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查看: 1977|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响到底是什么?———与昌业公司总经理刘志仁一席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8-7 08:38: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也许此时此刻说得再多也难以陈述自己的心情,仅以此文向刘志仁老师表示一份深切的怀念 。                    
                       音响到底是什么?
                          ———与昌业公司总经理刘志仁一席谈
                                                  杨维中
       杨∶昌业公司一直运作的不错,各地市场销售也很规范,因此我一直很想听听你的音响观。
       刘∶其实,现在一般都没有把音响真正定义为有艺术、生命力的东西来看,艺术是有生命力的,但音响是没有的。把音响外形搞成艺术品是可以,但是从声音的角度看,艺术还是谈不上的。如果说一个好的音响能够忠实于唱片,那也就OK了。
       杨∶我们是在聊一个发烧友很感兴趣的话题,即“音响到底是什么?” 当然,我个人一直认为音响器材只是一个工具,它应该是忠实传达唱片录音的一个媒介,因此发烧友应该在音乐软件上多一些投入。你们昌业公司经常在开一些音响联谊会、音乐演示会,我想也应该是强调这一点吧?
       刘∶这个问题企业也不能解决,这牵涉到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和生活习惯。为什么中国只听见发烧友谈音响,却很少人谈音乐呢?因为匮乏这样一种文化底蕴,我看了欧州的教育,发现他们的孩子在小学时基本上是玩的,回家是没有作业的,小孩子在小学一年级就有音乐选修,他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
       这样的教育不是要小孩长大后成为一个音乐家,而是让他们有音乐的熏淘。因为他们有机会接触乐器,所以他们对音乐就有感觉。不同牌子的钢琴,区别很大的,我们中国的很多发烧友根本连钢琴的声音都没有听过,叫他们怎么判断音响发出来的钢琴的声音对不对?
       杨∶我很认同你的这个观点,我也写过一点这方面的体会,叫做“一点并非说教的个人感受”,意思是说音乐的素养很重要,它能直接影响一个人的音乐鉴赏审美品位。这一点如果是空白,对于发烧友来说无疑是一缺撼。
       刘∶中国现在的音响消费和欧州的音响理念相违背,我们很多人买音响回去后,不是为了听音乐。特别是发烧友,我这里把发烧友分成两种,一种是很有钱就爱折腾器材的;另一种发烧友不一定有钱,但对音响很有爱好,可能他家里没有高档音响,但平时喜欢看音响展览,也爱看书,相比之下我比较认同后者。
       杨∶昌业公司是国内比较大的音响代理公司,你们有没有在发烧友和消费者中有意识地灌输音响文化这一点?
       刘∶你说到的这个问题,我觉得已经超出了一个音响代理公司的承受能力。一个音响公司的最主要职责还是如可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不是去说非要对现实改变什么,我觉得最多的还是要从自己做起,当初我提出我要做明码实价,很多人说这等于自杀。
       因为这个市场谁都要砍价,但为什么后来又坚持下来呢?因为我觉得这个是正确的,明码实价,做人要诚实,做人做什么事都一样,这个东西卖给你,明码是一千元,你认为“值”就买,不值你就不买。至于赚多少钱不是消费者需要知道的,无论一千元卖给你后是赚还是赔,这都是我的事。如果我不标或者我标两千元,这就等于剥夺了消费者选择的权利。
       杨∶你对杂志媒体有没有一个好的建议,比如说现在的媒体还有哪些不足?
       刘∶这个话题我其实和很多传媒的朋友都说过,我觉得关键问题和办一本杂志的心态有很大的关系。一本杂志能不能做下去在于它有没有公信力,很多人认为必须在读者在商家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我觉得没有必要。你看中央电视台的广告,它一分钟要一百万,你还不能不给,因为它有一亿人的关注,如果杂志的发行量大,有影响力,那么一个P要一亿也会有人来投广告的。
       台湾人为什么爱看外国的杂志,不看中国的杂志,杂志有办杂志的难处,它办得时间比较短。当然,这和中国的国情也有关系,中国的杂志是一种短线的行业,办好杂志要有公信力,它需要品牌的累积,而不是说今天有一篇好文章就可以了。
       现在的音响市场不是说写一篇稿件就可以改变的,更重要的还是要实实在在的工作,必须要有革命性的东西。我们现在在这个行业里面,不少媒体都减低了自己的公信力,我们去看国产音箱和进口的音箱,主体的感觉似乎都是一样的,因为杂志写得很模糊,写作文章属于快餐的方式,而有些写文章的人对行业并不了解,结果常常是自己把自己搞死。总之,行业也有行业的原因,杂志也有自己的原因,社会的变化,老百姓的变化,结果搞得整个行业死气沉沉
       杨∶你有没有担心昌业的运作会受到网上销售的冲击?
       刘∶任何新生事物都有一个从不平衡过渡到平衡的成长过程。作为新生事物,我们不能一开始就指责它不好,网上销售有网上销售的好处,传统的店网销售有店面销售的好处。它们要面对不同的顾客,问题是我们怎么在不同的销售方式中去找到一个平衡点。我们可以看看电脑,比如说戴尔,它就既有网售也有传统店面销售,而像HP便比较侧重于传统销售方式。但无论是店面销售,还是网上销售,谁都没有可能完全取代谁,也没有带来什么不公平的竞争,相反会成为互补。
       网上销售有一个好处,不需要店面;店面销售则可以面对面地交流,可以视听。问题是有人在视听店听好后又在网上去购买,这样就不太好了。网销的售后服务的风险其实也抵上了店面租金的钱。真正把网上销售搞好了,成本也不见得低,因为网业的宣传和更新也都是一笔费用。
       杨∶我一直认为Hi-Fi就是Hi-Fi,我不喜欢用Hi-Fi来兼容AV家庭影院,你怎么看?
       刘∶中国人有Hi-Fi和AV水火不容的一些概念,但美国根本就没有。当初也只有Hi-Fi两个声道,后来美国人发现既有图像又有声音会给我们带来更丰富的信息量。所以从Hi-Fi到AV只是功能上的延伸,它本身并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不是说我要做了AV就不能做Hi-Fi,为什么中国人会认为AV和Hi-Fi会有矛盾呢?这个就要怪日本人了,尤其是雅马哈,当初六十年代末期日本工业起来时,全世界进行了第三次工业革命。
       雅马哈以前是做乐器的,先是做钢琴,后来又搞电子琴。他们把钢琴的频谱记录下来,电子琴中按一下就能出钢琴的声音,但市场的销量并不大,因为人们发现电子琴的声音和钢琴的声音毕竟不是一回事。而随着AV概念的推出,雅马哈立马跟进,他们发现一般人在看AV时,注意力全集中在图像上,对声音的注意力有所降低,所以他们以牺牲声音来保存图像。以前我专门写过一篇《什么叫家庭影院?》的文章,其实家庭影院没有明确的定义说只能是五声道的,只要质量好,哪怕用两声道或2.1声道在家庭欣赏电影也未尝不可,所以我认为AV就是Hi-Fi的延伸。
       杨∶中国市场还不是非常规范化,而昌业的销费模式一直都很传统化,结合现在一些品牌音响准备搞音响超市,你们是否也会作相应的变化?
       刘∶从站得更高一点来看,所谓的市场无非就是一种供和求的关系,这个市场永远遵循一种竞争的法则,也就是什么样的模式先进,它就可以存活下来。如果不能存活下来,那就只能说这种模式不好。人人都说大熊猫要保护,但我反而说要淘汰,因为它只能适应一种温度,只能吃一种竹子。
       为什么人人都说国美有生命力,因为它有它的优势,传统的音响为什么虽然受一部分人的欢迎,却存活的很艰难?,因为它违背了大多数人所遵循的商业发展规律。
       杨∶我是以为Hi-Fi音响不能进国美的,那样的话会很悲哀。
       刘∶我不敢说Hi-Fi音响将来会怎么样,但我只能说它会变得越来越适合消费者的需求,如果有朝一日它进了国美,那只能说将来的国美不可能是现在的国美。
       社会发展的方向怎样才是正确的呢?应该是它越来越适应和满足社会的需要。我们看到的所有行业模式,一般都是先有共性而后才有个性的。也就是说,凡是有市场需求的,就必然会有一个共性出来。
       我们现在迷惘和担心的倒是市场对音响究竟有没有需求,只要有就好办。如果说音响将会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甚至人类觉得日常生活中可以没有音乐,那我就只能认为这将是一种社会的大倒退。

[ 本帖最后由 ywz 于 2009-8-7 08:44 AM 编辑 ]
2#
发表于 2009-8-7 10:27:20 | 只看该作者
这篇访谈还是给我留下非常深刻印象的,记得当初好像是刊登在《电器沙龙》上边的吧,距今已有约四年的时间了。当时老杨采访刘总时,我就在旁边,一幕幕情景又再油然再现!这篇访谈之所以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因为它的内容实在很不一般!访谈录我看了不少,但真正给我留下印象的每几篇,因为大多数访谈录的质量很“行货”:话题总离不开那几个,回答总是很空泛、很平庸,在思想的高度上难以给人启迪。但这篇访谈就不同,篇幅不长却浓缩了许多精华,处处展现出刘总思想上的光芒,碰撞出许多智慧的火花。我大约归纳了一下,刘总的观点主要如下:
1、音响只是一种传达录音的工具,并不是艺术品;
2、中国的素质教育影响了大多数人对音乐的鉴赏;
3、发烧友的心态;
4、昌业“明码实价”的理由;
5、媒体应以公信力为重点,而不是在读者和商家之间搞平衡;
6、网络销售可以和传统销售互补;
7、AV是HI-FI的延伸,两者是统一的;
8、只要有需求,音响就有发展空间。
在这篇访谈里,我们可以看到刘总许多与众不同的观点,例如对音响的看法、对AV和HI-FI的看法等。通过他的观点,可以引起我们对音响有更多的思考。在这里,再次感谢老杨为我们提供了如此精彩的访谈录!
3#
发表于 2009-8-7 11:57:03 | 只看该作者
受教了,精彩的观点
4#
发表于 2009-8-7 12:21:48 | 只看该作者
事实真的如此, 大多数烧友已把音响作为目的,而音乐只是、甚至从来就是手段而已
5#
发表于 2009-8-7 13:07:43 | 只看该作者
楼上的说得好,音箱是获取良好音源的手段,能享受音乐,享受人生,或更深层次的体会音乐的内涵,了解音乐作品的历史,体会作曲家想说什么,这才是听音乐的目的。
6#
发表于 2009-8-7 13:11:35 | 只看该作者
欢迎杨老师!
7#
发表于 2009-8-7 13:22:37 | 只看该作者

佩服

真是很高的见解啊, 佩服佩服
8#
 楼主| 发表于 2009-8-7 14:06:4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AE芍药 于 2009-8-7 01:11 PM 发表
欢迎杨老师!
谢谢,大家共同交流!
9#
发表于 2009-8-7 21:30:55 | 只看该作者
可惜人已作古,无缘得见。
10#
发表于 2009-8-7 22:56:40 | 只看该作者
刘总这篇访谈不同时期看,有不同收获,不光是一篇业内访谈,更多的是一种态度,一种从业者的态度。。。值得深思。。刘总的一些理念在现有这个浮躁的社会来说很是难得,观点和思路很正,其实做人何尝不应该这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12-29 11:10 P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