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楼主: 芍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CD版本指南!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3 11: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EMI 的中价天使版,之后被studio plus 系列代替。如下图:需要说明的是,这个studio plus
系列一直在荷兰压片。至于唱片编号,跟天使版是一样的。这个系列的唱片,目前都停产了,
可是有意思的是有些中价的天使版确还在发行,这从另一面证明了EMI 发行的混乱。



studio 停产之后的中价版,主要也就是目前还在发行的世纪伟大录音系列了。还有一些其它
的系列。这个系列好像不大讨巧,很多人对其声音的处理大为不满,也促进了老版的辉煌。
世纪伟大录音大家都很熟悉,封面是这样的:压片也都在荷兰。
22#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3 14: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注意带有这个art 标识的版本,这是EMI 具有标榜着ART 技术(即Abbey Road Studios
Technology)是EMI 得到Prisms 技术支持后再重新将母带Remaster 出版的CD。有人认
为此版声音还原像极LP,可大多数却不太能接受这种新转录(见之前转载苏先生的文章)。
最新的参考也用了此种技术。




至于后期的廉价版,这里不多作介绍了。主要是小双张,小狗听喇叭的单张系列,红线系列
等等。这些廉价版音质制作都很马马虎虎。当然还有环保套装。
23#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3 14: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说EMI 大红标的老参考系列。(新参考为art 版本)


编号方面与老天使版本一样:依然CDH 7XXXXX




好像又出现以CDH 5 XXXXX 为编号的版本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0-10-13 02:15 PM 编辑 ]
24#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3 14: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知道,EMI 的版本自来是最为复杂的,究其原因要追溯到唱片业初期,早在LP 时期,
EMI 就到处设厂,除了英国本身,还在美国(Angel,就是那个可爱小天使的来历),德国,
法国。。。。所以,到了CD 时期,其版本仍众多,编号也极为复杂,如下图:



从上图不难看出,此CD 直接的编号就是5659612,没有CDH,而仔细看来底下的方块中标
有UK :CDH ;F: PM 516。估计就是不同国家的不同编号了。
25#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3 14: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参考也会有乌龙,明明外面是EMI 标,CD 上却是天使标



至于最新版的参考,则在封面封底都标有art 的标志。
26#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3 14: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英国EMI,美国的EMI 在90 年代发行过一批FDS 系列唱片,这批唱片用了原始母带
重新制作,声音和英国版并不相同。其中最珍贵的是一批米尔斯坦的小无和一些协奏曲。美
国版的FDS 系列,声音更HIFI 一些。这些唱片一部分仍在美国发行。

24.jpg (64.73 KB, 下载次数: 271)

24.jpg
27#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3 14:2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unwz5057 于 2010-10-13 02:16 PM 发表
在网上找了好长时间关于如何分辨CD 版本的资料呢,没想到在这儿找到了。谢芍版。


网络就是共享,从你的帖子里我也能学到不少
28#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3 14:28:29 | 显示全部楼层
EMI 喜欢大包子,EMI 经常偷懒,所以就会把几张唱片塞进一个盒子里,然后搞个特价卖,
具体来说,几张高价的塞一个盒子就按中价卖吧。中价的一堆就按廉价卖。

看个例子:这套唱片看外表,EMI 的大红标,是7 张马蒂农指挥法国国家管弦乐团录
制的德彪西和拉威尔管弦乐全集,熟悉这两个作曲家的应该知道马蒂农这些唱片演绎和录音
都非常好,基本是同类曲目的首选(尤其是大海)。拆开看,不折不扣地7 张德国sonopress
产中价天使版,现在要收齐这7 张中价还真不太容易。像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大家看见
EMI 套装的时候一定要留意一下。

25.jpg (74 KB, 下载次数: 274)

25.jpg
29#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3 14:3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外,我还见过一系列的EMI 与德国的DHM 合作出的唱片(可笑的是,我见过有人把他
当黑色的英国版来卖)

26.jpg (52.7 KB, 下载次数: 286)

26.jpg
3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3 14:3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也是比较重要的,EMI 的各生产地及版本辨识。

EMI 唱片之所以让人头疼,还有个重要问题就是产地太多。另外一个很不厚道的地方,EMI
唱片封底标注的产地是不算数的。就是说打开cd,你可能看到的产地跟封底写的完全不同。
归结起来,大概有下列这些:

德国版,sonopress 压片(世界上最好的压片厂之一),有些在盘上并没标注德国版,但是cd
背面内圈的sonopress 还是表明了它的产地。早期也有铁芯版的。这个二手价值最高。




西德sonopress 半银圈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0-10-13 02:36 PM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6-6 11:57 A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