低音,組成 2.1 或 2.2 系統亦不是問題。

6#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1:53 PM | 只看该作者


特殊音控設計——數位控制的 MOSFET 增益調節

Eam Lab 也採用了一個特殊的音量控制。一般在這個價位的擴大機上的音控設計,若非使用可變電阻,就是使用 R2R 電阻陣列。可變電阻的成本低,維修也簡單,可是,可變電阻不僅用久了會壞,接點瑕疵可能感染雜訊,它還有一個先天的問題,就是並非在全音量範圍內的響應都是線性的。理論上 R2R 階梯式的音控不會有這個問題,但是電阻的精度相對很重要;因此後者的成本也比較高。Eam Lab 不用可變電阻,也不用 R2R 階梯式音控,更不是採取數位音量衰減。他們在左右聲道各用上兩顆 MOSFETs 場效應晶體,並以數位控制增益。藉此,就規避了兩種常見音控的潛在問題,也能實現高透明度的聲音目標。

7#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1:54 PM | 只看该作者


日後還可更新升級的 DAC

講完了類比,來看看數位。這個 DAC 模組共有四組數位輸入,包括 USB type B、同軸、光纖、AES/EBU 各一組。後三者可用於一般常見的數位訊源,USB 則顯然為了擴展串流播放而有的。這個 DAC 的核心,用上了 Sabre ESS 9038 Q2M 的晶片,最高支援 PCM 384kHz、DSD 512(原生)的解碼。原廠也表示,這個 DAC 模組日後還可透過更新來升級,所以,千萬不容小覷。




8#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1:58 PM | 只看该作者
實力足以越級打怪

我在 U-Audio 的試聽室裡,以 Wilson Audio Alexia V 搭配試聽。訊源則是 NuPrime Evolution Stream 作為 Roon Server,分別以 Cambridge ENX100 作為串流播放器,透過 XLR 類比輸出給 Classic 202i,又用 Evolution Stream 的 USB 數位輸出,直入 Classic 202i 的 USB 數位輸入。為求更好的串流播放,串流路徑上還加入了 NuPrime 的 SW Ultimate 交換器。



Eam Lab Classic 202i 雖然只是一台綜擴,而且售價也不算高。代理商訂出了一個 185,000 元的漂亮價格,不僅貼著歐元定價,甚至在歐元走漲的四月中旬看,甚至比歐州當地賣得還便宜。重要的是它的聲音表現不僅對得起它的價位,甚至超乎我的預期。一台不到 20 萬的綜合擴大機,聲音卻有著高級機的架勢,無論是驅動力還是控制力,在推動 Wilson Audio Alexia V 和 Dynaudio Contour 60 時,即便在大音量下播放管弦音樂、鋼琴演奏、電影配樂、搖滾音樂,都是一副氣定神閒。鋼琴的低音很沉嗎?鼓聲打得很兇嗎?管弦樂團的場面很大嗎?電影配樂堆疊的聲音很飽滿嗎?是的,這些音樂的重播是有難度。即或如此,在 Classic 202i 播放起來,卻不是問題。



9#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1:59 PM | 只看该作者
鋼琴的衝擊感強烈,和弦的迴響豐富

以 Alice Sara Ott 擔任鋼琴演奏,Thomas Hengelbrock 指揮慕尼黑愛樂的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為例。第一樂章一開始,就是銅管器宇軒昂的吹奏,辨識度極高的四個音符下行動機,引導出鋼琴和樂團的聲援。這個莊嚴而堂皇的開場,在 Alexia V 的重播下顯得大氣雍容。Classic 202i 雖然售價與喇叭 Alexia V 差距甚大,但推起 Alexia 2,播放柴可夫斯基這首協奏曲的第一樂章,卻能不顯氣短。層層堆疊並加強力道下,音樂氣勢高張,能量衝擊感十足。Classic 202i 體積不大,對應 4 歐姆的 Alexia V,它那 330W 的驅動力倒也不是假的。即便我開的音量不小,也催不出 330W,它驅動著 Alexia V 播放柴氏這首協奏曲的第一樂章,起伏跌宕與豐沛的情感卻很有說服力。至於鋼琴它也表現得處處到位,無論是強奏之下的衝擊感,或是重壓和弦的的豐富迴響,又或者是速度放慢、力道放輕下的中高音堅實或圓潤的音符,那些聲音的多樣且複雜組成,對 Classic 202i 來說都不是困難事。



10#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2:01 PM | 只看该作者
聽馬勒也不是問題,這個推力和解析力,夠好!

柴可夫斯基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的氣勢已經很滂薄了,倘若推出馬勒交響曲呢?Eam Lab Classic 202i 會漏氣嗎?以 Michael Tilson Thomas 指揮舊金山交響樂團演出的馬勒第五號交響曲為例,我聽過推 Alexia V 推得更好的綜擴,但若以 20 萬以內的售價來論,Eam Lab Classic 202i 大概是在 U-Audio 編輯部推 Alexia V,播放這首曲子最全面的了。

這個價位的擴大機,推起書架或中小型落地喇叭還不見捉襟見軸,推起大型喇叭,又要開大音量來聽,就倍受考驗了。一般人不會這樣配,我用 Alexia V 配 Eam Lab Classic 202i 就是想知道它的能耐若何。馬勒第五一放,即可見真章。第一樂章以小號的「三短一長」動機開場,引導出送葬的主題。聲部的部署明確,音場深度推得出去,而且,多聲部合奏的組織也可以聽得清楚。Classic 202i 的聲音厚度足,這就讓它在表現細微聲響時能夠提供明確感。例如弦樂鋪陳旋律主題時,背後銅鈸輕敲或伴隨低音管吹奏,這些伴奏可能會被遮蔽。又或者是在馬勒所擅長在樂曲中營造樂團齊鳴,並且有多個聲部交疊糾纏時,音樂的結構與組織也可能會含混不清。謝謝 Classic 202i,它並沒有讓我感到遺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5-5-15 06:40 A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