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巴伯:第一、二号交响曲/《丑闻学校》序曲/第一首弦乐随笔(NAXOS-022)
美国作曲家塞缪尔·巴伯在1910年3月9日生于宾夕法尼亚州西切斯特(West Chester)的一个具有良好音乐环境的家庭。十来岁时,巴伯曾在当地教堂中任管风琴师,并就学于西切斯特中学。
1926年,巴伯中学毕业,但早在1924年他已同时就学于费城柯蒂斯音乐学校。在这里,他学习钢琴、作曲、歌唱和指挥。1928年,巴伯因一首小提琴奏鸣曲而首次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巴恩斯奖,这使他得以首次出国旅行,访问了意大利等欧洲国。
1933年,巴伯以他的第一部由较大型乐队演奏的序曲《造谣学校》再次荣获巴恩斯奖。1935年又获得了美国的罗马奖,1935与1936年两次获普利策旅行奖金。1935至1936年间,他又一次赴欧洲旅行。
当巴伯逗留在马焦雷湖(Lake Maggiore)时,他拜见了指挥家托斯卡尼尼。此后,他来到罗马,在“美国研究院”从事作曲。
在这段时期,巴伯写出足以证实他有旺盛的创作天才的作品,其中以《第一交响曲》最为著称。这是一部单乐章交响曲,由罗马奥古斯特奥乐队于1936年12月13日首演。次年又在奥地利萨尔茨堡音乐节上演出,这是该音乐节第一次演奏美国人的作品。
此后,巴伯又分别于1936年和1937年写出了《弦乐柔板》和《第一乐队散文》,这两部作品在1938年被著名意大利指挥家托斯卡尼尼(A.Toscanini,1867—1957)选中,成为他指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交响乐队演出的最初两部美国作品。
1938年,巴伯离开战云密布的欧洲,回到美国,在柯蒂斯音乐学校教授作曲与配器,并继续从事音乐创作,写出了《第二乐队散文》和合唱作品《秒表与军械图》等作品。
1943年4月,巴伯应征入伍,在美国空军中服役,他应约为空军写了《第二交响曲》。
巴伯在战争年代创作的作品还有《小提琴协奏曲》(1939—1940年)、《摩羯宫协奏曲》(1944年)和《大提琴协奏曲》(1945年,曾获1947年纽约音乐评论界奖)等。
五十年代以后,巴伯把他的创作重心移到了歌剧与声乐作品上。而此后所写的器乐作品只有《钢琴协奏曲》(1962年)闻名于世,勋伯格认为这部协奏曲与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作品相提并论,该曲还获得了普利策奖。
巴伯的第一部歌剧《万涅萨》完成于1957年,歌剧脚本是梅诺蒂写的。巴伯的另一部歌剧《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1965—1966年)是应大都会歌剧院之约而写的,脚本源出于莎士比亚的同名剧作。
原盘编号:8.559024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7-5 07:53 AM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