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楼主: J-M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尽大提琴精品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0-7-2 17:11:41 | 只看该作者

肖邦的大提琴

之前迷版发了一张老罗和阿格里奇合作的肖邦舒曼大提琴奏鸣曲DG画廊版。我这里找来一套杜普雷的金天使版。又比较了一下!
还是难以取舍!EMI这张钢琴录得很不错,巴伦博伊姆对杜普雷的爱恋都寄托在了肖邦这段款款情深的乐曲里。而杜美女的情感寄托恰到好处,既不煽情也不造作,处处都是真情流露。
老罗那张的优势在于还有一曲舒曼的大提琴奏鸣曲,也是精品!
因此,还是决定两张一起拿下
22#
发表于 2010-7-2 18:02: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M 于 2010-7-2 05:11 PM 发表
之前迷版发了一张老罗和阿格里奇合作的肖邦舒曼大提琴奏鸣曲DG画廊版。我这里找来一套杜普雷的金天使版。又比较了一下!
还是难以取舍!EMI这张钢琴录得很不错,巴伦博伊姆对杜普雷的爱恋都寄托在了肖邦这段款 ...

我虽然没有这张EMI,但我相信杜普雷与巴伦博伊姆的组合一定是“天仙配”,不会杀错,一定不要放过,多一个好版本也不错。
23#
 楼主| 发表于 2010-7-2 18:08:37 | 只看该作者
迷版,对于百科全书的您怎么能没有这张CD????
这张在我听来是必须得有的
24#
发表于 2010-7-2 19:17: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M 于 2010-7-2 06:08 PM 发表
迷版,对于百科全书的您怎么能没有这张CD????
这张在我听来是必须得有的

由于您的抬举(“百科全书的您”),我决定马上住院治疗(受惊心跳聚停)。哈哈哈。其一经济原因使我不可能喜欢就收,其二是早期我没有收这张,现在收怕录音差。见谅、见笑。 或许我考虑找一张最近制版的碰碰运气。
25#
 楼主| 发表于 2010-7-2 21:25:38 | 只看该作者
迷版这个观点不适合我。对于我来说,只要不是那种过分夸张混音的和太老的录音,即使音效没有达到很好,我也觉得一些经典的录音应该收。像杜普雷在EMI时期发挥比较好的录音基本都是现场。像上面这张CD,我个人觉得音色还不至于到不能听的地步,但是两人所表现出来的默契和相濡以沫的温馨感是很难匹敌的。不过,这东西还是要听过才知道
26#
 楼主| 发表于 2010-7-3 00:46:08 | 只看该作者

来两张偏门的

鲍罗丁,第一反应时那个四重奏乐团吧。这里不是!鲍罗丁的风格跟舒曼挺像得,旋律优美,这家唱片公司我还不是很了解,录音还算过得去。

下面这张,我是在找鲍罗丁的大提琴作品时在AMAZON看到的,竟然还有拉赫的大奏,国内好像没有看到有卖的。唱片公司也不知道是哪一家!但是拉赫的大奏也是相当好的,俄罗斯的作曲家都有广阔的胸襟,如果这张能碰到,我是一定不会犹豫的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0-7-3 12:52 AM 编辑 ]
27#
发表于 2010-7-4 18:08:0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M 于 2010-7-2 09:25 PM 发表
迷版这个观点不适合我。对于我来说,只要不是那种过分夸张混音的和太老的录音,即使音效没有达到很好,我也觉得一些经典的录音应该收。像杜普雷在EMI时期发挥比较好的录音基本都是现场。像上面这张CD,我个人觉得音色 ...

关于杜普雷网上的一篇介绍:
杜普蕾美之绝唱
珍贵易逝的美之绝唱
  2006126日是英国天才女大提琴家杰奎琳·杜普蕾六十一冥诞。十九年前她离我们而去时,年仅四十二岁。自她十六岁在英国和美国开独奏音乐会起,至二十八岁因患多发性硬化症而停止演奏,其演艺生涯只有短短的十二年。但这短短的十二年却构筑了她伟大而辉煌的、让人们永远无法忘怀的艺术人生。她最杰出的艺术成就,当数对埃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的完美而独特的演释。这是她生前演出最多、最受欢迎的曲目,也是她的成名之作。由于她演奏的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近乎成为神圣样板,竟使她的同辈如麦斯基这样优秀的大提琴家,因为杜普蕾的演奏给他留下的印象太深,一直找不到自己的感觉而有很长时间都不敢碰这部作品。1962321日,杰奎琳·杜普蕾在伦敦的皇家节日音乐厅首次登台演出《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那时她才十七岁。要演奏一个永恒的经典,看来还太年轻了,但是在场的人很快就清楚,在杰奎琳·杜普蕾的手中,埃尔加忧郁的杰作,将会得到最完美的演释。音乐会后,英格兰最著名的乐评家之一,那弗·卡特斯,把这场演出描述为珍贵易逝的美之绝唱。他在乐评的结尾写道,在场的人目睹了杜普蕾小姐的一场完美的演奏,好比从春季的第一天到早花璀璨,而这样美丽的盛放,无论是在今年,还是哪一年,在将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将为人所记得,珍贵易逝的美之绝唱。
  1973年,多重硬化症剥夺了她那令人难忘的非凡天赋,但是她对音乐的热情半分未减。随着阅历和年龄的增长,她对音乐和对人的理解都有所加深,她保持着勇敢和冒险的精神。十年里,她开设了私人授课班,同时也给名人们上课,她成了多重硬化症很多研究项目的焦点。她为电台的动物节目做旁述,也为唱片模拟鸽子与狼的声音,她被授予大英帝国勋章,并荣获五所英国大学的荣誉证书,她被音乐家联合协会提名为该年度最佳音乐家,尽管如此《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仍然是她生命中永恒的主题。埃尔加的这部协奏曲既是二十世纪第一部成功的大提琴协奏曲,也是英国音乐史上此种体裁的开山之作。埃尔加写作这部协奏曲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而战争给他留下的阴影则依然挥之不去;加之年老多病,事业不顺,经济困窘,以及老朋友的相继去世,都使他内心感到凄凉孤寂。因而这首协奏曲在总体上,充满迟暮的苍凉气息和怀旧的伤感,而这也恰恰成就了他特有的深沉之美。
  杜普蕾曾经公开表示,她最爱的其实并不是埃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因为这部作品太深沉,有着无尽的悲哀。每当演奏到慢板乐章时,感觉自己的心被撕成了碎片。杜普蕾对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的形容是:它好象是凝结的泪珠。
  也正是有如此深刻的理解,半个世纪来,很多优秀的大提琴家都演奏过这部作品,但从未有人能像杜普蕾那样从作品深沉的旋律中找到那些难为人知的复杂感受。苍白、虚弱、呻吟、自我怜悯……杜普蕾的演奏,乐句间充满了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这种情感通过非常精确的运弓而显现,说明杜普蕾并不是一味追求情绪的任意宣泄,而是将那种升腾的悲壮情绪控制在委婉曲衷的情感之中。

  杜普蕾演奏的曲目非常广泛,自海顿以来的大提琴曲目,她都有所涉猎,且成绩斐然。她演奏的特点在于对作品内在情感的真实把握,在她最为精彩的演奏中,她对作品的诠释散发出一种激情慷慨又饱含悲凉的气质,她极大地体现了大提琴这一乐器的抒情性和歌唱性。杜普蕾的演奏技巧非常全面,音色变化多彩,其大提琴的音质尤其令人称道,醇美浓郁,情感诉及力很强,这一切配合着她对作品的直觉把握,使得她的演奏尤其自然畅达,富有歌咏性的浪漫魅力。

天才崛起
  杰奎琳·杜普蕾1945年出生于牛津,杜普蕾这个姓氏来自拉丁文,这个家族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诺尔曼统治时期。她早年在跳舞、唱歌、画画方面的天赋遗传自她的母亲――音乐会钢琴家爱尔丽斯·格莉普,但是杰奎琳的才华没有特别向那方面发展,直到她四岁时第一次听到大提琴的声音。
杜普蕾:
  很小的时候,我从收音机里听到大提琴的声音,那时我才四岁,尽管我一点也不记得它的声音,但是我非常喜欢,就跟妈妈要能发出这种声音的东西,她答应了,给了我一把大大的大提琴,我很爱拉,她觉得很惊讶。
母亲:
  我知道她很有音乐天赋,因为她不用我教就能自己找到音准,那时她才不过四岁,而且她还没学会讲话,就已经会唱歌了,所以我觉得让她拉大提琴还是不错的,尤其当我弹钢琴时,她也和着钢琴拉,所以我给她买了一把大提琴,对她来说太大了,因为她整个人都被遮住了。我还专门给她写些曲子。

杜普蕾:
  妈妈太了不起了,因为她很善于教小孩子,一开始我基本上不会拉琴,她就先给我写一些小调子,然后加上词,在乐谱的背面她画上漂亮的图,来解释这些调子,她在我睡觉的时候做这些,我总是迫不及待地等待黎明的到来,因为我一觉醒来就会发现这些美丽的东西正等着我,然后我们就开始一起练习。所以我对大提琴才这么热爱。
母亲:
  她常带给我一个全新的面对音乐的角度。她有两种性格,通常和朋友玩的时候她是一个普通的快活的小孩,但是一拉起大提琴,她立刻就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之中。当她演奏的时候,她有一种能力,能够吸引观众,促使人们倾听她的琴声。四年之后,大提琴学校请了一位长期的老师。这时我想到了威廉·皮利斯,我一直都很欣赏他的琴技。

一年不到
,她就成为宝贵的史姬雅奖最年轻的竞争者,当时评审小组的主席是约翰·巴比罗利。

约翰·巴比罗利:
  我记得很清楚,杰奎是第四个上台的,评审小组中有莱昂内尔·特蒂斯,一位非常出色的英国音乐家,我记得杰奎演奏了大概两三分钟,我转过头对莱昂内尔说:就是她了。能有幸目睹这样一朵精彩、美妙自然的大提琴天才之花,是我最美好的经历,这是音乐之花,也是精神之花。

威廉·皮利斯
  老实说她能拥有这样的才华还真是少见,她对音乐的记性,她快速的提升,她充沛的精力,她的个性都如熊熊烈火般旺盛,这真是不可思议,这所有的一切像繁荣的花朵一一展开。才华的展露是当然的。
在接下来的几年,她囊括的奖项包括基德荷尔学校德所有大提琴奖项,女王奖以及古班德·夏利华尔兹奖,十七岁时,她觉得是时候在伦敦开演奏会了。
  1962年,她在伦敦节日音乐厅首次演出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由BBC管弦乐团伴奏,指挥是鲁道夫·施瓦兹,同年,她和母亲一起录制了一个电视演奏会。
母亲:
  这次她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她却开始认真审视自己是否真的完美,她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继续这一辉煌的生涯,她变得很沮丧,有一段时间不知所措,根本都不碰大提琴,她得找些别的事来做,你还记得吗?

父亲:
  当然啦,我们都很担心,但是我们相信她一定会恢复过来的,她很有决心要成为一个大提琴家。她参加了很多活动,演奏了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一切她认为是正确的事情,不到两年,她写信给我们说,我已经决定了,我要当大提琴家。
杜普蕾:
  我逐渐长大成人,接触到很多别的方面,但生活很空虚,我觉得有点不知所措,直到我去了达廷顿,我在那里过得很开心,跟托特里埃大师上过几节课,并因此跟随他去了巴黎。十五岁的时候,我上了巴勃罗·卡萨尔斯的两节课,很有趣,后来,我去了莫斯科向罗斯特罗波维奇求学,这两位大师、大提琴家都很令人激动,很有意思,但我总是唯我真正的老师的理论是从,其实他就是我的大提琴手老爸。
  在威廉·皮利斯的指导之下,她的琴艺不断成熟。在巴黎向托特里埃学艺之后,杰奎琳·杜普蕾回到伦敦,她与美国同行斯蒂芬·比索合办了一场演奏会,1965年,在BBC管弦乐团的陪伴下,她第一次到美国巡回演出,非常成功。仅仅一年之后,她在俄罗斯再度辉煌,同样是和BBC管弦乐团合作,还有与她一起录制唱片的约翰·巴比罗利。
情感
  年轻的杜普蕾在音乐事业上一帆风顺,爱情的到来也为她的艺术生涯增添了传奇的一笔。杜普蕾与巴伦博伊姆的结合成就了一对相互爱慕的情侣,也造就了乐坛的一对名副其实的金童玉女似的神话。
  在许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最坚固的因素也往往是最脆弱的,就好比杜普蕾和巴伦博伊姆的婚姻,表面上看,他们是古典音乐界璀璨的明星。其实,他们之间唯一的联系就是音乐,在演奏音乐时,他们能天衣无缝地互相取长补短。技巧是完全不成问题的,但是除了音乐以外,他们在许多方面都是截然相反的。
  杜普蕾不善交际,不谙世故。她尽管她个性宽厚,为人却很害羞;她讨厌抛头露面,也不愿被人逼着推销自己。
  巴伦博伊姆对于他们那高速运转、飞来飞去的生活应付自如,居住在他们那奢华饭店中享受着富庶的生活。作为光彩照人的社交明星,他经常在开完一场音乐会后邀请二三十个人出去吃饭。
  杜普蕾喜欢演奏和演出,也尽了最大的努力去适应这种生活,可是觉得自己越来越难跟上自己的丈夫了。
巴伦博伊姆:
  我们相见、相识的方式,恐怕不是一个浪漫的故事,我们首先的共同点是发烧,有一次,我打电话给她说,你知道我是谁吗?然后听说她也发烧了,我们就开始一起抱怨耳朵轰鸣之类的,这样过了几天,我们都没见面,直到1966年,我们在共同的朋友傅聪家见面了。见面的方式很有音乐性。

  他们的音乐共鸣,以及在创作中非凡的乐趣,很快就把他们拉到了一起,他们买下了几乎所有的大提琴和钢琴曲谱。

  他们第一次合作公开演出时,出色地演奏了贝多芬的作品,4月他们为皇家交响乐协会举行了第一场管弦乐乐音乐会,然后为美国音乐协会录制了海顿和帕格尼尼的协奏曲,4月底他们订了婚,因为夏季太忙,所以决定在9月结婚。但是到了5月,以色列人受到战争的威胁。
杜普蕾:
  我和巴伦博伊姆都对局势非常关心,但过了很久,我们从报纸上看到一切都还平静,直到他接到了从以色列打来的电话,他父母以为当晚会开战,事实上,当时离开战还有十天,丹尼想也不想就准备要回去,我一定要跟着去,我想和他在一起,因为我要与他一起共同进退,所以我们一起去了,我们在大家以为的战争前夕到达。其实一切都还好,没有战争的痕迹,但局势很紧张,我们想做点什么,于是就开始举行音乐会,实际上我们每天都这样做。丹尼指挥兼弹钢琴,我们演奏舒曼和圣-桑的曲子,当时有很好的演奏氛围,因为这些音乐正是当时所需。我们在耶路撒冷的一个胜利音乐会上表演,然后,因为我们一起经历了那么多,时间和地点都合适,大家又都很开心,所以我们就结婚了。

巴伦博伊姆:

  这都是她的决定,这是她性格的一部分,她不像很多其他的女音乐家那样,只为自己的事业而活,甚至有点过激,一定要比男人更努力,她完全不是这样的,她更喜欢做一个快乐的人,这就是最初见到她时最打动我的地方。

杜普蕾:
  我从不想做一个渴望每天演出的音乐家,成为乐器和演出的奴隶,我可以很开心地安排事业和生活,因为我的演出都安排的很轻松,大部分时间我都可以和巴伦博伊姆一起度过。
巴伦博伊姆·巴伦博伊姆:
  
她有自己的演出旅途,我也有,但我们都计划好不会分离太久,所有的长途巡回演出我们都是一起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杜普蕾发现她的手有时候不听使唤,甚至握不住琴弓,眼睛有时候也会看不清东西。她开始变得越来越敏感,脆弱,更多的时候,她觉得莫名的孤独和无助,她担心即将失去最宝贵的东西,大提琴和她心爱的人。
  最终,病痛使杜普蕾不得不停止演奏,她再也不能和丈夫一起巡回演出了,而巴伦博伊姆的事业正如日中天,他不可能停下来,只能把演出尽量安排在离伦敦近的地方,以方便看望和照顾杜普蕾。
  在音乐界,巴伦博伊姆的另一个家庭是公开的秘密,在杜普蕾去世之后,报纸上的一则消息说,巴伦博伊姆与俄罗斯钢琴家海伦娜在巴黎同居了五年并且生了两个孩子。但是在那些最后的日子里,巴伦博伊姆依然给了杜普蕾无微不至的照顾。
朋友
  演奏中的杜普蕾总是一副浑然忘我的表情,她的认真投入甚至还带有些肃穆的意味。生活中的杜普蕾和演奏中的杜普蕾完全是两个人,她生性热情奔放,却不易表露,但跟人说话的时候却总是带着笑,给人一种快乐的感觉。她无以伦比的琴艺虽然很容易得到别人的追捧,但真正使人们喜欢的还是她的个性。
  杜普蕾特殊的人生经历,使她的前半生交的朋友大多数是音乐家,而后半生交的朋友大多数是医生,只有大提琴,跟随了她的一生,终生不渝。
  任何音乐天才要想在音乐事业上取得辉煌成就,必须牺牲自己的少年时光。杜普蕾也是如此。但她从未抱怨自己花太多时间在大提琴上。她说:一直到十七岁时,大提琴都是我最好的朋友。没有这种经历的人,根本无法体会独自走进自己世界时的感觉。那是我美丽的秘密,它虽然没有生命,却可以让我倾诉悲伤和难题,它真是有求必应。
杜普蕾:

  有一天,我被伦敦的一位提琴商查尔斯·比尔截住,他告诉我店里有把琴等着我,如果我喜欢就作为厚礼送给我,我去了,看到它就爱上了。从此它就是我的了。
提琴商查尔斯·比尔:
  之前有一位匿名的顾客,请我们为杜普蕾的演奏找一把好琴,我们答应了,不久之后我们听说著名的大卫杜夫名琴将会在纽约出售,这把琴造于1712年,在纽约保存了三十五年。这把琴经过二十次修改,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它的扬声系统非常优秀,是一把很棒的琴。我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三四把琴之一。

杜普蕾:

  我想我最忙碌的日子是从法国回来之后,那是我第一次全球巡回演出,我非常喜欢也做得很好,唯一的问题就是我的琴,我那忙个不停的琴。
  1966年,他们一起走了六万公里,参加了无数音乐会,和很多名指挥家以及著名同行合作过。大卫杜夫和杜普蕾十七岁以前一直用的那把斯特拉迪瓦里几乎跟随了她的一生,后来她又拥有两把大提琴。在杜普蕾去世后,她心爱的大提琴转到其他艺术家的手中,马友友拉她的大卫杜夫,琳·哈雷尔拉那把斯特拉迪瓦里。

  正是由于杜普蕾独特的性格魅力,她对大提琴演奏的无限热情,她在追求内心深处音乐灵魂的执着,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强大的感染力,影响着身边的人,也一直感动着身边的人。可是她的朋友们还来不及品尝友谊的甘醇,不幸就来临了,面对身患绝症的杜普蕾,朋友们感到的不是惋惜,而是那种无能为力的痛苦。
  在杜普蕾去世后三个月的一个纪念会上,祖宾·梅塔回忆道:前不久,我在纽约指挥埃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再也指挥不下去了。大提琴手抬起头说,你在想她是吗?对,我答到。一想到1973年杜普蕾在伦敦最后一次与我演出的情形,我就受不了。那一刻,我知道我再也不能指挥埃尔加的曲子了。没有人能像杜普蕾那样,没有人能取代她。
  确实,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指挥过埃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

天才悲剧
  看完杜普蕾的全部资料,眼前仿佛有两个杜普蕾在眼前交叠。一个,身着蓝色天鹅绒拖地长裙,衬出满头金发如飞瀑般,亮得灼人眼:伊人为舞台而生,琴音响处,注定有鲜花与掌声铺了一路,只等着她翩然走来;另一个,蜷缩在封闭的角落里,孤独,愤怒,伤心饮泣:身前身后,是一团看不到尽头的黑暗,厚得像一堵墙,可以依稀感觉到她的痛苦,但你就是没办法真正地接近她。
  杜普蕾是许多人心中的偶像,但她决不仅仅只是一个能在大提琴上奏出美妙乐曲的漂亮女孩。她有着复杂的内心世界,正因为如此,她的音乐才包容了更多的东西——不仅有欢乐和激情,还有痛苦、恐惧和失落。
  鲜花和不幸是同时降临杜普蕾的家庭。杜普蕾的母亲在去世前的十三年里成了可怜的替罪羊,她遭到了世人的批评,有人认为她早年的教育给了杜普蕾太大的压力,她培养天才的方法却成了造成绝症的原因。
  杜普蕾的姐姐希拉里擅长吹长笛,幼时在母亲的调教下也算小有成绩,只是妹妹的光芒实在是太过耀眼,占尽风光之余也扼止了姐姐在音乐世界里继续攀登的勇气。希拉里转而把全部的热情投人家庭,希望能一辈子守着丈夫和孩子在乡间农场里过安安静静的日子。然而,当她得知妹妹身陷绝境时,她只想帮杰奎琳一把,这个念头是如此强烈,甚至在得知杰奎琳想抢走自己的丈夫以后仍然义无反顾。
  弟弟皮尔斯则又是另一种情形。从小到大,他总觉得全世界的人都在问他:作为杜普雷家的第三个孩子,你会哪种乐器?
  这么多年来,他们自己的生活一直与杜普蕾这一段悲喜人生紧紧纠结在一起,难分彼此。用姐姐希拉里的话说,杰奎琳是一股强大的不可抗拒的潮水,从她灵光乍现的第一天起,全家人便被这股潮水卷携着前行,愈来愈力不从心。

  杜普蕾的动人之处在于她的真实,她的自然,和她充满光彩的生命力。她的一生实在太过传奇,又太过浓烈,她以极大的才华征服了世界,又以一种近乎悲剧的生活结束了自己的演奏生涯,甚至是生命。
28#
 楼主| 发表于 2010-7-4 20:30:41 | 只看该作者
很细致的介绍,之前也看过那部介绍杜普雷的电影,继续介绍一套EMI的天使中价版CD
大部分曲目我都听过了,但是这张套依然值得拥有!声音肯定比后来EMI出的ART版好很多,建议没有的朋友可以拿下。博凯里尼,德沃夏克,埃尔加,海顿,圣桑,舒曼以及一个不是很熟悉的摩恩,全是最经典的大提琴协奏曲。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0-7-5 11:30 PM 编辑 ]
29#
 楼主| 发表于 2010-7-12 21:56:13 | 只看该作者
贝多芬的大提琴,这个不用多说了。就如他的小提琴奏鸣曲一样经典

30#
 楼主| 发表于 2010-7-12 22:01:57 | 只看该作者

勃拉姆斯大提琴奏鸣曲的几个版本

老罗在DG的录音,最好的版本。其实有一张就够了,我就比较贪心一点。
水星的这个录音也是很棒的,大提琴质感强烈。斯塔克的琴声没有老罗的那么浑厚,自成一派
杜普雷的EMI老版,现在大多流行的是荷兰压片的版本,据说老德版的声音好很多,这就不可而知了。

勃拉姆斯的作品比较深沉,往往开始不被人所喜!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0-7-12 10:32 PM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11-23 07:30 A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