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查看: 14261|回复: 5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因为有序曲,音乐更显缤纷多彩—序曲介绍第二辑(9月18日最新更新。本帖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18 11:35: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序曲好比绘画中的“速写“,以简洁的手法,最短的篇章,精辟地介绍歌剧概况。最早的序曲雏形来自于文艺复兴后期意大利歌剧演出前起到提醒作用号音,那时,歌剧演出前,由一名号手吹一段号音(好比电影开始前的响铃),提示歌剧即将开始,后来才发展成为与歌剧内容有关的序曲。序曲又分为“法国序曲”和“意大利歌剧前交响曲”两种,法国序曲有快慢块三个乐段的单乐章而成,意大利歌剧前交响曲以快慢块三乐章组成,篇幅规模较法国序曲大。另一种序曲则叫做“音乐会序曲,一般事因应情景(如门德尔松的《芬格尔山洞序曲》或事件(如柴可夫斯基的《1812庆典序曲》),音乐家按序曲范式而作的,因此音乐会序曲一般都带有标题,这一类音乐也可以归纳在标题性音乐中。
    序曲类音乐,几乎是每个音响发烧友或音乐发烧友都第一时间接触过、收藏过的,原因是它虽是短小精悍的作品,但不乏辉煌灿烂,动感十足,通常音效诱人;有的序曲听来让人血液沸腾,有的序曲听来让人心潮起伏。比如柴可夫斯基的《1812庆典序曲》、罗西尼的《威廉.退而序曲》、苏佩的《农夫与私人》序曲、《轻骑兵》序曲、奥芬巴赫的《愉快的巴黎人》序曲、《地狱中的奥菲欧》序曲、格林卡的《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序曲闯入我们的视野和听觉,自然有它的“过人之处”。或许是它的魅力不可挡,或许是它的感染力十足,或许是它的音效恰好是音响发烧友的最好的“佐料”,更或许是它的简洁而丰富的表现。总之,序曲几乎是每个爱乐者不可或缺的聆听曲式之一。因为有了序曲这种曲式,音乐更显得多彩缤纷。

MEL CD 1001824
《俄罗斯作曲家的序曲》   分别于196319711977录音, 苏联莫斯科大剧院乐团∕苏联国家交响乐团指挥∕叶根夫. 斯维特兰诺夫。
曲目: 1.格林卡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2. 歌剧《伊凡.苏萨宁》序曲3包罗丁歌剧《伊戈尔王子》序曲4.穆索尔斯基《霍万兴那》序曲(一译《霍凡斯基党人之叛乱序曲》又称莫斯科河上的黎明前奏曲)、5.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萨特阔》序曲,6.歌剧《五月之夜》序曲7.歌剧《沙皇的新娘》序曲8.歌剧《普斯科夫女郎》序曲9.达戈尔梅日斯基歌剧《水仙女》序曲
    这是一张《俄罗斯作曲家的序曲》专辑。在这张唱片里,从第五首序曲开始,就是比较少录音的序曲。这里汇聚了多个俄罗斯作曲家的序曲“罕品”,每一首序曲都显得动感十足,爆棚的音效一定会使音响发烧友想用它来“烧烧”自家那套器材过把瘾。
在这张CD里,格林卡的《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已经介绍过了,这里就不再重述了。
    格林卡《伊凡.苏萨宁》序曲作于1836年。为四幕歌剧《伊凡.苏萨宁》的序曲。同年在彼得堡首演,歌剧原名叫《为沙皇献身》。叙述寻找新沙皇的波兰侵略军被农民苏萨宁引入森林,是波兰侵略军被困林中,饥寒交困,全军覆灭的故事。这首序曲可听性非常高,它属于以缓慢的音型开始的序曲,录音比较少,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版本(因为这是原苏联的著名乐团的杰作,原汁原味)
    鲍罗丁《伊戈尔王子》序曲(管弦乐曲)为四幕歌剧《伊戈尔王》所做的序曲,歌剧未完成作者就逝世了。后由俄国作曲家科萨科夫、格拉组诺夫续成。1890114日在彼得堡玛琳斯基剧院首演。歌剧的剧情大致为:在古俄罗斯的布基弗尔城,伊戈尔王和王子弗拉基米尔率军抵抗入侵的波罗维茨人,不幸战败被俘。在波罗维茨人的营地,王子和波罗维茨的康恰柯芙娜公主相爱,而伊戈尔王一心希望逃回到祖国,以雪前耻。波罗维茨首领康恰柯汗很欣赏他的刚强、豪勇,表示愿意释放他,但要他答应不再与波罗维茨人为敌,这些遭到了伊戈尔王的拒绝。后来,伊戈尔王得到了波罗维茨的正教徒奥弗路尔的帮助,终于设法逃回了祖国。而王子弗拉基米尔也如愿以偿地在波罗维茨同康恰柯芙娜公主成亲,当了敌国的驸马。
    这部歌剧的音乐和鲍罗丁的其他著名作品一样,既有宏伟的历史场面的描写,又有深刻的抒情气息。鲍罗丁在写作这部歌剧的音乐时,虽然没有直接引用民歌,但是他在准备创作这部歌剧时收集并研究了大量的民歌。而歌剧的序曲则非常有趣地采用了很多歌剧中的主题,这些丰富的材料极其巧妙而有机地组织在正规的奏鸣曲式内,不能不说是作曲家的匠心独到之处。这首序曲录音版本很多,几乎每个唱片公司独有录音,是一个常演不衰的曲目。
    穆索尔斯基《霍凡希那序曲》(莫斯科河上的黎明前奏曲)作于1874年,为所作五幕歌剧《霍凡希那》序曲。18862月在彼得堡科诺夫大厅首演。作者逝世时歌剧尚未完成,后由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拉威尔、斯特拉文斯基等作曲家续成。肖斯塔科维奇也参加过修改,因此不同版本不尽相同。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萨特阔》《萨特阔》源于俄罗斯的一个神话故事。故事取自中世纪留下的叙事诗,叙述歌手萨特阔因海王女儿沃尔霍娃(Volkhova)帮助而组成商船队出海冒险的故事。故事大概是这样的。萨特阔在伊曼湖岸边弹古斯里琴 (Gusli,一种俄国古代的弦乐器)。海王喜欢他的音乐,并答应帮助他。萨特阔与当地的富商打赌,在湖里面能钓到金鱼。海王之女沃尔霍娃公主帮助他捕得金鱼而致富,购了一只大船,带着他的财富出海去,但他没有履行他与海王之间的协议。
    里姆斯基-柯萨柯夫这部交响诗表达的是接下来的场景:海王把萨特阔困于茫茫大海之中。海王要萨特阔做人祭,萨特阔跳到海底。谁知因祸得福,沉至王宫后却得到了与公主沃尔霍娃结婚的机会。婚宴上,他引亢高歌,不料声震大海,引来狂涛恶浪,把船只都击沉了。海王于是大怒,下令将萨特阔遣回故里。萨特阔忍痛与公主告别于伊曼湖畔,依依不舍。此时公主悲痛欲绝,倾刻间化成了一条清沏的河流,她就是被后人称作沃尔霍夫河的由来。
        1867年,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以此为题创作交响诗《萨特阔》,1894-1896年,基于该交响诗的音乐,又创作了同名歌剧,并于189817日在莫斯科首演。著名的《印度客商之歌》就是出自该剧第四幕

  (相关CD)里姆斯基. 科萨科夫《五月之夜》序曲 NASOX 8.553858
       1872年,里姆斯基-柯萨科夫与一位女钢琴家结为伉俪。蜜月中,他们一起阅读果戈里的名作《五月之夜》,新娘建议丈夫以此书为题材写部歌剧,六年之后,终于完成。18801月在圣彼得堡首次公演。
  本剧是诙谐而优美的讽刺故事,以小俄罗斯的一个乡村为背景。幕启时,一群村民在跳舞作乐,村民们相信少女们因婚姻不快乐,而自沉于附近湖中,然后便化为水妖。村中有位美丽女郎名叫安娜(Hanna),正是村长的儿子列夫科(Levko)追逐的对象。无奈村长反对这件婚事,因为他本人也热爱安娜。村人多数同情列夫科,于是一群闹饮的村民,在醉鬼卡列尼克(Kalenik)领导之下,等待着村长经过某地时加以伏击。村长为图报复,便将儿子禁闭起来,但是列夫科逃了出来,忧郁地来到湖边歌唱。这时出现了本剧的最高潮。他看见许多美丽水妖的幻象,水妖们跳着可爱的芭蕾舞,还请列夫科歌唱配乐。根据传说:水妖们的领袖潘诺契卡(Pannochka)曾经在湖畔一间古堡住过,这时给他一封密封的信,叫列夫科转交给他的父亲。这信中有总督的命令,准许列夫科与安娜结婚。至是剧情急转,对于严肃的俄国音乐来说,是一个快乐的对比。也表现了这位作曲家真正懂得幽默的乐趣,最后,剧情获得快乐而圆满的收场。全出歌剧已极少上演,但是由歌剧各幕主题旋律组成的《五月之夜》序曲仍是十分受欢迎的管弦小曲。这首美妙的乐曲,一开始即引人进入照耀著皎洁月光的五月夜晚,温馨静谧,旋律取材自俄罗斯异教徒与后期基督教徒时期歌谣。
   《沙皇的新娘》序曲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一生创作了十七部歌剧,此一体裁最能充分地表现他的风格特征与艺术手法。《沙皇的新娘》在其歌剧创作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这是他歌剧创作中少有的一部取材自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的作品,创作于1899年,脚本是由作曲家与杜梅涅夫根据诗人梅伊所写的诗剧共同撰写的,叙述了伊凡四世第三夫人玛尔法·索芭金娜的悲剧。此作在戏剧冲突、剧情发展、高潮迭起等方面十分突出,音乐结构亦无比精致。
  为得到爱情而不惜借刀杀死情敌的军官,不择手段报复的军官情人,以及死去爱人而陷入疯狂的新娘……种种阴谋与命运的安排将剧情冲突推向最高点。对今天的我们来说,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音乐似乎成为沙皇俄国时代显赫与壮观的集中体现,其歌剧散发之光彩将永受世人肯定。

  NAXOS 8.553513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普斯科夫女郎(伊万雷帝)/隐城基捷日的传说/童话/塞尔维亚主题幻想曲    莫斯科交响乐团/伊戈尔·戈罗夫辛
    歌剧《普斯科夫女郎序曲又译《伊凡雷帝》,据LA.梅伊的同名戏剧,在塔斯索夫、穆索尔斯基协助下,作于18681872年。第一次修改于1876-1877年、第二次修改于1891-1892年。此剧原名《普斯科夫女郎》,描述沙皇实行白色恐怖,普斯科夫的民众反
抗沙皇,遭残酷镇压。普斯科夫女郎奥尔加与丈夫被杀,后查明,奥尔加为伊凡的亲生女儿。
    在这张CD里,翻过很多资料也找不到关于达戈尔梅日斯基歌剧《水仙女》序曲的资料,有望网友支持,把这首序曲的相关资料上传分享,谢过了!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9-18 03:43 PM 编辑 ]
2#
发表于 2011-7-18 15:36:34 | 只看该作者
辛苦斑竹整理了!
3#
 楼主| 发表于 2011-7-19 20:56:51 | 只看该作者
    序曲与前奏曲最容易被混淆,序曲概括的描述整部歌剧的情节内容,是奏鸣曲式,篇幅较长。而前奏曲和前奏只描述第一幕的情节或剧中的某个人物,不间断的直接进入第一幕。前奏曲采用自由式,篇幅较短小。序曲属于标题性音乐小品的范畴。是歌剧和戏剧的“序奏”,
是令人兴奋的管弦乐曲,从三乐章蜕变到单乐章,从仅服务于歌剧和戏剧变成单独的音乐会管弦乐曲,一直常演不衰,一直为爱乐者所欢迎和津津乐道。序曲短小精悍,表现形式色彩丰富,音乐形象鲜明生动。歌剧序曲和音乐会序曲,是爱乐者不可或缺的聆听和收藏的佳品。介绍一张卡拉扬指挥的威尔第歌剧序曲和前奏曲:
威尔第:序曲和前奏曲集。本套CD集中了他的最主要的歌剧的序曲和序曲,是卡拉扬1975年的录音,正是他和柏林爱乐的巅峰时期所录。这套专辑被CD圣经评为威尔第最值得收藏的唱片之一,企鹅评价三星。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7-19 08:58 PM 编辑 ]

威尔第歌剧序曲 卡拉扬.JPG (214.44 KB, 下载次数: 334)

威尔第歌剧序曲 卡拉扬.JPG
4#
发表于 2011-7-20 06:39:33 | 只看该作者
上一张威尔第的“序曲与前奏曲”我刚听过不久,很不错啊
5#
发表于 2011-7-20 14:00:48 | 只看该作者
以前在网上听过一张卡拉扬的序曲精选集,好像是《永恒的卡拉扬》中的一集,其中选曲很不错,但一直没见有卖。
6#
 楼主| 发表于 2011-7-20 21:00:0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在路上 于 2011-7-20 02:00 PM 发表
以前在网上听过一张卡拉扬的序曲精选集,好像是《永恒的卡拉扬》中的一集,其中选曲很不错,但一直没见有卖。

是这张吗?

永恒的卡拉扬 柏林爱乐 DG 474 205-2(2CD).jpg (58.5 KB, 下载次数: 292)

永恒的卡拉扬 柏林爱乐 DG 474 205-2(2CD).jpg
7#
发表于 2011-7-20 21:47:13 | 只看该作者
记得封面好像是卡拉扬坐在车上。
8#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11:11:08 | 只看该作者
     DG 431 655-2 阿巴多指挥欧洲室内乐团
舒伯特:《罗莎蒙德》序曲(戏剧配乐) 《罗莎蒙德》序曲,舒伯特对戏剧音乐的兴趣,始终贯穿着他的创作历程。他的戏剧音乐作品共有十八部,但除了1823年为戏剧《罗莎蒙德》所写的配乐,其它在生前都不曾上演过。《罗莎蒙德》同韦伯写成的歌剧《优兰蒂》都是出于德国女剧作家威廉敏娜·车济的手笔,讲述的是罗莎蒙德公主的不幸遭遇和最后完满成婚的故事。由于原作艺术水平较低,所以剧本几乎已经被人遗忘。《罗莎蒙德》的配乐共有十一段,其中的序曲是1825年出版时舒伯特从他的一部歌剧《魔法的竖琴》的序曲移用过来的,所以实际上它同戏剧《罗莎蒙德》的关系并不怎么密切。这部作品通俗易解,富有浓郁的诗意,是舒伯特极具魅力的音乐作品之一。这首序曲象一般序曲一样采用奏鸣曲式写成,音乐中的许多片段轻盈流畅,十分迷人。
9#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11:14:24 | 只看该作者
  
亨德尔:清唱剧《弥赛亚》序曲。《弥赛亚》(Messiah),巴洛克时期著名音乐家亨德尔创作的大型清唱剧,同时也是他最为有名的作品之一,是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清唱剧和宗教音乐作品之一。其中第二部分终曲《哈利路亚大合唱》更是大大小小的合唱团和唱诗班的保留曲目,在西方几乎人人皆知。《弥赛亚》已不仅仅是宗教音乐,它已成为世界音乐史上的不朽之作。
10#
发表于 2011-7-24 17:34:13 | 只看该作者
俄罗斯的那几首都蛮好听的,多谢音版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6-16 11:22 A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