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音乐历程:“岁月留声”
我想每一个烧友都有一个理由来说服自己组套器材听音乐。
我的理由想是为了听到更好的音乐表现。
到至今我仍然不敢将自己列为“音响发烧友”的一份子,原因是我理解为想迈入这个群体至少得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对音乐有比较高的认识与理解,这是对于软件方面;第二是器材至少得比一般的器材要高档些,再一个得把器材调整得七七八八的,这可归纳为硬件方面。可惜至今,我认为自己这两方面都还比较浅薄,唯一能让自己坚守着听下去的动力说来可笑,就是为了填补些我的一部分业余时间,我自己平常不是很喜欢强烈的体育运动,晚饭后喜欢散散步,然后回家看看电视与听听音乐,这样觉得一天下来比较充实与放松,也符合我这种比较散漫的生活,之所以说自己还不是发烧友,也是因为我连这些基本的“发烧条件”我都还不是很具备,听音乐我没有很专下去研究,就是听到喜欢的曲子就去找,也不注重论坛介绍的各种优秀版本,能有就行了,摆弄与调整器材也是一样,买回来就着环境一摆就不想再移动,属于比较懒惰的人了。
我于94年在新华书店音像店里听到店里放着一张男声很动听,那音乐让人听起来很有亲切感,歌手演唱得不紧不慢的,就像是与好朋友一起聊天那么自然,一问营业员打听才知道是日本玉置浩二的歌,当场就买回一张回来,这张CD就是《酒红色的心》,后来才知道那时候好多港台明星都把这张CD里不少歌改编成粤语与国语歌曲。就是这样,我买下了第一张原版本的CD,之前一直就是买些十几元一张的翻版,所以就觉得这张CD非常的“珍贵”,那时候拿这张碟出来听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弄花碟面,也决定不借出去,现在回想起来也是有些好笑。这张碟子我拿着自己的一套SONY组合音响听了几个月,忽然有一天,我觉得好像感觉没有那次在新华书店里放的那么动听了,我后来再去那间新华书店买CD时还专门去看那套音响,还真的与我家里的日本货不太一样,当时也不清楚是什么品牌的,带着这些疑问与店里的营业员交谈才知道音响除了有一整套配好卖的外也分为可自由搭配的“发烧音响”,还真是新鲜,当时觉得SONY已经是很出名的品牌了,无非就是贵点与便宜的区别了。当初那套好听的音响是:
KEF code 9音箱
功放是音乐传真A100
CD机好象是是雅俊72
这样的英国配置在今天看来就一般,在当年可是使我流口水了一整年。经过这一年的思想斗争,瞒着老婆偷偷的积攒着私房钱,省吃简用,一套入门的音响器材就终于领回家。
音箱KEF code 7
功放是音乐传真A100
CD机是君子
线材我也不知道是啥牌子,反正很便宜.
KEF code 7一款小巧的书架箱,低频没有新华书店那对KEF code 9低频好,好在放在家里也还合适,使用这套器材再听起《酒红色的心》后,按当时的想法是象模象样了,听人声的时候很温文尔雅,按照网上流行的说法,就是带些昏黄的味道,在听复杂些讲究大动态的音乐的确也不是这套系统所擅长的,好在我当时能拥有这套器材已经很满足了,其它的什么都没去折腾,任其自然一直到现在都没升级过,就是碟片增加了少许,主要还是以听听人声小品,也不是没有想过换器材,只是有时间掂量后觉得再升级的话,应该要比这套再高级些的才是,记得有一次去一位发烧友家里听到一套器材确实要比我的大气很多,特别是冲击力,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看着那位烧友介绍他仅调教过程,反反复复就花了近2年的时间,对于我来说有些复杂,我是没这方面的调整经验的,加已养成了不喜复杂化一件事情,我的能力去这样调整系统的话无疑等于等于以卵击石,又懒得去商家那边反复去对比,甚至于去发烧友家里听音乐,都不是常去,那些交流起来的专业术语我常常不是很明白,所以也不是太热衷参加这个圈子的交流,也许就是这样的一种并不积极的心态,也就让我难以提高。也许在多年以后,我再想升级的时候,一定是找位懂行的朋友帮我操办整体升级的事情,不需要我去想的,就再好不过了。
在前面的介绍里可以看到,我在器材上面的折腾几乎是没有,至今那个摆位还是差不多,在听音乐这几年,这套器材更像是一个任劳任怨的仆人,陪我度过很多的闲余时间,我实在是说不出太多的音响之道,它留给我的是让我心情放松与心态无比的宁静,为我的岁月增添不少的乐趣,而且它永远听我的话,让它为我唱歌它就不敢拒绝罢唱.我很难想象,如果当初我我没有这套音响,我想我的生活会是怎样的一种状态,怎样的一种人生,或许是另一种兴趣陪伴着我。至少我现在觉得有音乐的日子没有什么不好,也没有后悔选择这种方式为我的生活添姿彩,是的,这样就很好。人生里过客很多,但山水有相逢。能结识就是一种缘份。最近上论坛就是,而在论坛上介绍的帖子仿佛“歌剧之声”这种风格的音箱很适合我这样的懒人玩。也许再过两、三年,我想我就会再整体升级一套音响,就是它了。来继续我的“音乐缘”,期待那一天早些来临。
[ 本帖最后由 三叶草 于 2010-8-20 11:34 PM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