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楼主: J-M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音乐难道就没有商业化???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09-12-2 15:3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说得对,其实古典音乐早就有“商业化”的存在,不过是由“低级”形式向“高级”形式发展罢了。据历史介绍:巴洛克时期,音乐家都为宫廷所有(一些贵族本身也是音乐家)维瓦尔第原来是一个“游吟诗人”(我的理解是现在的街头卖唱者),后来才“收编”入宫廷成为宫廷专用乐手(但不知是“包食无人工”还是“包食、包住、年薪制”哈哈!)。现在不同啦,乐团、演奏家、歌唱家都有自己的“经理人”、经理公司,演出和灌录唱片都是商业操作的,当然,这些演艺团体、演奏家、艺人确实有它的存在价值和存在理由;因为一个没有音乐的生活和社会是不可想象的。社会发展了,不能不承认;现在生活比改革开放前有所改善了,古语云:“衣食足则知荣辱”,人们在生活改善的同时,需要不同的音乐元素来丰富生活的内容,特别现在生活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在音乐的氛围里寻求压力的释放,也是不少人的选择之一。我们管它商业化不商业化,喜欢就是理由!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09-12-2 03:36 PM 编辑 ]
2#
发表于 2009-12-3 14: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的帖子

其实不必有压力,我建议你在家里,放一点轻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如“曼陀凡尼”的音乐或者是莫扎特和肖邦的音乐)你做你的事,在单位有条件也试试。你先不要把自己当成进了音乐学府,更不要把听古典音乐当成是“学者”“高知”的事,平民百姓也有权听古典音乐!你留意下,在每年举行的音响展和在古典CD店里经常见到身穿工作服的公交司机的身影,你说他们真的懂得古典音乐吗?不一定,当然其中也有“学者风范”的,但更多的是他们懂得以此来释放工作压力,他们下班就三五成群逛CD店,或者三五知己聚聚,大发“发烧经”,其乐融融也。
3#
发表于 2009-12-4 10: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的帖子

我记得文革时期有一出电影里讲“马尾巴的功能”,以此来讽刺知识分子的弱智。但在聆听音乐时,我们还是要搞清楚听音乐的“功能”。 前我已经说过:一个没有音乐的社会和生活真的不可想象。普罗大众听音乐首先就是需要愉悦感官,不必要有高深的理论。音乐学者当然除了愉悦感官之外还要研究音乐的起源、发展和现状,还要研究音乐的结构以及结构之间的关系,每一个音符都是他们的研究对象,现在还要研究音乐的市场运作方式,才能知道那类音乐可以在市场中“大行其道”。其实我们作为“爱乐初哥”何必要与音乐学者PK呢,我们没有必要硬是往音乐理论的书堆里钻,我们更没有资格肆意批评作曲家、演奏家,只能说自己有聆听取向的自由,要是把听古典音乐与必须具有很高的音乐理论挂钩,这样会很辛苦,这不符合普罗大众欣赏音乐的基本目的,这样有点“被”听音乐,我们要主动地接触音乐。现在欧洲和日本已经有了专门用音乐治疗诸如忧郁症之类的精神方面的疾病的医院诊所,还特别推出缓解人的精神压力的音乐专辑投放市场。在如今到处压力重重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中,我们有理由要主动接触音乐(特别强调是要轻松地接触音乐),防病于未然。这大概是聆听音乐的一个理由吧。
      学者讲音乐我当然乐意倾听,因为这通常是一个免费的学习机会,尽管我不一定能听得懂,但也要珍惜这样的机会。但这并不会改变我随意聆听的习惯,我当成是积累音乐知识的渠道,但我不会追求自己成为“音乐学者”。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09-12-4 10:27 AM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6-3 02:03 A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