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楼主: 老庄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讯号线需要煲吗?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0-4-29 23:56:48 | 只看该作者
有人说线材是微调作用,也不尽然,如果系统档次上去了,就差线材的话,换上靓线(所谓靓线即是与系统档次相等)其效果是很明显的,但如果原线材上了一定档次且已搭配好的话,再升级其他线材效果就不会太明显了,弄得不好还会有负效果。
比较支持JP的观点,线材对于不同的系统有不同的表现,且效果也有不同。
32#
发表于 2010-4-30 00:20:27 | 只看该作者
先换器材,都定下后再换线材,逐步深入。
33#
发表于 2010-4-30 00:25: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uncool 于 2010-4-30 12:20 AM 发表
先换器材,都定下后再换线材,逐步深入。

顶,所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线材就东风,万事俱备了,东风尤其重要,否则一点作用也没有。
34#
发表于 2010-4-30 00:41:0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老庄子 于 2010-4-26 10:59 PM 发表
郁闷的一件事,今天用刚刚购回的艺康斯The Conductor讯号线,换下200多元的秋叶原,结果发现变化不大,非要说变化,就是低频没以前的多了,是不是线煲得不够?The Conductor应该对系统有较大的提升才对呀,各位把把脉 ...
这样就是有效果了,低频没以前多就是效果,以前的低频是错的,不应该有的,现在正确了你反而觉得不习惯。我有这方面的经过:以前买了一对4千多元的台湾TcM喇叭线来替换原有520元不知姓氏的喇叭线,换上后第一个感觉也是低频少了很多,但来的非常清晰,非常凝聚。不像先前的轰鸣,乱窜。中高频的轮廓顿时清晰呈现凹出来。大家都知道TCM的线中低频是特别饱满特别厚的。不必担心,煲些时间注意下中高频变化。
35#
发表于 2010-4-30 01:59:41 | 只看该作者
在一套中高级系统上
线材的加入
改变是非常的明显
投入是必须的
我现在说的是刚入门没有多久的朋友
在经验和耳力不是十分到位的情况下
没有必要投入太多
即使你有条件一步到位
我也觉得在线材上没必要投入太多
这样你就体会不到从中的变化
而许多经验恰恰就是慢慢在这慢慢变化当中得到的…
要知道,发烧没有捷径
只有时间去累计的…
36#
发表于 2010-4-30 02:09:37 | 只看该作者
线材是在三大件基础上调声的,跟器材搭配有很大关系,特质不匹配,就会出现没效果或者反效果的现象。
并且我亲身的体验也是先要正本清源,最近拉了几条电源专线,又改善了一下听音环境之后,各种线材的区别才开始分明起来,之前从来不玩儿电源线,现在反而是电源线的提升最明显(从昌业入了大红)。

从线材特质而言,信号线相对于大电流的电源线和喇叭线而言,调教更为精致,换句话,如果你有合适声底的电源线和喇叭线,信号线的区别才能充分显现。

不同厂牌的信号线,体现的音色也不同,总的来说,突出高频解析力,增加中频密度,提升低频下潜和弹跳,很多时候在一种线材上不可兼得;从芯线的材质上,铜线,银线,镀银铜,或者铜线里的高纯度无氧铜,方芯铜,单晶铜,声音特质也是各有不同。
Eccosse的线其实我也用的不多,只是the Baton的平衡信号线,大红电源线,producer数码线而已,但是从听感上,就是很突出的一个字 -“润”,其实这个声底已经很难得了,兼顾了高频的顺滑,低频的弹跳,中频的温暖,并且更重要的是三频衔接和量感很均衡,这一点已是功底深厚,有些百搭气质了。从昌业上学习了一下,感觉Eccosse在铜线的选材,编织,衬垫和屏蔽上下了很多功夫,而且显然是有专门的主观较声系统的,所以从线身到接头,其实很少“HiFi像”,但是很多器材一上,就是靠这个“润”,一下子声音就鲜活起来。
如果真的是痴迷高低频延展,瞬态响应,中频的突出密度,低频的量感,那真的不用再煲了,换个其它特质的线吧,只是要接受失去的特点。

其实也很同意高手们指点的观点,就是听音练习是个持续深入理解的过程。我自己的体验,差不多学听10多年,关注的声音特质顺序是:
低频的膨胀式量感 ->高频的清亮 ->高频的解析力 -> 中频的温暖 -> 中高频的顺滑 -> 低频的弹跳性 ->低频的瞬态 -> 低频的下潜 -> 中高频的贵气 -> 中频的密度和线条感 -> 声场的三维形制 -> 三频的润泽 -> 三频的衔接和平衡

因此,不同阶段,对线材的期望也有所不同。当然现在还在努力学听中,... ... 期待大家的分享,也分享自己的体会。

[ 本帖最后由 audiolab 于 2010-4-30 02:11 AM 编辑 ]
37#
发表于 2010-4-30 02:27: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audiolab 于 2010-4-30 02:09 AM 发表
线材是在三大件基础上调声的,跟器材搭配有很大关系,特质不匹配,就会出现没效果或者反效果的现象。
并且我亲身的体验也是先要正本清源,最近拉了几条电源专线,又改善了一下听音环境之后,各种线材的区别才开始分 ...


audiolab兄说的很对。。也很有心得啊。。。其实对于线材的变化不同的系统不同的环境会有一些出入,但正本清源确实很重要,还有系统如果平衡了对于线材的变化也是非常敏感的。。。而平衡相对来说比音色要难一些。。。。而你对声音或者系统的理解有多少也会影响判断。。。玩音响和欣赏音乐也是如此。。。。。。。其实不管银线还是铜线。。。材质有其物理特性,但关键是设计师如何去调配把握好这个度,但首先要平衡,还有频段衔接要好。。这样整体听起来才会有浑然一体的感觉。。。在这些基础上加入设计师的理念和理解,但首先基础要做好。。。

[ 本帖最后由 zmalan 于 2010-4-30 02:37 AM 编辑 ]
38#
发表于 2010-4-30 02:29:3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wumingfashi 于 2010-4-30 01:59 AM 发表
在一套中高级系统上
线材的加入
改变是非常的明显
投入是必须的
我现在说的是刚入门没有多久的朋友
在经验和耳力不是十分到位的情况下
没有必要投入太多
即使你有条件一步到位
我也觉得在线材上没必要投入太 ...


发烧确实没有相对的捷径,历练很重要。。。。。只有以包容的心态才会理解和听到更多。。。。
39#
发表于 2010-4-30 02:32:1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audiolab 于 2010-4-30 02:09 AM 发表
线材是在三大件基础上调声的,跟器材搭配有很大关系,特质不匹配,就会出现没效果或者反效果的现象。
并且我亲身的体验也是先要正本清源,最近拉了几条电源专线,又改善了一下听音环境之后,各种线材的区别才开始分 ...


audiolab兄对艺康斯的理解也不错,在平衡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理念这条路是走的不错的。。。
40#
发表于 2010-4-30 09:38:36 | 只看该作者
在一套中高级系统上线材的加入改变是非常的明显
同意。自打我我从月影升级到雨后C7后音效有了质的飞跃。后又将信号线,音箱线升级到德国敏力高级型号提升非常明显。可以说是质的飞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5-8-19 11:06 P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