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查看: 6123|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怪论两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18 11:26: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      红木与音乐(风马牛不相及的比喻)
经常听到对聆听古典音乐两种争论,一是主张“无需懂”,另一种是“认真听”。我也参与其中。经过一段时间,我有点感悟:聆听古典音乐有点像选购红木家具。一般喜好红木家具的人,只要款式格调合眼缘,价钱适中就可以收回家作为家饰,摆在家中左看右看,甚至邀上好友分享,乐在其中。另一种是红木发烧友。从红木的用材、工艺、款式判断收藏价值,我见过一些红木发烧友,他们经常出入红木家具生产厂家、展览会、促销会,他们更着重生产过程中的刮呸、打磨工序,他们甚至能说出“如意云”、“寿桃”“虎爪脚”饰件风格的来历和古物红木的关联,在他们的脑子里装满了与红木有关的信息,有的达到痴狂的地步。
聆听古典音乐亦然。一般的古典音乐爱好者,看着《CD圣经》,只要是名曲目、名乐团、名指挥、名演奏家,旋律过得去就收为己有。在他们看来,听音乐无需很多“繁文缛节”,好听就是硬道理。另一种是有着对古典音乐执着的追求,他们研究音乐的历史,看重音乐里的和声对位、升调降调、动机发展、主题再现、演奏者的演绎对比,津津乐道,乐此不疲。我接触过一个“超级发烧友”,他家里的音响一般,但走进他家,两边的墙壁全是唱片架,LPCD琳琅满目,版本之多令你吃惊。但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只要谈起古典音乐,他就滔滔不绝,俨然像一本古典音乐的“百科全书”。

红木 [1].jpg (68.68 KB, 下载次数: 305)

红木 [1].jpg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8 11:28:57 | 只看该作者
一.      神化权威?
每个演奏家都有一个成长过程,有一个颠峰(全盛)时期,这个时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大卫.奥伊斯特拉赫曾经就在演奏普罗科菲夫小协后被普罗科菲夫“教训”了一番:“你演奏得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但后来大卫.奥伊斯特拉赫与普罗科菲夫成了挚友,并成为了小提琴演奏的泰斗。
海菲兹一直是小提琴演奏的典范。我第一次接触海菲兹的演奏是他的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那是因为通过大卫和格吕米欧的演奏,觉得海菲兹演奏的太快了。很久以后看到一个资料说海菲兹也承认他的演奏是比较快,但他强调是完全按照原乐谱的提示演奏的。我也看过不少有关海飞子的介绍,几乎赞扬声一片。我承认海菲兹在技巧上无可挑剔,特别在音准把握上几乎无人能及,即使极快速的情况下,音准也把握得令人惊讶的精准。更有一个资料说:海菲兹从来没有拉错过一个音符。看来由对海菲兹的敬仰演变成神化了。
最近我分别听过一张1940年录音的海菲兹贝多芬和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托斯卡尼尼指挥BBC交响乐团。NAXOS公司的“历史档案录音”单声道。另一张RCA录制于1955年海菲兹贝多芬和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查尔斯.明希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
1940年录音的版本引用了奥尔的华彩乐段和约阿希姆修订的末乐章回旋曲,但这个演绎着实叫人不解:整个演奏犹如军乐队在巡游,仿佛听到戴高乐将军正在检阅法国香榭丽舍大道雄赳赳的军队,乐句干脆利落,旋律节奏变得有点像罗西尼的《威廉.退而》。加上这个单声道的录音,说实话,这个录音只能作为历史资料,至于欣赏,就有点那个………了。
贝多芬给人的印象——铁汉柔情,除了敢于与帝王叫板,也有任何人都有的七情六欲。贝多芬的D大调小协完成1806,虽然该协奏曲有交响曲的特质,但据说当时贝多芬处于热恋之中,因此它的小协充满贝多芬少有的温和与惬意、喜悦和优雅,温文尔雅和端庄优美。处于热恋之中的贝多芬还创作了与D大调小协异曲同工的《第四钢琴协奏曲》(完成于1805-1806),这首第四钢协与他的第三、第五钢协的刚烈强劲不同,第四钢协也充满愉悦和温磬,歌唱性的旋律热情洋溢,风格清新充满柔和,音调委婉动人浪漫的气息。如果有演奏家把贝多芬的第四钢协也当作第五钢协演绎,那可就是有点难以接受了。但也有例外的;比如《电子贝多芬》,可我没听过。
为什么海菲兹的1940年版的贝多芬小协的演绎如此?大概是因为当时正在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海菲兹参加劳军联盟的活动,频繁奔波于欧洲的法国、英国、意大利、北非、中南美洲为参战的盟军将士演出。在这样的环境下,受战争环境的影响,演绎有所偏重就不足为怪了。之后我有听了海菲兹在1955年的贝多芬小协的录音,在这个版本中我又听到贝多芬这首小协中的温磬愉悦,乐团的协奏与海菲兹配合得天衣无缝,海菲兹在它的华彩乐段中的飞弓走弦,令人眼花缭乱,但非常精准,不得不使人感叹诚服。
我这是怎么了?海菲兹这样的大师也敢点评?不怕“人神共愤”?不!海菲兹永远是乐迷心中的伟人,他那宏亮而带有丝绒般的琴音几乎无人能及,“如果海菲兹从来没有存在过的话,小提琴演奏艺术将永远不会达到今天的高度和如此完美的水准”。但我们崇敬他而不应该神化他。
说这个事,想说资料上所说的每一件事都不一定完全正确,角度和观点不同,解读文句就不同。听音乐不应使人感到疲惫,各有各听法,随意听没有错,深究听更有品味。不必为如何听音乐大费周章,随遇而安吧。

8.110936[1].gif (29.35 KB, 下载次数: 260)

8.110936[1].gif

zh124218522094.64[1].jpg (19.39 KB, 下载次数: 288)

zh124218522094.64[1].jpg
3#
发表于 2010-12-18 11:38:24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明白了曲目的背景和演奏家这些相关背景资料。。对于作品的理解要更深入一些。。也更客观一些。。。。
4#
发表于 2010-12-18 20:15:15 | 只看该作者
我的个人观点:
1、“无需懂”和“认真听”实际上并不矛盾,而且可以共存。因为我觉得:音乐的美(实际上不止是音乐的美)是一种感受,它不是分析出来的,但是通过乐理分析可以更容易地获得更多关于音乐美的认识。
2、神话权威这个问题还是看态度。觉得好自然百般吹捧,反则毫不感冒也是正常的。就像我个人比较喜欢Grumiaux、Menuhin一类的小提琴家,却对Heifetz、Oistrach等持保留态度,这是审美和取舍问题。
5#
发表于 2010-12-18 20:43:06 | 只看该作者
情迷版主这个比喻很好呀,联想到音响,我们的发烧友是否与红木发烧友有共通之处呢?
6#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9 10:49:1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flightjinn 于 2010-12-18 08:15 PM 发表
我的个人观点:
1、“无需懂”和“认真听”实际上并不矛盾,而且可以共存。因为我觉得:音乐的美(实际上不止是音乐的美)是一种感受,它不是分析出来的,但是通过乐理分析可以更容易地获得更多关于音乐美的认识。
...

读书人加上良好的性格、理性的思维方式,真是不同凡响;F兄总是那样理智和严谨。每次读F兄的帖子总有收获。 有时按照书本的指引去买CD,会碰壁的。像F兄所说,我也对海菲兹也并不“感冒”,就是不喜欢他的速度和经常感到的“机械感”。但他在快速运弓时确实十分精准,但这仅仅是技巧而已。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0-12-19 10:54 AM 编辑 ]
7#
发表于 2010-12-19 20:15:01 | 只看该作者
我也不喜欢海菲兹,反而更喜欢KOGAN多一些,KOGAN的演奏饱含感情色彩,而海菲兹则冷漠了一些。
8#
发表于 2010-12-24 15:01:35 | 只看该作者
我一般是海量的随便听;
当被某个段落抓住之后,自然而然要去查资料。
9#
发表于 2010-12-24 15:02:27 | 只看该作者
我一般是海量的随便听;
当被某个段落抓住之后,自然而然要去查资料。
------------------------------------------------------------
关注作曲家多过演奏家。
------------------------------------------------------------
现在获得海外唱片的渠道很多,
伴随人民币升值,鬼子古典音乐卖价并不算高。

[ 本帖最后由 winnor 于 2010-12-24 03:05 PM 编辑 ]
10#
发表于 2010-12-24 15:04:2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0-12-19 10:49 AM 发表

读书人加上良好的性格、理性的思维方式,真是不同凡响;F兄总是那样理智和严谨。每次读F兄的帖子总有收获。 有时按照书本的指引去买CD,会碰壁的。像F兄所说,我也对海菲兹也并不“感冒”,就是不喜欢他的速度 ...

过奖了,性格再好不也有发飙的时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11-27 09:39 A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