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楼主: 弥勒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响的盲听评价是否比较公正些?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3-6-27 18:08:15 | 只看该作者
按照这篇文章的逻辑思维(其实有相当一部人也是这样认为的),只要是一个乐手或者说是一个指挥,才最有资格当“枪手”了,也只有他们写出来的器评文章才会是最“中性公正”了?

其实,这是音响行业的一个误区;在国外,早没有人讨论类似的事情了!

如果说只有这些“音乐人”才懂得什么是“音乐”?什么是“音色”?什么是动态?那这些音响工程师早就退伍或转行了!音响行业的设计大师早就被或作曲家、或乐手、或指挥等人给垄断了。
事实上呢?音乐人就是音乐人!工程师就是工程师!录音师就是录音师!每个行业所独具的专业性是谁也代替不了谁的!

这就像让一个不会喝酒、也没有酒瘾的人去当“酒裁判”时,他会觉得所有酒的味道其实都是一样的——是苦的!那有什么什么“香型”之类的屁话,尽是胡扯八道的一样。

在深圳时,我曾与国内一些非常著名的乐手、指挥有过接触,他们对乐器的音色、对乐手的演绎、对指挥的诠释等,都能当即给出十分准确和到位的说明,可谓一针见血。但让他们去评价这些不同器材这间的高下优劣、个性特色、搭配风格时,他们的看法与水平与刚入门的发烧友也高不到哪里去。

行业不同,人们思考问题的着眼点和立足点也就会不一样。在音响行业或音响圈中,“松香味”可以说是一个通用的标识符号,可以说没有人不晓得、不明白他所要表达的其文其意的。国内如此,香港、台湾如此,日本如此,美国也如此。这么看来,全世界都无“中性公正”可言啦!奇怪地是,一百多年来,这音响工业和音响文化是怎么发展和普及的呢?

从这篇文章当中,我一点也看不出“枪手”与“松香味”有什么不妥之处;相反,对于内行的人来说,只会觉得这件事情的幼稚和可笑!

在书法领域,谁也不会、也不敢说:我拥有了某只特殊的笔、墨、纸,我就能成为一个书法大师了。因为要想拥有这只“笔、墨、纸”太简单、容易了;然而要想成为一位书法大师,那可不是说一、二句豪言状语就能达到的。
长年累月的基本功训练、向各位古今大师前辈虚心求教、个人修养与艺术审美能力的磨练和提升,最后,是那独到的、有个人气质的、不拘一格的书法表现形式才使得自己能成为一名被业界认可的“书法新人”。可想而知,这中间过程的漫长和艰辛。

从小到大或许连个收音机都没有玩过;大学毕业了,才知道了一点音响概念。或者说,昨天还是蛋糕房、家具店的老板,今天请了个“电子工程师”指手画脚的就马上成为一个音响文化人了。
在这种情况下,去谈论什么“音响文化”、“中国声”的问题,我想还远不是时候,这个基础和氛围还远没有形成。
在很多不知情的老百姓为所谓的“中国声”形成和建立摇旗呐喊的时候,君不知这些所谓的“中国声”原创者赚足赚够了钱,早就移民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去了。等这些已成为外国公民的“中国声”原创者再回到“中国”时,他还会关心所谓的什么“中国声”问题吗?只要能卖得越多越好!那就是伟大标准的“中国声”!
22#
 楼主| 发表于 2003-6-27 18:11:19 | 只看该作者

!

刚才转贴了一篇喜爱音乐,音响的朋友的质疑“资深人士”的文章!这位朋友以自己的实践反证了那些自诩为“资深”的人是多么的浅薄!先哲们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人民群众是推动世界发展的动力。有很多自以为高明的人总是好为人师,总是以轻蔑的“短视”来看待平民百姓,这在音响界的枪手中,表现犹为突出,其实很多史实和文艺作品对此予以了无情的鞭鞑。其实,真正的大师为众人所景仰之处则是:虚怀若谷,孜孜不倦。以孔夫子这样的大师尚推崇:三人行必有吾师。因此在推介音响器材过程中,媒体和专业人士正确的引导方式应该是:选取价位相近的DD,加以多种类型的组合,之后吸纳一些爱好者,采取盲听和非盲听的方式加以比较,将各种结论公之于众。这样,就可以最大可能的摒除一些“滥竽充数”,让爱好者少走弯路。当然,这样的作法,将会断了一大批“枪手”的来钱之路。但是也只有这样,才会使国产的,进口的,土炮的处在平等竞争的地位。厂家也好,商家也好自不必担心,好的器材经过大浪淘沙,毕竟会应了我国古语中的名言: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23#
发表于 2003-6-27 18:43:53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问题,前面已多次说过了。再总结一下:
1、如果“盲听”真得能解决“中性公正”问题,那他早已成为西方的主流媒体杂志了。或许等我们提出这个问题时,老外可能早就实施多年了。
2、“盲听”的操作性和可行性很难实施。是“盲听”还是“非盲听”读者怎么知道和确认呢?
3、“盲听”或者说“非盲听”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问题是器材评论文章能否写出来具有内涵的东西来。
4、形式不是目的,光靠形式也达不到目的。以三权分立、相互制约的“司法体制”为例,在处理经济案件、或民告官案件中,他并不能保证“中性公正”审判的完全落实。
24#
 楼主| 发表于 2003-6-30 11:19:22 | 只看该作者

?

“思奔达”的那对SP3/1P就有点“韧”即有点“浑”的感觉,特别是在低频段的表现上更是如此。SP3/1P在低频段的表现看起来似乎很“雄壮”,但实际上却是比较“浑”不够清楚;弦乐群齐奏时,用SP3/1P去听时,就带有传统英国箱的一个共同特点,“轰轰轰”的“箱音”特别重,所以,就很难区别或听清楚到底是哪一个声部的乐器在发声。
   我手里有几十本音响世界的杂志,当时介绍SP1/3P时,根本没提它有这么大的弱点。哈哈哈,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其实,我到没买SP1/3P,这样的事情和我关系也不大,但是,读后实在令人对“枪手”感到不齿。这和骗子骗钱的不择手段,没什么本质区别!
25#
发表于 2003-6-30 13:53:25 | 只看该作者
弥勒先生说的其实是另外一个问题了,和盲听并不很有关系。也确实是,去看一本杂志,如果不知道器材的报价,你会以为大家都是差不多档次的东西,有区别的不过是文章文字的好坏,切入角度的差异,顶多看到一些器材风格的不同而已。即使是后者,往往也不明显,彷佛它们都是扑克里的百搭似的。

当然,也不否认有好的器材评论在。关于器材,无论写或看,自己感觉首先还是要多听,否则无从说起。这个双休日刚到莫干山上开了半天会,避了两日暑,在山上也不觉得凉,但回到山下,才知道什么是热。有比较的缘故而已。有机会,听听高等级的器材,才可能选购到合适的不一定高级的器材。而问题仍然在于,要找到这样的机会并不容易。
26#
 楼主| 发表于 2003-6-30 14:41:39 | 只看该作者

!

其实,大家细读一下我提出盲听和非盲听的话题,不难发现话题的本意就是抨击音响界的一批“枪手”,我不是音响发烧友,只是十分喜欢听音乐,我的配置大家都看到了(发过帖子,是套入门的配置),但此前为了购置器材订了一些这方面的杂志,也上网浏览了这方面的网页。其实我非常推崇以实际“听”为准;器材是为听音乐服务的。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音响行业这些“托”们的丑恶行径,他们的行径害人非浅,试想:相当一批工薪阶层的音响音乐爱好者,口挪肚赚的积攒下了辛苦钱,由于受居住环境发烧空气不浓厚,没办法多听多比较,轻信了“托”们的大言不惭,结果多年的积攒被这些“枪手”们给葬送了,(大家都知道二手转卖要出多少血,尤其是这并非正常的升级),所以如何引导这些爱好者少走“弯路”,是一个非常实际的课题。也是能否保证音响市场保持可持续发展的(不大不小)的问题。
27#
发表于 2003-6-30 14:45:23 | 只看该作者
说的好听点,此文说的是‘事实“;说的不好听点,这叫“断文取义”!

以摘取的此文为例,思奔达是在和哪款音箱相比较时才会有这些“浑”的现象呢???思奔达和那款相比较的音箱你拿到一起做过实际的现场试听比较吗???

在此,至少现在我都敢替你说:你还没有做过两款音箱实际的现场试听比较!
否则,你在引用这段话时就会觉得自己真得是在做“断文取义”的事情啦!!!

我已反复说过多次了:自古至今,从来就没有“绝对的真理”和“绝对的公正”!这一点连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都承认!
对“绝对的真理”或“绝对的公正”抱有此幻想的人,我只能说(也真的不好听)那是封建思想在做怪。也只有在封建社会里,才会存在所谓的“绝对的真理”或“绝对的公正”——因那是“独裁专治”的社会吗!

在自由、民主、文明和法治的社会里,“真理”都是相对的、发展的和变化的。我想,只要你受过党的教育,学习过哲学、政治经济学及逻辑学等都会明白这一道理的。

在做这种事情的时候,一定要首先对“断文取义”的内容进行全面到位的了解和研究。如果“断文取义”所讲的内容是“事实”,就就应该立刻封笔了;否则,去理论一个本来就是“事实”的东西那该是多没有意思啊?!

反之,思奔达音箱的低频明明不“浑”却非要说它“浑”;或者说,思奔达音箱的低频表现与那款相比较的音箱是在同一个档次上的,却非要说思奔达不如人家。好了!这机会可一定要抓住,猛批!狠批!往死里批!叫他这个“枪手”的名字一嗅万年且永世不得翻身!

至于“当时介绍SP1/3P时,根本没提它有这么大的弱点”,这要看“当时”它是与谁比较的?又是在比较什么的?在做比较时所说的长处优点是否属实?等等,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我个人认为:思奔达饱满丰沛的中频、无处不在的音乐性以及令人汗颜的音乐感染力,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音响行业的一个典范。
同样,思奔达的这种“美”,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事实存在的一种“缺憾美”。这更是一个事实!
人类都有一个“怪癖”——同情“弱者”。这就像是“艺术”都是一种“缺憾的美”一样,电脑拷贝制作的印刷品整齐划一,没有丝毫的差别,它还叫“艺术品”吗?它还能像“艺术品”那样值钱吗???

我不知道你完婚没有?但至少应该是谈过对象吧!如果按照你的这个逻辑思维方式去推理的话,我可以想象:第一次你与女朋友见面时或初恋的时候,肯定整天你都是在向对方表明:我可是有“口吃”啊1我还有狐嗅呦!我晚上睡觉老是放屁打呼鲁的!我还有脚气!云云。那我看,这辈子你就不要再想着找个如意才女结婚了!因这肯定是不符合人之常情与自然生活规律的。

在介绍对象双方的情况时,肯定都是以各自的“优点长处”为主,下面的关键问题就是验证了。你号称自己爱对方,愿意为她献出一切!可当遇到打劫时,你比你所爱的人还要跑得快。这不就漏出“尾巴”了吗?

有基于此,器评文章多是说“好”不说“坏”,那还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这也是人之常情、自然生活规律吗!
还是那句老话,关键是看他所说的这些“好”的一面之辞是否“名副其实”!如果是“名副其实”的话,那还有什么可埋怨的呢???
在我看来,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这些真正“好”的一面东西,很多“枪手”都看不到位、写不出来,这才是一件真正令人最头痛和失望的事情。

回到现实当中,我们的所做所为其实都是为了一个目标:观查思考问题时能更加成熟老道、处理驾驭问题时能更加游刃有余。

如果偏离了这个目标,或者说另有其他的用意,那就变得毫无意义也更无趣味啦!
28#
 楼主| 发表于 2003-6-30 15:08:26 | 只看该作者

版主的意思是:任何商家有意的掩盖所经销产品的瑕疵,是正当的?这是完全站在商家立场上的观点!而在媒体上出现的引导消费的文章(一些“枪手”可是经常以消费者的身份),就不应当有意识的掩盖!而是应当如实的介绍和引导。否则就是误导消费,有剥夺消费者知情权之嫌!我引用的那篇介绍,是介绍和SP1/3P价位相当的一篇器材介绍。绝非断章取义!难道当初介绍SP1/3P时没经过比较?还是经比较没“听出来”?
29#
发表于 2003-6-30 17:54:17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我觉得再这样讨论下去就有点失去“讨论”的意义,而有些“抬杠”的味道了!!!

你在这里所引用的“和SP1/3P价位相当的一篇器材介绍”是什么意思呢???
你的两种“可能”意思我在前面都给你做过说明解释了。我不晓得,要怎样来做这件事情你才能清楚和明白呢?

我想,你如果有什么问题,或遇到了什么麻烦事,或碰到了上当受骗之类的事情,最好能一对一的讲出来,我们也好就事论事地加以讨论和解决之。
而不要去说一些比较大的、笼统的,且也是比较虚的一些东西,这样讨论和解决问题时就很难“具住体”。

比如:你提到有一些“枪手”误人子弟,好!你就把这个活生生的事例举出来,我们一起去讨论、乃至于声讨都行。这对于你、我;对于本网站;对于广大的音响音乐发烧友都有益处。

最早是你提出“盲听”这个话题的,站在我个人的这个立场和角度,我跟你谈了很多为什么它行不通的道理——它很难操作,也无法监控。不受制约和监控的体制,到最后都只能是流于“形式”而无“内容”。
你手上的几十本音响杂志我认为还很不够多,如果能再多出去四、五倍就好了,通过对比你就能看到过去与现在的音响杂志会有多么大的落差。现在的广告量也只有过去的几分之一。我本人不是从事媒体工作的,我想,那些真正从事媒体工作的人员比我们要更能看到这一切的,他们也会比我们这些局外人要更着急、要更关注于此事。因这与他们的个人利益是息息相关的。
如果说“盲听”可以解决这一问题,那媒体行业早就实施了。但却为什么没有实施呢?很难操作,无法监控。真要到那时,如有一些读者提出:你是“盲听”还是“非盲听”我怎么知道呢?我要“参政”,我要“监督”,我要“知情权”。杂志社的“盲听”及器评文章都要有广大的革命发烧友同志参与和监控,等等。试想:这第二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不是又爆发了。音响媒体受到的置疑将会是更多,夭折的速度也将会是更快。

现在你的问题重心好像已有“盲听”转向了“枪手”这里。我倒想问的是:你把你所称为“枪手”的名单以及他们不负责任的器评文章一一例举出来,我们好一起去分析、讨论、揭批和声讨,看他们是怎样行使害人的骗术的。

这里面可能有一个问题。当你看到“和SP1/3P价位相当的一篇器材介绍”是昌业公司的某一个“枪手”写的,你马上就会有第一反应:这样的器评文章能“中性公正”吗?不用看他也不会“中性公正”!或许,这个“枪手”的名字和背景你是知道的,但假如换上一个别的什么“笔名”(这不是太简单、太容易的事情)呢?是不是就会觉得:噢!这样才有看头,这样的器评文章才会“中性公正”也!
现在的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莫名其妙的、大量的、不断更换的“笔名”充斥在媒体上,使媒体的自信力与公信力大受影响,到最后,这不都是在“自欺欺人”吗?也都是用来满足自我的一种空想的、理想的“真空世界”里面。

其实,这就像“盲听”与“非盲听”一样,“形式”(是“枪手”还是“笔名”)不是主要的问题根结所在;关键是看他能否写出具有水准、内涵及可参考性质的东西来,这才是解决“中性公正”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最后,我希望你把“和SP1/3P价位相当的一篇器材介绍”中的两款音箱一并试听做个比较,如果发现SP3/1P的中低频不比和它同价位的那款音箱差,至少跟它是在同一个水平档次上的。或者说,SP3/1P在当初的器评文章是与北欧或美国的某款音箱相比较时,说SP3/1P的低频表现如何如何地好过它们的。那就请你快快把写这篇器评文章的“枪手”名字公布出来,让我们一起对他进行揭批和声讨,以此来教育和挽救我们的这个音响行业,以还音响行业一片净士。也好,我们在此所进行的“枪手”讨论也能有一个明确和着实的结果。
30#
发表于 2003-6-30 17:54:33 | 只看该作者
同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5-2-22 04:17 P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