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都市报曾经刊登过记者的一篇关于祖庙灵应寺对联的文章这样写道:佛山是怎么来的,答案都在祖庙、东华里。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专家余婉韶进一步解释,佛山像一只凤,凤头在普君市场斜对面,现在大福路成凤里一带;凤嘴之所以会叫,那里路的石板是横铺的,有缝隙,人走路时带着水、泥发出吱嘎声;一双凤眼左眼在梨巷、右眼在红星戏院旁的新华书店,那里原来是一块洼地,不管天晴天阴都是潮湿的,因此为凤眼;翅膀在现在市一小,以前那里叫莺岗,以前是一块突出的高地,似凤凰的合翅;凤身即为现在的福贤路两侧祖庙东和东华里一带。
“三樽地”出自这样一个典故:有人在塔坡掘地得三等铜佛后建寺、并更名为佛山,而这幅对联完整地证明了一个传统的佛山。佛山地貌如何、发生过什么故事就是从这些地方而来,对余婉韶、陈勇新等深深眷恋着故土的人们来说,这些老街巷、老建筑、老故事承载着他们的精神和感情。这些浸润着佛山数百年深厚文化传统的砖石,证明了佛山“四大名镇”的辉煌历史。佛山的海外移民现在已到了第六代,在各自的国家和领域中有了相当的影响力,回来看到自己经常用的如意油祖铺在这里,自然会产生亲切感,不同时代和姓氏的佛山人能在这里找到他们共同的祖先回忆。
苏州旧城改造对园林的保护是公认比较成功的例子,而四大名镇的河南朱仙镇已经消失,汉口镇面目全非,景德镇保留了陶瓷产业,但已经失去了原来的历史面貌,只有佛山还有机会,要在广府华人中形成“要了解岭南文化,就一定要来佛山”的口碑。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6-12-17 08:31 PM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