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楼主: 芍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铅华尽洗,回归本真——记一位从业者对音响与音乐的解读

[复制链接]
71#
发表于 2014-1-2 11:50:34 | 只看该作者
先生今年70多岁了,在1972-1978年他在香港创立了一家发烧音响代理公司——自然音响有限公司,因此在圈内有“自然陈”之称。当时他代理的品牌包括:Quintessence GroupTHIEL(超奥)、CONRAD-JOHNSON(诗醉)J.E.SUGDEN(瑟顿)、NOVAAEAFultonFAIRFAX等。除J.E.SUGDEN外,其余品牌均是由陈先生首次引入到香港。可以看到其中的一些品牌如今已经消亡,让人不得不感叹斗转星移、物是人非……

IMG_8235-8.jpg (64.83 KB, 下载次数: 290)

IMG_8235-8.jpg

IMG_8236-9.jpg (86.43 KB, 下载次数: 270)

IMG_8236-9.jpg

IMG_8237-10.jpg (72.17 KB, 下载次数: 289)

IMG_8237-10.jpg

IMG_8238-11.jpg (88.93 KB, 下载次数: 280)

IMG_8238-11.jpg
72#
发表于 2014-1-2 11:56:39 | 只看该作者
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香港经济开始腾飞,人们在富足的物质生活基础上开始对精神享受有了更高的要求,音响发烧便应运而生。那时人们主要玩美国品牌的器材,像JBLARMarantzMcIntosh等,陈先生第一对发烧音箱便是AR 3,很经典的“气垫式”设计。


73#
发表于 2014-1-2 11:57:43 | 只看该作者
别超、爱群、雅典、明发行是当时代理商中的“四大天王”。而《音响技术》创始人陈浩才先生创办的《Hi-Fi沙龙》双周刊以及“醉人音乐与音响”电台节目,也对普及音响文化、传递最新资讯、提升公众音乐欣赏水平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74#
发表于 2014-1-3 10:12:13 | 只看该作者
在陈先生代理生涯当中,印象最深的有两件事情:一是他做Quintessence Group最为成功,以致美国厂方想将他罗致门下,全权打理这个品牌。Quintessence Group是当时第一家采用可用于导弹系统的电路板的厂家,功放猛料包括符合美国国防部标准(MIL-STD-39006)的钛电容、符合国防部标准(MIL-R-10509F)的DALE电阻,音质在当时傲视同侪。可惜后来Quintessence Group的主理人只懂设计不懂经营,盲目扩张以致倒闭。



75#
发表于 2014-1-3 10:15:50 | 只看该作者
二是海尔博士(Oscar Heil)亲临“自然音响”陈列室。海尔博士是德国人,借助美、德科学家交换计划而来到美国开展研究工作。在1973年,海尔博士发明AMT(气动式单元),在业内引起巨大轰动,被誉为继锥盆辐射、号角辐射、耳机辐射之后第四种声音辐射方式,即“海尔式”。


海尔博士将此项专利卖给了美国静电音响公司(ESS),后来又经ARESELAC的改进,令此项技术日臻完善,目前已成为热门的高音单元之一。19743月,海尔博士应邀去日本讲学途经香港,而陈先生刚好又代理ESS音箱,于是便有了这次海尔博士的“自然之行”,陈浩才先生也在自然音响陈列室里特意安排了对海尔博士的专访。在陈先生提供的照片上,可以看到他当时略显青涩的模样,而陈浩才先生亦正值壮年、精神奕奕,想想他老人家如今已仙逝三年有余,真是韶华如飞,岁月老人……

IMG_8230-3.jpg (78.74 KB, 下载次数: 315)

IMG_8230-3.jpg
76#
发表于 2014-1-7 10:50:57 | 只看该作者
19744月《Hi-Fi沙龙》以《未来Hi-Fi新境界,花香随鸟语飘来》为题刊登了这篇专访。文中详细介绍了气动式高音的工作原理和优点,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我最感兴趣的是海尔博士在这里提出了Li-HiLive-Fidelity)的概念。

IMG_8239-12.jpg (113.09 KB, 下载次数: 291)

IMG_8239-12.jpg
77#
发表于 2014-1-7 10:52:10 | 只看该作者
他认为随着技术的进步,单元在高频延伸方面已经达到很高的数值,远远超过了我们的听觉范围,音响设计师在指标上再一味拔“高”就没有实用意义,而应该将重点放在追求Live之上,力求获得一种真实鲜活的、近似于生动现场的重播效果。


海尔博士这种观点讲的是硬件,和当时软件部分RCA公司的Living StereoMercury公司的Living Presence提法不谋而合,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78#
发表于 2014-1-7 10:53:31 | 只看该作者
实际上追求真实的现场感早在四十年前已是当时业界和发烧友的共识,因为光是这一期版面已有关于四声道到底采用CD-4SQ制式还是QS制式的争论,还可见四声道的卡座、放大器已经推出不少,而Ortofon(高度风)、STANTON(史丹顿)、SHIBATA(柴田)、GRACE等著名唱头生产厂也有多款四声道唱头面市,只是由于标准一直未能定下来,在技术和工艺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从而令这场40年前的多声道热潮无疾而终……


现在我们有蓝光格式、有完善的多声道制式,有专门的器材配套,令重播效果更接近于现场,相比之下是比当年幸福多了。

IMG_8242-15.jpg (110.77 KB, 下载次数: 274)

IMG_8242-15.jpg
79#
发表于 2014-1-7 14:53:3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p 于 2014-1-7 10:50 AM 发表
1974年4月《Hi-Fi沙龙》以《未来Hi-Fi新境界,花香随鸟语飘来》为题刊登了这篇专访。文中详细介绍了气动式高音的工作原理和优点,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我最感兴趣的是海尔博士在这里提出了Li-Hi(Live-Fidelity)的概 ...


谢谢JP版主这篇好文介绍。。。。。。。。。。
80#
发表于 2014-1-7 20:46:5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p 于 2014-1-7 10:52 AM 发表
他认为随着技术的进步,单元在高频延伸方面已经达到很高的数值,远远超过了我们的听觉范围,音响设计师在指标上再一味拔“高”就没有实用意义,而应该将重点放在追求Live之上,力求获得一种真实鲜活的、近似于生动现 ...
先见之明,厉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11-28 12:49 A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