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明:1、专辑的资料均取自网上,并作剪辑。因合集中个别专辑的编号与原版的不一致,所取资料或通过GOOGLE网译的内容可能有错。仅供参考;2、资料中的评价并不代表本人的听感,请朋友们自行判断。
Mercury 唱片公司介绍
Mercury唱片公司是宝利金·环球唱片集团旗下的一家以制作唱片精品而久负盛名的名牌公司,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芝加哥。
与Decca和RCA一样,Mercury被认为是象征本世纪录音“黄金年代”的三大典范之一。所出的“Living Presence”唱片几乎款款精彩,质量上乘。尤其是Mercury早年出版的唱片,每一张都是最发烧的绝响,令唱片迷搜寻不已。
Mercury公司旗下的古典音乐艺术家和艺术团体主要有指挥家保罗·帕里、杜拉蒂等;底特律交响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伦敦交响乐团、休斯敦交响乐团等欧美各大乐团。
Mercury唱片公司有着极富传奇色彩的历程和录音特色。
1945年公司创立时,录音工业已从“转速之战”中解脱出来。录音磁带的发明和普及给录音工业带来蓬勃的朝气,令小公司也可以携带轻便的器材前往欧洲录音,打破了录音工业长久以来被大公司垄断的局面。
1947年刚加盟Mercury的哈默德先生决定尝试性地把一些他们所制作的78转(SP)的老唱片转制成LP(33.3转)密纹唱片重新发行。这批老录音中,包括有斯特拉文斯基亲自指挥的《敦巴顿橡树园》协奏曲。没想到这批打上Mercury商标重新面世的老录音一经销售,就赢得了不错的声誉。
真正为Mercury打响知名度的是1950年他们发行的俄国作曲家哈恰图良小提琴协奏曲的世界首演录音。
这场音乐会在前苏联举行,由当时富有传奇色彩的小提琴大师大卫·奥依斯特拉赫担任独奏。由于俄方使用的是早已被西方淘汰的次等录音设备,因此母带效果十分不理想。
Mercury取得发行权后,将母带移交给录音师罗伯特·法恩(Robert Fine),当时他主持的Reeves Sound Studio(注:里夫斯录音室)主要负责处理Mercury的录音事宜。罗伯特·法恩不负重望,以脱胎换骨的效果挽救了这张纪录奥依斯特拉赫艺术的重要录音。
这张唱片的发行,使Mercury在世界受到极大关注,空前的市场反应更令之大受鼓舞,坚定了他们继续开拓古典市场的信心。
在法恩创立的单点录音风靡全球后,1955年起Mercury的唱片进行全面的立体声化。他们最初用的是1/4英寸的Ampex器材。后来法恩根据电影录音的经验,请Ampex厂制造了一架特别规格的半英寸,三轨录音机。
这种设备非常适用于古典音乐的录制,有着十分惊人的立体声定位以及音场重现能力,以至于这种器材最后成为Mercury的“Living Presence”唱片录音的标准器材。
在Mercury发烧天碟的录音历史中,除了录音师法恩之外,另一位与他名字相连的女中豪杰也不可不提。她就是制作人威马·柯扎特(Wilma Cozart)。
这位来自密西西比的音乐行政人员1950年加入到Mercury古典部门的工作行列,有着很强的曲目和艺术理念。
根据她曾在达拉斯和明尼阿波利斯等乐团的工作经验,柯扎特相当了解美国乐团的优点与弱点。她很快提出建立一套管弦乐曲的制作计划,尝试与优秀的本土指挥家、乐团合作。
在她的协助下,Mercury首先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然后杜拉蒂领导的明尼阿波利斯管弦乐团与帕里执掌的迪特律交响乐团频频参与Mercury的录音计划。
1952年伊士曼音乐学院的理事长汉森与Mercury签下专属合约,专门录制美国音乐家的作品。后来录音计划扩展到芬尼尔与伊士曼铜管乐团的录音,其参与制作的大量唱片至今都常驻于TAS榜上,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碟。
柯扎特的才干使Mercury在古典音乐市场上的地位更加稳固。1954年,Mercury公司在其策划下着手进行了一项空前庞大的录音计划:以柴可夫斯基的管弦乐原稿录制《1812序曲》。曲中用上了真正的教堂钟声、加农炮和一支铜管乐团。这个录音分三个场地进行,其中包括在耶鲁大学的纪念塔和西点军校实地收录钟声和炮火的轰鸣。
这张唱片的推出巩固了Mercury在音响界和录音界的地位,成为当时展示新型音响器材的必播示范碟。
1950年开始,柯扎特频繁率领Mercury的录音小组远赴伦敦、维也纳、巴黎和莫斯科,与欧洲的乐团、音乐家展开密切的合作,令Living Presence戏剧性地扩充了曲目。
除了精选录音的场地,他们更配备了录音专车,以保证Mercury的录音无论在何处都能够保持一贯杰出的音效。
在她的不懈努力下,Mercury的唱片目录中有了巴比罗利、李希特、杜普雷、普亚纳、巴夏尔、坚尼斯、罗梅罗和史达克等世界顶尖音乐大师的名字。
1961年,Mercury被电器巨子飞利浦的Philips唱片公司在美国的分公司收购,成为宝丽金·环球唱片集团旗下成员,负责统筹Philips古典音乐在美国的发行业务。
1967年,Living Presence系列的最后一次录音宣告完成,内容是吉他皇族罗梅罗一家的罗德里戈吉他协奏曲。
Mercury的最辉煌时代虽然已经远去,但Living Presence一听就可分辨的音质,独树一帜的曲目却已成为录音史上令人艳羡的经典,至今都倍受发烧友的赞美。
与Decca和RCA当年以留下的优秀录音一样,Mercury的Living Presence拥有极其平衡的音域,非常宽大深阔的音场,相当凌厉的动态和十分立体而富有层次的乐器定位。
略有不同的是,据说Mercury的录音结像更鲜锐,乐器质感更强烈,音色的鲜艳度更为浓郁,稍显粗犷的音响线条似乎更能展现美国人大刀阔斧的音响美学观念。
——新华网 音乐频道(责任编辑:马里)
01 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434 378-2)
注:此碟为单声道录音
名称:穆索尔斯基 图画展览会;巴托克 为弦乐、打击乐和钢片琴而作的音乐
指挥:库贝力克
演奏:芝加哥交响乐团
简介
美国亚玛逊网站(amazon.com) ☆☆☆☆☆五星评价
库贝利克(Rafael Kubelik)是一位气宇非凡的浪漫主义指挥大师,他那高雅的艺术趣味和极有吸引力的气质,一直是被后代的青年指挥家们奉为榜样的,而在专业素质上,他也是有着十分突出的特点的人物。他有着高度的艺术鉴赏力、敏锐的音乐感受力以及清晰明快、自然稳健的风格和特点,人们在聆听他指挥演奏的作品时,以上的特征便会随着音乐的进行而极其自然流畅地表现出来。他是一位“音乐性”很强的指挥家,有时常在指挥时表现出令人惊讶的主观即兴风格,甚至于在屡次指挥同一作品时很少有相同的时候。
很难相信,这张录音优秀表现完美的展览会之画居然会搜不到资料,或许跟近年来水星都用套装包装贩售,这张专辑就被包在一个Kubelik Conducts [Box set]四CD内,所以被埋没了,倒是NAXOS拿索斯唱片将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这15首单独出了一张专辑,真是可喜可贺,因为又有好的廉价CD可买了。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5-23 04:06 PM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