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08-8-1 10:25:27
|
只看该作者
摘录几段红迷对陈版与郑版对比的评价:
凭心而论,陈力唱的《葬花吟》,声声血,字字泪。这首歌中传达的那种感情,不是一个悲悲切切可以概括的,那里面有抗争,是高洁的心灵在歌唱,这种歌曲,不是一般的歌手可以演绎的。陈力的演唱,一字字都咬得很清楚,她的声音不是那种细细的缠绵的声音,不是娇柔造作的表演,不是故作悲切的哀啼,而是充满了对不公平的命运的愤怒的声讨,于自然朴实的演唱中,传达出人物高洁的灵魂之美。可以说,这样的歌手是绝无仅有的。听了她的《红楼梦》歌曲,其他人的《红楼梦》,就变得不忍卒听了。有的歌曲,第一句就可以分出哪个是天籁,哪个是凡曲,比如《葬花吟》。比如《红豆曲》,同样是优秀歌手的郑绪岚,居然把“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等开头几句唱得如同快板,令人费解,而王洁实和陈力的第一句就可以把你牢牢吸引住,告诉你什么是惆怅,什么是忧伤,什么是相思。陈力的《红楼梦》歌曲演唱,是永远的经典,是不可逾越的艺术高峰。
“她只是用了自己的嗓子”,但是并没有把自己融进去。”(郑绪岚语)
陈力的这种处理方式最正确,把自己弄进去恐怕就喧宾夺主了,只有世俗味,没有空灵的超越感。歌手应该是以音乐表现为主,而非表现自己为主。
郑同志的歌唱喜欢刻意用情,甜甜嗲嗲的慢悠悠,每次看她的现场都为了自己表现感情连旋律也不顾,永远比节奏旋律要慢,只管自己的慢慢用情。
听了郑绪兰的红楼梦,一个调子,俗味太浓,还是在唱牧羊曲,而非红楼梦。
经过对比,果然陈力是最适合演唱红楼梦的人啊。
陈力演绎的《红楼梦》“心性空灵,发乎心,则自成天籁”。
联想到80年代《红楼梦》拍摄时相对纯净的文艺环境,陈力的演绎应该是纯粹自由的,没有浮躁堕落的功利熏染,只有天人合一的音乐铺陈,好作品的产生便自然而然了。
相反,郑绪岚从一开始就沉浸在遭王立平老师弃用的不解和怨怼中,所谓“心已不空”,甚至装满“郁、嫉、恨”,加上学院气的技巧掣肘,注定已不能使音乐纯净,当然更无法成为天籁了。
这似乎和“先入为主”无关,因为《红楼梦》音乐注定是不能抛开背景去聆听的,《红楼梦》原著和当年电视剧《红楼梦》拍摄时期的点点滴滴都已熔铸在这些凄绝的旋律里而密不可分了。
音乐是自然流淌的,所谓技巧恰恰是羁绊,甚至是亵渎。
可以断言,陈力版的《红楼梦》音乐已成绝唱,为了避免被人耻笑和唾弃,不自量力者还是趁早抽身退去吧。
以上评论某些言辞虽然刁钻刻薄,但也可以窥见陈版在红迷心目中的地位。本人虽对郑绪岚唱功也相当佩服,但是对以上观点,却不得不表示认同。
再来看《红楼梦》曲作者王立平老师自己阐述的关于为什么要弃用其御用歌手郑绪岚而启用名不见经传的陈力(摘录自王立平访谈录):
“关于请什么人演唱主题歌的问题,导演和剧组都很尊重我的想法。我想请个大家不熟悉的人演唱,导演组表示同意,选演员时我是完全违背常规的。后来有人说,当初他们很不理解,北京有这么多歌唱的名家,这么多专业的人士,外地也有名家,也有专业人士,而我却偏偏请了个外地的陈力,并且还是业余的,说大家都很不理解。但是在听了陈力的演唱以后,大家才明白了我的用心。 《红楼梦》的音乐应该是一种只属于《红楼梦》自己的、独特的、有如一种方言的、全新的音乐风格,没有人创作过这种风格的作品,更没有人演唱过这样的作品。而每一个成熟的歌唱家都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让他们改变自己的演唱将的非常困难的。那么由谁来演唱?在现有的歌唱家中没有现成的、合适的人选,须要用全新的人来重新打造一种全新的演唱风格。我觉得这个新人应该是有条件、有素质,但是演唱习惯和风格又尚未形成、没有被固定化。我专门用三年的时间、专门为演唱《红楼梦》培养了业余歌手。 现在都讲精品意识,其实仅有意识还不够,还要有精品政策。《红楼梦》摄制组当年就给了我精品政策:任由我挑人、提要求。陈力进组时先让她试唱了别的歌,觉得还可以,但是不成熟,就让她每天读书,还给了她角色让她试着演戏,就是想方设法让她进入《红楼梦》。我从试唱练耳等基本乐理这方面帮助她,帮她理解《红楼梦》和每一首歌曲。她进步很快,她唱的每一个字、一个音,虚实、停顿、拖腔等等,都是一句一句、一点一点精心设计出来的,这样下了功夫之后,才有现在大家听到的这个电视剧《红楼梦》的歌曲,这些歌曲唱了三年啊。”
“……再说演唱者陈力----一个外地的业余歌手。之所以选她,同选演员也只选新面孔一样,都是不希望观众在看在听的时候,去联想演员过去的形象、去用已有的形象来理解红楼梦。 仅“枉凝眉”一首曲子,就教了一个多月。从会唱到不会常,到一个字一个字地唱,再到一句一句、连通,最后终于融会贯通。施光南在听过之后说:‘你只借了人家一个嗓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