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蒙特 Pierre Monteux 1875———1964
法国指挥家,早年在巴黎音乐学院学小提琴,1896年毕业后,在巴黎喜歌剧院和科隆管弦乐团任小提琴演奏员。30岁首次在巴黎喜歌剧院登台指挥,1912年成为贾吉列夫领导的俄罗斯芭蕾舞团指挥,成为20世纪早期著名的舞剧音乐指挥家。1913年任巴黎歌剧院指挥,1917年任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常任指挥,1919年起任波士顿交响乐团常任指挥,1935年起任旧金山交响乐团常任指挥,共领导这个乐团17年。1929年他创建了巴黎管弦乐团,兼任这个乐团的常任指挥与音乐指导至1938年,1961—1964年,他担任丁最后4年伦敦交响乐团的首席。蒙特追求音乐的自然表达,能将声音的力度与音色变化控制得非常巧妙,能在华丽的效果后保持内蕴与深度,他对法国作曲家的作品有一种得天独厚的理解,而对贝多芬、西贝柳斯、甚至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也有独特而令人信服的演绎。
7、布鲁诺·瓦尔特 Bruno Walter 1875———1962
德国指挥家,早年在柏林斯特恩音乐学院中学钢琴与指挥,听过冯·彪罗指挥的音乐会后,决心成为指挥家。18岁时正式开始指挥生涯,后认识马勒,自1894—1907年担任马勒的助手和副指挥,使他后来成为本世纪最重要的马勒诠释者。 1901年起担任维也纳宫廷歌剧院副指挥,1922年起成为慕尼黑歌剧院常任指挥,之后又相继任柏林市歌剧院、莱比锚格万特豪斯乐团的常任指挥。法西斯上台后,作为犹太血统的他不得不离开德国,担任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和维也纳爱乐乐团常任指挥。随着奥地利被占领,又不得不向其它国家流亡,先于1938年移居法国,第二年又到美国,很快入美国籍。到美国后先后担任NBC交响乐团、纽约爱乐乐团和大都会歌剧院常任指挥,还往来于美国与英国之间,指挥伦敦爱乐乐团与科文特花园剧院管弦乐团。步入晚年,也就是逝世前4年,移居到加利福尼亚,在那里召集优秀音乐家,成立哥伦比亚交响乐团,录制了大量优秀唱片。瓦尔特是一位以细腻见长的浪漫主义指挥家,追求自然、亲切、朴素流畅与温柔的表达,又极其细腻与精致,他指挥的莫扎特作品、贝多芬的第四、第六交响曲、布鲁克纳的《第九交响曲》,几乎无人能及那种高雅而又自然的境界,而他又是细腻地诠释马勒的权威。
9、比彻姆 Thomas Beecham 1879—1961
英国指挥家,早年就学于罗尔萨学校和牛津大学,从小便自学音乐。1898年19岁首次登台指挥哈莱乐团,获得成功。1909年30岁创建“比彻姆交响乐团”,1920年指挥了一系列歌剧的演出,奠定了他在英国指挥界的地位。1929年,他在伦敦创办“迪利亚斯音乐节”,1932年创建了伦敦爱乐乐团,亲自担任这个乐团首席7年。1946年又创建了皇家爱乐乐团,担任了15年这个乐团的常任指挥,因此而被称为“英国交响乐团之父”。比彻姆是一位即兴性极强的指挥家,他强调表情与音乐的感染力,他被称为“海顿交响曲的指挥专家”。实际他对标题性作品的解读常常胜于无标题作品。除对埃尔加、戴留斯等英国作曲家的诠释是权威之外,对比才、西贝柳斯、理查,斯特劳斯的解读也极具特色。
10、斯托科夫斯基 Leopold Stokowski 1882———1977
波兰裔美籍指挥家,出生于伦敦,早年就学于牛津大学与皇家音乐学院,1900年从皇家音乐学院毕业后,在伦敦一个教堂任管风琴师。1905年到美国定居,先在纽约一个教堂里任管风琴师,1909年任辛辛那提乐团指挥,1912年起任费城管弦乐团常任指挥。1941—1944年任美国广播公司交响乐团首席客座,1945年创建了纽约市立交响乐团,1946—1950年任纽约爱乐乐团首席客座,1955—1961年任休斯敦交响乐团常任指挥。斯托科夫斯基创立了管弦乐队在舞台上的布局与乐器配置法,他注重音响效果,努力扶植与推进现代音乐,是一个经常追求创新的指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