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楼主: solomo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三炮:“昌业真情十六周年——昌业情 • 音乐梦”征文比赛活动专帖

[复制链接]
51#
发表于 2010-9-13 12:27:5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王白石 于 2010-9-13 11:32 AM 发表
等你来。


白石兄:如今是心有如而力不足,工作杂事繁多,实难脱身,不然我还是喜欢热闹的。如今唯盼你的美文一读,聊表慰藉。
52#
发表于 2010-9-13 13:41:05 | 只看该作者
y 兄,不要再“忍”了,我们等您的文章,耐心地等。。。
53#
发表于 2010-9-14 12:09:44 | 只看该作者
越来越热闹了
54#
发表于 2010-9-14 17:54:57 | 只看该作者

从来佳茗似佳人

参赛正式稿

从 来 佳 茗 似 佳 人
                             茶香飘渺“乐”韵中
                                        文/卓亚

因为有了“品茗阁楼”,好友、熟客踏来,首先不是想到介绍最新的各类器材和“玩物”,脑海中第一寻思着用什么茶品招待,沿着旋转楼梯拾阶而上还没顾的上抬头观望,一阵阵幽幽茶香便已扑鼻而来:
清幽淡雅的西湖龙井,甘爽甜润的闽南乌龙,厚重岩韵的武夷岩茶,……
酷暑难耐,但是这个夏天因为有了清雅的西湖龙井,因为有了醉人的音乐,更因为有了这个温馨的小室,无论什么音乐做伴茶也似乎变的更香,音乐也愈发的醉人;嗅着茶香,心在品阅着莫扎特的小夜曲;目光不由得停留在那翠竹前的一句美文: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每一个午后,每一个傍晚在这里都上演着一场高谈阔论--煮“茶”论“音”雄
喝茶与听音乐,相得益彰的一种生活雅趣,注重的更是一个“品”的过程。“只要有一壶茶,中国人到哪都是快乐的”林语堂先生的一席话透彻的揭示出茶对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何等的重要。喝茶的过程每个人都能悟出很多,莫道茶叶只宜饮,茶香人心亦“醉”人,其实音乐又何尝不是呢?喜欢音乐的人相信一定是一个快乐的人,懂得生活的人。
对茶的赞誉中,最让人难忘的还是苏轼在《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中叹咏的:

要知冰雪心肠好,
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莫笑,
从来佳茗似佳人。

品茗者醉心寻觅着似佳人般的佳茗,爱乐着执着苦寻的何尝不是佳人般的佳音呢?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茶圣陆羽的《茶经》,是我国也是世界第一部茶书,这部书全面总结记录唐及唐之前的茶事。陆羽有云:煮茶“其第一者为隽永”,又云:“至美者,曰隽永。隽,味也。永,长也”陆羽还主张茶艺要美,技术要精。饮茶者在这“精”和“美”之中,陶冶性情,升华品德。他率先提出了饮茶者的道德修养:“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倡导以茶励志。
品茗者醉心寻觅着似佳人般的佳茗,爱乐着执着苦寻的何尝不是佳人般的佳音呢?喝茶讲究一个“味”而且还要“长”也。由茶文化引申到音响文化,顿觉豁然开朗,听音同样也是追求“味” !

什么是美声,什么是佳音?
有人或许会高谈阔论美国声如何大气壮观;英国声如何美艳迷人;德国声如何精准严谨,丹麦声如何忠实传真等等等等,熟不知HI-FI音响几十年发展,科技技术日新月异,原先的人为定义,僵硬划分早已显得苍白和无力,事实上美国声也有细腻甜润的,英国声同样也有动态凌厉,气势磅礴的,所谓好的标准,每个人的耳朵都不一样,我所理解一套器材首先要满足一个最低要求,那就是“平衡和宽松”。平衡自然是要求整个响应频带内做到“衔接自然,响应均衡”;所谓宽松事实上是一种主观感受,也就是“味”,当然可以形容它“甜”,可以形容它“润”也可以形容它“劲”,但这些都是色彩上的描述,属于一种个性化的理解,若从基本的物理特性上讲,声音还原首先要松弛没有挤压感。
说它是最低标准,恰恰做起来往往难度重重。毕竟一套音响系统涉及很多环节,类似于“木桶理论”,优势并不在于长处,问题往往决定于最薄弱的那一环。
这个结论显而易见,恰如喝茶:品茶,要讲究选茶、择水、候汤、配具还有环境的选择和营造。选茶,我们已经可以做到按需所求,无论绿茶、红茶、白茶还是黑茶、青茶、黄茶,六大茶类只要银弹充足加上现在日异繁荣兴盛的茶叶市场,估计择选到自己钟情的茶品不会存在大的问题,就如同音响器材市场,选择面还是很广的。
择水?困惑的何等你我。不过茶圣陆羽《茶经》早有指明方向: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而唐人刘伯刍把扬子江中泠水(江苏镇江金山之西)列为第一,一千多年来一直被世人称誉为“天下第一泉”,因而有了一段:“蒙山顶上茶,扬子江心水”。
蒙山茶好寻,这扬子江心水确实得来不易,喝茶如此,组建音响器材更有过之的难度!
如果把好的音乐比喻为茶,那这水自然就是器材了。毕竟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有了好水、好器才能品到佳茗似佳人般的“美”。
为求上水,苏轼有诗:

活水还须活火烹,
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
小勺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
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
坐听荒城长短更。

更有唐相李德裕为求惠山之泉,不远数千里,特设驿传递,传为佳话。
相比扬子江心水,相比惠山泉,看来玩音响要容易多了,我等幸事!

如果把浩瀚的音乐软件比做茶,就让我用英国之水,挪威之器,为你泡一壶好茶吧!
55#
发表于 2010-9-14 17:56:31 | 只看该作者

续上

音箱:来自全球录音室、音乐人、发烧友一致推崇的英国ATC。
提起ATC可能玩家无数,名字也早已如雷贯耳。它是由被誉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扬声器设计专大师BILLY WOODMAN 1974年创建的名满天下的音响品牌。在此之前他曾任职于英国BBC广播电台工程师。WOODMAN先生不仅仅是一位出类拔萃的音响工程师更是一位艺术家,他从儿时就弹得一手漂亮的钢琴,由于长期接触音乐,所以他很清楚的知道什么才是准确的声音,这为后来他研制出名振全球的3寸半半球(馒头中音)丝膜中音单元产生了重要影响。ATC创立至今三十多年来赢得广泛赞誉,BILLY  WOODMAN的作品踏足全球多不胜数的录音室、电台及电影公司录音室,也是很多著名音响工程人员指定采用的监听器材,如:EMI唱片公司,WARNER(华纳)唱片公司,SONGY MUSIC STUDIOS录音室,英国BBC广播电台,美国泰拉克唱片公司等等。
面前的这对音箱SCM-19是ATC新款监听系列中最大号的一款书架箱,这款箱子应用了ATC最为代表性的,也是久负盛名的SL 系列单元,高音为25MM软球顶,中低音150MM。提到ATC的高音,似乎有玩家曾有所诟病,有人认为它还不够通透和飘逸,延展性略有保守,新系列虽然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是否针对性的提升,但是我们已经看到这款新高音有了细微的变化,高音面板充分考虑了反射问题特意采用了厚铝制造,并且增加了浅浅的号角设计,这一小小的变化带来了更为丰富的泛音响应,听感上明锐度也有了较大的改进,令人欣喜。
不过提到ATC,可能给人第一的印象就是难推。老款ATC确实因为灵敏度过低让玩家总是望而生畏,事实上在玩家之中有种理论:灵敏度越低保真度就越高,切不论是否有科学根据但多少是有很多实践经验作为支撑的吧?ATC的声音特点就在于它的均衡性和全面性上,也就是说它本身的素质已经非常全面,之所以定位于监听风格,也正印证了这一点,无论两端的延伸,还是中频的质感,或者各频率的衔接,ATC19都表现的无任何缺憾,音色属于那种强调密度强调空气感的中性风格。说它的音色讨好人可能有些牵强或者有点“色诱”听众,说它忠实或者“很监听”又有失偏颇,ATC的声音可以形容为底蕴丰厚,大气磅礴,清澈透明之中不带任何献媚的做作,凝重稳健之下又不失阳光般的灿烂,那种气定凝神的风范叫人越听越投入,越听越品出端庄之气。新款的SCM系列较之老款灵敏度有些提高,但切不要因此忽略了对放大器的要求,ATC属于那种让你挑不出硬伤,找不出缺点的完美产品,如果你没有领略到它的风采,没有感觉到它持久的可听性和音乐味,千万不要轻易否定它的素质和潜力,甚至连怀疑都是对它的一种不敬,入手解决一定从你的音源和放大器开始,它一定会还你一个满意和惊喜;如果你觉得它不够美艳华丽,不够撩人魂魄,对不起,在ATC面前那属于一种轻浮的风情,经不住时间考验的过眼云烟。SCM19能给你什么?恰似一钵扬子江心水,正所谓:
扬子江心第一泉,
南金来北铸文渊。
男儿斩却楼兰首,
闲品茶经拜羽仙。
又或:
日斜未放沧浪渡,
饱酌中泠洗宿心。

有了江心水,再觅茶之器。
从传统的品茗艺术、茗饮文化而言,茶具不仅是一种盛放茶汤的容器,而是整个品饮艺术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质地精良、造型优美,并富有文化意蕴的茶具,对于衬托茶汤,保持茶香,提高品茗的情趣,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陆羽所说的---“益茶”。从唐代煮茶的“越州碗”到宋代斗茶的的“黑釉盏”;后至明代的“紫砂壶”、清代盛行的“青花瓷”和在民间更为流行普及的“盖碗”。茶具形式、造型的演变随着茶品的变化、冲泡技艺的日趋精湛演绎着茶文化的渊源流长。
驾御ATC有很多搭配很多推荐,烧友经常因为挖掘或者找到了更可心的功放而收获一种成功感,我想也正是把玩它的乐趣所在。茶圣为觅良水巡游四方,采集试用无数山川之名泉,终于有所定论;大诗人苏轼为觅上水而“自临钓石取深清”。为求一杯好茶,首先要求“上水”再求“良器”,品茗如此,听音岂能懈怠?好在当代资讯畅通,物流发达,求一良器不必鞍马劳顿,跋山涉水,只须继承先辈“自临钓石”之精神,用心、用耳“取深情”则必有斩获。
那就听听来自北欧挪威的“音响哲学”吧。
“音响哲学(HEGEL)”来自挪威的HI-END品牌。虽然品牌历史比起挪威另一大牌“音乐之旅”算不上悠久,但是音响哲学在业界的知名度却非同一般,像著名的ECM唱片公司用于录制发烧唱片的彩虹录音室(RAINBOW STUDIO)从98年就一直使用HEGEL的H4A功放和CDP2A CD机作为监听器材,我们现在听到ECM唱片那种清晰纯净、质感强烈的声音就是HEGEL特质最好的写照。音响哲学成立于1974年,他的产品一向强调真实、自然、全面,声音细腻、高贵、流畅、宁净。最具代表性的PA4前级/H4A后级曾获得挪威权威音响杂志《LYD&DILDE》“年度最佳HI-END功率放大器”奖。
音响哲学到底蕴涵有什么哲学思想呢?设计师BENT HOLTER认为许多放大器之所以出不了好声原因在于信号传输过程产生了失真,当然通过采用大环路负反馈技术可以消除一部分失真,但有时由于反馈量过大造成相位失真,使功放瞬态变差甚至可能造成直激,为此,HEGEL采用了一种叫做“SOUND ENGINE的技术,利用“局部自适应前馈”来消除失真,它对输出信号不断进行检测,并与输入信号进行比对,从而发现其中细微的失真成分,并立即加以消除,使放大器的失真程度永远处于最低状态。这项技术目前为HEGEL独有并获得专利保护。
本次重点评论的是音响哲学CDP2A唱机和H200合并功放。有关这两件器材的技术参数,线路特点以及用料,最近各类媒体已经介绍的很多很详细,在此不再赘述,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相关资料。
56#
发表于 2010-9-14 17:57:29 | 只看该作者

续上

欧洲尤其以北欧为代表的音响器材外观设计风格独特,简约,素雅为主流,不强调修饰性,往往只是简单的几何线条,简单的圆、方点缀出一种反朴归真的韵律。眼前的这套组合从外观上诠释着这种美学理念,仓门或者电源开关分别位于面板正中,两侧对称排列两只硕大的圆形旋扭(按扭),透露着稳健和平衡。整个面板采用磨砂铝合金工艺精工打造,光照之下闪烁着一种晶莹,面板中部隆起一个缓缓的突起,从而避免了太过平面化的呆板,也正是这条优美的曲线给整机带来了一丝的生动和灵气。
H200 采用全平衡式传输和放大,理论上来讲,平衡式放大较非平衡式放大具有2倍的推动力,更何况这台标称为每声道200W(8欧)的大块头?实际上作为功放就是一个能量转换环节,推力如何不仅取决于它的线路和功率管的使用,更重要的是电源设计。H200也认识到了这点,所以在电源部分毫不妥协,变压器使用了在发烧界一致好评的“箭猪牛”,功率达到了不可思议的1000VA;滤波电容使用了英国的NOVER,总容量达90000µF;功率管每声道使用4对东芝大电流塑封管,同时机器的输出也设计成能够玩双线分音的两组输出端子,看来设计者留给我们充裕的玩机空间,这一切都成为信心的保障。
连接上英国艺康斯屡获大奖的“THE COMPOSER RCA”信号线、“ES2.3”“CS2.3”(双线)喇叭线以及那条著名的“橘黄”电源线,一切就位,只等开声。
SCM19早已煲熟,声音已进佳境,“音响哲学”的到来能让它更多姿多彩吗?先听的是一张“一听倾情”公司著名的《AUTUMAN LEAVES》(XRCD2版)。这是一张在99年被评为“全年最佳女声录音”的发烧天碟,演唱者来自新加坡具有一半中国血统的女歌手“JACINTHA”(中文名非常有意境“择仙花”)。此碟采用JVC独家的XRCD2录音技术,爵士乐曲风。择仙花从小就展现出演唱特长,后又开始学习钢琴和吉他演奏,80年代开始涉足爵士乐,并逐渐开始活跃于美国爵士乐乐坛。听此碟TRACK 1,一开声就是一段精彩绝伦的倍大提琴演奏,在H200的驱动下,SCM19立刻迸发出十足的空气感,那种琴箱共鸣后团涌而出的低沉低音聚而不散,沉而不浑,质感、弹性具佳,如同空气按摩般享受,也许这就是传说的“牛筋味”吧!择仙花的嗓音深沉略带忧伤,舒缓之中带些慵懒的感觉,色彩上带你进入一种暗幽的意境,似点点柔和的灯火围绕着你,静静的一角有人独自陶醉。整个乐队都笼罩着这种静谧的氛围,萨土风音色鲜活,吹奏的气流颤音交代的清清楚楚,爵士鼓不强调打击力度,和其他乐器精妙的融合一体,人声、器乐配合的天衣无缝,营造出一种宽松、舒缓的情调。中频部分赖以ATC成名的“SUPER LINEAR”系列宽频单元的优异表现,饱满、圆润,加之150MM的大口径喇叭,整个中低音频段宽松而又细节丰富,结像扎实通透不失层次。
高音表现如何呢?面对这个改进明显的新款高音单元,我和大家一样充满期待。接下来试听的是EMI唱片公司出品的帕而曼演奏的小提琴协奏曲,(片号“EMI CLASSICS 7243 557457 29”)TRACK 1是著名的帕格尼尼小提琴协奏曲1号,帕尔曼演奏的极富技巧性,与阿卡多演奏的同样的曲子(片号:DG415378-2)相比音色更为绚烂夺目,节奏更为紧凑,虽然是协奏曲但是在这套系统的演绎下动态超出了一般协奏曲应有的规模,小提琴音色华丽有很强的明锐冲击力,乐器擦弦、按键等微小声音都交代得更真实,整个曲目高昂振奋。SCM19新款高音相对老款终于有了些“艳丽”,不是简单的一句“穿透力”所能描述的,而是因为有了穿透力,泛音增加了很多,让它的整体音色上有了浓重的“色彩”感,又似乎是在“监听”的风格之外添加了些许的活泼和轻盈;在大场面时候,音场更加宏大,并且最难得的是细微背景的交代更加理想,动态强弱对比更加强烈。此碟被《企鹅古典唱片指南》评为三星带花,如今EMI公司通过XRCD2技术重新制作,无论音色、音效更是锦上添花,听过深感不枉此美誉。
说到ATC的低音,个人感觉可能是所接触过的书架箱中最能配用“气势”一词来形容的。但是前提首先离不开一部推力充沛的功放驾御,问题是既具备“力拔山河”的气概又能演绎出“大珠小珠落玉盘”之晶莹剔透的“大力水手”实在难求。HEGEL H200恰恰拥有着北欧彪悍之体魄却又不失欧洲机器贯有细腻之韵味,驾御SCM19游刃有余。试听《TUTTI》 DANCE OF TUMBLERS 声场宽大,定位准确。此曲旋律跌宕起伏,动态凌厉,尤其管弦齐奏时,那种聚集的能量滚滚而来毫无拖泥带水现象,是广大烧友考机最为常用的一张测试碟。整曲无论弦乐部还是管乐部甚或定音鼓、三角铁等打击乐器,层次描绘的历历在目,在H200推动下,SCM19从容面对,在这种持续的高音压下稳而不乱,实而不散,有量有质实属难得!
57#
发表于 2010-9-14 17:58:11 | 只看该作者

再续

整套组合给人印象最深的一是声音的平衡感,主要表现在无论何种类型音乐,系统不存在挑拣或不适合的现象,这也是所谓监听器材应该具备的表现能力;其次,作为一款书架箱整套系统所表现出的低频能量和气势超出了大家的想象,也正说明了音响哲学良好的控制力和推动力,搭配ATC这种以难推或者说难推好著称的音箱,HEGEL的表现让人满意甚至有点惊讶,说满意是因为他完全挖掘出了ATC原已具备的特点,说惊讶,那是因为他不但驾御的从容不迫,而且赋予了ATC更多的韵味色彩,一丝的甜润,一丝的轻盈更还有了少许的活泼,不再是那种有些刻板有些严肃的监听风格,而是:真、纯、美!

挪威名“器”+英国“上水”一杯香茗呈现给大家,希望大家用中国之火,将这杯香茗煮出新意。

中国茶文化蕴涵着儒家、道家、佛家之精髓,陆羽的“精行俭德”,赵佶的“致清导和”,喻政的“淡远清真”其实是一脉相承。茶人相聚,并不在于嗜茶与不嗜茶,而在于是否合乎“茶理”。所谓“雅合茶理”,就是追求和谐。茶与水,茶与器,水与火,以及情与理,这相互之间的协调融和,才是茶饮的精义所在。
器材、软件、音乐文化也讲究一个融和,单纯强调某个环节、某个要素,那只是“假发烧”,只有三者结合,做到和谐一体才能领略音响文化的要义。同时,喝茶品茗又是极个性化的事,随意才是原则,也惟有随意,才会生出闲情逸趣来。这一点广大音响爱好者应该身有体会,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位“佳人”,必然是你最钟情的一位,如果从品茗的茶事过程中悟出了佳人的魅力,玩机才会有了它的逸趣,不知是否能这样理解音响文化呢?

大家齐吃大家茶
58#
发表于 2010-9-14 18:08:43 | 只看该作者


[ 本帖最后由 典子 于 2010-9-14 06:12 PM 编辑 ]
59#
发表于 2010-9-14 18:15:37 | 只看该作者

品茶

3T)FR5K1(V{Q%](_Z_S$R45.jpg (67.92 KB, 下载次数: 308)

3T)FR5K1(V{Q%](_Z_S$R45.jpg
60#
发表于 2010-9-14 18:20:30 | 只看该作者

佳茗

9X)6[O}6CE)3Y%_S_BQPX]L.jpg (75.45 KB, 下载次数: 323)

9X)6[O}6CE)3Y%_S_BQPX]L.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11-26 08:10 A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