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本选择
1腾斯泰特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EMI 2伯恩斯坦&维也纳爱乐(DG) 3阿巴多1980年指挥维也纳童声合唱团、维也纳歌剧院合唱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版(Norman演唱),DG .4 霍伦斯坦(Horenstein)指挥华斯沃兹学校童声合唱团、安布罗西亚合唱团、伦教交响乐团版(Procter演唱),Unicom,UKCD2006/7(两张),《企鹅》评介三星。
我选择的是腾斯泰特的版本。实在的说,我没听过他的指挥和录音,只是经常看见他指挥的一些德奥作品,尤其是那套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在网上找到了一些腾斯泰特的介绍:
克劳斯·滕斯泰特(Klaus Tennstedt,1926/6/6~1998/1/11),德国指挥家,在莱比锡音乐学院学钢琴与小提琴,毕业后在哈莱歌剧院任首席小提琴,其后又担任这个剧院的合唱指挥。1954年后任卡尔·马克思剧院的首席,1958—1962年在德累斯顿歌剧院任指挥,1962—1971年任斯韦林歌剧院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1971年到瑞士定居,1972年起任基尔歌剧院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1979年起任汉堡北德广播交响乐团常任指挥,1983年起任伦敦爱乐乐团的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滕斯泰特是典型德奥风格的指挥家,富有哲理性,逻辑思维强,对作品整体把握有相当的深度,在指挥中多有即兴发挥。滕斯泰特擅长指挥德奥后期浪漫主义作品,有“近代马勒作品指挥专家”的美誉。
腾斯泰特,在乐坛上给人的印象一向是:诚恳、温文、细致、用心,在他几十年的指挥生涯中,他的踏实与稳健的音乐风格给予无数爱乐者深刻的印象。在多年的癌症病痛后撒手西归或许对他而言也算是另一种解脱吧!
腾斯泰特原籍东德,而他一向反当局的立场,一直到东德政府解除他出国演出禁令后才得以在国际性音乐场合中出现,在此之前他在国际乐坛中就已经有一定的声誉了。他和那些个人风格浓厚,且以权威方式诠释德奥浪漫作品的德国指挥大师不同。他的外型和言行举止常被拿来与萧提相提并论:两个人都是高个儿,对乐团也都很敬重。他推崇伦敦爱乐是个「浪漫的乐团」。有个乐团认为他兼具两位前任音乐总监:海汀克与萧提的优点。海汀克对乐曲旋律的重视超过乐句分析,萧提则是重视乐曲的生命力。腾斯泰特相信一个指挥家具有乐团团员的经验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在你自己知道如何去产生某种音色时,才能去指挥他人达到它」。他认为演奏乐曲必须在情感的表达和理性的控制之间保持平衡。一些乐评家注意到:这种敏锐、细致的平衡是腾斯泰特音乐中最主要的精神,让人留下不平凡的印象。
这个理念在他录制马勒的作品中更可明显看出。腾斯泰特很晚才开始指挥马勒,他说:「当你决定要指挥马勒时,最好先别急著尝试,因为你太年轻了,需多点人生经验。马勒把他的生活、人生经验与痛苦融入作品当中。所以,如果你想把马勒指挥好,就得靠人生经验来帮忙。所有人性的要素都可以在马勒的作品中找到,如:愤怒、爱、快乐、悲伤....等。」
腾斯泰特曾与伦敦爱乐、柏林爱乐合作录音,其中的佳作是和伦敦爱乐合作灌录的马勒交响曲。他曾提到,马勒第六是他目前最锺爱的录音;在诠释布拉姆斯作品方面,他认为交响曲内抒情与沈重之间的冲突必须找到个平衡点。也许是因为缺少耀眼动人的明星气质,他的其馀德奥曲目几乎都被马勒交响曲全集的录音给盖过去,事实上他的音乐意念明晰,说服力极佳,未能留下重量级的德奥交响曲录音实在有点可惜。也或许如此,在许多乐迷的心目中,腾斯泰特是个「后期浪漫派指挥家」。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2-4-21 09:52 PM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