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查看: 6045|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与《竹吟》有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6-3 10:24: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与《竹吟》有缘

赵建人


       竹,是我们中国人心目中的岁寒三友之一。竹,它禀性高洁,中空而竖直,坚韧而不拔,宁折而不弯,岁寒而不凋。它的生命力极其葳蕤强盛,一年四季,它饮朝露,沐清风,迎旭日,送明月;干旱不能损其筋骨,暴风不能折其枝叶;日日月月,它永远枝繁叶茂,永远郁郁葱葱,永远朝气蓬勃。
       所以,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坎坷多难,颠沛流离,终其一生,都是篁篁绿竹的忠实粉丝。“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是他的一句千古流传的名言。
       所以,十六年前,音乐音响界德高望重的张春一、黄荟老师要策划制作一张完全用竹制乐器演奏的发烧天碟:《竹吟》。
       所以,临煌煌世纪之交,遇中华勃发之辰;杜聪、刘瑛、陈崴、王巍、匡纪常、严洁敏等诸多卓越的竹乐演奏大师姻缘际会,集聚一堂,如切如磋,用一颗对大自然敬重虔诚的心,为我们精心演绎了这十二首竹乐曲。
       所以,经过了十六年的沉淀思索和琢磨,录音大师李小沛先生要把他当年的这辑演绎精彩异常珍贵的历史录音,用二十一世纪最尖端最前沿的技术重新混音制作出版,使之成为广大爱竹者和爱乐者的福音和挚友。
       所以,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爱竹者兼爱乐者,笔者当年曾经从媒体获知《竹吟》出版发行,然踏破铁鞋寻寻觅觅,十数年至今仍无所获。丙申初夏,赴浙江余杭山沟沟小憩三日,整个身心里里外外都被漫山遍野的万竿翠竹染绿了。回到上海,就得到好友赠我一碟《竹吟》,上面竟然还有天碟录音师李小沛老师的亲笔签名!我这一介书生,真与《竹吟》有缘!

        欣赏品鉴一张好碟,我非常看重听第一遍时的感觉。一直等到某一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碧空万里;而且自己前一天晚上睡眠质量亦非常之好,一早起床,感到少有的神清气爽,精神饱满,心情舒畅。打开轩窗举目远眺,真的是“蓝蓝的天上白云飘……”遂取出那天在余杭大山沟沟,攀上青青竹岭最高处,于一眼清泉中所接得之一小桶清湛泉水,煮沸后为自己沏一杯清明前的苏州东山碧螺春茶。
        开启音响,一碟入匣。顿时之间,只觉一股碧绿绿的清新轻盈之气扑面而来,渐渐渐渐,一曲曲返璞归真的天籁之音,把我带进了一个亦真亦幻、纯然绿色的音乐净土。暂且逃离一会儿俗世的浮躁喧嚣吧,纯净无瑕的伊甸园中,大自然开始向我展示出它这一片最纯真最质朴最原始最珍贵也是最美好的瑰丽神奇。
        演绎《竹吟》中12首乐曲之全竹制乐器乐队,其中除了包括我们熟知的笛和箫之外,还有尺八、口笛、竹号、高音竹胡、大筒、高音竹板琴、中音竹板琴、竹相、竹炭、巨龙竹鼓、竹梆、竹鱼、竹沙筒、竹碗、竹刮筒等等,还有印度尼西亚的安格龙、越南的格隆布斯和源自于拉丁美洲的次中音竹排筒。可谓是琳琅满目,种类繁多,应有尽有,闻所未闻,洋洋大观。
        《竹吟》一碟,对演奏曲目的选择,真是眼光精准而又别具神韵:《瑶族舞曲》、《采花》、《思乡》、《小放牛》、《沂蒙山小调》、《茉莉花》,还有弘一法师填词、美国作曲家奥特威(John Pond Ordway,1824-1880)作曲的《送别》,一曲一曲,均具浓郁纯正的民歌风味,而且遍布华夏东南西北,听来五色缤纷,摇曳生姿,风采各异。优美动人的旋律,大师们配合默契鲜活灵动的演奏,犹如夜光玛瑙翡翠杯中斟满的葡萄美酒,一杯一杯,馥郁香醇,让赏乐人一次次美美地醉了,醉了。
       就这样,碟中十二首乐曲一会儿就听完了,短短五十二分钟半,竟如一瞬之间。拿过遥控器,把弘一法师的那首《送别》又连着听了四遍,才觉得今天是真正过足了“瘾头”了。回眸只见面前小几上,一杯青湛湛绿莹莹的好茶已经凉了,竟然一直忘了喝上一口。
         昔日庄子有言:“天地有大美而无语焉。”而两千多年以后的今天,我更要冒昧地再加上一句:“在这世上,音乐,是音乐亦有大美而无语矣!”
       讲到《竹吟》的绝佳的录音质量和录音效果,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至臻完美。你完全可以用它来作为测试碟,来看看自己的这套音响系统有哪些优点?有哪些不足之处亟待改进?你把《竹吟》放入CD机,用它来测试音响的高频、中频和低频,测试它对各种乐器声音质感还原的真实程度,测试它的动态、层次和音场定位,测试透明度、解析力、空气感和瞬态反应等等等等,这无疑是个非常好的选择。尤其是它的澎湃汹涌刚劲凌厉的超低频,一次一次,如钱塘江秋潮一般频频袭来,这是多么的激动人心!听在自己的耳朵里,却又是多么的松融软糯!这阳刚犀利与醇厚滋润之间,怎么会有如此绝妙的对立统一,简直是使人无法理解,简直教人感到不可思议。它的无与伦比的美,用一句上海方言来形容,就是“好听得来,打我耳光也勿肯放脱咯!”
        好了,好了。关于《竹吟》的发烧音效,我再讲也讲不到准确、深刻、全面的程度。我们还是请录音师李小沛老师自己来为大家讲几句吧:
        
    “十六年前录制这张唱片的时候,我有一个很强烈的愿望,就是要把每一件极具个性的竹乐器的真实音色表达出来,让你听到并惊讶于其声音的纯净、弹性与质感。
      每件乐器都饱含自己的特点,又具有共有的韵味。无论吹、弹、敲、拍、打都极富张力,高音通透不尖锐,中音柔和不浑浊,低音圆润不沉闷。每件乐器的音色也是各有千秋,笛声响亮激情澎湃,竹相劲道热血沸腾,竹胡激越如泣如诉,排箫悠扬娓娓道来。最值得称道的当属竹乐器的质感,声音真实可触,亲近之感油然而生,从而交融情感上的互动与辉映。
      这就是我当时特别直接的愿望。一个不用太大的空间,乐器位置清晰、层次分明,声音整体融合、个性尽显,力图还原一个竹乐器奏鸣的真实印象。以负责的艺术态度重现一个真实的生活场景,以虔诚的造美心态创作一个踏实的真美印象。
      时隔多年,希望你可以懂得用一支胡琴祭奠那年斑驳的苦涩的味道;你可以愿意用一缕笛音铭记那些易逝的快乐的日子;你可以接受用一阵箫声回忆那片广袤的伴你长大的田园;你可以期待用一段轻快的节奏记录经过的绚烂的生活。”
      
        短文结尾,笔者谆谆告诫喜爱《竹吟》的每一位爱乐者:聆听时切记注意音量,谨防烧毁喇叭、功放!

[ 本帖最后由 zhaojianren1230 于 2016-6-21 05:58 PM 编辑 ]
2#
发表于 2016-6-3 15:54:54 | 只看该作者
拜读了!赵老师以中国文学的深厚底蕴描述音响音乐,确实是“高、大、上”的别具一格,敬佩之极!
3#
发表于 2016-6-3 17:58:12 | 只看该作者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4#
 楼主| 发表于 2016-6-5 00:02:06 | 只看该作者
承蒙赞誉,不胜荣幸。谢谢!“衙宅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咏竹的古诗,我还是最喜欢郑板桥的这首。

[ 本帖最后由 zhaojianren1230 于 2016-6-5 12:07 AM 编辑 ]
5#
发表于 2016-6-5 08:42:3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zhaojianren1230 于 2016-6-5 12:02 AM 发表
承蒙赞誉,不胜荣幸。谢谢!“衙宅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咏竹的古诗,我还是最喜欢郑板桥的这首。
6#
 楼主| 发表于 2016-6-5 14:54:1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马生 于 2016-6-5 08:42 AM 发表
谢谢!我觉得:玩音响听音乐其实也应该“咬定青山不放松,扎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7#
发表于 2016-6-5 15:51:3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zhaojianren1230 于 2016-6-5 02:54 PM 发表
谢谢!我觉得:玩音响听音乐其实也应该“咬定青山不放松,扎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8#
发表于 2016-6-7 10:28:25 | 只看该作者
赵老师好文采,将竹的清幽和怡然娓娓道来,神态活灵活现,看完便心痒想买一张来听听
9#
 楼主| 发表于 2016-6-7 12:32:4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嘉贤 于 2016-6-7 10:28 AM 发表
赵老师好文采,将竹的清幽和怡然娓娓道来,神态活灵活现,看完便心痒想买一张来听听
确实是一张很好听而且很耐听的碟!我自己喜欢它了,才写文章的。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6-8 17:09: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马生 于 2016-6-3 05:58 PM 发表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很有同感。此外,我还喜欢王维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11-23 01:53 A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