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查看: 5747|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再谈英国音箱——castle、monitor audio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7-22 14:06: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英国音箱曾经在音响界举足轻重,影响较大。可是现在已经朝两极化的方向发展,有些很固执的厂家也在时代的潮流中应声倒地,略好一点的结果就是被港资集团收购,可是大多现在运作的也并不理想。然而有些厂家却是积极转变了发展方向,迎合了时代的潮流,现在发展的还都不错。前者比较有代表性的品牌有rogers、后者比较有代表性的品牌有B&W。现在,我再列举两个英国品牌,来谈一下英国音箱的过去与现在。
一个是我曾经非常欣赏的castle acoustic(城堡)。城堡对于老一代的发烧友来说都是比较熟悉的,在很早城堡就以四分之一波长技术和碳纤维中低音单元而为广大发烧友所熟知,而且老款城堡音箱是典型的英国声,声音非常甜美,温润。很适合听人声和弦乐。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城堡还为ATC、proac、linn、naim代工音箱或者箱体。并且在早期,城堡的研发并不弱,几位元老级的乐富豪设计师都曾为城堡设计过音箱,而且城堡的创始人也是乐富豪的创始人,可见这两个品牌还是很有渊源的。但是城堡由于过于固执,太专注于中价位HIFI音箱的研发生产,且没有积极采取措施拓宽产品系列和扩大产品的市场,导致城堡在90年代和2006年两次易手,其实第一次收购对于城堡的发展来说是积极的,可是城堡并没有吸取经验教训,导致在2006破产,被先歌收购。先歌收购以后的城堡,就是现在深圳产的城堡音箱,虽然外形神似,可是品牌价值和底蕴已不可同日而语。
另外一个品牌是我非常欣赏的monitor audio(猛牌)。猛牌的风格可以说和城堡很不相同,猛牌的音箱给我印象一直是明亮、鲜活、清甜的。猛牌音箱可以说是英国音箱中玩金属盆的高手,创业初期就研发出了大名鼎鼎的黄金高音(当然,高音并不是黄金做的,呵呵)。在90年代初期,有率先研发出了陶瓷化铝膜中低音单元,现在更是研发出了陶瓷化处理的铝带高音单元。猛牌在90年代曾经红遍香港和内地,知名度不亚于B&W,后来以为代理商的原因退出国内市场。现在猛牌又再次进入中国市场,听说运作的还比较理想。在英国市场,销量更是可以和B&W比肩。其实猛牌能够发展的这么迅速,还是有原因的。猛牌以前的创始人和很多英国品牌的老板一样,很固执,英国音箱就一定要在英国生产,而且产品的等次不是很清晰,好多产品的价格都差不多,而且销往的国家也不多,所以才导致了后来猛牌的危机,不过幸好猛牌现在的股东是几个富有创造力的英国人,他们彻底改变了猛牌。他们接手猛牌以后,将英国的三处工厂合并到了一处,这样扩建了厂房,也节约了成本。后来为了持续盈利,将整个工厂搬到了中国,现在事实证明了他们是对的,他们虽然改变了产地,但却迅速打开了美国市场和亚洲市场,在英国销量也是节节高升。研发团队比以前更强大了,大多都是年轻人,所以创意无限,新产品也多,紧跟时代潮流。
2#
 楼主| 发表于 2013-7-22 14:16:16 | 只看该作者
自己先顶一下,大家谈的大多都是tannoy、B&W、ATC、pmc、spendor、harbeth这些英国品牌,我就谈谈我个人比较欣赏,大家谈论不多的英国品牌。
3#
发表于 2013-7-22 15:08:53 | 只看该作者
不可否认,在刚发烧的时候,英国器材有着辉煌、特殊的地位,英国器材的内敛风格也符合国人的口味,且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当时的亚洲主战场在香港,还被英国管理着,没有回归祖国,大批的香港代理把英国器材推向沿海一带,再辐射全国,优秀的音质逐渐取代日本套装音响及DIY套件,加上价格还不是很夸张,能获得空前的成功是在情理中。烧友的成长,网络的崛起,更多的产品资讯涌入与消费的改变影响着音响的发展。相比以前,我更喜欢目前百花齐放的格局,选择更多元化。我以前买不起一套入门的英国器材,起码现在可以玩着一套还过得去的进口器材了。对当年曾经感动我的声音,将随着我逝去的青春一样,在某一个时候,温暖着我。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3-7-22 03:10 PM 编辑 ]
4#
发表于 2013-7-22 17:07:1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3-7-22 03:08 PM 发表
不可否认,在刚发烧的时候,英国器材有着辉煌、特殊的地位,英国器材的内敛风格也符合国人的口味,且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当时的亚洲主战场在香港,还被英国管理着,没有回归祖国,大批的香港代理把英国器材推向沿海 ...

5#
发表于 2013-7-22 19:35:31 | 只看该作者
时过境迁,往事如风。。。。。。。。。英国音响的内涵是我不能轻易忘怀的。。。。。。。。
6#
发表于 2013-7-23 11:10:13 | 只看该作者
不可否认,在刚发烧的时候,英国器材有着辉煌、特殊的地位,英国器材的内敛风格也符合国人的口味,且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当时的亚洲主战场在香港,还被英国管理着,没有回归祖国,大批的香港代理把英国器材推向沿海一带,再辐射全国,优秀的音质逐渐取代日本套装音响及DIY套件,加上价格还不是很夸张,能获得空前的成功是在情理中。烧友的成长,网络的崛起,更多的产品资讯涌入与消费的改变影响着音响的发展。相比以前,我更喜欢目前百花齐放的格局,选择更多元化。我以前买不起一套入门的英国器材,起码现在可以玩着一套还过得去的进口器材了。对当年曾经感动我的声音,将随着我逝去的青春一样,在某一个时候,温暖着我。

写的真好  很有同感
7#
发表于 2013-7-23 16:12:2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mcqueen 于 2013-7-22 02:06 PM 发表
英国音箱曾经在音响界举足轻重,影响较大。可是现在已经朝两极化的方向发展,有些很固执的厂家也在时代的潮流中应声倒地,略好一点的结果就是被港资集团收购,可是大多现在运作的也并不理想。然而有些厂家却是积极转 ...


我也是從英國机開始,第一套組合是音樂傳真、Aura CD(設計師Martin Colloms好像是在B & W 工作)、君子模擬唱盤和美声書架揚声器。其后第一台管機是英國的CR DevelopmentsGamma Acoustics;揚声器也升級至Proac Tablette 50簽名版和劍士牌揚声器(始創人Dean Hartley現出任猛牌總設計師) CD機也进一步升級至之声TES CD機。

首次用分體管機包括Audio Note前級和首次接觸歐洲大陸機種法國爵士的6550后級,之后再轉用法國甲虫惡魔轉盤加英國粉紅三角解碼器;近七年開始聽古典音樂,轉向歐洲器材,包括法國爵士、貝森多夫、德國之声、Acoustic Signature模擬唱盤和歌劇之声。

雖然音响组合已全面脫英入歐,但英系仍然是臥虎藏龍之地如产自1967年的瑟頓;當時年少无知買入纯A類應選擇瑟頓非音樂傳真;君子牌仍然屹立不倒,並堅持在英國本土生产,还有之声現在全力eBay發售。LFD仍健在,还有較低調的DNMCrimson 等。

对老美的音樂軟硬件不感興趣管他是什么名器Mark,KrellWilson…..

[ 本帖最后由 邁爾斯 于 2013-7-23 09:17 PM 编辑 ]
8#
发表于 2013-7-23 16:27:53 | 只看该作者
英国器材能一直强盛,与英国的古典唱片公司的地位也有很大的关系,起步早、基础牢固。
9#
发表于 2013-7-23 16:41:46 | 只看该作者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3\5,时至今日也是经典之作
10#
发表于 2013-7-23 16:43:55 | 只看该作者
第一对英国箱是乐富豪2180,第二对是RUARK,使用过的功放是音乐传真,这些器材都给我留下的美好的印象!正如药版之评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11-28 07:35 A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