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楼主: kkman2002

【深度测评】数字的终点不仅仅是模拟—HEGEL HD30旗舰解码器综合评测(恢复更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9-12 13: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3.双击安装--mac系统驱动程序为例


下载完成后,双击dmg执行文件,根据提示,一步接着一步安装即可。
如设置有开机密码,会有提示输入密码,输入即可,继续下一步安装。
屏幕快照 2016-08-15 下午11.31.49.png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6-9-12 01:11 PM 编辑 ]
屏幕快照 2016-08-15 下午11.32.05.png
屏幕快照 2016-08-15 下午11.32.20.png
屏幕快照 2016-08-15 下午11.32.33.png
 楼主| 发表于 2016-9-12 13: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4.安装完毕,重启电脑
屏幕快照 2016-08-15 下午11.32.43.png
 楼主| 发表于 2016-9-12 13: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5.验证驱动安装
确认HD30 USB和电脑USB通过数据线正常连接。

打开mac系统下方的小锯齿图标,打开系统偏好设置,点选小喇叭图标。
屏幕快照 2015-10-17 上午9.01.18.png

点选“输出”,可以看到"speaker" USB,就是系统辨识的HD30 USB设备(CM芯片),而上方两个是内置音频设备,最上方的M2Tech hiface是我的USB界面。
屏幕快照 2015-10-17 上午9.01.39.png
发表于 2016-9-12 19: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排就坐,洗耳恭听。数字与模拟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理论与实践总好像两条距离不长,但永不交汇的铁轨。我在北京与欧博的工程师探讨了一下:数字音乐数据很漂亮,但是不是水至清则无鱼的处境,在人耳的筛选后,那些光鲜亮丽的数据输给了乐感。目前是这样,其实这很有些诡吊,难不成CD就不用电子?或许是技术上的差异被人的大脑放大并误解了。回头要听听这台机器,是不是能改变我的观点。
 楼主| 发表于 2016-9-13 17: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老庄子 于 2016-9-12 07:14 PM 发表
前排就坐,洗耳恭听。数字与模拟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理论与实践总好像两条距离不长,但永不交汇的铁轨。我在北京与欧博的工程师探讨了一下:数字音乐数据很漂亮,但是不是水至清则无鱼的处境,在人耳的筛选后,那 ...

其实无论是3年前在音展上听到的柏林之声数博系统,还是前几天的白云音展上的天价MSB数码系统,顶级配置下,数码音源的声音和模拟已经在同一水平线上,对于条件不是很好的音展环境,甚至还会有更好的反响。

看庄子兄的回复,颇有感触。思来想去,还是谈谈自己的看法。

目前,模拟和数字之争,无外乎片源、播放方式、听感以及怀旧情结等几个原因:

1、片源的症结:无实体介质的数字音频,国内外两重天,相对来说,国内数字音频获得太容易,品质良莠混杂、层次不齐,模糊了“快餐”和“精品”的界限,这是数码给低看的一个原因。国外,在版权限制下,大多还是以收费下载为主(并且无损格式不多),DG等公司的试水,相对浩如烟海的LP和CD积累,可以说是杯水车薪,但国外烧友对于现代音乐的喜好,对技术方式和智能生活的接纳度,让数字产品的市场日趋活跃,听感上也没有国内一边倒的现象。---这个症结,其实还是要看唱片公司的,和LP和CD一样,数字音频,没有好的软件源头,那么,也是无用武之地。如果版权开放,解决数字音频拷贝的技术和法律问题。数字音频以母带品质销售的话,那么可以说,起码CD市场会大面积萎缩,甚至退市的可能性都有。这与LP和CD二者之争是没有可比性的。因为,数字音频和数码播放就是脱胎于CD,并且比CD有更多的便捷性,更多的包容性,更多格式的支持,更多技术的支持,更多市场的需求,可以这么说,数播技术,其实就是专业领域民用化的直接体现,是CD音频播放技术的再进化。想象一下,CD,如果没有了那些历史录音和大师精品,那么CD还剩下什么?还有多少存在的价值?结论是很可怕的。可怕到现在唱片公司,都在畏畏缩缩,如履薄冰,就差一层纸了而已。

2、再来说LP。目前LP复苏,有很多原因。去除,更好的音质、宽松感还有技术上的东西先不说。怀旧情结、文化复古的趋势、原生态生活的追求,每一个时代都会有,因此,数字音频更多“隐形”又新潮的播放方式,会让这种感性的追求,没有了感觉,快餐、麦当劳、必胜客。。。永远没有法国菜精致,也永远没有英国腔调有品位,更没有满汉全席来的舒爽和满足,这也就让数字音频给打上了“没品位”的标签,听感上,理性,总是靠边的,感觉和心境是关键。因此,“没音乐味”、“寡水干煸”等等,自然而然就来了。但是,但是,欧美的LP复苏,除了翻出发霉的藏品之外,更多是音乐的多元化,播放形式的多元化,谁说迈克杰克逊不、麦当娜、斯威夫特、阿黛尔。。。不能用LP来播放?现代音乐,用一种复古的方式来播放,夜店“打碟”来一场不一样的“声响”盛宴,谁能说,这不会更“酷”。同时,LP留存下来的历史录音,比CD更有价值,这点CD又会是悲剧。----这个症结,其实,没有办法解决。感性的东西,从来就是跟着感觉走,喜欢LP,喜欢CD,还是喜欢数字播放,其实对于欣赏音乐来说,喜欢什么播放或欣赏方式,和音乐本身是没关系的。就这么简单

3、最后来再来说模拟和数字音频争议最大的--音质、听感和可玩性。基于上面2点的基础上,再从技术上说:LP的信息量,不会比DSD、SACD更多,无论是录音方式还是无数波形图来看;硬件组合上,也要看到,数播一体机和分体式的组合系统,也是有区别的,分体系统,不比LP的更简单,可玩性和复杂性也不弱,同时,数字一体机与CD机相比,同价位的产品,除了介质之外,区别也没有天上地上的差别;最后,说听感。在建立在资源、系统、技术等等对等的基础上,三者听感的确还是会有区别,但大多数情况下肯定不是质量上的技术上的,更多是感性上的偏差而已,音响群里有人说过,国外搞过蛋疼的测试,听LP和数字音频,盲听,有80%的人听不出区别,虽然不去考证什么(起码,没哟炒豆声的LP真的很罕见,难道鬼佬的LP是神迹?)。但这点怎么听起来都不会感到陌生,争议总是由“盲听”来终结。而,实际上的偏差真的有辣么大吗?大到需要脑放来甄别吗?,呵呵。总之,一样的好听,一样的细节丰富,一样的音色标准,欣赏音乐来说,足矣,但如果,要追求播放介质的实体化,手感,物理摩擦的“信息”,毛绒感,甚至观感上的满足等等,那么,就别扯上听感和“音乐味“这些东西了。


最后,HD30绝对值得一听的。在感触现代技术的发展和日新月异之余,对于,音乐的收获,不会少一点。
 楼主| 发表于 2016-9-14 16:41:16 | 显示全部楼层
Setp3:软件安装---法国软件Audirvana(A+)安装图示

  在windows平台使用foobar加载DSD插件,或者使用Jriver 设置DSD源码bit输出,均可播放DSD文件,前者有更多优化方案,使用者也比较多,后者在于界面相对友好,颜值高。法国软件Audirvana(A+),一直作为大名鼎鼎的Amarra+iTunes组合的陪衬,随着DSD数字音频的发展,这个软件比AI组合的优势在于,可以直播ISO文件,对于有大量SACD抓轨的ISO的烧友,这个软件更容易成为苹果平台的主力。Amarra虽然后续版本支持DFF,DSF等分轨DSD文件,但毕竟操作上还是相对繁琐。
   
  如果说老版本Audirvana(A+)的样子相比iTunes有点土不拉几,那么新版本的A+就有点让人惊艳了,iTunes的已经没有多少优势。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软件的安装和基本界面。

   1.安装过程,很简单,如图1-5,就OK了。下载了DMG文件后,直接打开,然后拖拉A+执行文件,到mac系统的应用程序就OK了。删除,就是再把它移动到废纸篓。就这么简单,相比,windows的安装卸载,mac系统的更方便简单。

stup1.png
 楼主| 发表于 2016-9-14 16:46:18 | 显示全部楼层
2.使用。
打开mac下方dock的应用程序图标,点击A+图标。即可进入界面。
可以点选下方A+的图标,右键,选择,将图标保留在dock,就建立最直观的快捷方式了,以后,直接点击,即可使用。
setup3.png
stup2.png
 楼主| 发表于 2016-9-14 16:54:35 | 显示全部楼层
3.加载音乐库。
      A+采用了一个独特的方式。不再在界面直接添加。而是通过菜单栏的设置-->Audirvana preferences
打开设置窗口后,点选Librarys,再通过+和-符号,添加或删除文件夹。可以将不同格式或题材音乐,放在分类文件夹,更便于管理。在同一个文件夹里增减文件,A+都是实时刷新的。这个功能赞一个。相比iTunes,一股脑导入。这种方式,更人性化,管理文件,效率也高很多。例如,试听某个文件,如果不需要了,直接在Librarys里,点-号,删除这个文件夹,封面也及时刷新删除了,不需要另行操作,大大减少了工作量。这个实时刷新功能,同样在平板或手机APP里会有反应,并且支持DNS网络位置,只要局域网正常,文件访问速度都有保证。

      如果音乐文件本来带有封面标记,例如ISO或者AIFF,会自动显示。如果没有的话,在同名文件夹,放一张JPG封面,就OK了。已经可以看到A+的新界面,非常的漂亮,而且图标可以缩放。APP支持苹果缩放手势,很快捷,也直观。相比iTunes的封面管理,A+又走到了前面。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6-9-14 06:11 PM 编辑 ]
setup4.png
setup5.png
发表于 2016-9-15 18: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K版领会的深刻。引申讨论一下音乐玄学。
作古以来,作为审美活动音乐就不能脱离现场,击缶而歌,一定是有人、有发声的物件和演奏歌唱的环境,虽然是声音的艺术,但演奏者的表情、动作以及观众的呼应也有机成为音乐活动本身。所谓重播,说穿了是人无奈下对时间的拯救,可空间的还原始终是个问题。可能,发烧友对器材的热情,除了追求声音的质量外,还有就是对物件和环境的重构,通过一定的物理形式让音乐返回现场,隐含了人类对社会历史元素的回忆和再造。这个倾向可以映射到具体器材,作为物理属性的LP、CD、数字音源都包括了这种有情感和审美的主观映射,有人喜欢LP除了声音的原因外,可能还有小时候家里的那台留声机;有人喜欢CD除了收藏大量的软件外,可能还有在CD盛行时代留下的音乐训练……这时候探讨声音的选择就相当纠结于一个伪命题,因为它会根据每个人的经历以及审美修养而发生偏移。所以,当我看到那些喋喋不休的争论时,就不由自主会把各种观点放在这个背景下分辨,这时候再谈声音可能会有纠偏的效果。也可能是这个缘故,我到认为玩好自己认为最好的器材是不坏的选择,取舍的问题没有终极答案。
哈哈,你看看论坛,谁不是这样,相当于什么都没说?
发表于 2016-9-16 21:4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工程院士的语境,艺术家的视角......,我把K版想象成严谨的“德国佬”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10-10 07:50 P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