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12-7-15 21:21:04
|
只看该作者
与美国华裔HIFI发烧友汤先生的谈话
谈话时间:2003年8月9日11:——12:30(北京时间)
谈话方式:越洋电话
双方谈话地点:上海——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罗利Raleigh市
谈话者:汤先生、冬凌草
汤先生简介:1963年出生于上海,1980年毕业于上海市向明中学。后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物理,获硕士学位。现为美国排名第三位的某化工企业大中华区行政总监。汤先生1990年加入美国籍,太太为欧裔美国人,育有一子一女。汤先生目前任北卡罗来纳HIFI者俱乐部主席,该俱乐部会员超过三千人。
冬:谢谢汤先生接受我的访问。
汤:谢谢,我已经22年没有回国了,现在连讲中国话的机会都很少,听到故乡的声音很亲切,我来讲几句上海话吧:侬好,上海朋友大家好,听到家乡朋友的亲切话语交关开心。
冬:汤先生是否给我介绍一下,你们的HIFI俱乐部是个什么样的组织。
汤:我们这个俱乐部是受到州政府资助的民间社团,北卡罗来纳州政府资助一些公益性的社团,比如抗艾滋病的社团、反吸毒社团、资助流浪狗的社团,HIFI俱乐部也是受到州政府资助的。所谓资助就是给我们免费提供了场地,每年提供召开一次年会的资金。
冬:为什么州政府要资助HIFI社团呢?
汤:在美国,HIFI者都是听古典音乐的,我可以说,没有以听流行音乐为主的HIFI者。而古典音乐作为美国文化的一个重要事业,都会得到政府的支持。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州,一般都有2-3个古典音乐的广播频道,这也是政府出钱的,没有附带广告播出。因为美国的法律规定面对国内受众的新闻事业不得由政府主办协办,所以州政府的电台除了广播政府公告外,主要是广播古典音乐。
冬:作为北卡罗来纳HIFI俱乐部的主席,您是否是这方面的专家和高手,或者器材特别高贵呢?
汤:不是这样,主席2年一换,大家选举,主要是挑选有公益心的人主持俱乐部的日常事务,并不是技术或者艺术领头人。我们的俱乐部不是技术协会,主要的任务除了组织大家作一些专题讨论外,平时经常做的就是和器材商和唱片商保持联系,让大家买到一些打折扣的器材和唱片。
冬:美国的唱片什么价格。有没有盗版CD?
汤:美国不可以盗版的,我从来没有见过盗版的唱片。CD在美国一般是8-10美元一张,我们俱乐部会员可以买到6-8美元一张的CD。LP唱片是20美元一张,我们俱乐部一般组织到的LP是16美元左右。10美元在美国就是一个汉堡包加一杯啤酒的价格,大致是一顿很简易的午餐的开销,所以CD在美国是很便宜的,不用盗版。
冬:美国LP唱片流行吗?
汤:在HIFI者中,LP是很流行的,我也听LP,美国现在还新出版LP唱片。但比较贵,也比较重,家里平时一般也就听CD。朋友来了,或者PARTY的时候,放LP。
冬:美国HIFI者喜欢什么样牌子的器材?
汤:现在最受欢迎的还是马克·列文森的放大器和B&W的音箱,去年通过我们协会出面联系的,主要是这两个品牌,这也是一般中级HIFI者的选择。稍低一些的,日本的器材也很受欢迎,SONY和先锋都在美国投放了很多放大器。欧洲的音响品牌很多,但美国人不太接受,可能文化上有隔阂。
冬:美国是不是也以投入多少来区分HIFI者的档次。
汤:好象不是这样。美国是一个很尊重个人选择的国家,一般不议论和比较各自器材的价值。包括汽车、住宅,我们都不去做这样的比较。比如我们公司的总经理,开了一辆13年老的林肯,没有人说他为什么不换车。在我们俱乐部,有些小组合是以喜欢听什么作品分的,没有以器材价值分的。我的体会,美国的HIFI爱好重点是音乐,不是设备。
冬:美国的音乐生活有多重要?
汤:那太重要了,美国中产阶级群体很庞大,他们必须有3样东西,一是专业,二是年薪,三是文化生活。文化生活不是说看电视,而是参加各种文化聚会,日常就是听音乐,主要是古典音乐。成了家有了孩子的,古典音乐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孩子要学一点乐器,从小要听音乐,而且要孩子听音乐作品要宽,不要盯着一两个作曲家。我那4岁的男孩,巴赫、格什温的作品都能指出来。美国的各大乐团每两三年要来我们的城市巡回演出,来了我们都要去听,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也是州政府和市政府的大事。
冬:那么HIFI设备是不是每家都有呢?
汤:应该说音响设备都是有的,小型的、组合的,每家都有。如果说是HIFI者,就是设备好一点,音乐听得多一点。HIFI者聚在一起主要还是从听音乐的角度谈什么牌子的东西有什么体会,互相比拳头的事情好象没有的,那是器材商人的事情,商人经常这样,说自己的器材怎么怎么了不得了。
冬:最近你们俱乐部有没有关于中国的话题?
汤:有啊,最近我们讨论朗朗的钢琴,美国人现在喜欢朗朗喜欢得不得了,唱片卖得很快,他才20岁吧?17岁出道,美国人现在说他世界第一。朗朗的技巧太好太好了,他在TELARC录制的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我们俱乐部几乎每个会员都买了,这个作品是钢琴中最难的,最难了,他弹得那么好,中国的水平高。朗朗在美国演出,每场都要弹一个中国作品,好,我佩服他。
冬:中国有评论说朗朗炫技太过,你认为呢?
汤:美国文化中有技术技巧为上的成分,可能吧,比较喜欢朗朗的技巧。包括苏菲-穆特,美国人很佩服她的高超技巧,而且穆特有自己理解作品的方法,与众不同。
冬:美国与欧洲在音乐欣赏上趣味一样吗?
汤:不一样,所谓FANS各有所属。比较典型的是张莎拉与郑京和,两位女性小提琴大师都是亚裔,张莎拉在美国很红很红,唱片多得不得了。而郑京和的唱片在美国买不到,是真的买不到,我到英国去,发现那里很多郑京和的唱片,欧洲人喜欢她。
冬:美国有没有网络HIFI论坛?
汤:有的,有很多。但我告诉你,那些论坛基本是器材商人和唱片公司设立的,主要任务是宣传自己的产品。就像美国报纸都有HIFI版,但内容基本是商业宣传,我都不看,怕中毒。我们这些HIFI者主要还是通过自己的俱乐部交流,我们自己也编一本杂志。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美国社会,同好的人面对面交流是一种享受,是正宗的生活体验。
冬:谢谢您接受访问。
汤:我8月底将可能访问上海一次,看一下我们在昆山的合资厂。希望有机会见面再谈HIFI。
冬:希望在上海再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