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楼主: yudeanw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继续更新)私家碟照---我的唱片收藏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11-8-12 09:38:0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1-8-12 09:27 AM 发表
邓的岛国情歌系列也还是可以的



芍药版所说极是。岛国情歌系列共有八张,里面有不少都是经典歌曲,其他专辑很难超越。我对其中的第一、四、八印象深刻,以前也有过几张,但已遗失,实属遗憾。老版再难寻,环球再版的效果不理想,只能就此作罢。
62#
发表于 2011-8-15 11:57:19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下吴兄的好收藏。
63#
发表于 2011-8-15 17:08:51 | 只看该作者
凡音兄的邓丽君版本很多都没见过,失礼了。
64#
发表于 2011-8-15 21:20:16 | 只看该作者

唱片介绍---《金色的秋天》

唱片介绍 --- 《金色的秋天》

DSC_0405.JPG (730.68 KB, 下载次数: 194)

DSC_0405.JPG
65#
发表于 2011-8-15 21:23:16 | 只看该作者
《金色的秋天》这张黑胶唱片是1984年由“中国唱片”制作发行。唱片收录了十首我国优秀乐曲改编为小提琴独奏曲,并由我国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演奏。

今天,当我再次将这张至今已有近30年时间的唱片从唱片柜中取出来在我的音响系统中播放时,哪熟识而优美的旋律,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的激情,再次燃起!
这张黑胶唱片,可能在市场上难以找到了,在CD碟中,可能找到这个版本的录音,如果您碰到了,千万别错过啊。
   请让我在这里介绍一下这张唱片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 本帖最后由 老梁 于 2011-8-15 09:37 PM 编辑 ]
66#
发表于 2011-8-15 21:25:00 | 只看该作者
盛中国是中国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生于1941年,五岁学琴,七岁苐一次公开登台演奏,“以天才琴童”而深得赞誉。从此,他一直受到极其严格的音乐教育。先后在其父盛雪小提琴教授及德国、苏联的小提琴家指导下学琴,并经常举行音乐会。
1960年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跟随世界著名小提琴大师列奧尼德.柯岗深造。两年后参加国际柴科夫斯基小提琴比赛并荣获奖状。
1964年回国后,他所举行的各种音乐会,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并已得到国内外听众高度评价的小提琴家了。他多次出国举行个人独奏音乐会,到过亚洲、澳洲、南美洲等许多国家,并与不少世界著名交响乐团合作演出了许多著名的古典小提琴作品和协奏曲,被国外音乐评论界权威人士誉为“杰出的音乐表演大师”“最迷人的小提琴家”。
多年来,他录制了许多唱片,盒式录音带。他的演奏曾被拍成电影及电视片,他还是个音乐的活动家,在中国音乐家协会担任要职。
盛中国的演奏曲目较广泛,对作品的理解和处理有他的独到之处,他的演奏风格热情和奔放,粗犷中含有细腻的情感,逐步形成具有令人音逝神往的魅力。
67#
发表于 2011-8-15 21:30:09 | 只看该作者
1、        赛里木湖抒情曲(黄虎威曲)
   乐曲写于1978年,它的哈萨克民歌风旋律优美而清新,乐曲把听众带到了新疆西北碧粼粼的赛里木湖。在那里,湖水、森林、蓝天、白云、以及牧场和畜群,构成了一幅相映成趣的图画,而小提琴田园牧歌风的歌唱,深深的表达出牧民的幸福和希望。
2、海滨音诗(秦咏诚曲  翟小松配器)
作于1962年,是一首以大海为背景,借物咏怀的音乐诗篇。抒情性的主题如歌,如吟,如诉,象是敝开的心灵,向着大海尽情地倾吐。主题在中段更富于激情,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人民的理想,以及大海一样坦荡宽广的胸怀。在华彩乐段后,原来偏重抒情的旋律,发展成沉思的音调。最后,乐曲在主题再现中充满着沉思、遐想的意味。
68#
发表于 2011-8-15 21:33:19 | 只看该作者
3、        瑞丽江边(施光南曲)
   瑞丽江是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一条主要河流。乐曲描绘江边勤劳的傣族人民幸福愉快的生活和劳动,他们歌唱自己美丽富饶的家乡的明媚的风光,表现傣族人民对党的深情对新生活的赞美。
4、        峨眉山月歌(黄虎威曲)
此曲是作者于1981年根据唐代大诗人七绝诗《峨眉山月歌》诗意而创作的。原诗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芜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乐曲描写峨眉山月、秋夜、江水等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乐曲开始是宁静的,旋律优美动听,充满诗情画意。在情绪发展过程中,乐思如波澜起伏,恰似流不尽的滔滔江水,绵延不断,诉说着诗人的思念。最后,乐曲回到了宁静的秋夜气氛中,悄然消失,留下了一片幡然之情。
5、        新疆之春(马耀中 李中汉曲 王世光配器)
   此曲作于1956年,整个乐曲感情豪爽乐观,乐思奔放流畅,具有鲜明的维吾尔族音乐风格,反映了解放后新疆人民欢欣鼓舞的生活情趣。
69#
发表于 2011-8-15 21:36:25 | 只看该作者
6、        谷(翟小松曲)
“当你在这深山的沉寂中听见自己,此刻便在过去和未来中无限延伸。”这是偶然想起的两句话,意思很简单。在永恒的大自然面前,你如能从它徐缓的呼吸中感到自身的存在,    生命的瞬间便获得永恒的意义。
这当然不能作为《谷》的音乐的可靠释注。不过二者间有些接近之处就是了。
7、        金色的秋天(郭祖荣曲 翟小松配器)
《金色的秋天》写于1962年秋,当时国家处于暂时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但作者到农村看到人们忘我的劳动,取得了田野里一片金色稻穗和满山柿子红遍的丰收在望景色,内心充满了希望与激情,写下了这一乐曲。
乐曲以《浪漫曲》风格写成单主题的复三部曲式,乐曲所表达内容如下:金色的秋天,田野里散发出稻香,蓝天绿水,漫山火红,阵阵秋风吹来,树叶沙沙鳴响,祖国的秋天多迷人,她激起我们深情地歌唱。
8、        采莲曲(盛雪曲 翟小松配器)
乐曲作于1956年秋,主题取要于湖南民歌。开始一段行板“引子”是描绘湘江两岸农村山光水色的清新秀丽。主题是不过分的快板。男女老少三两成群在清晨、晚霞中放棹于绿荫回绕的荷塘,边采莲藕边歌唱他们丰收的喜悦心情。中段6/8拍子,在舒展而轻飏的歌声中时而有激情地紧打慢唱的和音似在拍掌击节。最后是满载而归的主题再现。
70#
发表于 2011-8-15 21:36:55 | 只看该作者
9、        红河山歌(廖胜京曲 翟小松配器)
这是作者在学生时代的作品。50年代初期,作者曾去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访问并深入生活一年,该曲是根据云南红河地区彝族民歌写成。大致内容如下:在两小节的引子之后是一个优美而略带伤感的主题,它表现了彝族劳动人民纯朴而善良的性格以及由于历代统治者对他们进行压迫所留下的酸楚。紧接着是一段“叠韵”,似乎是一群唱和者在表示对领唱者的同情。在这之后是主题的重复出现,由于提高了五度,单色比先前明朗一些了。这好象一个人在向大家诉说了自己伤心的往事之后,由于得到了人们的同情而感到心情舒展了一些。接下去音乐的发展开始出现了某种程度的舞蹈因素,同时我们还不时地听到空谷回音。这里的情绪更加活泼开朗。人们已经不再沉缅于痛苦的往事把眼光转移到民族平等与当家作主的今天,人们开始跳舞、对山歌 ……主题又一次出现,但这次用的是双弦并提高八度演奏。这里因速度放慢而显得宽广,似乎是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热情讴歌。最后,乐曲在一种热烈的舞蹈中结束。
10、        牧歌(东蒙民歌)(沙汉昆曲 王世光配器)
1953年,作者在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时,以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而成。乐曲根据内蒙昭乌达盟民歌:“蓝蓝的天空飘着白云,白云下面盖着雪白的羊群,羊群好象是斑斑的白银,撒着草原上多么爱煞人”所提示的意境,用带有引子和尾声的三段体结构写成。第一段形象地描绘出蓝天、白云、羊群、笛声,绿茵茵内蒙大草原的风光。第二段呈现出古代民谣中所描写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图景。第三段重现第一段的旋律并加上尾声:寂静的草原,清脆的笛声,牧人憧憬着未来美好的生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5-4-19 09:50 P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