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楼主: kkman200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善若水,有容乃大---东行广州之嘉密初印象(陶街、音展、家访、碎碎念...)

[复制链接]
81#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1 16:52:0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BT君子 于 2012-12-30 08:47 AM 发表
CD一套(4只)萧潘钉.前级三只海阳2号钉


谢谢补充
82#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1 16:52:44 | 只看该作者
       对于嘉密,曾问廖生,是什么原因,让他放弃已经调较成熟的丹拿选择这对小落地。廖生说了2点:一是嘉密的易推好声,出色的脱箱感,能营造很好的音场和舞台效果,小书架无法表现这种规模感,同时,嘉密独特的箱体设计,没有箱音,中频的直藕连接,层次更加通透,一听中情;二是嘉密的声音特质,高频的水润、贵气,不亚于丹拿;较好的细节表现,突出的内在张力,仿佛武林高手的内力,绵密、内敛又充满活力和爆发力,对于大动态的曲目,显得游刃有余,从容而淡定。

DSC00724.jpg (72.78 KB, 下载次数: 227)

DSC00724.jpg
83#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1 16:57:57 | 只看该作者
对于箱体和外观设计,是不少朋友感兴趣的,这几天找了一些资料,发现原来即使是嘉密入门P系列,其实也很“考究”。这里,我们需要注意嘉密P系列的几个特点:
1、箱体的“神秘”凹槽设计。从国外资料来看,喜欢神秘和崇尚古希腊艺术的设计师,将这道槽,设计在了整个箱体的黄金分割点。而这道槽的作用并非是装饰,而是让前后箱体分开,减少共鸣区对声音的“染色”,同时,对于小箱体,内容积较小的特性,这样的分离障板设计,能提供更好的的谐振,再加上MDF和实木两层材质的配合,嘉密箱体与定制单元完美匹配,没有箱声,是一个经过充分计算和测试的必然结果;





DSC00719.jpg (78.65 KB, 下载次数: 232)

DSC00719.jpg
84#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1 16:58:35 | 只看该作者
   2、P系列的脚座和可折叠脚钉。除了精湛的工艺和协调美感的艺术性外。整块切割厚重的金属底座,提供了稳固的地盘和重心(S系列旗舰音箱,金属底座则重达84公斤),此外,这个脚钉,是可以调整的。并且,建议,先调整水平,然后调整前方2个脚钉。为什么呢,对于嘉密P系列,单元排列类似哑铃布局,高音单元在中音和低音单元中间。有别于一般的高音上,中、低下的布局。而一般听音,推荐,高音平于耳部。那么,稍仰的角度,高音单元的指向性能将高音提高到与耳朵平齐的位置,同时,对于小箱体,多个低频单元,也能改变与地面的反射,提供更加清晰、质量更高的低频;再联想到M系列的仰角设计,就能明白这个脚钉的作用了。

DSC00700.jpg (70.2 KB, 下载次数: 222)

DSC00700.jpg
85#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1 16:59:49 | 只看该作者
    3、P系列的定制单元。以往嘉密只有L和S两个系列,后来,更改为P和S系列,而后,增加一档M系列,我们如果有留意,3个系列的箱体设计是不同的。P系列的设计尤为突出,采用窄小箱体,多单元的设计,一方面契合目前欧美的流行时尚趋势,另一方面,适应小空间下的使用。对于尖鼻子scanspeak单元,我们已不陌生,由嘉密提供参数,厂家进行定制。定制,这在HIEND厂家比较常见,如果市面上随便能买到的单元,用于HIEND,只能说这个厂家不够专业和成熟。对于技术成熟的音箱设计师来说,不仅仅需要丰富的经验,也需要与单元厂家的密切关系,这点对于在scanspeak担任单元主设计师超过20年的Lars Goller来说,没有任何问题。
       而其中音单元同样需要关注,如果留意,可以看到中音单元木质纤维的纹理和薄薄的涂层。对于涂层,嘉密的设计师开始是反对的,认为涂层,变数较大,对于确定相对固定的阻尼参数,不易掌控。而最终,找到一种特殊的油脂,经过特殊的蒸镀处理,处理过的振膜质量完全沒有增加,但谐振点却大幅度降低,而这道工序只能靠人工去完成。其实,嘉密的S、M、P三个系列的中、低单元均为手工处理的,并根据设计需要采取不同的技术处理,M系列的中音单元,振膜表面经过辐射线条处理,可以有效提升振膜刚性,使其动态最优化;S系列低音单元则使用了特殊的木质防尘盖。设计师Lars认为拿木材当作防尘盖不仅可以增加振膜的强度,同时谐震也落在了“悦耳”的区域。但问题又來了,木头的密度与质量并不是非常平均的,所以他們还需要“手动配重”,用黏接振膜与防尘盖的液态胶水来“校正”,从黏胶的使用多寡,来校正木头防尘盖的重心刚好位于正中央,而这个过程必须全部要手工完成。(对于单元加工工艺,可参考经典的AE 1,其中音单元震膜,不采用冲压铸造,而是采用整片金属铝切割方式,也是出于声音和品质的需求)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2-12-31 05:10 PM 编辑 ]

DSC00684.jpg (86.92 KB, 下载次数: 254)

DSC00684.jpg
86#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1 17:03:33 | 只看该作者
    4、背面的接线柱金属部件。观察嘉密P系列的背面,我们能看到与众不同的设计。那就是,音箱的接线柱部件,并非像其他品牌的箱子一样内嵌在箱子里面,而是采用一块厚厚的金属部件,脱离箱体,独立安置。一方面这样的设计,出于嘉密P系列较小的箱体和内腔声学处理的要求,我们可以注意到嘉密PHI 3、PHI 5的导向孔放置在了顶部,而PHI 7则有上下2个导向孔;另一方面,厚厚的金属,让我们联想到丹拿的金属障板,Eggleston侧面厚重的铝合金,这其实提供了一个经过精密计算后的谐振修正方式。因此,我们即使使用小书架,大声压下,也稳若泰山。
    从这些细节,我们能看出即使对于嘉密入门P系列,设计师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这就是HIEND厂商的技术实力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说实话,我很欣赏这样的态度,值得我们去尊重。

DSC00720.jpg (102.79 KB, 下载次数: 227)

DSC00720.jpg
87#
发表于 2012-12-31 17:08:11 | 只看该作者
KK版,照片太唯美了,像是嘉密的写真集。
88#
发表于 2012-12-31 17:36:59 | 只看该作者
89#
 楼主| 发表于 2013-1-2 10:23:0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wzyzy1109 于 2012-12-31 05:08 PM 发表 KK版,照片太唯美了,像是嘉密的写真集。

谬赞了,难得的机会,享受更多的是烧友家无拘无束的感觉,按快门的手就控制不住了
90#
 楼主| 发表于 2013-1-2 10:24:15 | 只看该作者
     了解嘉密的这些设计特点,对嘉密PHI5在廖生这个处理并非极致的小空间能有好声也有了更充分的理解。其实,嘉密PHI系列不仅不难推,而且设计上的充分考虑,对空间声学的要求也并不苛刻,普通家居环境也能有好声。而当我们给它匹配相对平衡、到位的前端时,它给的声音回报就会是一种惊喜了。
    我们还注意到一个细节,实际聆听时,廖生将PHI 5往前移动了一段距离,并稍作内倾,离音箱只有不到2米的听音位自然形成一个几乎等距的近场监听环境,声音的纵深大大增加的同时,聚焦更为清晰,定位上更加精确。廖生先播放了几张CD热身,陈洁丽,模仿邓丽君而出名,但这位“小邓丽君”其实也有自己的特点,她的白话歌,其实比邓丽君更正宗,咬字清晰,吐气婉转,有一种母语环境下的从容和自然,嗓音绵软多水的特征在phi 5演绎下多了一份淡淡的情愫和浓浓的乡音;音展PMC演绎的邓丽君太过惊艳,我特定点播了邓丽君,一开声,我就坐不住了,虽然,相比黑胶演绎的邓丽君,少了一份突出的质感和厚重,也没有那种大舞台小女人的强烈对比,但无论是“美酒加咖啡”的挑逗煽情,还是“你的情,就是我的爱”的直白表述,带着浓厚的历史痕迹的声线,一下子将人带入了邓丽君那个年代,录音并不完美的重播,却总被那一阵阵浅唱轻吟、似怨还述的一帘幽梦频频打动,这是我听CD邓丽君最有感觉的一次;黄红英这个客家妹子,一曲穿透力十足的“船歌”,充分展示了PHI5尖鼻子的魅力,如果说设计师修改了高音曲线,那么这首播放容易失控的曲目,让这个修改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即使加大音量,黄红英高昂的嗓音也未出现任何疲态,自始至终的从容和掌控,让人不得不服;为了对比,播放了吴君家里播放的同一首小提琴曲:杜塞尼的小夜曲,首先,出色的脱箱和定位,让整个乐队而不仅仅是主奏的小提琴脱颖而出,在乐队的铺陈下,整个曲目衔接异常的流畅和自然,接着,小提琴的柔美音色,凸显了胆前级的特征,但这还不是结束,仅仅是柔美还不能彰显嘉密的气质,最后,高潮处,小提琴揉弦的起伏仿佛伴随着乐手的呼吸和渐渐入戏的情绪,弱音下的高音细节若丝若缕,延绵不绝。。傍边的吴君已开始频频吸气和摇头了。。廖生也开始兴奋了,状态起来后的系统,播放了一张钢琴,是李斯特还是贝多芬,亦或拉赫,已经记不清楚了,现在对着笔记本上的“动态,形体,力与美”等字眼,脑海里回响的那一串串音符:柔情似水,激情四溅,轻若鸿毛,重如拳击,静若处子,动如脱兔,动态,触键,重量,力度、形体、泛音。。等等,已不足以形容当时的感受。正如廖生所说:“闭上眼睛,就能感受到一架钢琴在面前”
   控制,还是控制,虽然现在就说控制力有些过于武断,但不能否认只有音源、前级、功放和单元箱体的契合和配合,才能达到这种花平淡为神奇的结果,有经验的老玩家,其实对于如何取得一套系统的整体平衡,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经验积累,这是需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和观摩的。这里有2个小细节,特别留意到:1、自始至终,乐器、人声,牢牢的钉在后墙,没有出现结像、定位的“漂移”,稳定的音场是控制力的直接表现;2、小音量下,还保持了三个频段的自然响应,有着舒适的音场和不亚于正常音量的细节、音色。其实,这比大音量,大声压下的不失真更为难能可贵。





DSC00723.jpg (95.16 KB, 下载次数: 220)

DSC00723.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11-25 10:37 A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