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楼主: wlx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著名指挥家简介(转载自林逸聪《音乐圣经》)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22:25:24 | 只看该作者
31、费伦切克  Janos Ferencsik 1907—--
       匈牙利指挥家;在布达佩斯音乐学院学习作曲与指挥,1927年以布达佩斯国家剧院助理指挥身份首次登台,1930年升任正指挥。1948年起兼任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指挥,1953年后兼任匈牙利国家交响乐团首席、布达佩斯国家歌剧院客座。费伦切克是匈牙利音乐界的元老,在演奏匈牙利作品时,善于表现浓重的色彩与民族风格,被称为“匈牙利音乐的发言人”。他指挥的东欧乐团在处理细腻的抒情与色彩层次方面也极具魅力。
32#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22:27:16 | 只看该作者
32、卡拉扬  Herbert Von Karajan 1908--1989
        奥地利指挥家,从1912年起学习钢琴,因魏因加特纳的建议而改学指挥。1928年首次登台,在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期间指挥学校学生管弦乐队。大学毕业后,回萨尔茨堡,成为乌姆市歌剧院的常任指挥,1929年在该剧院指挥了《费加罗的婚礼》,在这里工作5年后,他成为亚琛歌剧院指挥,并在这里指挥了《尼伯龙根指环》。1937年,是卡拉扬指挥生涯中的第一个转折点,卡拉扬在这一年应布鲁诺•瓦尔特的邀请赴维也纳歌剧院指挥瓦格纳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演出获成功后,歌剧院邀卡拉扬担任永久性指挥,被卡拉扬认为“时机还不成热”,于是又回到亚琛。第二年,柏林德国歌剧院由于富特文格勒受“兴德米特”事件影响被解职而空出了常任指挥位置,卡拉扬接替了这个位置,并很快获得成功。卡拉扬到柏林之后,与富特文格勒形成了挑战的态势,富特文格勒当时一心扶植切利比达奇接任他。但1954年富特文格勒去世后,卡拉扬在与切利比达奇的竞争中轻松战胜了对方,不仅成为柏林爱乐乐团的常任指挥,而且成为终身艺术指导。1956年,他成为维也纳歌剧院常任指挥,又相继被欧洲各大乐团和歌剧院聘为音乐指导和指挥,其中包括斯卡拉歌剧院、维也纳爱乐乐团、伦敦爱乐乐团、巴黎管弦乐团等,他还是萨尔茨堡、拜罗伊特等音乐节的艺术指导,由此而成为音乐王国的“帝王”,有“欧洲音乐总指导”的称号。     
      卡拉扬是一位力图把富特文格勒与托斯卡尼尼的指挥风格融为一体的指挥家,他的指挥极富激情,追求磅礴的气势,追求对音响力度的变化及音乐线条的勾划,在乐队的音色处理上,偏爱于流畅、圆润、透明的效果。他常常通过极端的渐强、渐弱对比来突出作品的戏剧化效果,所以是结构上最精致的一位演绎者。
      卡拉扬最擅长演奏的是浪漫主义时期德奥作曲家的作品,比如对贝多芬、布拉姆斯、门德尔松、舒曼、瓦格纳、马勒、布鲁克纳,他基本都是权威的演绎者,而对现代作曲家,比如德彪西、西贝柳斯、尼尔森等人色彩感强烈的作品,他也有独到的诠释。
33#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22:28:44 | 只看该作者
33、马蒂农   Jean Martinon 1910—1976
        法国指挥家,13岁就进里昂音乐学院学习,后又转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作曲与指挥。1928年毕业前夕获巴黎音乐学院小提琴比赛第一名,是丹第、鲁塞尔的作曲学生,明希的指挥学生。1929年毕业后,曾与许多法国乐团合作。二次大战期间,曾被关进集中营,获释后在巴黎指挥演奏他自己在狱中创作的作品,被注目而成为波尔多交响乐团常任指挥。1946年到伦敦爱乐乐团,给他的老师明希当助手。1951— 1958年任拉穆勒乐团音乐指导,1958年任以色列爱乐乐团常任指挥。1963年接任莱纳,任芝加哥交响乐团常任指挥,因其细腻的艺术个性与这支莱纳培养出来的队伍不谐,于1968年回法国,任法国国家广播交响乐团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马蒂农追求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强调织体的层次变化,他的出色成就基本都是与法国国家广播交响乐团合作的结果。他率领这支乐团指挥的法国作品有很高的权威性。
34#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22:30:17 | 只看该作者
34、肯培  Rudolf Kempe 1910--1976
        德国指挥家,就学于德累斯顿音乐学院,毕业后到多特蒙德歌剧院任首席双簧管演奏员。 1929年入莱比锡格万特豪斯乐团任首席双簧管演奏员。1935年首次在莱比镐作为指挥家,指挥洛尔青的歌剧《偷猎者》,获成功。1935—1942年,开始在莱比锡歌剧院担任合唱指挥,1942年被聘为克姆尼茨歌剧院常任指挥,1948年为魏玛歌剧院常任指挥,1949年终于成为莱比锡歌剧院音乐总监与常任指挥。从此确立了他世界一流指挥家的地位。肯培1952年任慕尼黑歌剧院艺术总监与首席,1961年接替比彻姆任皇家爱乐乐团首席,1976年慕尼黑爱乐乐团授予他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同年BBC交响乐团又聘他为常任指挥。肯培的指挥强调音响的色彩,因其是管乐演奏家出身,又对管乐的表现有透彻的领悟力,故善于表现浪漫主义后期的德奥作曲家的音乐,比如瓦格纳与理查•斯特劳斯的作品,尤其是理查•斯特劳斯的作品。肯培从指挥歌剧而开始其演奏生涯,对歌剧,尤其是对理查•斯特劳斯歌剧的把握能力常常胜于管弦乐作品。
35#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22:32:12 | 只看该作者
35、莱因斯多夫  Erich Leinsdorf 1912--
        奥地利指挥家,在维也纳音乐学院学钢琴、作曲和大提琴,毕业后一个偶然的机遇被瓦尔特与托斯卡尼尼看中,先后担任这两位大师身边的指挥助理。1935年开始担任合唱指挥,1937年赴美国,1938年被大都会歌剧院聘为常任指挥, 1943年赴克利夫兰交响乐团任常任指挥,1947年任罗彻斯特爱乐乐团常任指挥,1955年任纽约市立歌剧院常任指挥,1958年重返大都会歌剧院任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1962年起接替明希,任波士顿交响乐团常任指挥,1976年辞去此职离开美国,回欧洲任维也纳交响乐团常任指挥,两年后任柏林广播交响乐团常任指挥。莱因斯多夫的诠释追求作品的结构完美,能很好地控制音响及音色上的变化,使其显得异常鲜明和富有特色。他与鲁宾斯坦等著名演奏家合作的协奏曲享有盛名,他还是十分著名的普罗科菲耶夫作品的指挥专家,对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中的节奏变化有极敏感的把握能力。
36#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22:33:14 | 只看该作者
36、切利比达奇   Setgiu Celibidache 1912—1996
        罗马尼亚指挥家,在柏林音乐学院学习音乐,在柏林大学学习哲学和音响心理学、音乐心理学。1945年完成学业后,被聘为柏林广播交响乐团首席,1947—1952年担任柏林爱乐乐团首席。富特文格勒去世后,他与卡拉扬争夺柏林爱乐乐团艺术总监的席位,柏林爱乐乐团选中卡拉扬后,他离开柏林,在欧洲各国任客座。1963年他受聘为瑞典国家交响乐团的首席与丹麦广播交响乐团的常任指挥,1975—1976年任法国国家交响乐团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1976—1977年任南德广播交响乐团首席,1979年起任慕尼黑爱乐乐团的首席。切利比达奇的演绎追求哲理性的逻辑表达,是对音乐处理要求最细致的一位指挥家,他拒绝唱片录音,又追求完美,于是在乐坛形成了“切利比达奇神话”。他追求精致、完美的表达,演奏曲目极宽,但最出色的还是对拉威尔、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作品的处理。
37#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22:34:31 | 只看该作者
37、马克维奇 Igor Markevitch 1912--
       俄国指挥家,1926年在巴黎师从布朗热,后成为许多欧洲第一流乐团的客座。1955—1960年任蒙特利尔交响乐团音乐指导,1955年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在美国的首演,1957—1961年任拉穆勒乐团、1965—1968年任西班牙广播交响乐团常任指挥,1968年起任蒙特卡罗歌剧院院长。作为老一辈,又在巴黎受教育,毕业后长期在法国活动,马克维奇糅和了俄罗斯民族与法兰西民族对管弦乐色彩感的不同感觉,他诠释的作品有,种独特的韵味。他是优秀的斯特拉文斯基作品的诠释者,只有他能精细地感觉与把握斯特拉文斯基管弦乐中的色彩感。
38#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22:36:19 | 只看该作者
38、桑德林  Kurt Sanderling 1912—
       德国指挥家,生于前东德的阿里斯,1931年担任柏林市立歌剧院助理指挥。1935年到苏联,被聘为莫斯科广播交响乐团副指挥,1941年起任列宁格勒爱乐乐团指挥10年,与穆拉文斯基一起活跃于乐坛。1960年起为新创立的柏林交响乐团常任指挥,1964年后任德累斯顿交响乐团指挥。1977年起辞去柏林交响乐团之职,成为自由之身,在世界各地乐团任客座。桑德林的指挥,融合了德国风格的严谨与俄罗斯风格的浪漫,他指挥德累斯顿乐团演绎的德奥从古典到浪漫的作品,有一种既厚重又充满激情的韵味。他对布拉姆斯、西贝柳斯及一些俄国作曲家的演绎,都获好评。
39#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22:37:44 | 只看该作者
39、索尔蒂 Georg Solti 1912--
        匈牙利指挥家,自幼学习钢琴,12岁时已公开登台演奏。13岁进布达佩斯李斯特音乐学院,随多南伊、科达伊和巴托克学钢琴与作曲。1930年毕业后,曾专程向魏因加特纳学指挥,1933年起任布达佩斯歌剧院助理指挥,1937年又在萨尔茨堡音乐节任托斯卡尼尼的助手,1938年指挥布达佩斯歌剧院首演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因犹太血统,逃亡到瑞士,后入英国籍。19.42年参加在日内瓦举行的国际音乐比赛,获钢琴一等奖。二战结束后,1946年起任慕尼黑歌剧院艺术指导,1947—1951年兼任巴伐利亚歌剧院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1952年辞去慕尼黑歌剧院之职,任法兰克福歌剧院音乐指导,1961—1971年在科文特花园剧院任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1969年正式接任芝加哥交响乐团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 1973年又兼任巴黎管弦乐团、巴黎歌剧院音乐指导,1979年任伦敦爱乐乐团的首席。索尔蒂的艺术生涯最辉煌的成就是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所创造的“索尔蒂音色”,他强调音乐色彩的变化与戏剧性,善于挖掘出管弦乐队的气势与效果,他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演奏的管弦乐继承了“莱纳之声”的“爆棚”效果,而他所指挥的德国歌剧作品,尤其是瓦格纳的歌剧,也都是其最精彩的奉献。
40#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22:39:29 | 只看该作者
40、伯恩斯坦 Leonard Bernstein 1913—1990
        美国指挥家、作曲家,初在波士顿和哈佛大学学习,1941年进费城科蒂斯学院师从莱纳学指挥。1940-1943年在波士顿坦格伍德音乐学校,拜库塞维茨基为师,1942年在波士顿交响乐团伯克郡音乐中心任库塞维茨基的助手,并引起罗津斯基注意,邀请他任纽约爱乐乐团助理指挥。 1943年因顶替生病的布鲁诺•瓦尔特上台,表现出色而成名。1945—1948年,在纽约市交响乐团任常任指挥。1951年起任坦格伍德音乐学校指挥教授。1958年起接任米特罗普洛斯而任纽约爱乐乐团常任指挥,在此岗位上30年,并兼任包括维也纳爱乐、伦敦爱乐、以色列爱乐、斯卡拉和大都会歌剧院在内的乐团客座。伯恩斯坦是继托斯卡尼尼之后,为纽约爱乐乐团开辟“第二黄金时期”的关键人物。他是立体声时代与卡拉扬齐名的两位巨人之一,他将内在的丰富感情和多彩的艺术想象力综合在对作品的阐释上,其指挥风格突出了激情与浪漫,因而构成极度与夸张。伯恩斯坦是演绎美国现代作曲家,如科普兰、巴伯、格什文、艾夫斯的权威,他的马勒最能发挥他浪漫的极致,而他处理的贝多芬、莫扎特、海顿,或者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打着他自己独具特色的印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5-12 01:50 P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