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我已经说过:“热门”音乐是有止境的,而“冷门”音乐却无穷无尽,所以,在收集前,还得根据我自己的爱好,圈定一个范围,否则无论从财力还是物力来说,都不可能做到。就我近年收集的“冷门”音乐作品来看,大致上不会超出如下的范畴:
第一,我对巴罗克早期和二十世纪中期以后的音乐作品兴趣不大,所以,我收集的“冷门”作品的作曲家基本上都生活在十八世纪初期到二十世纪中期这两百五十年内。
第二,我对歌剧和声乐作品兴趣不大;近十多年来,对交响乐的兴趣也越来越小了。所以,在我收集的“冷门”作品中,完全没有歌剧,很少声乐作品,纯粹的交响乐作品也不多。我纯钢琴的作品听得也不多,除非使用早期钢琴(fortepiano
)演奏的钢琴曲,所以,在我的藏品中,用现代钢琴演奏的钢琴曲不多,但用早期钢琴演奏的却不少。近几年来,我喜欢协奏曲;而我兴趣最大的,就是室内乐作品了。因此,我收集的最多的就是“冷门”作曲家的协奏曲和重奏曲作品。
第三,我对单簧管、双簧管和大提琴、中提琴有偏好。所以,凡看到有用这些乐器演奏的协奏曲和重奏曲,几乎从不错过,一概收罗。当然,我也收集钢琴、小提琴、甚至铜管乐器的作品。但是,我对长笛兴趣还是不大。
记得两三年前,我曾一口气写过十多篇关于“冷门”音乐的长文,用的是把音乐与唐诗宋词连在一起,再记叙一点我的听乐经历的写法。这组文章都陆续发表在上海的音乐杂志《音乐爱好者》上了。后来,我加了一个“前言”,一个“插曲”,一个“后记”,编成了一本书,叫《音乐欣赏随想曲》。既然书名叫“曲”,我就索性把正文的每一篇都叫做“乐章”,于是“前言”、“插曲”和“后记”也分别变成了“序曲”、“间奏曲”和“终曲”了。可惜,该书至今还没有找到有兴趣的出版社。
照例,我很可以接着那组文章的形式,继续把我的“冷门”音乐欣赏文章写下去,但是,我觉得,用这种形式写十多篇文章尚可,要是再多写几篇的话,很可能会落到一个套路里去,不但会让读者感到无聊厌气不想再看,而且连我自己都会感到单调无味不想再写呢!再说,我也自感缺乏语言的表述能力,无法既用丰富的形容词把一首首乐曲带给我的感觉都详细地描述出来,还要使读者能从我的描写中体会出这部乐曲跟那部乐曲的不同。我一直衷心钦佩网上有些爱乐者的表述能力。比如,有个网名叫“少青”的年轻朋友最使我佩服,他在去年肖邦诞生二百周年的时候,把肖邦的每部曲子都详详细细地描写出来,放在他专谈音乐的博客上。我真的对他的表述天才佩服得五体投地,自惭不如呀!
所以,这次,我想只能开个“‘冷门’音乐陈列馆”,把我收集到的“冷门”音乐作品展示出来,写些简单的时代背景和作曲家生平介绍而已。当然,要是对某部作品我有特别想说的话,我也会加上几句我的听后感的,但我想,不会再写长篇大论吧。
作者:徐家祯(澳大利亚) |